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是運用五行的特性來分析和歸納人體的形體結構及其功能,以及外界環境各種要素的五行屬性;運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規律來闡述人體五臟系統之間的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以及人與外界環境的相互關係;用五行乘侮勝復規律來說明疾病的發生髮展的規律和自然界五運六氣的變化規律,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還有指導臨床診斷、治療和養生康復的實際意義。五行學說的應用,加強了中醫學關於人體以及人與外界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論證,使中醫學所採用的整體系統方法更進一步系統化。

(一)說明五髒的生理功能與相互關係

1.說明人體組織結構的分屬根據臟腑組織的性能、特點,將人體的組織結構分屬於五行,以五臟(肝、心、脾、肺、腎)為中心,以六腑(實際上是五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為配合,支配五體(筋、脈、肉、皮毛、骨),開竅於五官(目、舌、口、鼻、耳),外榮於體表組織(爪、面、唇、毛、發)等,形成了以五臟為中心的臟腑組織的結構系統,從而為藏象學說奠定了理論基礎。

2.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五行學說將五臟歸屬於五行,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髒的生理功能特點。如: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髮的特性,肝屬木,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溫熱,其性炎上,心屬火,故心陽有溫煦之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屬土,故脾有消化水谷,運化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為氣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肅,收斂,肺屬金,故肺具清肅之性,肺氣有肅降功能;水性潤下,有寒潤、下行、閉藏的特性,腎屬水,故腎主閉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3.說明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五行學說用五行相生的關係說明五臟之間的相互資生、相互為用的關係。如木生火,即肝木濟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脈,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火生土,即心火溫脾土,心主血脈、主神志的功能正常,血能營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氣,化生氣血,轉輸精微以充肺,促進肺主氣的功能,使之宣肅正常。金生水,即肺金養腎水,肺主清肅,腎主藏精,肺氣肅降有助於腎藏精、納氣、主水之功能。水生木,即腎水滋肝木,腎藏精,肝藏血,腎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發揮。這種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論來闡明的。

用五行相剋的關係說明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克制的關係。如心屬火,腎屬水,水克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如腎水上濟於心,可以防止心火亢烈。肺屬金,心屬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約肺金,如心火之陽熱,可抑制肺氣清肅太過。肝屬木,肺屬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約肝木,如肺氣清肅,可抑制肝陽的上亢。脾屬土,肝屬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約脾土,如肝氣條達,可疏泄脾氣之壅滯。腎屬水,脾屬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約腎水,如脾土的運化,能防止腎水的泛濫。這種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就是用五行相剋理論來說明的。

五臟中每一臟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關係。五臟之間的生克制化,說明每一臟在功能上有他髒的資助,不至於虛損,又能剋制另外的臟,使之不致過亢。本臟之氣太盛,則有他臟之氣制約;本臟之氣虛損,又有他臟之氣補之。如脾(土)之氣,其虛,則有心(火)生之;其亢,則有肝木克之;肺(金)氣不足,土可生之;腎(水)氣過亢,土可克之。這種生克關係把五臟緊緊聯繫成一個整體,從而保證了人體內環境的對立統一,穩定平衡。

4.說明人體與內外環境的統一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除了將人體的臟腑組織結構分別歸屬於五行外,同時也將自然的有關事物和現象進行了歸屬,反映出人體內外環境統一的整體觀念。人體的五臟、六腑、五體、五官等,與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相應,從而把人與自然環境聯繫在一起。這種歸類方法,不僅說明了人體內在臟腑的整體統一,而且也反映出人體與外界的協調統一。例如春應東方,風氣主令,故氣候溫和,氣主生髮,萬物滋生。人體肝氣與之相應,肝氣旺於春。這樣就將人體肝系統和自然界春木之氣統一起來,反映出人體內外環境統一的整體觀念。

(二)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1.相生關係的影響在臨床上,五髒髮生病變時,可以發生傳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兩個方面。母病及子,指疾病由母臟傳於子臟,如先有腎精不足,不能滋養肝陰,導致肝腎陰虛,又叫「水不涵木」,就是「母病及子」的表現。子病犯母,指疾病由子臟傳於母臟,如先有心血不足,累及肝臟,導致肝血不足而成心肝血虛,就屬「子病犯母」,或稱「子盜母氣」。

2.相剋關係的影響五臟病變時,也可出現「相乘」和「相侮」的現象。如肝氣亢盛,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叫「木乘土」。肝火上亢,灼傷肺金,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常,稱為「木火刑金」或「木火侮金」。

(三)用於疾病的診斷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內臟有病可以反映到相應的體表組織,出現色澤、聲音、氣味、形態、脈象等方面的異常變化。在臨床工作中,根據臟腑組織器官的五行歸屬及其生克乘侮規律,綜合分析望、聞、問、切四診所獲得的病理資料來推斷病情,做出診斷。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多為肝病;面見赤色、口苦、心煩、脈洪,多為心火亢盛;面見黃色,多為脾虛;面見白色,多為肺病;面見黑色,多為腎病。

(四)用於疾病的治療

五行學說在治療上的應用,主要體現於藥物、針灸、精神等療法之中。

1.指導臟腑用藥中藥以色味為基礎,以歸經和性能為依據,按五行學說加以歸類,這種歸類是臟腑選擇用藥的參考依據。如青色、酸味入肝,用白芍,山茱萸等;赤色、苦味入心,用黃連,丹參等;黃色、甘味入脾,用甘草,白朮等;白色、辛味入肺,用石膏,麻黃等;黑色、鹹味入腎,用玄參,熟地等。這種歸類是臟腑選擇用藥的參考依據。

2.控制疾病的傳變運用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規律,可以判斷五臟疾病的發展趨勢,在治療時,除對所病本臟進行處理外,還應考慮有關臟腑的傳變關係。《難經七十七難》:「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就是肝氣太過,木旺必克土,此時應先健脾胃以防其傳變,脾胃不傷則病不傳,治療肝病則易於痊癒。應用五行生剋乘侮理論闡述疾病傳變規律,從而確定預防性治療措施,防止疾病的傳變。

3.確定治則和治法在確定治療原則時,根據相生規律採取補母和瀉子的方法。如滋水涵木法,即補益肝腎法,是通過滋補腎陰來養肝陰,適用於肝腎陰虛或肝陽偏亢之證;培土生金法,即補脾益肺法,是通過補益脾氣來補肺氣,適用於脾肺氣虛證。也可以根據相剋規律採取「抑強」和「扶弱」的方法,「抑強」主要用於太過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扶弱」主要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抑木扶土法,即疏肝健脾法,適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虛木乘之證,如用於木旺乘土,則以抑木為主,扶土為輔,如用於土虛木乘之證,則應以扶土為主,抑木為輔。

4.指導針灸取穴。在針灸療法上,針灸醫學將手足十二經四肢末端的穴位分屬於五行,即井、滎、俞、經、合五種穴位分屬於木、火、土、金、水。臨床根據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生剋乘侮規律進行選穴治療。

5.指導情志病的治療。情志屬於五臟,五臟有生克關係,情志也有生克關係,臨床上利用情志之間的制約關係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如「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即所謂以情勝情的治療方法。


推薦閱讀:

頸部勞損分析和應對vol1
是否應該廢除中醫?
中醫學基礎理論
落筆千秋劉勇→新編中醫《十八反歌訣》
了解過敏性紫癜癥狀,中醫西醫如何治療?

TAG:醫學 | 中醫 | 五行學說 | 中醫學 | 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