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嚴重脫離實際 計生部門私利是禍根
文/陳傑人
據《第一財經日報》10月15日刊文,在去年國家開放單獨二胎(即夫妻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二胎)政策後,政府原本預計將會激增的出生率並未出現。國家衛計委的統計數據表明,截止今年5月底,全國1100萬對符合單獨二孩政策的夫妻,僅有145萬對提出了再生育申請,僅佔比13%,數量之低令人意外。
2014年是單獨二孩政策在全國範圍內普遍落地的一年,國家衛計委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庄曾說,放開單獨二孩後,頭幾年可能每年增加200萬出生人口。但實際上,我國2014年的出生人口僅比上一年增加了47萬。這也說明,衛計委的權威預測完全落空。
和現實生育低迷的狀況形成對照的是,一方面我國勞動力人口從2012年開始出現凈減少,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的已婚一孩育齡婦女中,約有40%超過40歲,已經接近生育期末端,換言之,這些符合二胎條件的育齡婦女會因到齡而徹底失去生育機會。有鑒於此,務實的人口專家和社會學家強烈呼籲國家儘快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保證未來人口發展的延續性。
讓人擔憂的是,面對現實的人口危機和有識之士的強烈呼籲,國家計生部門仍然在不緊不慢地做著所謂的「調查研究」,不願意儘快積極放開二胎。為什麼他們會如此延誤決策呢?「傑人觀察」認為,其中有三個重要原因在左右著衛計委那幫官員的思維。
首先,計劃生育政策在中國的長期實施,以及政府在各種宣傳教育場合都把這一政策說成是現政權的一大歷史功績。久而久之,計劃生育問題在中國日益脫離技術色彩,而變成一種准意識形態的東西,有人甚至把計劃生育看成是新中國成功的基本制度模式。受此影響,只要有人提到改變計劃生育政策,尤其是全面放開二胎這種基本否定過去一胎模式的改革,就會被視為政治問題和意識形態問題,變得如同改革前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那般敏感。所以,衛計委不願也不敢輕易改變。
其次,計生部門長期以來習慣了感性化的宣傳模式,不知不覺中脫離了人口學的科學決策模式。即便有一些御用學者就人口問題做些理論研究,也都停留在庸俗的數學模型階段。這種書獃子式的研究方式,嚴重脫離實際,導致決策失誤。比如去年放開單獨二胎後,那些御用學者就警告說中國出生會激增。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這就說明,中國的計劃生育理論研究和數據研判出現了嚴重的脫離實際。
第三,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當前的生育心理和行為模式,遠比衛計委那幫書齋中的御用學者所想像的複雜得多。比如在農村,即便法律和政策規定不能生二胎的,過去也基本已經生過;而在城市,人們由於生計壓力,即便符合二胎也不願意生。對於那些真正有二胎生育願望的人來說,真正被死死鉗制的,就是國家工作人員,因為他們害怕違反計生政策被處分乃至開除。所以實事求是而言,就算現在是全面開放二胎,也只有少部分國有單位的人才會多些出生。而在普通市民和農民那裡,這個政策放開,顯然不會導致出生激增。
其實,在計生部門中,也不乏明智的人。但他們為什麼明知放開二胎不會導致人口激增,還要繼續死死卡住呢?這裡面就是利益在作祟。如果放開了二胎,意味著每對生下二胎的夫妻都是合法生育,不需受到任何處罰和處分;而如果不放開,那麼全國數百萬、上千萬生育二胎的夫妻,就要被迫向計生部門繳納高額的社會撫養費。
更要命的是,到目前為止,儘管媒體、學界和很多全國人大代表都在呼籲國家要公開社會撫養費的用途和去向,但很少有地方公布這項數據。而就在一周前,湖南當地媒體爆出新聞說,湖南冷水江市三尖鎮計生辦,全年收了社會撫養費83萬餘元,卻只上交市財政8.5萬元,其餘大部分隱瞞截留和違規賬外坐支。三尖鎮計生辦的這一亂象,其實就是當前計生部門通過控制生育許可而謀取私利的縮影。
可以設想的是,倘若國家下大力氣整治計生工作中的利益亂象,徹底遏制計生部門以生育權謀私,那麼,計生部門脫離了利益色彩,自然就會想要回歸科學決策之路。
推薦閱讀:
※十年樓市數據告訴你,北京樓市政策怎樣影響房價(上篇)——小白如何在北京買房之第五篇
※對不起,我不是你想像的那種「公關」
※出口退(免)稅政策彙編
※中國開放二胎後,人口會顯著增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