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養生保健的大穴——內關、曲池、合谷、風池!一般小病都能治
"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精神",每個人都不希望疾病找上自己。可是由於身體的抵抗力下降,加上秋冬季節氣候寒冷乾燥,總是給疾病入侵的機會。所以,此時日常一定要注重養生保健,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除此之外可以通過對身體穴位的按摩來治療一些常見疾病,而且不用花錢就可治病強身,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下面就來看看都有哪些穴位吧。
風池穴:主治頭痛、高血壓、中風、腰酸背痛風池穴是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別稱熱府穴,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所屬經絡為足少陽膽經。其穴義是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
風池最早見於《靈樞·熱病》篇,在《談談穴位的命名》中這樣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顬後髮際線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
按摩方法:
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開,分按兩側風池,兩指同時用力一捏一松25下;換左手捏拿風池25下。
②、用兩拇指分按兩風池,餘四指抱頭,兩拇指同時用力揉捻旋轉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頭暈、失眠、感冒、高血壓、發熱、頸項強直、目赤痛、目眩、流淚、青光眼、視神經萎縮、鼻衄、耳鳴、腰背酸痛、中風等。
曲池穴:主治發熱、高血壓、咽喉腫痛
曲池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出自《靈樞·本輸》。此腧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有清熱解表、疏經通絡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熱病,高血壓,癲狂;腹痛、吐瀉,咽喉腫痛、齒痛、目赤腫痛,癮疹、濕疹、瘰癧等病症。
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於尺澤與肱骨 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曲池穴相對),拇食兩指同時用力捏捻50下;換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②、用右手拇指按壓捻揉左肘曲池50下;
③、換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發熱、高血壓、肩肘臂痛、咽喉腫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關節炎、月經不調等。
合谷穴:咽喉腫痛、中風、發熱、
合谷,出《靈樞·本輸》。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橈神經淺支,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並有手背靜脈網,近側為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等。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捏拿左手合谷50下;
②、換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齒痛、臂痛、咽喉腫痛、中風、口眼歪斜、無汗、多汗、便秘、經閉等。
內關穴:心慌心悸、冠心病、心律不齊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經脈》,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齊、胃炎、癔病等。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腕關節背側、內關相對),兩指同時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內關50下。
②、用右拇指按壓捻揉左手內關50下;換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內關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嘔吐、心痛、心煩、心慌、心悸、心律不齊、心胸部各種疾患、失眠、癲癇、癔病等,且能直接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
陽陵泉穴:腰腿痛、老寒腿、高血壓、坐骨神經痛
陽陵泉人體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膽屬陽經,膝外側屬陽,腓骨小頭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陽陵泉」)又名筋會、陽陵、陽之陵泉;是足少陽之脈所入為合的合上穴,為八會穴之筋會。在小腿外側,膝下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陽膽經上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腿陽陵泉上,其餘四餘併攏托住小腿肚,同時用力揉捻50下。
②、兩手掌分按兩膝外側,同時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鶴膝風、高血壓、半身不遂、坐骨神經痛等。
崑崙穴:治足跟痛、坐骨神經痛、腰背痛
崑崙,出《靈樞·本輸》。別名下崑崙。屬足太陽膀胱經。經(火)穴。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布有腓腸神經,小隱靜脈及外踝後動、靜脈。主治頭痛,目眩,項強,鼻衄,腰痛,腳跟痛,小兒癲癇,難產,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癱瘓,及坐骨神經痛,足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也是足太陽膀胱經上一個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食指按在右足崑崙穴,拇指按在右足內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時用力捏拿50下;換左手捏拿左足崑崙穴50下。
②、兩拇指分按兩足崑崙穴同時揉捻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經痛、小兒驚風、腓腸肌痙攣等。
推薦閱讀:
※延壽養生保健精彩文章
※男性養生保健大全64
※腰椎保健
※老儒子牛—保健按摩—手部按摩
※看手知狀況,捏手保健康 -- 季氏手診手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