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與個性對比題匯總1
1、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兩大任務的聯繫:①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只有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廢除列強同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才能推翻封建主義,解放生產力,實現國家繁榮富強。②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目的的歸宿是中國走向現代化,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兩大任務的區別:①兩者的主題、內容是不一樣的。②第一大任務要從根本上推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改變民族遭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解決生產關係的問題。③第二大任務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落後的地位和狀況,解決生產力的問題。
2、中國無產階級除了具有與先進的生產方式相聯繫、沒有私人佔有的生產資料、富於組織紀律性等一般無產階級的共同特點外,還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優點:一是它從誕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的三重壓迫,而這些壓迫的嚴重性和殘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見的,這就形成了中國無產階級堅強的鬥爭性和徹底的革命性。二是它分布集中,有利於無產階級隊伍的組織和團結,有利於革命思想的傳播和形成強大的革命力量。三是它大部分出身於破產的農民,和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繫,使無產階級便於和農民結成親密的聯盟,共同團結戰鬥。中國無產階級的這些特點和優點,更加有利於它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無產階級的領導,不僅是區別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誌,也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3、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他編成《四洲志》一書。後來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四洲志》書稿交給好友魏源。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學習外國先進的軍事和科學技術,以期富國強兵,抵禦外國侵略,開創了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新風。
19世紀70年代以後,王韜、薛福成、馬建忠、鄭觀應等人不僅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同時也要求吸納西方的政治、經濟學說。他們的共同特點:具有比較強烈的反對外國侵略、希望中國獨立富強的愛國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對封建專制的民主思想。如鄭觀應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發展民族工商業,同西方國家進行「商戰」,設立議院,實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張。這些主張具有重要的思想啟蒙的意義。
4、《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和社會改革方案。
《天朝田畝制度》是最能體現太平天國社會理想和這次農民起義特色的綱領性文件。《天朝田畝制度》的中心內容是有關土地制度的規定,是起義農民提出的一個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比較完整的社會改革方案。
《天朝田畝制度》的主張,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會的基礎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現了廣大農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強烈願望,是對以往農民戰爭中「均貧富」、「等貴賤」思想的發展,具有進步意義。但沒有超出農民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具有空想性質。
5、《資政新篇》:1859年頒布,洪仁玕擬定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與建設方案。
在政治方面,學習西方,制訂法律、制度。在經濟方面,提出「准富者請人僱工」,提倡資本主義的僱傭勞動制。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議設立新聞官、新聞館,提倡興辦學校。外交方面,主張同外國平等交往,嚴禁鴉片輸入。強調「准其為國獻策,不得毀謗國法」。
《資政新篇》是一個具有鮮明資本主義色彩的方案,也是中國第一個全面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但是,由於它不是農民戰爭實踐的直接產物,通篇沒有涉及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因而缺乏實現的物質基礎和階級基礎。
《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共同點:反封建。
6、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第一,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強烈撼動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第二,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的最高峰。第三,衝擊了孔子和儒家經典的正統權威。第四,有力地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第五,鼓舞和推動了當時的亞洲民族解放運動,衝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亞洲的統治。(二、四、五是這次農民戰爭不同於以往的新特點)
7、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失敗的共同說明: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在面臨亡國滅種之災的情況下,提出了不同的改造中國的方案。從農民階級的改朝換代,地主階級的洋務自救,到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戊戌維新,在中國都沒有行得通。它們以自身的失敗昭示一個真諦: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已經是窮途末路,需要一個新的強有力的階級領導一場流血革命將其摧毀。事實證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資產階級改良道路行不通。
8、維新派與守舊派辯論的問題及其實質:要不要變法,要不要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廢八股、改科舉和興學堂。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在中國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9、關於革命與改良的辯論:
論戰雙方:革命派以《民報》為陣地;改良派以《新民叢報》為陣地。
論戰內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這是論戰的焦點。要不要推翻帝制,實行共和。要不要進行社會革命。
論戰意義:劃清了革命與改良界限,使人們認識到實行民主革命必要性。使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三民主義思想得到廣泛傳播,促進了革命力量壯大和革命形勢的發展。
論戰局限:革命派未能認清帝國主義本質,不敢提出反帝口號,反而希望爭取帝國主義支持。革命派只停留在對民主制度形式的理解上。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封建主義聯繫起來,無法真正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10、國民黨及其新舊三民主義
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
1905年孫中山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政黨,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其政治綱領三民主義初步描繪出中國還不曾有過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是一個比較完整而明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但也存在著缺陷:民族主義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民權主義忽略了廣大勞動群眾在國家中的地位,難以使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真正的保證。民生主義沒有正面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難以成為發動群眾的理論武器。但三民主義對推動革命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由於革命形勢的發展,1913年宋教仁把同盟會改為國民黨。
國民黨一大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①在民族主義中突出了反帝的內容;②在民權主義中強調了民主權利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③把民生主義概括為「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大原則(後來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張,並提出要改善工農的生活狀況)。改組後的國民黨代表了各個階層的利益,但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不再是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盟,變成了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集團的政黨,成為革命的對象。
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相比較,其發展表現在:舊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的缺陷是沒有反帝的內容;民權主義的缺陷是忽略了廣大勞動群眾在國家中的地位;民生主義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在新三民主義中,在民族主義中突出了反帝的內容,強調對外實行中華民族的獨立,同時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權主義中強調了民主權利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民生主義概括為「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大原則。這個新三民主義的政綱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一致,因而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11、五四前的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的思想啟蒙運動。基本口號是民主和科學。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由民主主義知識分子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的思想啟蒙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第一、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新文化同封建主義舊文化的鬥爭,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打擊了封建專制主義。第二、大力宣傳了民主和科學,開啟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為中國先進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準備了適宜的土壤,為以五四運動為開端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創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條件。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第一、當時的啟蒙思想家批判孔學,是為了給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掃清障礙。第二、他們把改造國民性置於優先的地位,沒有提出改變社會制度的必要性。第三、那時的許多領導人物,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
五四運動後新文化運動屬於新民主主義的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代表了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並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
12、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與南昌起義不同的特點:首次使用工農革命軍旗幟和名號;吸收數量眾多的工農參加。
13、《興國土地法》對《井岡山土地法》的原則性改正:將「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
14、四一二政變與皖南事變有其異同點。共同點:都發生在國共合作時期。不同點:①前者發生在內戰時期,後者發生在抗戰時期,主要矛盾不一樣;②前者發生時共產黨不成熟、無軍隊、無武裝,無反抗,後者發生時共產黨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黨,有軍隊、有武裝,在政治、軍事上都進行了有力的反擊。
15、與第一次國民革命統一戰線相比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具有一些新的特點:
第一,廣泛的民族性和複雜的階級矛盾。它不僅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還包括以國民黨蔣介石為代表的親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同時,由於階級成分的複雜和利益的差異,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內部存在著複雜的矛盾和鬥爭。
第二,國共雙方有政權有軍隊的合作。國民黨領導全國政權和軍隊;共產黨領導局部政權和軍隊。
第三,沒有正式的固定的組織形式和協商一致的具體的共同綱領。國共兩黨只能採取臨時協商的特殊形式解決問題。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發展和壯大,是奪取抗日戰爭最後勝利的根本保證。
同時注意:新時期的統一戰線與民主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有何異同
新時期的統一戰線已經成為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聯盟。因此,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與以往的統一戰線相比,其性質、任務、階級結構和內部關係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共同點:①共產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沒有改變,②統一戰線的階級基礎工農聯盟也沒有變。
16、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一般的資產階級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革命,因為:
第一,它有了新的領導階級。這個革命不再由資產階級來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通過它的政黨來領導,無產階級掌握了革命的領導權。這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區別。
第二,它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這個革命不是以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為指導,而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理論武器。
第三,它有了新的前途。這個革命不再以發展資本主義為最終目的,而是要在無產階級領導下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而達到社會主義的目標。
第四,它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屬於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範疇,不再屬於舊的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範疇。
第五,它有了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即反帝反封建的明確指針。
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以社會主義革命為前途的、處在十月革命所開闢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新時代的、具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的民主革命。
17、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繫。
第一,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性質不同。
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和中華民族的兩大歷史任務,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第一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而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仍然屬於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範疇,它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在政治上爭取和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去反對共同的敵人;在經濟上保護民族工商業,容許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發展。它要建立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而不是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它所要實現的目標是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和改造小生產的私有制。
第二,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又是互相聯繫、緊密銜接的,中間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
毛澤東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比喻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兩篇文章,上篇與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堅決地領導民主革命,是爭取社會主義勝利的條件。」「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認清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同時又認清兩者的聯繫,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
在黨的歷史上,「左」傾教條主義的「一次革命論」的錯誤在於,只看到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聯繫,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主張把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任務放在民主革命階段來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時,也反對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實行「左」的政策,使中國革命蒙受了重大損失。而右的「二次革命論」的錯誤在於,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而沒有看到兩個革命階段的聯繫,主張在民主革命勝利後,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國家,將來再去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放棄黨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同樣使中國革命遭受了嚴重損失。
18、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19、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關係
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一個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它們辯證統一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實踐中,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這個進程還在繼續之中,它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進一步發展。
首先,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淵源。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最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特別注意: 這兩大理論成果的不同點是:形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面對著不同的歷史任務;具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兩大理論成果的共同點是:都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以及共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都以實事求是為理論精髓,它們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20、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
(1)基本內容。
新民主主義政治綱領的基本內容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既不同於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又和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相區別。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形式,因而是過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2)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包括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們在內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毛澤東指出,在「全世界多種多樣的國家體制中,按其政權的階級性質來劃分,基本地不外乎這三種:(甲)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乙)無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丙)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共和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已被實踐證明在中國行不通,而中國社會的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無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是將來才能實現的目標。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所採取的國家政權形式是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人民民主專政。與新民主主義國體相適應的政體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決定了人民當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一切權力,這是新民主主義國家制度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準則,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夠最直接、最全面地體現這一核心內容和準則。
總之,國體——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政體——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就是新民主主義政治。
推薦閱讀:
※16隻流浪狗被救前後的對比照片,變化好驚人
※《GATE奇幻自衛隊》和《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哪一個比較好看?
※中外公款買車驚人對比
※弔帶衫和短褲、緊身褲、裙子的搭配對比,哪個更好?
※觸目驚心!中韓真實對比 結果出乎所有人預料(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