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U約】 日本電影:《夏威夷大海戰》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6周年影視展播》日本電影:《夏威夷大海戰》[海報劇照]
[熱誠推薦]戰時拍攝、代表日本軍國主義立場的早期二戰經典。日本導演山本嘉次郎代表作。精工製作,氣勢宏大,精彩壯觀、出色逼真。片尾表現聯合艦隊船堅炮利、天下無敵的畫面配以《軍艦行進曲》的明快節奏和流暢旋律也頗具鼓動性。只是影片前三分之二以軍訓為主,略嫌沉悶和考驗耐心。伊東薫、英百合子、原節子、加藤照子、藤田進、大河內傳次郎、黒川彌太郎等主演。該影片系日本海軍省為紀念珍珠港突擊和馬來亞海戰的勝利而拍攝的「國策電影」,並在偷襲珍珠港一周年之日正式上映,號稱日本第一部特攝電影,據說當年美國人看到影片中偷襲珍珠港的情節後還以為是實時實地拍攝的紀錄片。相對於時代而言,影片拍攝質量不錯。不過政治洗腦言論令人反感,這種在政治意志主導下拍攝的宣傳片,思想內涵要大打折扣,因為缺少導演的獨立思維精神的體現。政治宣傳不算多,節奏明快不沉悶,特效難以想像是1942年產物。比想像中好看得多![劇情資料]導演: 山本嘉次郎編劇: 山崎謙太 / 山本嘉次郎主演: 伊東薰 / 英百合子 / 原節子 / 藤田進 / 大河內傳次郎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上映日期: 1942-12-03片長117分鐘又名:夏威夷·馬來灣海戰 Hawai Mare oki kaisen / Battle of Pearl Harbor and the Malay Coast / The War at Sea from Hawaii to Malay夏威夷·馬來海海戰的獲獎情況1943年Kinema Junpo Awards 最佳影片 Kajir? Yamamoto片子是在偷襲珍珠港後一年拍攝,導演山本嘉次郎,特攝指導丹谷英二,故事是描寫一個帝國海軍少年兵的成長,以迄完成偷襲珍珠港的任務。[精彩影評]1936年至1941年,第一批投入太平洋戰爭的日本海軍航空兵在關東土浦受訓的經歷以及他們在珍珠港突擊和馬來亞海戰中的表現。影片依託一名海軍航空兵的成長和成熟經歷,演繹海軍航空隊將男孩子變成男人和軍人的全過程。出色的實戰表現源於長期艱苦的系統訓練,張揚「就是死也要堅持的關東精神」。神形並重、靈肉合一的日本海軍軍訓理念。史載馬來亞海戰發生於1941年12月10日,結果為日本海軍航空隊以損失戰機3架、陣亡21人的輕微代價取得擊沉英國海軍遠東艦隊主力戰艦兩艘、殲敵840人的戰果,遠東艦隊上將司令官湯姆·菲利普斯爵士(Sir Tom Phillips,1888-1941)引咎自沉。該影片借飛行預科大尉教官之口說,「只要不把英美打敗,中國戰場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取得勝利……」《夏威夷·馬來海海戰》:日本第一部特攝片這是日本戰時最有名的一部國策電影,也是佐藤忠男所謂的「戰意昂揚電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影片是為了紀念1941年的偷襲珍珠港以及馬來海海域的勝利而製作的,由海軍省直接下命令,東寶公司負責拍攝,並在此年12月8日,即偷襲珍珠港事件一周年時公映。這應該是世上第一部以偷襲珍珠港為題材的影片了,不過它與之後一系列同樣題材的影片不同,其著眼點並不在戰役本身上。儘管影片有軍部直接支持,戰爭場面氣勢恢宏,是一大看點,但它整個故事的核心其實是要表現一個天真少年到成熟軍人的成長過程,通篇都在儘力表現所謂的「大和精神」、「海軍精神」。儘管影片以「海戰」為片名,但其故事的大部分都用來細緻描寫了一個海軍飛行員預科練習生的生活了。通過嚴酷的訓練,他身心都得到了絕對的鍛煉,被注入了日本的海軍精神,最終成長為了一名堅毅、成熟、勇敢的日軍的合格飛行員。在偷襲珍珠港和馬來海海域戰役中,這群英勇的飛行員馳騁天空,英勇作戰,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使日軍取得了太平洋的制海權。影片的故事被美化得近乎神話,少年飛行員的颯爽英姿也讓人動心不已。這對於戰時處於瘋狂狀態的日本民眾來說絕對是極具蠱惑力的,再加上史無前例的戰爭大場面,其震懾力可想而知。據說當時此片在日本上映,放到美國軍艦被一艘艘擊沉時,電影院內歡呼聲震天。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上映時,日軍早已在中途島一戰敗北,戰局也開始急轉直下,在此時上映,確實很有諷刺意味。影片的導演是山本嘉次郎,他是黑澤明的老師。說來慚愧,儘管他的聲名如雷貫耳,不過在這部影片之前,我從沒看過他的其他作品。他在戰時是非常活躍的人物,為當局拍攝了不少戰爭宣傳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號稱「空戰三部曲」的《夏威夷·馬來海海戰》、《加藤隼戰鬥隊》和《雷擊隊出動》。儘管這是部徹頭徹尾的禮讚式宣傳片,但撇開一些低級的政治宣傳要素,從影片本身來看,能夠駕馭這樣一部作品,作為導演的山本確實是相當不錯的。我對這片子的一號主演伊東薰不是很熟,不過另外兩個,藤田進和原節子倒是很熟悉。原節子就不用多說了,她的運氣真的是好到了極點,在日德合拍的宣傳片《新土》中出道,之後在戰時出演了無數國策電影,成為了銀幕上當之無愧的女王,甚至曾訪問柏林,與戈培爾會過面。然而就是這樣的她,在戰後居然一點未受譴責,並且在1946年黑澤明的片子《我對青春無悔》中一改形象,以一個反戰人士妻子的形象再次博得日本民眾的人氣,之後的一系列片子令她的事業再上高峰,居然成了日本人心目中的「聖女」,反過來對照我們這邊的李香蘭,戰爭結束後差點被殺頭,要不是被證明是日本人早就玩兒完了。我很詫異日本人居然能夠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個人在銀幕上角色如此大的反差,佩服佩服!普通的反差我們當然可以認為是演員演技好,可以塑造各種類型,不過這個就複雜了點吧?至於藤田進,他的臉太適合演這種堅毅的日本帝國軍人了,因此在戰時的一系列國策片中也經常能見到他的臉,以至於佐藤忠男曾表示對他在《我對青春無悔》中出演的反戰人士形象很有抵抗感。可是他同時卻仍為片中的原節子著迷,可見這老傢伙當年也是原的死忠哇!影片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地方就是它的拍攝手法。它之所以能在日本影史上有那麼高的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是日本史上首部特攝片。提到特攝,最大的功績自然就是圓谷英二,這位「奧特曼之父」了。他同樣被日本人尊稱為「特攝之神」。影片中採用了圓谷最擅長的模型攝影,並在其間穿插了部分實際海戰的影響,獲得了相當好的效果。由於影像過於真實,據說在戰後,駐日盟軍司令部看過以後懷疑其攻擊畫面全部是實戰的記錄畫面,還曾勒令東寶方面交出膠片,由此可見圓谷英二有多屌!![請您觀看]
http://www.tudou.com/v/YkS7_7OoxKs/v.swf編輯於2011年7月26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