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發心為眾生,為正法久住能改變你的命運,用「四攝法」接引眾生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181集 2013年2月17日講於香港

「此相以發大菩提心,修無量行願而有。」

  人不能不發心。發心是為自己,這個心量不大;發心為眾生,發心為正法久住,這個心一發,能改變你的命運,為什麼?它超過你的業力。一般人到這個世間來,是業力做主宰。「業」有兩種,一種是「引業」,一種是「滿業」。「引」是引導,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這個業是「引業」。「引業」,前世,不定是哪一生,肯定修「五戒」、「十善」,還修得不錯,這個業力產生作用,就引導你到人道來了,這生到人道。過去生中跟佛有緣,所以你很容易遇到佛法、很容易就相信,沒有偶然的。如果是不善業,就引導你到畜生道、到惡鬼道、地獄道,引導你去。「引業」相同,我們大家都得人身。可是這一生當中貧富貴賤不相同、賢愚不肖不相同,差別很大,這是什麼因?這叫「滿業」不一樣。「滿」是圓滿的滿。「滿業」是你過去生中,這裡講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個不一樣,這個是帶給我們這一生富貴貧賤;聰明智慧是我們過去生中修的法布施;健康長壽是過去生中修的無畏布施,這每個人不相同,所以我的「滿業」不一樣。但是學佛明白事實真相之後,就有方法改進。過去修得不夠、不足,我這一生能把它補出來,也非常有效果。

  讀《了凡四訓》就明白這個理論與事實。袁了凡先生有一點小福報,不大。功名,古人講功名,現在叫學歷。現在高學歷——博士學位,碩士學位。中國古時候不叫「博士」,叫「進士」;不叫「碩士」,叫「舉人」;不叫「學士」,叫「秀才」,那是學位的名稱。要參加國家考試,考及格了,給學位給你。有的學位可以從政,國家需要人的時候,在這裡面去挑選。了凡先生只有秀才的命,舉人、進士沒有;有做官的命,只是一個很偏僻小縣的縣長,那知縣;沒有兒子,命里沒兒子;也不是很富裕,一般生活還能過得去;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是三十五歲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把這些命理講清楚、講明白,他恍然大悟。命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你的念頭、言語、行為造成的,沒有人主宰。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你能把這些不好的習氣改正過來,真正去做,斷惡修善、積累功德,你的命運通通改過來了。他被孔先生算命,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二十年,每一年跟算的流年完全相應、分毫不差,所以他對命運就死心塌地,知道了。所以每一天什麼也不想,打坐,跟雲谷禪師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雲谷禪師佩服,這樣的人少見,問他:「你用的什麼功夫?跟誰學的?」他說:「我什麼也沒有,為什麼沒有念頭?命被人算定了,想也是白想,不如不想。」雲谷禪師聽了就呵呵大笑:「我以為你是有功夫的聖賢,原來你是個凡夫。」他問:「為什麼?」「你相信命運,二十年被人家算定得一絲毫都沒有改變,你是個標準凡夫,為什麼?不標準的,他還有加減乘除,他善多一點,長一點了,惡多一點,又少一點了,他每天都有加減乘除,你這個每天一點變化都沒有,叫標準凡夫。」了凡先生從此之後就曉得了:命原來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不要找別人改,找別人改是假的、騙人的,自己斷惡修善。佛經上講得好,這三十二相不就是叫我們改造命運嘛?所以要發大心,要修行願。有「願」,利益眾生、利益自己。「願要」兌現,要真干。

  「能除惑破障。」

  「惑」是迷惑;「障」是業障。

  「表一切志願皆能滿足之德。」

  這個光明,光明是智慧,智慧能破除業障,能消罪業。

  「十六,皮膚細滑相」。

  這是好相。

  「謂皮膚細膩滑澤,不受塵水,不停蚊蚋(音銳,昆蟲,能吸血)。」

  這些小蟲不會咬你,身上不會染上灰塵。下雨天,身上滑,雨水它都落地下去了,皮膚上不沾,這是佛與大菩薩、阿羅漢才能做到,凡夫做不到。凡夫皮膚細滑的有,但是蚊蟲還是會叮他,還是有灰塵的染污。像這個地方所說的,他要不要洗澡?不需要。我們沒見過,只聽說。

  抗戰期間,江蘇鎮江金山寺有一位法師,叫妙善法師,好像在抗戰勝利的前一年,他往生的,他在緬甸往生的。這個法師一生沒洗過澡,而且他的形象很像《濟公傳》裡頭寫的濟公,真有神通,不是假的。疑難雜症,你遇到他,他都能給你治好。他也不需要醫藥,身上也有灰塵,那個灰塵搓搓,捏一把給你吃的時候,他病就好了。一生就一件衣服,裡面是個小褂褲,一套,外頭一個長衫,其他的沒有了,冬天也是這樣的,夏天也是這樣的,冬天他不冷,夏天他不熱。居無定所,你想他,他就你面前出現了,走了之後,你就找不到了,不曉得到哪兒去了。人家稱他「活佛」,叫「金山活佛」,金山寺的。他的神奇事情很多。我年輕的時候,煮雲法師給他寫傳記,煮雲法師不認識他,但是到處打聽;另外一個樂觀法師,跟他在一起住過四個月,對他知道的很多。樂觀告訴我們,他真有神通,他不是假的,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所以你談他的時候、想他的時候,他就來了,那是「神足通」,確實有這個能力。有一天,幾個居士請吃飯,樂觀法師在,跟他坐在一起,這居士們都喜歡他,每個人乘一碗飯,他很快就吃完了,那個又送來了,一下吃了十幾碗,樂觀在著急:「你們不可以這樣,你們害他了,他怎麼受得了?」他跟樂觀說「不增不減」。一個星期不吃飯,沒問題;一餐飯把一個星期吃掉也行,這都是別人做不到的,這表演給你看。還有個嗜好,看到破銅爛鐵掉在地下,他撿起來就吃,像吃蠶豆一樣,他吃下去了;還有人給鈔票,鈔票很臟,他拿到鈔票就吃掉。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一生不洗澡。最後有人,是供養衣服還是什麼緣故的時候,請他洗澡,他答應了,就在緬甸,那個是雨淋的,他洗澡的時候,站著往生了,那麼就走了。他多大年歲,沒人知道,一天到晚笑眯眯的,幫助人解決疑難雜症。所以這個皮膚細滑:

  「又作皮膚細軟相、身皮細滑塵垢不著相。即皮膚細薄、潤澤,一切塵垢不染。」

  真不染。

  「系以清凈之衣具。」

  這是講他的因行,他到底修什麼,得這麼好的相。

「四攝法」是跟眾生建立良好的關係

  「房舍、樓閣等施於眾生。」

  歡喜布施。

  「遠離惡人,親近智者所感得之相,表佛之平等無垢,以大慈悲化益眾生之德。」

  教化眾生,佛教菩薩,教化要先攝受。「攝受」就是跟眾生建立關係,讓眾生認識你、歡喜你,願意接受你的教誨。用什麼方法?「四攝法」,攝受眾生。「四攝法」里第一個就是布施。人與人相交,要常常送禮,要常常請客,中國古人所謂「見面三分親」。人與人常常往來,就不至於產生誤會;不往來,容易猜想、猜疑。猜疑到嚴重的時候,情感會破裂;如果再有人挑唆,甚至於造成對立、衝突,這就麻煩了。一定要常往來。親戚,這是親,朋友比較疏遠,都應當常常往來、常常問候,這是倫常大道,不能不知道。

  佛菩薩跟眾生親密交往的目的何在?是讓眾生能信、能解、能接受、能依教修行,幫助他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生死輪迴,讓他永遠能擺脫生死輪迴,這真正離苦。「得樂」,得究竟樂,不是一時的,不是短暫的,得永恆之樂。能不能做到?能!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目的就是幫助眾生得永恆之樂。極樂世界的人無量壽,真無量壽,不是有量的無量,它確確實實是無量的無量。往生極樂世界,身不是這個肉身,是法性身。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這個身,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境界相」;心是阿賴耶的「見分」,就是第六跟第七識,第六的「分別「,第七的」執著「,都不是真的。生到極樂世界,轉「八識」成「四智」,「八識」這是虛妄的,離開了,完全放下了;心,是自性清凈心;身,是法性身,不是阿賴耶的「相分」,清靜到極處,比三十二相還殊勝。三十二相是人間的、是六道裡頭的。極樂世界不在六道中,它是個非常特殊的境界,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沒有通過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自性能現,阿賴耶能變。極樂世界只有現沒有變,極樂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有變化,人永遠不變,相好光明,那要看《觀無量壽佛經》,佛所說的「身有無量相」,不是三十二相,是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說不盡的,我們這一生可以得到,得到的理論跟方法,就在這部經典上。

  我們好好的學習,用個一年、半年,搞清楚了、搞明白了,一心念佛,就能往生。經上所說的一切,我們通通得到,一個不漏。這才是佛到世間來教化眾生,最圓滿、最殊勝、最究竟的利益。可這裡頭有一點,一定要知道,對這個世間不能有留戀,這個世間一切通通放下,一心一意地取極樂世界,我們功德就圓滿了。

附:凈空法師:四攝法略說

「四攝」,攝就是攝受眾生,用現代話來講,就是接引眾生的意思。如何能夠引導大眾來學佛,佛教給我們四個原則,這叫做「四攝法」。四攝裡面: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愛語」,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這四種叫四攝法。這個地方「布施」的意思,就是給與眾生恩惠,常常施捨一些小惠,感情慢慢就深厚,他跟你有感情,你介紹他佛法,他就比較容易接受,用這種方法。這個布施的目的,跟六度裡面的布施不一樣,這個就是跟人家結感情、結恩惠,所謂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就是先讓他心裡生歡喜,對我們產生很好的感情,然後再把佛法介紹給他。這個方法非常有效,我自己就深深體驗。我最初學佛,是一個朋友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一直對我,我們今天讀四攝法才恍然大悟,他完全用這些方法;使我們對他產生很深的敬愛之心,我們對他尊敬、喜歡他。他對我們初學的人很關心,那時候他囑咐我,每個星期天到他住的地方去。如果有一次、兩次沒去,一次就是一個星期,他就會找人來看我,問我為什麼沒去?是不是生病了,還是有別的原因?這一慰勞、一安慰,使我們就不能不去了,像這些都是屬於布施裡面的。

  第二、「愛語」。愛語就是對他真實愛護的教導,我們不要把它看作是對方喜歡聽的,那就錯了,不見得是喜歡聽的,但確實是對他很愛護的。這個教導,使接受的人心裏面尊敬、悅服,歡喜接受。特別是接引初學的人,這裡面真的是要有智慧,要有很深的愛心,真實誠懇的愛心,還要有善巧方便,才能夠有攝受的力量。攝就像那磁鐵,吸鐵石吸鐵一樣,它能夠把你吸住,有這麼一個力量,所以叫做攝。這四種應用得很巧妙的時候,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利行」。利是利益,所有一切的行誼,絕對是有利益的。這個於自己沒有利益,誰願意去修學?這個特別是初學的凡夫,就是世間人,對於利看得非常重。如果這個裡頭有利,真正的好處,有利可圖,他就很容易來學習了。這是對初學的方法。

  第四、「同事」。四攝法裡面,大概像我們一般人,前面三種可以用,後面這一種,自己必須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很深的定力才可以。否則的話,一定會失敗的。「同事」,他喜歡做什麼事,我可以跟他一起去做。如果你想接引這個眾生,他喜歡打麻將,你也天天去跟他打;他喜歡跳舞,你也天天陪他跳舞;如果你沒有定力,你不但不能度他,你馬上被他度跑了。這種情形自古以來就有,現在就更多,出家的法師被在家信徒度跑了。所以,同事不能輕易去用。這些大菩薩們接引眾生用這個方法,我們看到《華嚴經》,特別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幾乎都用這個方法。譬如喜歡打牌的,菩薩打牌都有神通,哪裡會輸錢?常常都贏,所以跟你在一起打牌,對你佩服得不得了,你這個本事從哪裡學來的?我從佛法學來的,這度他來學佛。跳舞也是第一好、第一流的,人家都比不上你,你這從哪學來的?我都從佛法里學來的。用這種手法把他引誘到佛門裡面來,所以這是同事,是接引眾生最高的一種方式。這個叫做四攝法,佛教導菩薩用這四個方法來攝受一切眾生。不僅是介紹初學,可以說佛對於等覺菩薩也離不開這四個原則,他才能夠教化一切眾生。


推薦閱讀:

楞嚴經(第67集 文字/mp3)凈空法師講於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凈空法師法語:迷時無失,悟時無得()
凈空法師法語:一切如來唯一的願望,希望大家早日成佛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三七一卷——第三八0卷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解

TAG:命運 | 改變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