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鐘功——少林小八卦內功

【源 流】氣功在中國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中醫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歲月里,它在實踐醫療治病方面具有獨特的健身醫療價值。特別是既節約藥物又可以避免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 而且簡單方便,可以就地療治,有利於身體衰弱久病不愈的慢性病患者隨時進行自我鍛煉,防治病故的擴張。如能及時輔以按摩推拿之術,則更可獲得進一步的雙重功效。

銅鐘功--少林小八卦內功,它具有獨特溫柔的發勁運氣功效。

銅鐘功始於溫州地區,有其悠久的歷史淵源。

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峨眉宏弘和尚又名澄慧傳至浙江瑞安縣薛里地方的薛雪景先生(字鎮銓)。以後由薛雪景再傳授其婿陳楚材(又名陳用賓),瑞安漁池人。到清光緒甘九年(公元1903年),陳楚材先生來溫傳授,傳於溫州市人戴俊英先生(又名阿寶老師),戴俊英先生自授學於陳老師門下,深領教誨之後,精通內功"柔術",特別是銅鐘勁配合按摩點穴治療方法,後於1926年開始傳授,1931年發起創辦"溫州中央柔術研究社"從事銅鐘式氣功(定勁療法)療治活動。歷時三十餘年的親身經歷中,感到此法的深奧和卻病療效的特殊作用。至於戴老師在溫州教功治病的數十年中,經他治癒的患者很多。而繼其業者,只有徐達之、陳伯甫及壽如松等三人,但徐、陳兩位均已先後去世。

吾於1931年從學於戴老師之門下,並陪同戴老師共同至浙江中醫院工作。學功迄今已六十餘年,自五十年代以來,一直擔任氣功教功治病工作。

在這數十年的銅鐘式氣功療法實踐中,秉承戴老師的宏偉願望,虛心地向多方取經學術,

累積了不少經驗與吸收了廣大地區的醫療實踐學術,推行了輔以點穴按摩相提並行的治療方法,豐富了醫術內容,摸索到更深一步的氣功醫療效果,救治了不少的病例。

但是這一套功法長期以來,一直是師徒口傳而且是擇人而傳。

它的第一步基本功「銅鐘勁」的要領,僅僅只用幾十個字就把整套的功理功法包括在內,

組成了一套完整的功法要領。

包括外八卦內太極,外靜內功,姿勢外形,內氣運行,呼吸方法,眼耳練法,意念入靜,

肌肉放鬆等。而且它又是任脈、督脈及全身四肢經脈和五臟六腑整個內臟經氣運行的手段。

它是從小周天和大周天的功法中簡化而來的,確實是一項中國文化和中醫學遺產的瑰寶。

「傳 授 經 過」

銅鐘功--小八卦內功是一種內功柔術,源出於峨眉,有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益智增慧,延年益壽之功效,還可以練就功夫防身自衛。

清朝同治二年有峨眉宏弘和尚,號澄清,由四川峨眉東遊浙江,慕東甌第十洞天名勝,來到溫州,聞瑞安縣薛雪景先生精少林拳術,遂往訪之,薛獻其技,並舉四百餘斤之石鼓,上下伸縮自如,僧在旁看了譏笑說:你雖力大尚脆,薛聽了不服,即挺身與斗,僧略一舉手,薛立被拋去數十步,起而細詢之,始知其曾深得少林內功之秘傳,遂留住其家,拜師請教,凡八年,盡得其傳。

數年後鄰村直洛有葉秀標又名赤霞,練吐納導引氣功頗有功夫,聞薛雪景先生之拳法適相似,遂投拜門下,薛里距直洛僅三四里,葉早去晚歸,風雨寒暑無間,如是十年,歸而家居,復練習不已,由是術大進名譽益著,得其傳者,有瑞安縣周友郎(友郎相)、下徐賈式殼(阿殼老師)、九里黃恩南(恩南相)陳子祥(陳六少爺)及猶子葉玉堂等。賈式殼又傳達室徐藹卿,瑞安章安人,是個道士(道士吉)。葉玉堂傳其子介生。後因薛雪景先生只生一女,膝下無嗣,招陳楚材(又名陳用賓)入贅為婿。陳乃瑞安漁池人,因髮辮很大,人稱陳大辮大。陳正值年輕,自入門薛家後,經雪景先生循循教導,勸學苦練,十年如一日,造詣獨精,成功後,去去平陽縣教功,後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來溫教功治病,先在謝池巷周宅教周歧西,因周患肺病,一年後身體顯著轉好,肺病治癒。遂為西施潦白宅聘去為白仲英(近你溫州名中醫師衛生局中醫局長)治病,同學中得共傳者有戴俊英、蔣幼山二先生。唯戴得傳練功配池巷西施潦西郊同昌醬園及南河下墩白象等處教功至民國14年(1925年)回瑞安逝世。

戴俊英先師於1926年開始授徒,1931年發起創辦"永加(溫州舊稱)中央柔術研究社",從事銅鐘式氣功(定勁)療治活動,時達三十多年,於1956年問,因日積月累,在溫州華蓋山教功治病實踐中療效顯著,引起了浙江省衛生領導部門的重視,於1956年調任杭州浙江中醫院擔任氣功科主治醫師,治療病人,療效甚佳,深得病員讚揚與推崇。1958年1月號《浙江中醫雜誌》有戴俊英"銅鐘式氣功練法及其效果"之報導,此後又於1959年2月在該雜誌發表"銅鐘氣功臨床總結經驗"之報導。

戴俊英先師在溫州教功治病的三十餘年中從學者數以幹人,後得其傳而繼其業者,有徐達之,陳伯甫及壽如松三人,還有陳志遠,是東風醫院氣功療養所去浙江中醫院進修的學生。陳岩雲學習後去台灣傳授。陳伯甫傳應志光,壽如松傳李有耀。蔣幼山老師先從師陳楚材學習少林內功十餘年,功夫已很好,後因章安徐藹卿是賈式殼的徒弟,論輩份是師侄,因徐是個道士,既懂少林小八卦內功,又懂八卦原理,故蔣又從師徐藹卿學了四五年,後於1924年與外甥木節去北京教功,在北京結識北京國術館北少林拳教師孫得祿,後在河北、河南等地教功,於1929年任浙江省國術館少林內功教師併兼湖州國術館教師。1931年辭職回溫,在溫州縣後巷五馬街等處教功傳徒,1935年與永加國術館長高劍雲結拜後任永加國術館少林內功教師,館設七星殿巷,並與高劍雲老師互相學習二種拳術,高劍雲是溫州名南拳老師金良臣的得意學生,懂的拳術很多,精五虎落山、太極拳、劍、鞭、雙鉤等,特別是風擺荷葉。其時高跟蔣學少林內功,蔣向高學太極拳,互相交換,互相學習。1936年二人函聘孫得祿來溫教功,並向孫學習五行八陣拳,可見蔣幼山高劍雲等老師對武術的愛好。

蔣幼山老師1937年著有《少林內功入門》一書(未出版)。少林內功的傳人:瑞安有曹駿一、池振聲,溫州有朱兆銘、戴植民等人,但從其學者數以幹人,大都時間不長,不能學到全部功法,而學抖勁的較多。抗戰期間先後在市內鼎太棉布號洪源錢莊、墩大錢莊,謙益康顏料店胡國廉家中,最後是1949年在錢啟同家中教功,時土改開始,回鄉參加土改學習,1951年因患黃膽肝炎,來溫治療,先後住在玉堂里、天妃宮巷、華蓋山、龍頭底等處,1953年在龍頭庵病已好轉,但未痊癒,其時有個叫文元的青年人,身體魁梧,氣力很大,請他去吃酒,其實是比功夫,當時陳志遠對他說:文元請你吃酒,不懷好意,蔣說:從南方到北方,會過許許多多好手,怕什麼,不去被人家笑,當晚吃好了酒,文元果然要他比試,第三回合馬文元被他用陰陽手打倒,但他回底後肝區作痛,自知不好,後由三梅和陳志遠送到瑞安輪上,回去後不久逝世。

高劍雲老師抗戰期間去廈門教功傳授少林內功及五行八陣拳於魏生才,魏生才又去新加坡傳少林內功及五行八陣拳於李有耀。

以上是銅鐘氣功傳授經過的大概情況,至於各前輩都另有傳人,余不知,故不述。

「葉 秀 標 軼 事」葉秀標,又名葉赤霞。瑞安縣洛川村人。身軀魁梧,健而多力,先練吐納導引有年。因聞薛雪景先生之拳法與吐納導引相似,遂往薛里拜師學習。洛川距薛里僅三四里,葉早去晚歸,風雨寒暑無阻,如是十年。歸而家居,復練習不已。由是術大進,名譽亦著。一日,有獨行僧上門求見,只一觸技,即跌僧於數步之外,僧興而言曰,十年後當再來相見。不料光陰易過,轉眼已是十年,僧果然來,且手託大筍以饋,葉見僧復來,且彼以土產見贈,禮當款以茶點,於是內取茶點於右手持之而坐,忽見中堂所鋪磚石己成菲粉,方詫異間;僧遽以兩手撥其左腕,葉即以右腿掃之,僧飛跌於中門之外,而葉所持之茶點仍在右手如故。蓋是僧彈其十年精力刻苦用功,出手能碎廟後鮮竹,則握拳之堅勁,可想而知,葉乃以百練之軀,運其腿力,終於跌僧於中門之外,僧極受跌,受內傷甚重,一時強起,按其丹田而嘆曰,命矣!覺足下至腹部如受熱彈,昏厥不省人事,良久始蘇,負痛而歸,以咯血逾年,不愈而斃。葉之左腕,雖受傷,調練月余而痊癒。

過了不久,又有外地少年來訪,闖入中堂,見柱旁有石臼,以指彈削邊。石,石隨指而簌簌落。後舉足踢柱,柱移數寸幾墜地。家人入內請葉匿勿見,葉曰,此硬功也,名神仙拳,勢雖猛而不足畏。出與較,甫交臂而少年陪於前。再較,而仰跌於後。乃起而拱手曰:吾向謂公技亦猶人也,今始知公之有此神術也。

「錄 葉 秀 標 遺 囑」 凡行外工夫,即養生之秘訣,俗所謂軟法是也,以平心養氣,靜慮凝神為主,初學時定馬安身,先將肩蹬鬆勁,次練四門走馬,後上拳法,自然實中存虛,虛中得實,有影無形似停非停,循序漸進,日積月累,勤心自得,切勿用力,只要氣貫兩手,神注一方,稍有用力,想求速效,使不是得心應手之妙技矣。每行一手為始,續行數手為終(指花交手、單手、陰陽手),始終行式如一,手腳相逢無間,神氣相貫不斷。務須嚴勤有恆,他食素餐,每日只在晨昏兩時,功純再加以朝夕勤心習練,少年精壯之人,自有大效。即老里懦弱儒生鷺工有年余,亦能望重斯世,藝冠群英,豈僅卻病延年已哉。斯真後學之準繩也。

「陳 楚 材 軼 事」陳楚材先生早年在平陽教功,自1903年來溫州傳徒、治病,至1925年回瑞安逝世。

陳楚材在謝池巷周宅嗣堂教功時,有一次,有幾個打硬拳的青年人,不服他有功夫,請來一位打南拳的老師,是平陽人,叫張干俊。陳楚材吃過晚飯,走到嗣堂里去教功的時候,看見教功場上圍滿了人,他知道有人來找麻煩了。這天天剛剛下過雨,這個干俊老師腳上穿著釘靴,正在踩腳,踩下去時嗣堂地上的石板火星直冒,周圍看的人都連聲叫好。陳楚材等他打好了拳,走上前去說:「我當是哪一位老師,原來是你」。干俊老師原來並不知道是哪位老師在這裡教功,一看是陳楚材老師,心裡著了慌,說話都發抖了。因為陳楚材在乎陽教功時,干俊的師父與陳試過功夫,深知陳的功夫歷害,所以忙說:"呀!我不知道是你在這裡教功,真對不起,明天我請客。」第二天,干俊帶著徒弟向陳楚材賠禮了事。

又有一次,陳楚材在白仲英家中教功,武舉人陳大老聽人說陳的功夫很好,一天晚上,陳大老找到白宅,陳楚材正在房裡坐在大床上吃旱煙,陳大老邀請陳楚材比功夫,陳楚材不肯和他比,陳大老就去拉陳楚材,陳楚材左手拉著床柱不動,右手在陳大老小肚上一托,陳大老覺得裡面一燙,心裡一慌,就放了手。回去後半夜裡肚痛難受,他聽人說陳楚材會點穴,只好半夜坐車來找陳楚材求救,陳楚材叫他躺在床上,用手在小腹部給他摩了幾下,陳大老肚不痛了,才知自己的本領比陳楚材還差得多。

另有一次,他從府前橋經過,那時府前橋很高,有一個青年人,看見陳楚材正走上橋,趕上橋去

想打他,碰巧有個女人在橋下洗完衣服上來,衣服上面放著一個捶衣木杵,這個青年人順手把木杵拿來追上去,陳楚材感覺到後面有人趕來,青年人用木杆對著陳楚材背上打去,陳把背一弓發了二個勁,木杵倒打回來,正好打在青年頭上,陳楚材迴轉身來,對那青年人說:"不要開玩笑吧!"那個青年人忍著痛,迴轉身來跑了。

另有一次,大羅山有五個人請他到大羅山教功,送來一份請柬。陳楚材一看是正月十五日,他叫跟他出門的徒弟準備去吃酒,他的徒弟叫張招梅,對陳楚材說:「大羅山很遠,山又高,還是不去為好。」陳楚材是個口吃,講話常拉拉吱吱,大著舌頭說:「我………從平陽到溫州,已收了兩千多份拜師柬,怕什麼。"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就和張招梅一同去大羅山收徒吃酒(張招梅為他的貼身徒弟,外出多為陳楚材背行李,其中一個行李袋裡放著兩干多份拜師柬)。到了那裡,廳堂上已擺好酒。請陳楚材到太師椅上就坐。有兩個人先上來拉住他的右手,另兩個上來拉住左手。陳楚材站起時,另一人對他心部一拳打來,名叫黑虎偷心。嘴裡說著:"陳老師,這一手怎樣拆。」說時遲,那時快,陳楚材把身向左一偏,甩右腿掃去,把這人打倒在地,同時把肩一滾,用滾手把捆著雙手的四人一起打倒在地。五人起來後,都跪在地上拜他為師。

另外,據白仲英先生晚年對我說,他活到80多歲,與練銅鐘氣功是有一定作用的,並談及他已寫了一篇陳楚材傳記,內容大約是:陳楚材在他家教功時住在廂房裡,晚上在住處點香插在地上,並叫他用紅紙寫一張敬神的字,睡前在房裡練功,但不點燈。晚上睡在長凳上,不睡床上。愛吃雞蛋、豆腐、吸旱煙。他裝煙總把煙灰染在手指上,給他按摩時長衫胸腹部每天都染上黃黑色的煙灰。

陳楚材先生在溫州時每年回瑞安很少,他的妻子也很有功夫,與陳楚材只生了一個女兒。

概述「銅 鍾 功 —— 定 勁」銅鐘氣功,原名「銅鐘功」,又名「定勁」。屬少林小八卦內功的第一步基本功。

少林小八卦內功,屬少林拳法中的蛇法。相傳少林有龍、蛇、鶴、虎、豹等五種功法,且有龍練神、蛇練氣、鶴練精、虎練骨、豹練力之說。少林小八卦內功即其中的蛇法,是一種"內功柔術",俗稱"軟法"。共有銅鐘勁、一字勁、八字勁、分力法、花交手、單手、陰陽手、洗肩、四門走馬、小八卦拳等十步功法。前三步是靜功,以下是動功,是一套動靜相結合的功法。

銅鐘勁(即銅鐘式氣功)是第一步基本功,而且銅鐘勁對治療各類型饅性疾病很有療效。

一字勁和八字勁是馬步功,是練馬步根基堅固。對治療神經衰弱失眠很有療效。如在臨睡前練一字勁和八字勁,效果更好。

分力法是練橫力和直力,花交手、單手、陰陽手是內功柔術練功夫的用手,洗肩是練肩關節靈活。它是花交手、單手、陰陽手的輔助功,能使氣血勁力容易到達指尖,以便運氣發勁。對肩、肘、腕關節炎有防治作用,特別是肩周炎。

這五個動作,可以單練,也可以連接起來連貫練。四門走馬是進一步練馬步靈活,手法精捷。

最後才可練小八卦拳法。

它的分步鍛煉是為了運動量漸漸增強,前一步為後一步的基礎,逐步深入,逐步鞏固,求漸進而不求速效,尚柔而不尚剛,用意氣而不用力。

因此,對於神經系統、呼吸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等各種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特別適應身體衰弱而需要體育鍛煉的人們鍛煉身體。

它不僅能防治疾病,而且能練就功夫。

銅鐘氣功的功法功理是根據"八卦"的原理而創製的,是用"無極變太極"、"太極變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來定方位和安排布局的氣功拳術。

由於是"內功柔術",練時無須用力,所以無論男女老少,有病無病都可以練。有病可治病,無病可健身,達到防病治病,強身自衛,益智健美,延年益壽之目的。

「關於拳法中的蛇法問題」

蛇練氣,蛇遇到打擊時,會把氣充實到全身來抵抗打擊。蛇在不動時很靜,在行動時柔而有勁。它在與鳥雀鬥爭時,應用"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戰術來戰勝鳥雀。

銅鐘氣功第一步基本功(靜功)就是要練得象蛇一樣,能把內氣充實到全身,遇到打擊時能發勁還擊。而在練動功時要柔而有勁,要把身軀的內勁貫通四肢透三關到指尖(就是肩、臂、手指、腿、腳、足趾)。把兩手當作蛇頭,中指、無名指、小指併攏,作蛇咀的上齶,食指和大拇指為下齶。練功和應用時,手運至平肩,與身成90°;指尖微寓起意,主發勁,是實手,成為蛇口狀;另一手平臍,與身成45°,為助勁,是虛手,為蛇尾。兩手變動時,則另一手為蛇頭。所以把兩手當作兩頭蛇。在技擊時著重用指尖,因指尖面積小,穿透力比拳掌強。特別是中指和食指(催勁)。常用於點穴運氣治病,但功夫主要靠長期堅持磨練,才能貫通三關達指尖。應用時才能有得心應手的妙技。

「練 習 之 四 大 要」 1.學拳之式,如習射然惟射則拘其手、拳則放之(手指伸直象打太極拳一樣)。兩手向下,拳腕橫豎,出力同而用法略異,拳之初步要聚精會神於指下著意(意顧指尖)一落呆相則機滯不通,其力便有限量,馬步木然。總而言之,第一關頭須認得磨練二字,若徒貪多,則心煩意亂(花樣不要多),用功雖欠,毫無得力。至定勁面壁之功,則要堅持有恆,不可時作時輟也。

2.習拳全仗精神氣,精不凝則神不聚,神不聚則氣不固。一堂學習,俱受師傳,而或劣或優,有霄壤之別,其故何在,一則氣旺神聚,一則氣餒神散。學者苟知精氣神三寶而直養無害,其於拳術雖未遽優,然於學習之方思過半矣。

3.習拳每須早站靜室中,外屏諸緣,內息諸妄,收視返聽,調勻鼻息,舌舔上齶,四肢不動。使眼、耳、舌、鼻、身之五識,俱返其根(丹田),魂魄精神各安其舍(心定),行往坐卧念念不忘運用,施為惺惺不昧,而後其技乃有進境。

4.習拳必先運氣,運氣之初自命門達肢體,由膂使臂,由臂使指,若逆行之則氣不歸丹田,藝何由進,故一節偶動,則全身力至,如氣球走馬一般,中有熱力轉旋,撤上撤下任外界之千搖萬動,其主宰仍自如,惟其中具二氣之其既胎息之旋、發揮之復策之以精進、持之以果毅,愈久愈熟愈靈,靈則四肢百骸自然聽命於心,心之所至,氣亦至焉,其神化不可以方物,其力量不可以計數。

功法——銅鐘功的十大功法「銅 鍾 勁」1.姿勢

正身站立,兩腳八字分開,腳跟寬與肩平,頭頸端正,意如頂天,目光平視,眼神不動,兩肩松沉,兩手臂向兩側分開,手距身約尺許(約與身成45°),手掌向下微向後,手心如抑物狀,大拇指與食指分開,餘三指稍並,成蛇口狀。

立身中正,脊樑豎直,不要左偏右斜,不要前俯後仰.不要聳戶弓背,不要挺胸突肚,尾閭內收,屁股不要突出,兩腿自然伸直,膝挺直不屈,但不可用力。

腳底前後及址趾平衡踏地,意如粘吸在地上。銅鐘勁的姿勢只有一個站式,沒有坐卧及其他姿勢,在病員練功時,如體弱病重者,初學練功時,兩手臂分開少些,手指下垂。不用手指分勁練法。

「一字勁 (一字馬步功)」

姿勢及練法:面向正南,兩腳分開一大步,成騎馬步,左腳尖向正東,右腳尖向正西,兩腳跟向內,馬步大小視人身高而定,必須將膝蓋對齊腳跟,小腿與地面成垂直,勿使尾閭骨有下陷之意,頭頸端正,兩肩松沉,頸脊椎自然伸直,勿要挺胸。

初學時,兩手指尖擱置桌上,待久練以後,兩腿分開漸漸自然,可去其桌,即將兩手虎口張開,按叉在兩腿腹股溝外面,大拇指向後,餘四指在前,練熟後再將兩手臂向兩側平舉與肩平,手掌向下微向後,指尖略豎與耳平,微寓起意。一字勁是練習馬步的基本功,它的兩腳尖向正東正西,腳跟向內,分成一字形的馬步姿勢,難度較高,目的是要把腹股溝韌帶練松,使馬步行動時靈活穩固,因此要在銅鐘勁練熟後才可練一字勁,否則氣按不到丹田,呼吸容易急促。

練法:氣按丹田、神貫元首,意顧指尖、氣浮則止。(氣浮則止,即氣沉、不下去,呼吸迫切就停止)。

「八 字 勁 (八字馬步功)」

姿勢及練法:面向正南,兩腳分開一大步,成八字形馬步,膝蓋對齊腳跟,小腿與地面成垂直,兩手臂向兩側平舉與肩平,手掌向下微向後,指尖略豎與耳平,微寓起意;絲毫不可用力;氣按丹田、神指尖、氣浮則止。

一字勁、八字勁除姿勢外;呼吸和內氣運行基本與銅鐘勁相同,但內氣運行的強度比銅鐘勁大。

初練時兩大腿發脹酸痛,先少練幾分鐘。以後漸漸增加,練功時間最好晚上睡前練一字勁及八字勁,早上練銅鐘勁,練後對神經衰弱、失眠、多夢、消化不良、足痿無力效果很好,並能透表發汗。它又是以下動功的基礎。"中老年人及身體衰弱的人可練八字勁,馬步可以高點。不要練一字勁。

銅鐘勁;八字勁練功時都是站著不動的,歷以統稱定勁。分開來講,是定銅鐘勁,定八字勁。但裡面都在運動,是隨著「氣按丹田、神貫元首」的呼吸運動,使「內太極」陰降陽升,丹田起伏開合來帶動全身經絡和內臟取得:陰陽平衡、氣血調和的作用。

姿勢的改變,同時使運動量增強。而這三步靜功的功法原理都是「外八卦、內太極」、「外靜內動」。

「分 力 法 (即直力、橫力法)」

姿勢及練法:八字勁大馬步。

動作:兩手分開與肩平,掌心微向外,即定八字勁姿式;兩手掌心向下漸合至腿力,然後將掌心翻轉向上,臂伸直向前平舉,掌與肩齊,略寓捺意,再將手掌心反轉,輕輕垂下至腿邊,手背向上。掌心向下,虎口略斜向上,然後分開向左右舉至肩平,指尖略豎與耳平,即還原八字勁姿式,反覆運行,氣浮而止。

「陰 陽 手」

預備姿勢與動作及練法:面向正南,站銅鐘勁姿勢,先須平心養氣、靜慮寧神,然後左足向左踏出一大步,成丁八字馬步,兩手同時向左運同,左手手心向下微向左運至肩平,指尖略豎,是為陰手,右手手心向上微向前,運至臍平,是為陽手。

轉向右方時,先將重心移到右腳,左腳尖翹起,以腳跟為軸將左腳尖轉向左前方,然後將重心移左腳,右腳尖翹起,將右腳尖在轉腳的同時,兩手自左向下而上,劃一半圓形,此時右手為陰手,左手為陽手。身眼步須隨之而轉,式與左方相同。

「單 手」預備姿勢與步法均與陰陽手相同。

動作:左腳向左方踏出一大步成丁八字馬步,兩手向內抱起至胸前,成十字手(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兩手同時向下向兩側分開慢慢過出,左手向左運至肩平,提尖略豎與耳平;右手手心也向下同時向右運至臍平。在兩手分開的同時,眼視左手指尖。

然後轉向右方,兩手再向內抱起至胸前成十字形(右內左外),兩手掌向下內兩側分開慢慢運出,右手運至肩平,指尖略豎與耳平,左手向左後運至臍平。

在兩手分開的同時,左腳尖轉向左前方;右腳尖轉向右方,身眼步同時轉向右方,眼視右手提尖,反覆運行,氣浮而止。

「花 交 手」

預備姿勢及步法均與陰陽手相同。

動作:左足向左踏出成丁八字形大馬步,同時兩手臂交叉向前後運出,右手向前,手心向上,運至肩平,左手向手,手心向下,運至臍平,運到時兩手即同時翻掌,左手向前,運至肩平,右手向後,運至臍平,反覆行之,氣浮為止。(運至肩是與身成90°,運至臍平是與身成45°。兩手象走路時一樣。慢慢運動,呼吸即銅鐘勁第二步吸法。五個動作都是逆呼吸意念,在掌心與指尖)。

「洗 肩 法」

預備姿勢:丁八字形大馬步。

動作:右手向右伸出與肩平,手心向上微向左,手向內平劃一圈,曲肘收到胸前手心向內至肩膀時,手心轉向下微側手至胸前平屈時,即向下伸,左右手交換行之,行時須腰隨脊轉,眼隨手轉,腰與肩須輕鬆,切勿板滯,氣浮則止。

洗肩的作用,把肩關節韌帶洗松,使之靈活,便以運氣到達指尖。

對肩周炎有特效,肘腕關節炎都有防治作用。

「四 門 走 馬」

預備姿勢:面向正南,頭正身直,氣按丹田,眼神隨手轉動,兩馬平排隨人大小而定。膝蓋對齊足尖。

動作:左足向左踏出一步(腳尖向東),同時右腿跟隨一步(腳尖向西南),兩手自下而上按順時針方向轉一圈,再同時向左運了,左手心向下與肩平,指尖微寓起意,右手手心斜向上與臍平,臂伸向東南方,式為平馬;接著左腳向北退半步(腳尖向東北),右腳向南進一步(腳尖向南)。同時左腳跟隨一步,在轉步的同時,兩手自左上向下按逆時針方向轉一圈,再同時向右運出,方法同前,右手與魔乎,左手與肪平,眼神隨手轉動,如此按方向周而復始四面旋轉,進退行之,氣浮而止。

「小 八 卦 內 功 拳」1. 八封起首(向東站立)

預備姿勢:站定銅鐘勁姿勢,面向正東,平心養氣,靜慮寧神,右腳不動,左腳向左側方踏出半步,為左吊馬,兩手向內而外,左右分開至肩平如羽翼垂下,漸漸擎向胸前捧起,屈肘肩節蹬開,左拳右掌放在拳上。(如作揖作,表示有禮)。 2.乾坤轉勢,承前式

(1)左腳踏地,右腳向右方踏出一步,作平馬式,馬向南,面向東,兩掌右陰左陽,隨馬南上,肘直肩平,指尖略有起意,兩手相離尺余,眼隨手轉。

(2)步轉向北,面仍向東,眼隨手轉,左陰右陽,隨馬推北上,肘直與肩平,指尖略有起意,兩手間離尺許。

(3)馬手眼掌法神氣隨身推南,如第一式,重行一次。

3.獅子捧球

面向南、兩手向上分開,劃一半圓形,左、右肩、臂相平,手心向上,同時身向左轉,左足收回半步。 4.向右劈身錘

右腳隨身踏進東上,平馬向東,兩腳跟對直,右拳向右馬頭打聘一肩平,左拳放在腰間,肘節微曲。 5.右連環錘

馬面身與前式同,右手收回放於腰間,肘節微曲,左手拳由東馬頭直上與肩平。

6.左劈身錘

左腳隨身踏西,與右腳平排向北,作平馬面北,眼隨手轉,左手握拳垂下滾轉西上,肘直肩平,微寓起意,右手向下放手脅旁,成一三角形。 7.左連身錘

與右連環錘解說相同。(即以相反方向進行)

8.大鵬展翅

右手收回與左手放置腿邊。面向北,馬八字形,兩手向上打一圈圈。放與肩平,掌心朝上,手背朝下。 9.左流星錘

步、眼、身如前,身仍向北,左手不動,右手由下向上方滾轉西上,成半圓形,放於左掌心上,肘直與肩平,微寓起意。 10.右白鶴蟠頭

步眼身仍如前,左手收回,握拳屈肘置於左腰旁,右手仍握拳,由下向上直堅,拳心向內,肘與肩平,若魁星架式。 11.左青龍顯爪

右腳向前踏進一步,與左腳對直,作平馬,面向北,眼隨身轉,右掌隨步斜放下右馬頭相離七八寸,左掌隨肩蹬開向左伸出,肘略屈,掌心向外,肘節對馬頭,成平等線。 12.退步烏龍擺尾

右腳與身退回原處,左腳平排為平馬,目平視,左掌向前平托,掌心向上,肘直肩平,右掌同時向下後按至後方,掌心向下,如上手法交互運行兩次。 13.右進步單錘

右步與身踏進北各,左足收回半步,左足向前踏出一步,兩足跟向對作平馬,右手握拳向內收,從胸前流轉而出,伸直平肩,左手握拳向右流轉,收靠脅上。 14.轉身陰陽手

右腳收回半步,連身翻轉,面東開馬向北進上一步,眼亦從手轉,左右手捏拳垂下變為掌,由北滾上,左手陽,右手陽。

15.退步烏龍擺尾

右腳連步連身退向北,面南與左腳相併,平馬向南,眼亦從身轉,兩掌動作與12相同。

16.猛虎三轉身

(1)步身眼俱照15「烏龍擺尾」相同,左手垂下握拳直上向前鉤起垂直,右手握拳曲肘由左肘間抽下,安於腰間。

(2)右腳步連身踏進南上與左腳對直,開馬向東,面東,眼亦從手轉,右手握拳,隨身垂下滾到南馬頭直上向前鉤起垂直,左手曲肘由右肘節抽下,安於腰間。

(3)足步連身退南下與右足平排,馬向北,面北,眼亦從手轉,兩手動作與(1)相同。

17.向左劈身錘(同6)

18.左連環錘(同6)

19. 右劈身錘(同4)

20.右連環錘(同5)

21.大鵬展翅(同8)

22.右流星錘 與9左流星錘解說相反 22.左白鶴蟠頭與10右白鶴蟠頭說相反

24.右青龍顯爪

左步連身踏進北上,相對右腳,馬向北,面東,眼亦從手轉,左拳隨步變掌,斜放北馬頭,離馬頭七八寸,右拳變掌隨肩直從耳上過頭稍高,肘微曲,肘節對馬頭,式作平行,與11左青龍顯爪兩手舉動相反。 25.退步烏龍擺尾

左腳步連身退下與右腳步平馬向北,兩手掌分開,前起後攀與馬對直,如十字形,兩手交換動作,與「12」同。 26.左進步單錘

左步連身踏進北上,面東,馬向東,眼隨手轉,左手握拳從西下滾轉北上,肘直與肩平,拳頭略有起意,右手握拳曲肘按在肘上。 27.老虎抱頭

左腳扯進半步,右腳步連身翻轉踏至北上,面西北,眼亦從手轉有手曲肘,用肘頭直出北馬頭上,左手掌搭在肘上,肘直平肩。 28.三環套月

步身眼均照上原式不變,惟右手掌隨勢滾出成一小圓圈,掌心朝西伸與肩平,左手掌亦隨勢將中節直出向後拉,與馬垂直為捧環之狀。 29.轉向鳳凰雙展翅

步身隨手轉向南,兩手由下而上,左右分開,右略高,左略低。掌心朝下,隨勢將左腳提起,膝深屈高與胸齊,右腿直立,似鳳凰展翅之狀。 30.靈貓捕鼠

左腳向前遠跳,右腳隨身勢屈膝眠地面向南,左腳屈膝豎起,兩手仍右高左低,如上式不變。

31.金雞獨立

腳步連身翻起,從右邊轉,右腳提起,膝深屈與胸齊,兩眼向北,右手捏拳曲肘,肩節蹬出,捺開腹前,左手捏拳,肘微屈平肩,拳向內上伸,比頭高,如魁星提斗之狀。 32.燕子潑水

右腳提起,隨勢將左腳跟隨身跳轉向北,高遠如第甘九(靈貓捕鼠)腳隨身勢向右方遠跳,左腳膝屈眠地,右屈膝屈豎起,兩臂與肩平,肘向上屈握拳對太陽穴與頭部成"山"字形。 33.進步伏虎勢

身面仍朝西北,兩手捏拳垂下,從兩腳膝蓋前鉤起直豎,如山字形,開馬向西,轉兩手按開右腳馬頭,如伏虎之狀。 34.拉弓射鹿

左腳不動,右腳連身翻向後轉,踏進北上,與左腳成水平線,面東北,馬向東,眼隨手轉,兩手向右上方劃一大圈,按在右腳上,相離寸余,掌心向下,手相併,中離尺余許,如拉弓之狀。 35.風掃梅花

右腳向左方踢上,腳即收回,踏在左腳之右側,相離約八寸,右腳不動,左腳提起,向前自右而後,劃一大圈,猶如風卷地行一樣,兩手轉右腿相離約一尺左右,與肩相平,此式須手、眼、步身、腰、腿一齊聯絡,神氣相貫,切忌空浮式獃滯之弊。 36.乾坤三轉勢

(1)手眼身步聯絡一氣,轉馬向北,兩掌右陰左陽,隨勢北上,肘直肩平,下(2)(3)動作與前乾坤三轉勢相同。 37.對拳打虎式

手眼身步照上式不動,兩手向上劃一圈,提起與肩齊,左手握拳,右手掌靠在左手上,作抱拳向揖狀。

「功 法 原 理」銅鐘功--少林小八卦內功的功法,是依據「八卦」的原理為基礎的氣功拳術。

「八卦」(乾、坎、良、震、巽、離、坤、兌)相傳是我國伏羲氏創製的。它是古代人們在對於方向位置以及宇宙中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發展變化的認識的基礎上創立起來的一種學識。在我國古代的戰爭中,很多軍事將領就用「八卦」演變成陣戰術布置兵力和調動戰鬥隊形,以利於自己的攻守,去戰勝和消滅敵人。(太白陰經)謂:「黃帝設八陣之形:天陣居乾為天門、地陣居坤為地門、風陣居巽為風門、雲陣居坎為雲門、飛龍居震為飛龍門、武翼居兌為武翼門、鳥翔居離為鳥翔門、蛇盤居民為蛇盤門。天、地、風、云為四正門,龍、虎、鳥、蛇為四奇門。乾、坤:良、巽為閉門,坎、離、震、兌為開門。(兵略纂聞)謂:黃帝按井田作八陣法,以破蚩尤。

古之名將知此者,唯姜太公、孫武子、韓信、諸葛孔明、李靖諸人而已。

「八卦」的起源,是從上古混元時期,宇宙處於混沌一氣,陰陽未分,虛實未判,是為無極階段,由於宇宙間的相互運動、漸漸變化,以是「氣之青,上浮者為天,氣之濁濁,下沉者為地」。陰陽乃分,虛實漸判。

是為「無極變太極」。

宇宙運動,產生了「陰陽升降」。

是為「太極生兩儀」。

而後又產生東、南、西、北四個正向。

是為「兩儀生四象」。

然後又逐漸產生了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偏向。

是為「四象生八卦」。

至於銅鐘功--少林小八卦內功就是依據上述的變化來定方位和安排布局的氣功拳術。

「動 功 的 功 法 原 理」 1.分力法

分力法的馬步,仍是八字勁的馬步,練時馬步不動。

兩手臂平肩、手心向下、漸漸下前向上升起,運至平肩。(是為陽升)。再將兩手翻掌、手心向下、漸漸下前向上升起,運至平肩。(是為陽升)。再將兩手翻掌、手心向下、漸漸上升,運至肩平。(是為陰升)。

它的動作是陰降、陽升、陽降陰升、上下升降、左右開合。

上下升降是練直力,左右開合是練橫力

手向下運時是逆呼吸呼氣動作,即「氣按丹田」。手向上升時是逆呼吸吸氣動作,即「神貫元首」。

從八字勁到分力法是為「太極生兩儀」。

2.花交手

花交手的馬步是丁八字大馬步,步法參看花交手練法。

手的動作是右手向前、手心向上。(手心向上是陽手)。運至肩平,與身成90°角度。(運至肩平,與身成90°角度是實手,實屬陽),所以是陽中之陽。八卦代表坤。方向後(北)。

兩手動作相同,解說相同。

它的動作是前事交叉運動。右手向前左手向後運出時胸肺部是左開右合。左手向前右手向後是右開右左合。

右手向前向上時是逆呼吸吸氣動作。右手向下向後時是呼氣動作。也可以左手向前向上運時吸氣;向下向後運時呼氣。 3.單手

單手也是丁八字馬步,步法參看單手練法。單手的動作是左手向左、手心向下,(是陰手)。運至肩平,與身成90°角度。(是實手,實屬陽)。

所以是陰中之陽。八卦代表離。方向左(東)。右手向右、手心向下,(是陰手)。運至臍平、與身成45°角。(是虛手、虛屬陰)。

所以是陰中之陰。八卦代表坎。方向右(西)。

轉向右方,動作相同、方向相反,但坎變為陰中之陽。離變為陰中之陰。

單手的動作是左右交叉運動。胸肺部是全開全合。

開是逆呼吸呼氣動作,合是吸氣。

由分力法到花交手、單手是為「兩儀生四象」。

4.陰陽手

陰陽手也是丁八字馬步,步法參看陰陽手動作。

陰陽手動作是兩手同時向左運出。左手是向左、手心向下,(是陰手)。運至肩平,與身成90°,(是實手,實屬陽),所以是陰中之陽。

右手向前、手心向上,(是陽手),運至臍平,與身成45°,(是虛手,虛屬陰),所以是陽中之陰。八卦代表說。方向左前(東南)。

轉向右方,動作相同、方向變為陰中之陽。左手變為陽中之陰。八卦代表巽。方向右前(西南)。

陰陽手的動作是左前、右前運動。

向左前運出時胸肺部是左開右合。向右前運出時是右開左合。

5.洗肩

洗肩是丁八字大馬步,步法參看洗肩練法。手的動作是左手向左手伸出,手心向上,(是陽手),運至肩平,與身成90°。(是實手,實屬陽)。

所以是陽中之陽。再轉向左後方,手心向後之一向下,(是陰手)。運至臍平,與身成45°,(是虛手,虛屬陰),所以是陰中之陰。八卦代表震。方向左後(東北)。

洗肩是左右交互運動。胸肺部是左開左合、右開右合。作用是使肩關節練松、臂胸背等各組肌肉練松,對防治肩周炎有特效。

以上五個動作:分力法是代表「兩儀」,花交手是乾坤,單手是離項,陰陽手是兌巽,洗肩是震艮。連起來就組成了一套八卦動功。

6.四門走馬

四門走馬是進一步鍛煉馬步靈活和手法精捷的功法。練時手腳齊動(練法參看四門走馬練法)。

它是根據「五行」「八卦」「太極」的原理為基礎的。

「五行」:練時面向南(南方丙丁火)。左面是東(東方甲乙木),右面是西(西方庚辛金)。後面是北(北方壬癸水)。人居其中(中間戊已土)。

運動的動作是: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人居中間、中定。(此為五行)。天、地、風、云為四正門;龍、虎、鳥、蛇為四奇門。乾、坤、艮、巽為闔門;坎離、震、兌為開門。

運動的轉向是:先面向南、由南轉西、由西轉北、由北轉東、由東轉南(還原),這是順轉。

再由南轉東、由東轉北、由北轉西、由西轉南(還原),這是逆轉。

再斜轉;由南轉向西南、由西南轉向西北、由西北轉向東北、由東北轉向東南轉向正南(斜順轉還原)。

再由南轉向東南、由東南轉向東北、由東北轉向西北、由西北轉向西向正南(逆斜轉還原)。

正向轉為四正門,斜向轉為四奇門。

順轉為闔門,斜向轉為開門。(此為八卦)。

運動時內寓太極;氣按丹田、神貫元首、陰降陽升、前後循環、周身運動、循環不息、虛中得實、動中求靜、精神貫一、無微不至。(此為太極)。這樣就包括了「五行」「八卦」「太極」。

它的功法原理為「外八卦內太極」「動中求靜」。

7.小八卦拳的功法原理

小八卦拳的動作和動作的名稱:

先由八卦起首、乾坤三轉勢開始運動,即左右陰陽手運動,是表示八卦已開始運動、陰陽虛實已分。接著是獅子捧球、向右劈錘、右連環錘、大鵬展翅、向左流星錘、白鶴蟠頭、青龍顯爪、烏龍擺尾、鳳凰展翅、靈貓捕鼠、燕子泌水、伏虎勢、拉弓射鹿、風掃梅花等等,意思是從自然現象的變化發展,地球上出現了人和許許多多的動物,人與動物的運動和鬥爭,如伏虎勢、拉弓射鹿等,又有動物與動物的鬥爭,如靈貓捕鼠,又有動物與自然的鬥爭,如燕子潑水,又有自然現象的變化,如流星錘、三環套月、風掃梅花等等。總之,這一套銅鐘氣功--少林小八卦內功的功法原理都是依據「陰陽」「太極」「八卦」的原理來安排布局的氣功拳術。

我所學的東西很不全面,對於陰陽太極八卦的學識也懂得很少。這不過是拋磚引玉而已。

銅鐘功--少林小八封內功與經絡內氣的關係。

經絡的名稱:

「經」是直行的,較大的有十二條,它和臟腑有密切的聯繫。

手太陽肺經、手質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這三條經分布在手臂的內側。叫手三陰,屬里,(真氣的動向)由胸走手。

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分布在手臂的外側,叫手三陽,屬表,由手走頭。

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骯經,分布在腿的外側和後例,叫足三陽,屬表,由頭走足。

足太陰脾經、足質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分布在腿的內側;叫足三陰,屬里,由足走腹。

這十二條稱為正經。

還有八條叫奇經八脈,是十二經傳注的紐帶。名稱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陽維、陰蹺、陽中蹺。十二經中真氣的盛衰,要靠奇經八脈來平衡。尤以任脈督脈為最重要。

任脈在身前正中,屬陰。總領一身之陰經。

督脈在身後正中,屬陽。總統一身之陽經。

因此任督二脈和十二經合稱十四經。

絡有十五,橫行於陰經陽經之間,為十二經表離配合聯繫傳注的紐帶。絡之細微者叫孫絡、浮絡,就象網羅那樣遍布全身。經絡的分布大體上就是這樣。

經絡之氣的功用:

經絡是「真氣」運行的通路(銅鐘功稱真氣為內氣,因它是從武術中內功的稱法)。它起著行氣血、統陰陽、養臟腑、濡筋骨、利關節、內通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體,而使人體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氣功鍛煉可使「經絡內氣」通暢,銅鐘氣功--少林小八卦內功就是鍛煉「經絡內氣」通暢於十四經脈的一種功法。

而這種鍛煉方法又必須結合呼吸,主要是逆呼吸。

銅鐘氣功練到一定程度到逆呼吸時,應用「太極生兩儀」的原理,「陰降」,功法要領叫做「氣按丹田」。氣按丹田是逆呼吸的呼氣動作,呼氣時,內氣由頭頂(百會)下置鼻(山根)經舌下(玉池)經胸前沿任脈下入丹田達會陰。轉吸氣時,「陽升」,功法要領叫做「神貫元首」。由督脈上升至頭上(百會)。這一步功法最主要的是要達到任督溝通的目的。是為「小循環」。

也就是簡化「小周天」,同時是鍛煉丹田的內勁。

進一步:「兩儀生四象」。即隨著「陰降」「"氣按丹田」的呼氣動作,在運入丹田達會陰時,繼續下行,經兩腿後外側循足三陽經路線下至腳趾達足心(湧泉)至腳跟。功法要領叫做「下至於踵」(踵息),是練踵功。轉吸氣時,「陽升」。內氣由腳趾湧泉腳跟經腿內側經「三陰交」循足三陰經路線入腹,隨著「含胸撥背」微微提肛動作,挾臍上行至胸,這時腎經之氣注入心包經與心氣交,即所謂「腎水上潮以濟心火」。同時肝經之氣注入肺經,脾經之氣注入心經,即所謂「肝脾之氣宜升」。再通過沖脈注入上升至頭頂。功法要領叫做「上至於頂」,是練頂功。而在「氣按丹田」呼氣經胸同時分向兩臂、經臂內側循手三陰經路線至掌心、(功法要領叫做「掌含抑力」。是練抑勁再注入十指指尖,並注意中指與食指分開。功法要領叫做「意顧指尖」。是練催勁。

這就是使內氣上面運到頭頂的「百會」,下面運到腳底掌心。「湧泉」和十趾。左右運到兩手的掌心「勞宮」和十指指尖。

這就是代表「兩儀生四象」。

也就是運氣入四肢,又叫做"五心相印"。即呼氣時由丹田注入掌心腳心;吸氣時升到頭頂心。

下面再談「四象生八卦」。

也是隨著氣按丹田呼氣到掌心時分向拇指和食指、意向下落、聯絡與兩腳腳趾,(功法要領叫做「四指落地」。是練落勁。從經絡來講:大拇指是手太陰肺經,食指是手陽明大腸經,這表示「肺絡大腸」之涵義)。

轉吸氣時,隨著「神貫元首」的吸氣動作,手指內氣經手背循手三陰經路線至肩達頸上面至頭上。(功法要領叫做「六指朝天」。從經氣來講,表示「三陽榮於面」)。

這就是「四象生八卦」,也就構成了經氣「大循環」。它是從「大周天」功法簡化而來的。

「銅鐘氣功是如何健身」

臟腑是人體內髒的總稱。它包括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膽、膀骯、三焦)和一些奇恆之腑。五臟是貯藏精氣的,六腑是司消化、吸收、排泄的。而奇恆之腑是因其形同於腑,而功能卻同於臟,故名。

上述臟腑功能,是從其共性而言,若從其特性說,則人體每一臟腑都各有其特殊功能。茲簡要分述如下: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脈」、「主神明」,為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所在。

並主宰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還有心包絡是心的外圍組織,有保護心臟的作用。

肝是貯藏血液的主要器官,有調節血量、筋膜以及疏泄條達等作用。

人的情志變化以及水谷消化吸收都與它有密切關係。

脾的主要功能是「主運化」,具有促進水谷消化、吸收,並能轉輸全身和統攝、控制血液的作用。

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氣、司呼吸」。為氣體交換的場所。所謂「天氣通於肺」,通過吐故納新,

使人體內之氣與自然界之氣進行交換;同時「肺朝百脈」,又輔助心臟、維持血液循環的正常功能活動;「主肅降」、「通調水道」,促進了水道代謝。

腎位於腰部,左右各一,是人體生命的根蒂。它的主要功能是:「腎藏精」。所謂藏精包括人體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皆藏於腎,使人體得於發育和生殖。精化氣後即為「腎氣」,腎精充足,則腎氣旺盛,則身體壯健,耳目聰明。「腎主水」,指腎氣有調節人體水液代謝功能。「腎主骨生髓,腎氣充作,精能生髓,髓居於骨中,滋養骨路,則骨路、牙齒堅固。「腎通於腦」,腦為「元神之府」,主人的精神思維活動,腦賴髓聚而成,髓為腎精所化,所以腦的精神思維活動,也與腎的功能有密切關係。其次,中醫學認為,「命門」與「女子胞」亦屬於腎的範圍,「命門」在兩腎之間,又稱「元陽」、「腎陽」、「真火」、「命門之火」,是人體生活機能之根苗,所謂「火強則生機由之而壯,火衰則生機由之而弱,火滅則生機由之而止」,說明「命門」對人體生命活動來說,是與「丹田」同具重要的意義,所以古人也有把「命門」稱為「丹田」。「女子胞」,又名「胞宮」,系子宮、卵巢、輸卵管的總稱,它不屬於五臟六腑,但它也是內臟之一,且亦「形同於腑、功同於臟」,故列為奇恆之腑。它具有通調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功能。它的正常生理機能,還決定於沖、任二脈的盛衰,而沖任二脈的盛衰又與腎臟的功能有密切關係。

膽的主要功能:一是貯藏膽汁以助消化,一是主決斷,它雖形同於腑,卻又具有髒的貯藏精氣的功能,故又稱「奇恆之腑」。

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納和腐熟水谷,故與脾合稱為"後天之本",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主要作用。

小腸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分別清濁」。它把經胃腐熟的飲食承受下來,進一步加以消化,並把其中精華吸收,把糟粕從大腸或膀骯排出。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小腸下注的東西,吸收其中餘下的養料和水分後,使之化為糞便而排出體外。

膀骯的主要功能是「行氣化水」、「貯尿排尿」。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總稱。從部位上說,脘腹部相當於中焦,隔以上為上焦、臍以下為下焦。

從內臟來說,上焦包括心肺等臟器,中焦包括脾、胃等臟器,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骯等臟器。三焦的生理功能為總司人體的氣化,是水谷精微生化和水液代謝的通路,食物自受納、腐熟到精氣的敷布,以及代射產物的排泄,都與三焦有關。

臟腑功能的產生,主要賴於「臟腑之氣」。所謂「臟腑之氣」,即「丹田」、「真氣」通過經絡運行至臟腑而發生作用時,稱為「臟腑之氣」。

既然「臟腑之氣」是由「丹田」「真氣」所派生,那麼培養臟腑之氣的最根本辦法,亦在於加強「丹田」「真氣」的聚集運行和儲存。

銅鐘氣功的氣按丹田、神貫元首的練功方法就是鍛煉和培養臟腑之氣的最根本辦法。

銅鐘氣功氣按丹田的動作,使「真氣」聚集運行儲存於丹田部位。這個動作,使三焦形成三種不同型式的運動,來推動促進內髒的運動,培養內臟之氣。

銅鐘氣功氣按丹田的動作,使「真氣」聚集運行儲存於丹田部位。這個動作,使三焦形成三種不同型式的運動,來推動促進內髒的運動,培養內臟之氣。

1.氣按丹田是逆呼吸的呼氣動作,呼氣時,肺里的碳氣緩緩從鼻子向外呼出時,內氣隨著意念沿胸前任脈注入丹田,使「真氣」在丹田聚集儲存,丹田「真氣」充實後,下焦的下腹部漸漸向前下膨突,中焦的橫膈緩緩上升,腹腔溶積擴大,使腹腔「真氣」充實,血循改善。上焦的胸肺部收縮,肺里的碳氣漸漸呼出,由於是長呼氣,肺臟收縮較大,肺尖平時呼吸少有活動,這時肺尖也開始活動,漸漸把肺尖里的碳氣向外排出。

2.轉神貫元首的吸氣動作時,下焦的下腹部回收,丹田「真氣」向後注入「命門」,在微微提肛、含胸拔背的動作下,「真氣」沿背脊循督脈緩緩上升,而空氣由鼻腔緩緩吸入肺內,上焦的胸部隨著吸氣動作緩緩向兩側張開,橫膈向下降,但由於下焦的腹部向裡面回收的壓力,把腹腔內臟擠向上方,使橫膈下降幅度減少,但空氣還在進入肺里,橫膈下降幅度受阻,吸進的空氣只好向上升入肺尖,使肺尖得到運動。同時橫膈向下,腹肌向里向上,形成對腹腔內髒的按摩作用,促使腹腔臟器靜脈血的流回心臟。

這樣鍛煉就使上焦的胸肺部在左右開合地運動,中焦的橫膈在上下升降地運動,下焦的下腹部在前後膨突地運動。所以銅鐘氣功的氣按丹田神貫元首的鍛煉方法,使三焦形成了三種不同型式的運動。我們知道,內髒的蠕動是不受意識支配的。而這種練功方法是由三焦的力量來推動內臟,使達到鍛煉內髒的目的。經過這樣長期有恆的鍛煉,使腹內脂肪減少,腹肌及腰部兩肋軟腰的肌內的收縮力逐漸加強,肌肉本身增厚有力,並促使內臟結實,達到「暢胸實腹」「堅若銅鐘」的要求。

此外,銅鐘氣功的練功姿勢是站著不動的。姿勢是由肌肉固定骨路組成的。外形雖然不動,裡面仍在運動。因為肌肉為了固定這個姿勢,必須不斷地收縮,肌肉的收縮,必須養料和氧氣的供應,這時心臟就根據肌肉的需要,不斷地把帶著養料和氧氣的血液輸送到四肢,供給四肢肌肉鍛煉的需要,這種鍛煉方法,又與平時各種鍛煉不同,平時如跑步、爬山、打拳等鍛煉時,肌肉需要血液供應,心臟搏動加快,需要氧氣時,肺臟是加快呼吸,而這種鍛煉,心臟是搏動力加強,心搏反而穩定,而呼吸是加深、次數減少、這樣使心、肺臟得到良好的鍛煉。但是站著練功,因為肌肉是不斷地收縮,沒有節律性的運動,站到幾十分鐘後,靜脈血流回心臟較慢,四肢末梢的肌肉會開始有發脹、發麻等氣感,這時就要收功,把兩手放下,活動幾分鐘,就會自然恢復,不必顧慮。

「銅鐘式氣功練法」銅鐘式氣功的練法

1.正身站立,不能曾前彎後,兩手分開與腰相距約一尺,伸放出,但稍後,大拇指與食指分開似蛇口狀,其餘上指稍合,指尖下沉,手心似抑物狀。

2.兩腳分開,陶瓷分成八字狀,相距約47厘米,腳跟與上肩對直,相距約40厘米,腳跟與腳尖前後再均衡踏實。

3.頭正神定,目光平視,思想集中,呼吸如常,意貫丹田,每次站立時間,一般20-30分鐘,不要勉強。

4.四肢關節放鬆,用氣不用力;站畢兩手放下時要緩慢(徐徐放下),同時作深呼吸兩口。

5.手放下後,兩手臂即一反一復緩緩動十多下,恢復一般呼吸。

以上是銅鐘式氣功的基本練法,每日兩次(或早晚各一次,或上下午各一次),有時間,可以一日4-6次,但練習時必須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要有堅強的信心與足夠的勇氣。應該認識氣功療法治療慢性疾患有一定作用,必須先有向鞠疾病作鬥爭的勇氣,堅定的相信氣功療法可以消除疾病,恢復健康。

2.要勤學苦練堅持不懈。由於氣功療法,不打針,不服藥,本身帶有一定程度的艱苦性與藏特性,不能急躁求速效;應該安排一定時間,耐心堅持長期練習。

3.做好記錄以增加信心。在下定決心練習氣功時,首先做好體格檢查,明了體重、食量、病態情況,經過一個療程(三個月至六個月),再檢查一次,先後對比,看看有什麼變化,體驗氣功的作用與效果,可以增加信心。

4.姿勢必須正確。氣功療法全賴氣功運行,可以恢復或加強生理上的修補與抵禦作用,因此對兩足站立的姿態,兩手伸放的高低,以及前後的幅度必須適合病體,立求正確;決不要認為都是千篇一律。

5.應選擇適當環境。如在聲音嘈雜、空氣惡濁的房室內練功,當然很不適宜;也不宜密閉窗戶,單獨站立,因為密閉窗戶,沒有新鮮空氣流通;單獨站立,遇有久站發生腦貧血昏倒現象時,不易及時處理。

6.練功前後,都應贏休息一下。吃食剛畢,以及患有痔漏、足部瘡癤的,都不宜站立。

推薦閱讀:

八卦補充
八卦命理:女人哪種面相敗夫(圖)
第十八卦:《蠱卦》第十九卦:《臨卦》
八卦卦象 坤卦象意
河圖洛書與八卦的關係

TAG:內功 | 少林 | 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