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產品是入口,人是商業模式

這篇文章是5月9號在深圳聆聽中歐創業營創始教授李善友《新科學與互聯網世界觀》課程內容的精華。乾貨滿滿,新鮮乘上~

遷徙時代,變從未變

今天是人類的大遷移時代,從工業時代向互聯網時代的遷徙猛烈襲來,遷徙的第一步首先突破的是思維。今天所講的不是現象上的互聯網思維而是哲學上的互聯網世界觀。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到量子力學

哥德爾1931年25歲時提出「不完全性定理」,其意簡單說就是:「任何一個系統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這樣的不完整是悖謬點也是機會點。

從「科學管理」的說起:科學是科學管理的底層思維,我將試著去探索科學的邊界。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的「萬有引力」讓人類從神學時代跨入科學時代。牛頓的世界觀是:決定論、因果律、機械論、還原論、物質性、可測量、可預測、確定性。牛頓科學是正確的,但不完全正確。那麼牛頓世界觀還適應這個時代嗎?愛因斯坦的出現打破了牛頓的理論,1905年的狹義相對論、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增加了時間維度,突破來牛頓只在三維空間的思考。愛因斯坦的世界觀:物質實在性、決定論、客觀性、因果律、光速、確定性。科學的探索並未在愛因斯坦這裡停止,量子的發現和研究帶來了如今的信息時代,甚至未來的弦論(M理論)又帶領人類走向何方?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看法,決定了我們以什麼方式來改造世界。

工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

工業時代=牛頓時代:1687年牛頓萬有引力科學管理的三個要素:數據、流程、科學;科學管理的操作系統是牛頓世界觀,互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是量子世界觀。

互聯網時代=量子時代,互聯網世界觀的三個變化特徵:

1.從決定論到概率論——認知;

2.從事物性到關係論——鏈接;

3.從還原論到整體論——自組織;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啟了工業時代,而互聯網時代還沒有一本劃時代的著作。

互聯網世界觀之一:從決定論到概率論

雙縫實驗推翻了世界「確定性」的假設,世界的深層次是不確定的,是概率論。(我更認為既是不確定的,又是可以確定的。不確定在外在環境,可以確定在主觀能動性。而世界的主客觀本質上不是對立而是統合。)在微觀世界裡客體的存在狀態取決於主體的觀察。人類對物理世界的新探索顛覆了唯物的世界觀。

王東嶽先生說:「凡屬系統問題,個案處理無效,系統問題要找到新的理論基礎,系統性解決。」

科斯說:「市場經濟建立在兩個深厚的認知基礎上:承認無知和包容不確定性。」

馬化騰說:「追求完美的實踐經常沒有太好的結果,因為市場從來不是一個耐心的等待者,在市場競爭中一個好的產品往往是從不完美開始的。我的建議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也許每一次產品的更新不是完美的,但如果堅持每天發現,修正一個兩個小問題,不到一兩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來了。」

面對一個新的不確定世界,我們需要新的創業方法論:

決定論的創業方法:測量預測—終點—計劃;

不可知論的創業方法:主觀測量不可預測—起點—認知;

精益創業方法:假設—認知驗證—MVP(最小化可行產品)

互聯網時代的創業方法從「火箭發射式」走向「精益創業式」;

微軟是火箭發射式的,谷歌是精益創業式的,谷歌實驗室的設立讓用戶參與到產品的測試體驗中來,在企業管理者決策之前就已經有了大量的用戶反饋。除了谷歌還有Facebook更是典型的精益創業模式。即便是蘋果也是如此,Iphone剛剛開始也僅僅是一個「醜小鴨」,有著諸多的不完美。精益創業最大的好處並不是省錢而是加快速度,並且也不局限於行業,只要有不確定性就可以採用精益創業。關鍵點是:「快速驗證、快速迭代,及時調頭。」

面對不確定性的未來,以混沌理論為依據,那麼未來真的是不可預測嗎?

看得遠並不意味著看得好;進行一次有用的預測用不著看得太遠;哪怕是一點點關於未來的信息也是有價值的。所以局部是可以預測,KK稱之為「有正面意義的短視。」

互聯網世界觀之二:從事務性到關係性

移動互聯網時代你是實體世界的原子還是虛擬世界的比特?互聯網時代讓人既是原子又是比特,互聯網創造了更高維度的世界觀。

網路科學家巴拉巴西說:「網路思維意味著關注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之間的關係。」工業思維是基於事物的思維,互聯網思維是基於事物關係的思維。基於關係的思維模式: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附加值來自事物之間關係的相互作用。

最大的計程車公司UBER沒有一輛計程車;最大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沒有一件庫存……擁有事物關係的價值並不比擁有事物本身差,甚至遠遠超過。

社區勢能公式=產品質量×連接係數(社群和產品可以是一回事),粉絲不在於數量而在於「殘」(鐵),鐵粉可以帶來巨大的能量。

羅振宇說:「沒有粉絲的品牌沒有未來。」

雕爺說:「光有粉絲也是不夠的,還要有腦殘粉。」

小米衍生品的高銷量,視用戶為資產,構建小米社群。

這些都是社群勢能的實踐體現。

不同的時代資源獲取能力不同:農業時代是區域性獲取資源;工業時代是跨區域獲取資源;互聯網時代是超時空獲取資源。這導致,邊際成本越來越低,毛利率趨零是未來的趨勢,用事物本身賺錢越來越難,實物交易的利潤越來越低。這將帶來兩個重要的經營變化:

1.從商品為中心到用戶為中心:用戶成為零售商最重要的資產和變現基礎;

2.從經營實物到經營用戶:實物是手段,用戶才是資產;

產品只是入口,人(社群)才是商業模式,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秘密!產品型社群是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商業模式,產品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產品是1,社群是0。產品是節點、用戶是鏈接。產品型社群打造的方法論是:

1.一個讓用戶尖叫的產品;

2.獲取海量用戶;

3.挖掘全產業鏈增值服務;

4.在用戶海洋掘井獲得石油和黃金;

雖然線上入口已經被壟斷,而線下還大有可為。

網路科學:關於關係和連接的學科

連接度守恆定律:連接數量×連接強度是守恆的,由此可見,連接度是稀缺資源,不可能同時玩微信和微博。一旦失去連接,我們將一無所有。基於關係的商業模式邊際效應不是遞減而是遞增。所以得連接者得天下,如果把連接分為強連接和弱連接,弱連接的價值要高於強連接,弱連接因為社會關係結構洞的存在而可以創造新信息,這就是跨界的價值所在。

互聯網時代是指數分布的,要放棄正態分布思維,因為平均等於死亡。今天的大風口在連接原子世界與比特時間的蟲洞。兩個世界的連接就是這個時代點颶風口。

當下時代的三種生存方式:

1.耕耘傳統-低緯

2.先進科技-升維

3.高低混搭-降維(二流人才、三流行業、一流企業)

將來能打掉你的一定是更高緯的東西,不是同維競爭者。

而文明的演進是:低級向高級單向加速演進,後互聯網時代會更快來臨,工業時代300年,而互聯網時代會小於100年。

互聯網思維之三:從還原論到整體論,內容較多,獨立成篇,見下篇。


觀點精選:

1.創業者最大的痛點是:如何從自己的思維跳出,逃脫自我的根本遮蔽性;

2.工業時代的操作系統是牛頓世界觀,互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是量子世界觀;

3.互聯網時代是指數分布,放棄正態分布思維,平均等於死亡;

4.時代三個變化特徵:從決定論到概率論(認知);從事物性到關係論(鏈接);從還原論到整體論(自組織);

5.經營三個轉變:從商品為中心到用戶為中心:用戶成為零售商最重要的資產和變現基礎;從經營實物到經營用戶:實物是手段,用戶才是資產;創業方法從「火箭發射式」走向「精益創業式」;

6.轉型升級的三種生存方式:耕耘傳統-低緯;先進科技-升維;高低混搭-降維(線上入口已經被巨頭壟斷,線下還大有可為);

7.社區勢能公式=產品質量×連接係數,粉絲不在於數量而在於「殘」(鐵),用戶和產品可以是一回事;

8.產品只是入口,人才是商業模式,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秘密;產品型社群是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商業模式,產品不是不重要而是更重要了,產品是1,社群是0;

9.今天的大風口在連接原子世界與比特世界的蟲洞,兩個世界的連接就是這個時代點颶風口。

推薦閱讀:

體驗經濟流行癮營銷 免費商業模式讓盛大賺翻天
百果園、屈臣氏等實現規模化擴張、持續贏利的秘訣……
如何打開休閑農業新型旅遊模式?
MLS 攜手社交媒體探索地區轉播市場,聯手中國從未止步
為什麼Hulu能迅速取得成功?國內的奇藝應該說從界面到商業模式都是在模仿Hulu,會得到Hulu這樣影響力和投資回報嗎?

TAG:產品 | 商業 | 商業模式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