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看電視相親節目風靡中國:改變傳統婚戀觀
參考消息網10月16日報道 美媒稱,如今,相親秀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緣來非誠勿擾》和《百里挑一》等大受歡迎的相親節目吸引著數百萬觀眾。對於單身人士來說,這些節目是一個尋找未來伴侶的平台;對於節目粉絲來說,這是茶餘飯後八卦和評論的話題;對於文化名流來說,這是他們冷嘲熱諷的主題。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10月12日報道,在婚戀家庭問題上,中國傳統文化擁有與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不過近30年來,這些傳統觀念已經被逐漸顛覆了。在很多方面,相親節目強有力地推動了這些改變。通過觀察電視相親節目的發展,就能窺見中國人的戀愛婚姻是如何從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體系轉變成如今開放的西方化版本的。
報道稱,相親一直都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項重要活動,祖祖輩輩均是如此。婚姻大事需由父母操辦,講究的是「門當戶對」的原則,也就是說要找與自身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相當的家庭聯姻。婚姻被視作兩個家庭的契約,它的目的是繁衍後代,而不是你儂我儂。
20世紀下半葉,相親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婚戀方式,為中國社會的和平與穩定作出了貢獻。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從一個刻板的中央計劃經濟變成了一個全球化的市場主導型經濟,百姓也開始接受一系列外界文化的影響。
報道稱,然而甚至在經歷了政治變革和全球化變革之後,很多中國家庭仍抱有男女不同,女人屬於家庭,家長對子女婚姻有最終發言權的舊有觀念。因此,1988年當一檔名為《電視紅娘》的婚戀節目開播之後,便在中國社會中引發了巨大反響。當時,某些傳統婚戀觀念仍是主導觀念。這檔徵婚節目的主旨是幫助農村貧困男性找到伴侶,同時節目的口號是「為人民服務」。
報道稱,注重為男性尋找伴侶的電視節目是中國男女比率失調的證明。中國所實施的獨生子女政策加之上世紀80年代超聲波技術的發展,導致數百萬人有選擇的墮胎,造就了如今中國性別失衡的局面。
當時的相親節目風格較為單一。一般都是先由男性徵婚者做自我介紹以及家庭背景介紹,然後列出他們理想的伴侶標準,再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幾個問題。基本上就是面向觀眾打單項廣告。如果觀眾中有感興趣的,便可以聯繫徵婚者,約會見面。
報道稱,儘管還存在諸多局限,但這檔節目算是對男女婚戀問題的一個突破性展現。它將戀愛婚姻選擇從私下搬到了電視節目這個相當公開的場合,對於中國式戀愛來說,這算是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中國人的傳統婚戀觀念也不復存在了。
例如,1970年,婚前同居者的比例僅有1.8%。到了2000年,這一比例則飛漲到32.6%。與此同時,離婚數量則從1978年的17萬對暴增到2013年的350萬對,涉外婚姻數量也從1979年的8500對漲到了2010年的4.9萬對。
報道稱,婚戀觀的轉變也帶來了一些影響:隨著電視節目變得越來越商業化,愛情和婚姻同樣也沾染上了金錢的味道。
相親節目中的某些片段就像病毒一樣在全社會散播開來,其中很多都散發著濃濃的功利和拜金主義味道。2010年一期《非誠勿擾》節目上,一位無業男性徵婚者詢問一位女性嘉賓,是否願意和他騎著自行車談戀愛,得到的回答是:「寧願坐在寶馬里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面笑。」(編譯/文怡)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鄭州市貼有愛情主題貼畫的62路公交車成移動的「相親平台」 。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推薦閱讀:
※?傳統節日何以復甦?
※傳統銀行「雙線」競技 實體網點「智能版」激進升級
※孫式太極劍傳統套路--孫劍雲
※從傳統禮儀看今天中國人的言行
※【轉】陳一丹:我的信仰是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