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雨茂辨治奇難病 一則治癒石癭(甲狀腺癌)的案例
|
||||
蔣某某,男,35歲,軍人。1978年9月14日初診。患者在1978年8月發現頸前左側有一橢圓形腫塊,逐漸增大。經當地某醫院同位素掃描:甲狀腺位置正常,左葉增大,左葉結節部位顯影不清晰,呈放射性缺損;右葉放射性分布均勻。印象:甲狀腺左葉結節為冷結節。疑為甲狀腺惡性腫瘤,建議取活檢,並動員手術切除。檢查患者頸部左前方,有一3.5cm×2.5cm×2cm腫塊,觸之堅硬,高低不平,壓痛不著,皮色無異,移動度小。自感食欲不振,精神稍差。脈緩,舌紅苔薄白,面黃體瘦。辨證為肝脾氣機失調,氣滯血瘀,加之痰濕內生,痰瘀凝於頸部,結而成癭。治宜解郁化痰,活血消堅。處方:海藻、茯苓各12克,昆布、牡蠣、貝母、莪術、赤芍、當歸尾、青皮、陳皮、柴胡、川芎各9克,黃葯子、桂枝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上藥服第16劑時,黃葯子增至12克,另加玄參15克;服第20劑後,頸部腫塊開始縮小(2.0cm×1.5cm×1.5cm),質稍軟,食慾增進,體重增加2千克。脈沉緩細,舌淡紅,苔薄白。再宗前法加重活血消堅之品。上方加丹參15克,三棱9克,炒鱉甲18克,茯苓改為18克,去陳皮。 上方連服48劑,頸前腫塊更為縮小,活動度增大,精神明顯好轉,脈緩,舌淡紅,苔薄。再宗上方,另加夏枯草12克,白花舌草24克,去牡蠣、茯苓。上方共服65劑,頸前腫塊已縮小至蠶豆大,精神、食慾如常,脈沉緩較前有力,舌紅苔薄白。以上方增損又服80劑,頸部腫塊全部消退。停葯觀察近1年,一切正常。 按:本例患者頸前腫塊較硬,活動度小,表面凹凸不平,符合石癭的記載,且患者食欲不振,精神稍差,面黃體瘦,脾虛之象較著。故以消癭湯加茯苓、陳皮以健脾除濕,充實後天,增牡蠣以加強軟堅散結之功;佐以桂枝辛溫走散,通陽和脈,開絡達邪,且善行表裡,振奮脾陽。葯進16劑,增黃葯子以化痰散結,入玄參既防諸葯辛燥傷陰,又可軟堅散結,化痰消癭。繼進4劑,腫塊開始縮小,故加入丹參、三棱養血活血,破瘀消堅;炒鱉甲育陰潛陽,防肝陽之亢,且善軟堅。守方稍事更改,連前共服藥200餘劑,癭消體康。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2011 04 11
|
|
|||
甲狀腺癌是發生在甲狀腺的惡性腫瘤,臨床表現為:早期可僅為甲狀腺內出現堅硬結節,可隨吞咽上下移動;當腫瘤增大壓迫、侵犯氣管時可出現呼吸困難;壓迫食管時可出現吞咽困難;侵犯喉返神經時可出現聲音嘶啞。檢查可發現甲狀腺結節(多為單發),質地偏硬,表面凸凹不平,活動受限或固定;晚期可出現頸淋巴結轉移,並伴有頸和鎖骨上淋巴結腫大。 本病在中醫學屬於「石癭」、「肉癭」等範疇,臨床上可分為肝鬱氣滯、痰濕凝聚、氣血兩虛三型。各型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和用藥方法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 內治法 一、痰濕凝聚 癥狀:胸悶痰多、肢體倦怠、胃納不佳、頸部腫塊質硬,不隨吞咽上下;舌質淡暗,苔白膩、脈滑或濡細。 法則:健脾化痰,消癭散結。 用藥:四海舒郁丸加減:海蛤殼30克,貓爪草3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海帶15克,黃葯子15克,党參15克,茯苓15克,海浮石15克,白朮15克,法半夏15克,陳皮6克。每天1服,水煎服。 加減:病程日久,伴納呆乏力明顯,加黃芪30克,山楂15克,以益氣健脾;伴瘀血、腫塊堅硬,加三棱15克,莪術15克,以化瘀散結;伴頭暈心悸、臉色無華,加雞血藤30克,當歸12克,以養血補血。
二、肝鬱氣滯 癥狀:情志抑鬱、胸悶不舒、口乾、便秘;頸部腫物,質堅硬,不隨吞咽上下移動;遇郁怒腫塊增大;舌質暗紅、苔薄微黃、脈弦細。 治則:舒肝理氣,消癭散結。 用藥:海藻玉壺湯加減:貓爪草30克,海藻15克,鬱金15克,浙貝母15克,昆布15克,海帶18克,夏枯草20克,黃葯子15克,法半夏12克,青皮12克,柴胡12克,陳皮6克。每天1服,水煎服。 加減:伴氣鬱化火,症見口乾、口苦、煩躁、易怒,加生牡蠣30克,野菊花15克,以疏肝清熱;伴有瘀血,症見腫物堅硬不移、舌質暗紅或有瘀斑,加三棱15克,莪術15克,以化瘀散結;伴心悸失眠,加夜交藤15克,丹參10克,以養心安神;伴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加女貞子15克,旱蓮草10克,以滋補肝腎。 三、氣血兩虛 癥狀:發病日久,頸前腫塊凹凸不平、堅硬固定、臉色無華、頭暈心悸、短氣乏力、納呆食少、形體消瘦、大便溏薄或秘結;舌質暗淡或淡白、苔白、脈細無力或細澀。 治則:益氣養血,解毒散結。 用藥:八珍湯加減:党參2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當歸12克,川芎10克,雞血藤30克,貓爪草30克,夏枯草15克,山楂15克,炙甘草12克。每天1服,水煎服。 加減:伴腫物質堅不移動、舌質暗紅或有瘀斑,加三棱15克,莪術15克,以軟堅化結;伴心悸失眠,加夜交藤15克,酸棗仁10克,以養心安神;伴大便溏薄,加炒扁豆30克,蒼朮15克,以燥濕健脾。
外治法 一、癭瘤膏 取蜈蚣(炙)3條,全蠍3克,壁虎3克,兒茶3克,蟾酥3克,黃升1.5克,共研為細末;以凡士林20克調和,備用。 用法:每次以適量塗於紗布,貼在腫塊處;每天換藥1次,連用5日後停用2天。如無不良反應,可繼續應用;如用後出現發紅、瘙癢癥狀,應暫停使用,等上述部位恢復正常後再用。 二、平消膠囊 本葯主要成分為馬錢子(制)、鬱金、枳殼、乾漆、五靈脂、白礬、仙鶴草和火硝等,具有活血行氣、化痰軟堅、扶助正氣之功效。用法:每次6~8粒,每天3次口服;1~3個月為1療程。 三、復方斑蝥素膠囊 本葯主要成分為斑蝥素、人蔘、北芪、刺五加等,具有清熱解毒、消瘀散結、扶正抗癌之功效。 用法:每次2粒,每天3次口服;1~3個月為一療程。 (中國中醫藥報) |
|
|||
筆者在臨床中注重積累經驗,現將二則臨證治驗介紹如下。 流行性感冒 王某,男,50歲,職工。2009年10月18日初診。主訴近日偶感風寒,發病已2日。證見發熱惡寒,鼻流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無痰,口乾思飲,體溫37.5℃,下午全身酸痛、寒熱較甚,脈象浮數,舌質紅苔黃。 診斷: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辨證:風寒侵襲,入里化熱。 治則: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方葯:流感清解飲。處方:銀花、連翹、桑葉、菊花、大青葉、魚腥草各15g,生石膏30g,柴胡、黃芩各12g,牛蒡子、杏仁、羌活、葛根各10g,桔梗、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2服,早晚分2次服,重症者每4~6小時服1次。 服3服藥後,諸證得到緩解,再服3服藥癥狀消失而愈。 按:流行性感冒由病毒引起,具有高度傳染性,臨床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屬於中醫「時行感冒」、「風溫」等範疇。本案為典型的流感病例,經用流感清解飲治癒。該方由銀翹散、桑菊飲、麻杏石甘湯、小柴胡湯、甘桔湯等方取其主要藥物化裁而成,方中銀花、連翹、大青葉、魚腥草清熱解毒;桑葉、菊花、柴胡、黃芩、生石膏解表清肺;杏仁、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羌活、葛根解肌止痛。諸葯配伍,可使病毒清解,疼痛可止,咽喉得利,肺熱除,從而使癥狀迅速得緩解。本方亦可用於甲型流感輕證患者,一般煎服2~3服藥即可奏效。若要預防甲流,用銀花、連翹、桑葉、菊花、大青葉、魚腥草6味葯煎服即可。
甲狀腺腺瘤 安某,男,46歲,工人。2009年8月10日初診。主訴患頸前左側腫塊已有半年,近來腫塊增大不適。經西安某醫院T3、T4檢查,診斷為甲狀腺腺瘤,建議手術,患者因懼而轉求中醫治療。診見左側腫塊呈橢圓形,約6cm×5cm,質地較硬,表面光滑,邊緣清晰,可隨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並感憋氣胸悶,觀其形體豐腴,面色微黃,伴有口苦咽干,煩躁易怒,脈象滑數,舌質絳紅、苔黃膩。 診斷:肉癭(甲狀腺腺瘤)。 辨證:肝鬱氣滯,痰瘀交結。 治則:疏肝解郁,化痰消瘀。 方葯:金夏消癭湯。處方:金櫻子、夏枯草各30g,青皮、半夏、茯苓、鬱金、廣木香、山慈菇、三棱、莪術各10g,海藻、海蛤殼、生牡蠣、浙貝母各15g。水煎服,每日1服,早晚分2次服。 囑其服藥期間要將頭向後仰,作吞咽動作30次,每日2次。服15服藥後,腫塊變軟,30服後,腫塊變小,約2cm×1cm。堅持服至45服藥後,腫塊消失,患者又繼續服藥至60服而收全功。 按:甲狀腺腺瘤中醫統稱「癭瘤」,又有氣癭、肉癭之分。多由勞累憂思、久而不解、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化濕生痰、氣滯血瘀而成。本案患者屬肉癭,經用自擬金夏消癭湯而獲效,方中金櫻子酸澀收斂,益精消癭;夏枯草疏肝解郁;青皮、半夏、茯苓祛濕化痰;山慈姑、浙貝母清熱解毒;鬱金、廣木香、三棱、莪術理氣活血;海藻、海蛤殼、生牡蠣軟堅散結,共奏理氣活血、化痰散結之功,故而療效顯著。 (中國中醫藥報) |
推薦閱讀:
※腫瘤醫生筆記——甲狀腺癌篇
※我得了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家族遺傳,患病風險、預防和篩查
※為什麼同樣是甲狀腺癌,我卻不需要放射性碘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