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翼》概述
《十翼》概述
《十翼》即《易傳》,是對《周易》的注釋,共有十篇,因此又稱《十翼》。
《周易》由《經》和《傳》兩部分組成,《易傳》即「十翼」。翼是「助」的意思,有如鳥的翅膀,用來輔助闡明「經」的意思。《十翼》包括:一、彖上傳(《周易》每卦有「象辭」,《彖傳》就是解釋「彖辭」的話),二、彖下傳,三、象上傳(又稱「大象」),四、象下傳(又稱「小象」),五、繫辭上傳,六、繫辭下傳,七、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二卦經文的言語),八、序卦傳,九、說卦傳,十、雜卦傳。
早期一般認為《十翼》出自孔子的手筆,《史記.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唐代陸德明錄《經典釋文·註解傳述人》:「文王拘於羑里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彖辭、象辭、文言、繫辭、說卦、序卦、雜卦,謂之十翼。」《隋書.經籍一》記:「周文王作卦辭,謂之《周易》。周公又作爻辭,孔子為彖、象、繫辭、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在歐陽修之前,一直認定是孔子之作。歐陽修《易童子問》認為《易》之「十翼」各有瑕疵,以大量的例證,說明《繫辭》,《文言》等篇之文「繁衍叢脞」、「自相乖戾」,皆非聖人之作[1]。熙寧二年(1069年),司馬光表示:「新進後生,未知臧否,口傳耳剽,翕然成風。至有讀《易》未識卦爻,已謂《十翼》非孔子之言;讀《禮》未知篇數,已謂《周官》為戰國之書;讀《詩》未盡《周南》、《召南》,已謂毛、鄭為章句之學;讀《春秋》未知十二分,已謂《三傳》可束之高閣。循守註疏者,謂之腐儒;穿鑿臆說者,謂之精義。」[2]
《十翼》非孔子之言,今已論定。清代姚際恆《易傳通論》與康有為《新學偽經考》都認為《易傳》非出自孔子之手。戴璉璋闡述:「近人如錢穆、馮友蘭、顧頡剛、李鏡池、高亨、戴君仁……他們一致否定孔子作《十翼》的說法,所持的理由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易傳》與《論語》在思想上有顯著的差異。……《易傳》與《論語》除了思想上有差距以外,在語法方面也有顯著的不同;此外《文言》多用對偶句子,與《荀子》風格相近;《彖》、《象》兩傳韻語通押的現象,與《詩經》及《荀子》、《老子》及《楚辭》中屈、宋兩家作品。這些現象也都可以作為《易傳》並非出於孔子之手的證據。」
注釋《易童子問.卷三》:「其說雖多,要其旨歸,止於繋辭明吉凶爾,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數說者,其略也。其餘辭雖小異而大旨則同者,不可以勝舉也。謂其說出於諸家,而昔之人雜取以釋經,故擇之不精,則不足怪也。謂其說出於一人,則是繁衍叢脞之言也。其遂以為聖人之作,則又大繆矣。」 司馬光〈論風俗札子〉
推薦閱讀:
※中國詩歌發展概述 (二)兩漢時期
※五行概述
※佛教唐密概述
※【第486期⊙視頻】楊式太極拳引進落空術概述
※手濕疹概述
TAG: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