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少林內勁一指禪總論(4)

少林內勁一指禪總論(4)

五、練功要領及注意事項

內勁一指禪功,顧名思義,練的是「內勁」兩個字。讀到此地,我們再問一下,什麼叫「內勁」?「內勁」就是人體內在力量或力氣。長內勁是練此功的根本目的,是防病健身向高級功法邁進的基本條件。怎麼才能長內勁?必須掌握以下幾點要領和注意事項。

要有很大的耐力,嚴格按照樁架練功

樁架姿勢越嚴格,內勁增長越大。練功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功時短,功力弱,決心大,成效多,這裡不能有半點虛假。你騙它,它就騙你;你實在,它就出功;練多少,就出多少;不練功,就不長勁。所以必須做到嚴格要求。要做到這點很不容易,必須有很大的毅力才行。內勁之力來自辛苦,沒有苦中苦,難得甜中甜。吃苦一小時,舒適一整天。天天堅持,長期練,就能換來一個精力充沛、體格強壯、耳聰目明的健康身驅。幸福來自汗水,健康來自鍛煉。要練好此功,必須要有辛苦的思想準備。

因為此功是以強烈的內氣運動方式疏通經絡調整體內機能,所以練功時會有酸、麻、脹、痛、冷、熱的感覺。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是難以堅持的。尤其是體弱病多的人,反應更為強烈。當然,這種現象持續時間很短,一般只有十至十五分鐘,如果能堅持跨越這段時間,則持續練功時間就能越來越長,對年老體弱者不要勉強。功夫達到一定程度,改換新的功架,加大內氣力量,增長內功時,內氣衝擊力量加大,體內還會有不適之感,初練功者如能堅持跨越這種調整後的內氣衝擊並待經絡疏通以後,體內就能隨著出現舒適之感。這就是內氣完成的去邪扶正、消除疾病,恢復健康的標誌。隨著功力的增長和扳指功法的調整所期望的諸如「微象相診」、「自發動功」、「自發推拿按摩」等法。將會逐步形成,人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好,身體更加有力,精力充沛,這就是練功所達到的較高的境界。

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要達到理想的練功效果,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循序漸進,逐步加深,開始練功從十分鐘到二十分鐘一次,逐步達到練三十分鐘,一般地能連續站樁三十分鐘就能很快地連續站樁一小時(即半個時辰)。因為內氣走完三十分鐘,人體就不感到吃力。完成一小時站樁進入第二小時,人體越感寬鬆,並能達到無我忘我的狀態,進入理想的練功境界。

氣走自然時間,勿須嚴格控制

前章曾述此功練內氣走陰陽五行走經絡。經絡在人體的存在長度不一,有的經絡長,有的經絡短。據《脈度運行考》校注驗證了內氣運行時間。

各條經絡的長度如:

督脈自子正一刻七分,至末刻,即自二十四時二十二分至一時三十三分,共運行七十二分鐘。

任脈自丑初二刻四分,至末刻,即自一時三十四分至三時正,共運行八十七分鐘。

肺經自寅初初刻一分,至正初刻七分,即自三時零一分至四時零七分,共運行六十七分鐘。

大腸經自寅正初刻八分至寅刻末,即自四時零八分至五時四十三分,共運行九十六分鐘。

胃經自卯初二刻十四分,至末刻,即五時四十四分至七時一十七分,共運行一百五十四分鐘。

脾經自辰正一刻三分,至末刻,即自七時十八分至十時二十二分,共運行一百二十五分鐘。

心經自巳正一刻八分,至末刻,即自十時二十三分至十一時二十九分,共運行六十七分鐘。

小腸經自午初一刻十五分,至正三刻五分,即自十一時三十分至十二時五十分,共運行八十一分鐘。

膀胱經自午正三刻六分,至末刻,即自十二時五十一分至十五時零九分,共運行一百三十九分鐘。

腎經自申初初刻十分,至末刻,即自十五時十分至十七時十四分,共運行一百二十五分鐘。

心包經自酉初初刻十五分,至酉正一刻六分,即自十七時十五分,至十八時二十一分,共運行六十七分鐘。

三焦經自酉正一刻七分,至末刻,即自十八時二十二分至十九時五十七分,共運行九十六分鐘。

膽經自戌初三刻十三分,至末刻,即自十九時五十八分至二十二時三十一分,共運行一百五十四分鐘。

肝經自亥正二刻二分,至末刻,即自二十二時三十二分至二十四時二十一分,共運行一百一十分鐘。

由此可見,內氣運行時間並非統一。也證明經絡在人體中的長度不一,內氣運行時間多,經路就長,內氣運行時間少,經路就短。

初練功者,在練功前一般地都會有個時間意念,即準備站樁多少時間,因此停練時間一般都比較標準。功夫到相當程度以後,意念基本消失,站樁時間就不受意識的控制,有長有短,有時站樁一個小時出現停練的感覺,有的時間再長些,這是由內氣運行一周所需的時間決定的。所以說,練功時間不是固定不變,應該遵循自然時間。

初練功者為了爭取多練一些時間,也可以在練功前有個時間概念,如一個時辰或半個時辰。待功夫達到相當程度,就不要再有時間意念。

練功次數和時辰的選擇

練功次數多少不是練功標準。如果條件允許,每天多練幾次當然更好,關鍵是練功一次的持續時間很重要。一次練功二小時,每天練功一次就可以了。因為工作繁忙,每天早晚各練一小時同樣很好,每天練一小時也可以。總之,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安排練功時間,飯後稍停片刻就可以站樁。

練功時辰如何選擇?初練功者什麼時辰都可以練功,可以由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安排。進入高級階段,學練高級功法各有不同的時辰要求,按子午流柱來進行時間調整。練功場地可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可在室外,可在室內,各有優點。室外空氣新鮮但易受外氣干擾,室內場地小,外動時受場地影響;雷雨天氣不要在室外練功。總之,練功條件要因地制宜。

人體氣血循環流注和臟腑功能活動,以每日十二時辰為單位,表現出有規律的時相性活動。這種規律性時相性活動,就是選擇自己練功時間的依據。

關於練功的時間,歷代的氣功家多是主張練「子午」功,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對於尚在職學習和工作的人來說則難以堅持。後來有的氣功家提出了一個「活子時」,以便靈活運用。我們認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練功主要是為了保健,為了不打亂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規律,每天於5:00至7:00之間練一次也就可以了;若是從治病的角度考慮,也可以按照「經氣流注」盛衰的規律(見下表)來安排練功。

例如:心臟功能不全的人,可以在22:30後開始練靜功(即本功法的坐功),以補其不足;若心火過盛,則可在11:00至13:00之間練動功(如本功法中的「抱球」等),以提腎水,降心火,而促進「水火既濟」。

如何選擇好自己的練功方向

人體氣血循環流注,臟腑功能活動,不僅受時間的影響,而且還受著方向的制約。

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磁體,因此決定了小磁針固定的指向,但由於它的磁場強度很弱,僅有0.5高斯,所以很難被人感知。然而科學家們的研究證明,地磁場對生物(包括人在內)的影響卻是客觀存在,甚至是生命攸關的。例如鴿子和許多鳥類,為什麼能在長達千里之外的飛翔中辨認方向,並準確無誤地飛往目的地,就是因為在其頭部有一「磁性組織」。除了鳥類,小小的蜜蜂也不可小看,它能對0.5高斯地磁場的千分之一的刺激產生「定向反應」。科學家們的實驗還證明,把老鼠置於磁屏蔽的環境里,其壽命會明顯縮短;而在人造的磁場中,蝌蚪的壽命可延長6天,植物也會提前結果。

那麼地磁場對人類有何影響?我們的祖先早就發現並研究了這一問題,「指南針」的發明,就是一個例證。祖國醫學中的「五行學說」和「八卦圖」均指出了「方位與人體的內臟相對應」,即人體的五臟六腑與某一特定的方位息息相通,如「東為肝,西為肺,南為心,北為腎,中央為脾」等。人們還發現,少數對地磁先天敏感者,朝南北方向就睡得著,而東西方向則會失眠。我在教學實踐中也有這樣的發現:當一些敏感者隨意取向練功時,會不由自主地扭轉身體或面向南,或面向北。

我們知道,人體的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近年來,國內外的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體有許多「電磁聚焦點」,並與人體的經絡穴位相符,從而進一步證實了人體不僅存在經絡和穴位,而且還具有「電磁特性」。

物理學的實驗告訴我們,在外磁場作用下,鐵磁性物質的分子電流可以從雜亂無章到有序化排列而呈「鐵磁性」。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結果也證明,生物體中大多數分子和原子也具有「鐵磁性」,可見我們練功時如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球這個「天然磁場」,就可以增強人體經絡穴位的「電磁特性」,縮短練功的進程這就是古往今來的練功者都很重視方向的原因所在。

練功者如何選擇練功方向呢?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參考

1.「背對太陽」練功。這樣,除了練功本身就是「採氣」外,還可以利用「命門」采太陽之氣。

2.考慮到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影響而保持人體與宇宙的「順磁性」,既可面向南而背北,也可隨日出月升而面東背西,因為東、南為陽,西、北為陰。

3.我們知道,八卦的八個方位與人體的內臟相對應且息息相關,而人體的五臟六腑功能之相互平衡和協調是相對的,不平衡、不協調則是絕對的(相生相剋關係)。為了能適應人體中這種不斷的發展和變化,深化練功的進程,我們亦可充分利用上述的自然規律而因時、因地選取練功的具體方位。

如果我們把面向南北順地磁練功稱為對方向的「粗調」,那麼,隨著你練功的深化和自身體內矛盾的發展,還要向對方進行「細調」。

「細調」的具體做法是,先面南而立,全身放鬆,並伸出一隻手。如果上午時刻,你就慢慢地在原地「順時針」方向轉動身體(下午則是逆時針轉動身體),細細體察哪個方向的「氣感」最強,耶么「氣感」最強的這個方向,就是你體內所需要的最佳方位。

4.由於「五行相生」的關係,我們也可在選定的理想場地,堅持定向(如面向南)練功。

練功時需要進行適當的肩背拍打

拍打肩背是本功法的外氣疏導和導引方法,是師父幫助徒弟排除濁氣,調整內氣,長勁於兩足四肢,使之按照本功法的要求練氣行氣,導引內氣與天地之氣相接,所以必須拍打肩背。此法是師父完成的功法,本章不作詳細介紹。自學練功者無師父可請他人做拍打,幫助放鬆。拍打方法如下:1、用手掌(也可用木製圓型木棒)拍打。木棒拍打力量要輕。2、拍打部位:肩、背、腰、臀。從上到下沿頸椎向下至尾骨、臀部,拍打一至三遍即可。肩部,拍打肩的中間部位。背部沿脊椎而下拍打。腰部,拍打要輕微。3、每練功一小時拍打一至三次即可。

為何要換樁架

改換樁架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內氣調整,通順經絡,向高一級功夫發展。不同的功架,練不同的經絡。練功多少時間可以改換功架?這要看練功的效果及身體恢復情況而定。有的人練功一個月至三個月就可以改換功架,有的要半年至一年才能改換功架。一個樁架的練功時間越長,基礎功越牢固越好。樁架改換得過早,經絡沒有打通就會失去應得的效果。尤其是年老體弱者,不宜過早改換樁架,要看所練的經絡是否走通,要循序漸進,待身體素質提高以後再換樁架。不能超越自己的身體條件,追求什麼「高級」的東西,欲速則不達,欲快而不成。違反自身限度,不僅不能達到練功目的,還會適得其反。樁架改換得多不等於功夫都能學到手。所以說,一定要按實際條件練功換架。

內功的境界

內功的境界直接關係到功力大小問題,怎樣才能提升自己的內功境界,這是每位練功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

根據多年的練功經驗,我認為境界的表現取決於你在刻苦練習功夫的基礎上,必須要精通醫學、音樂、哲學。我認為功夫、醫學、音樂、哲學是密不可分的,相輔相成的學術體系。從古至今,所有的內家高手其實都是精通音律的,也是一位高明的中醫,同樣更是一位養生家與思想家;再看古老的中醫名家,哪個不是精通內家功夫的人,所以這裡面的關係是緊密關係在一起的。

他們有什麼樣的關係?我想用我最通俗易懂的理論來說明一下。練好內功,需要精通醫學,這裡多指是中醫經脈學,內功的行氣基本條件就是經脈,你必須了解經脈,通過練功的方法,達到氣通百脈,讓內氣在十二正經,奇經八脈通暢無阻,運行自如,最後通過穴位將內氣放出體外,用於醫療與防身制敵,收發自如的高級境界;不單純是你在練功過程中對功法的理論去悟,他更需要一種思想,指導你練功過程中的思想,這種思想境界是需要精通音律,懂得音樂的人才可以達到,通過音樂幫你進入這種禪的境界,讓你在練功過程中得到最好的放鬆,最終達到禪定忘我之境,由此說明不懂音樂是不行的。再論哲學,哲學是讓你掌握宇宙,認識世界觀最好的一門學術,而練功中就必須客觀的認識我們自身的身體,其實身體本身就是個小宇宙,世界是個大宇宙,怎麼樣才能讓大小宇宙融為一體,與眾體產生共振,這就需要通過一種學習,認識與實踐,基礎是哲學思想。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哲學(易經、奇門遁甲等)來認識所有物質世界的根源,掌握命運,改變命運,締造萬物,這些都離不開哲學。

由此說明了這幾點的相互關係,說明了他的重要性,所以我認為大家想修好功夫,必須要多學習,多掌握,勇於探索的精神,敢想也去實踐它,最終練就自己,功必有所成。

六、動功

  動功又稱「內勁站樁功」,它是在馬步巧奪真元樁基礎上及馬步巧奪真元樁後進行鍛煉的樁勢。它仍強調動作姿勢的準確,並講究以勢運氣,以氣助力,以力帶氣,從而達到「氣血並練」、「勁氣並練」、「表裡並練」,使氣、力倍增,促進全身經絡通暢,氣血調和。它主練能量的貯存和釋放,增強雙手「外氣內收」、「內氣外放」的功能。

1.雙臂攬月

  預備姿勢:繼馬步站樁姿勢。  動作:雙手向胸前慢慢攬攏,中指相對,兩臂交錯,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互相干行,相距約1O厘米;掌心朝下,手指松直;右手「勞宮」穴對準左臂的「曲池」穴,左手的「外勞宮」對準右臂的「少海」穴(圖29)。攬月5分鐘後手指松直,隨即兩臂向兩側同時緩緩拉開,如同大鵬展翅——謂之「拉氣」(圖30);略停1~3秒鐘,然後再沿原路復原——謂之「進氣」。反覆做7次。  要求:不要聳肩縮頸,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攬月時自然呼吸,拉動時開吸合呼;拉開後,兩臂不伸直,兩手的「合谷」穴相對。  功用:通過「勞宮」穴作用於「曲池」和「少海」兩穴,使兩臂的經氣互相滲透,氣血貫通,並調節其平衡。而通過兩手臂的「拉氣」、「進氣」,則可疏通手三陰、手三陽經脈。

2.抱球

  預備姿勢:繼「雙臂攬月」後。  動作:右手在上平「膻中」穴,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闕」穴,翻掌朝上;兩手「勞宮」穴相對成抱球狀(圖31),距身體約10厘米。抱球5分鐘後,兩手同時緩緩地上下拉開,右手拉至平「百會」穴,左手拉至平「會陰」穴(圖32)——謂之「拉氣」;到位後停1~3秒,再緩緩地合攏——謂之「壓氣」。停1~3秒鐘後再拉……如此反覆拉壓7遍。  要求:手勢同馬步站樁時要求,抱球時右手拇指不得指向胸部,自然呼吸;拉動時開吸合呼。  功用:兩手「勞宮」穴相對在體前成「抱球狀」,通過內外感應以強化中焦之氣;當兩手在胸腹前上下拉動時,則導引三焦之氣貫穿帶脈並作用在任脈的承漿、天突、膻中、中脘、神闕、關元等穴,調理並強化任脈、沖脈(因其夾行於中脈兩側)和帶脈之經氣。久練之可促進「心腎相交」、「水火相濟」,並可防治月經不調等婦科病及內分泌失調、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3.十字手

  預備姿勢:繼「抱球」後,直立,兩手在胸前10厘米處交叉成「十字手」,上缺口平「天突」穴(圖33)。  動作:十趾抓地,收腹提氣,腿部發力,推動腰、背、肩、臂、十指朝上成立掌,兩臂同時用內勁向前推出,將勁氣推運至掌根,推到盡頭後放鬆(圖34),將手收回胸前。十字手推出時吐氣,收回時吸氣,一推一收為一遍,做7遍。  要求:力發於根,自下而上節節貫通。前推時填背,收回時坐背。前推時不要聳肩縮頸,頭頸切忌用力,以免血壓升高。  功用:兩臂用內勁盡量前推時,背部肌肉、韌帶亦受到牽拉,脊髓也隨之上升,勁氣亦由下而上貫通督脈;放鬆收回時,勁氣仍循督脈而回。這樣,一緊一松,久練之則勁氣相隨,氣大力粗,督脈自然通暢。

4.丹鳳朝陽

  預備姿勢:繼「十字手」後,雙手成仰掌護腰待發勢(圖35)。  動作:右手拇指分開,另四指併攏,勁自下而上發於腳跟而貫通至掌指,用內勁向前平推,推到盡頭後放鬆,翻掌向下(圖36);向左手方向劃弧,在左手上約10厘米處兩手「勞宮」穴相對(圖37),停2~3秒鐘,然後沿原路返回,至手臂伸直時再翻掌向上,收回腰際仍成待發勢。右手動作同上,一左一右各做一次為一遍,共做7遍。  要求:前推時,頭頸正直,忌用力,目視前方。動作要節奏分明,不要「拖泥帶水」,自然呼吸。  功用:手前推時,勁氣由臟腑而出「內氣外放」,經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而達掌指;收手時則「外氣內收」,氣循原路而回。練此功氣的脈衝量很大,久練之則氣大力粗。

5.仙人指路

  預備姿勢:與「丹鳳朝陽」預備姿勢同(圖35)。  動作:兩手拇指分開,另四指併攏;掌、肘、肩運動,均勻地用內勁向前平推,推到盡頭後放鬆,翻掌向下(圖38),蓄勁而收回腰際(圖39),再恢復原待發勢。做7遍。  要求:推手時勁氣的走向是以腳為根,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臂,臂推手。推手時呼氣,收手時吸氣。頭頸忌用力,目視前方。  功用:本樁勢將全身的勁氣運至雙手,經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而發、由「章門」穴而回。外練之不僅可以增強肩、臂、掌、指的勁力,更重要的是加強雙手「內氣外放」的功能,達到能雙手「發氣」的目的。

6.力劈華山

  預備姿勢:左腳向左橫跨一大步,重心在兩腳之間;兩腕交叉於胸前約10厘米處,指尖朝上(圖40)。  動作:手指朝上,用內勁向上舉起直插雲霄,雙臂伸直(圖41),同時吸氣;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圖42)。同時呼氣;放鬆,略停1~3秒,雙手從襠下直線緩緩向上提至胸前,同時吸氣;直腰,兩手鬆直,指尖朝上,恢復預備姿勢,同時呼氣。做7遍。  要求:下劈時腿要挺直;劈下後不低頭,目視前方。  功用:本動作勁發於腰部,力運四肢末梢,氣走手、足三陰三陽經。久練之則氣走全身、百脈通暢。  注意: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忌用力過猛。

7.海底撈月、懷中抱月

  預備姿勢:同「力劈華山」的預備姿勢(圖40)。  動作:兩手掌心朝前,成拉幕狀緩緩向左右水平分開,坐腕,用力向兩側平推成「大字樁」(圖43),貫氣於掌根,同時吸氣;松腕,手放平,彎腰,手緩緩下落撈月(海底撈月),屈腕,指尖相對(圖44),同時呼氣;向上撈起,上身隨勢而起,直腰屈肘,兩臂運動,掌指著力,似抱重物狀緩緩端起至胸前(懷中抱月),同時吸氣(圖45);兩手交叉於胸前,同時呼氣,恢復預備姿勢。反覆做7遍。  要求:彎腰撈月時兩腿要挺直,不低頭,目視前方;上身隨勢而起時,要垂肩墜肘,頸部不僵直。  功用:海底撈月,氣貫掌指,蓄勁待發;向上撈起,則鍛煉腰背,通手六經脈,並可提升「中氣」。故對內臟下垂疾患有一定療效。

8.霸王舉鼎

  預備姿勢:繼「海底撈月」中的「懷中抱月」勢(圖45)。  動作:接上式,兩手緩緩用力上托至鎖骨處放鬆,前臂內旋,翻掌向上,中指相對,用內勁徐徐上舉,腰、腿、臂均用力挺緊勿松,成「舉鼎」狀(圖46),同時吸氣;隨即兩臂放鬆,向外劃弧至與肩平時坐腕,運勁外撐成「大字樁」(圖43),停1~3秒鐘,再放鬆,徐徐下落,恢復原勢,同時呼氣。做7遍。  要求:上舉時臂要挺緊,並保持指端相對;成大字樁時,要收腹挺胸,兩腿夾緊,勁往下沉至足心。上肢用多大力,下肢亦用多大勁。  註:第七、八兩節通常在一起練習。  功用:雙手托起上舉,則導引氣在胸腹中運行,以升舉陽氣,充養髓海,調理三焦。

七、調氣功

1.拉氣

  預備姿勢:兩腳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兩手在腹前約10厘米處「勞宮」穴相對成「抱球」狀;左手在下,平「神闕」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與左手相距約10厘米(圖47)。  動作:滾氣:左手在里,向內、向上滾動,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滾動(圖48),滾至右手心向上並與「神闕」穴平,左手心向下,在右手上約10厘米,兩「勞宮穴」相對;拉氣: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同時緩緩拉開,停1~3秒(圖49);壓氣:兩手按原路線緩緩合攏,恢復抱球狀。然後再「滾氣」、「拉氣」、「壓氣」,要領同上。左右各做一次為一遍,做3~5遍。  要求:兩手成斜對角拉開後要注意保持掌心相對;拉開時吸氣,合攏時呼氣。  功用:久練之則手掌「氣感」日益增強,蓄積內氣,導氣至掌指,即能「內氣外放」,為他人導引治病。

2.轉氣

  預備姿勢:同「拉氣」預備姿勢(圖47)。  動作:右手心向外、向上,左手心向里、向下一齊翻轉,右手向上推成「托天勢」,左手向下成「按地勢」,兩手再用力一下推按到盡頭,同時吸氣——謂之「頂天立地」或「金剛托天」(圖50);向左體側彎腰,打開氣門——謂之「轉氣」(圖51);放鬆,直腰,右手從右側向下轉,左手在左側向上轉——謂之「八卦圈」,同時呼氣;兩臂轉至與肩平時掌指上翹90°,用力向左右平推,氣貫「大陵」穴,同時吸氣——謂之「大字樁」(圖52);放鬆,同時呼氣,「八卦圈」——右手向下轉,左手向上轉,成左手托天,右手按地勢;向右體側彎腰——「轉氣」;再放鬆,直腰,「八卦圈」——左手向下轉,右手向上轉,至兩臂與肩平,坐腕,掌指上翹90°,左右用力平推成「大字樁」……做3~5遍。  功用:調整陰陽,練氣、練力。久練之自能運氣外放,造福人民。

八、收勢(收功)

1.導氣

  動作:接「轉氣」結束時的「大字樁」勢(圖52)。前臂外旋,掌心向上,屈肘,手向頭前上方劃弧,左腳向右腳靠攏,同時吸氣;掌心向下,經頭前慢慢下落,同時呼氣,導氣至「湧泉」穴(圖53、圖54),提手、落手反覆做3遍後恢復直立。  要求:

  1.收勢是防偏、糾偏的基本方法,因此,每次練功完畢,都必須認真做好收功導氣動作。如選練本功法中的某樁勢,在結束時先將左腳收回,手心向上,從兩側提起至與肩平,然後再按上述動作做即可。

  2.兩手內收時,手心不可對著耳朵。

2.雷聲——壓氣

  動作:做完收勢導氣後,左腳向左前方跨出一步,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在揮右臂用手猛擊左手的同時,舌舐上齶,收腹提氣,發出一聲短促有力的「咦」字聲(圖55、圖56)。隨即全身用勁,兩腳用力抓地,後腿猛蹬起,瞪眼,直頸,大有怒髮衝冠、排山倒海之勢,其情形好似戰士在演練刺殺中的「躍進刺」一樣,表現出一股神威。

  功用:虎有抖毛之威,每次練功完畢,大喊一聲「咦」!不僅有先聲奪人之感,表示練功完畢還有餘力——振奮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你的五臟六腑震撼一下,從而避免有氣阻、氣塞現象留在體內,以防止出偏差。同時,這也是「內練一口氣」。

九、快速得氣功法

  「快速得氣功法」由「振抖催氣功」、「益智功」、「雙龍戲珠功」和「三元灌氣功」組成。這套功法,有的是先師闕阿水所傳之傳統功法。  這套功法既有得氣快的特點,又具有開竅益智的功效;可自成體系單獨習練,又可插入站樁或動功中合練。

1.振抖催氣功

  「振抖催氣功」,是本師門的傳統功法之一,是練功者在經過半年至一年馬步站樁訓練的基礎上,為了把氣「練活」(先師闕阿水語)而進行的一種特殊練功法。  動作要領:練功者,按照馬步站樁的要領調整好基本架勢後,在兩腳不離地的情況下,兩腿有規律地上下「抖動」,猶如騎在跑動著的馬上一樣。  功用:本人從幾十年的練功實踐中體會到,就某種意義上說,「久卧不如一坐,久坐不如一站,久站不如一抖」。在馬步站樁中,通過兩腿有規律地上下「抖動」,致使腿上的肌肉產生規律性的收縮、放鬆,這不僅強化了馬步站樁的「體內反搏」作用,有助於進一步活躍全身氣機,疏通經絡,「打開」穴道——特別是勞宮穴等,而且還有利於加快體內生物分子和磁性物質的有序化,從而達到增大功力,增強「外氣內收,內氣外放」的功能。  要求:振抖的頻率、幅度的持續時間,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

2.益智功

  「益智功」,是在本功法「內勁站樁功——動功」中「雙臂攬月」及「扳指法」的基礎上新編的功法。  動作要領:練功者,在馬步站樁的基礎上,兩臂頻頻地反覆交叉——分開,兩手指亦不停地抖動,連續做1~2分鐘(圖87);再兩手心相對,兩臂上(至百會)、下(至會陰)交替運動,同時手指亦不停地抖動,連續做1~2分鐘(圖88-圖92)。  功用:現代人體科學揭示,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半,左腦支配右手,右腦則指揮左手;而手指又與六臟(含「心包」)六腑密切相關聯。因此,練功者在氣功狀態下,在有目的地抖動手指的同時,又讓兩臂作有規律的交叉、相對運動,不僅可以活躍各臟腑之氣機,使其平衡協調,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大腦細胞的活力,使左右腦產生「交緣」,從而達到平衡小腦和開發大腦智能的目的。  要求:兩臂的展收、交叉,應舒展、自然;手指的抖動,要快、靈、勻、柔。

3.雙龍戲珠功

  「雙龍戲珠」,是「一指禪」的傳統功法之一。  動作要領:繼「益智功」結束後,兩手心相對,如同抱著一個「大氣球」似的,像「太極雲手」那樣左右盤旋,腰亦隨勢自如轉動(圖93、圖94)。連續做1~2分鐘。  功用:練功者通過兩手的「自我導引」及轉體運動,不僅可以激發「下焦」與「中焦」之氣機,而且可以疏通任脈、帶脈及手三陰經脈,增強雙手「內、外氣」交換的功能。  要求:下面的手向上轉換是沿任脈而行的;手、腰、腿動作要柔和、協調、綿綿不斷,不「虛頭晃腦」,目視上面的手,呼吸自然。

4.三元灌氣功

  祖竅(印堂)、膻中、神闕三穴,古稱「三元」,對該三穴「灌氣」,謂之「三元灌氣」。它是「一指禪」的練功法之一。  動作要領:繼「雙龍戲珠」結束後,兩手「捧氣」對準「祖竅」——印堂穴,順時針(或逆時針)轉三圈;接著順勢而下,對準膻中穴轉三圈;再順勢而下,對準神闕穴(即肚臍)轉三圈;然後順勢而上,先後對準膻中穴和印堂穴各轉三圈;再順勢而下,先後對準膻中穴與神闕穴各轉三圈……如此上下反覆做3~9遍,最後在神闕穴結束(圖95-圖101)。  功用:人體的每一個穴位都是其能量的集聚點和內氣運行的「轉換站」,而印堂、膻中、神闕三穴,則是人體的三大竅穴,故氣功界有人將其分別稱之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當練功者經過馬步站樁振抖催氣、益智功、雙龍戲珠功等鍛煉後,全身氣機已充分發動。因此,我們這時用勞宮穴對這三大竅穴進行「自我灌氣」,就不僅可以增強其「內、外氣」的交換與集聚能量的功用,而且可以有利於開發人的體能與智能。  要求:轉圈要以相關穴位為中心,圈子不宜過大。

十、自我排打功

  「內勁一指禪」排打功乃武術格鬥的需要,它可使人練就一身能抗擊擊打的能力,使人體如銅牆鐵壁。

1.排打頭部

  1.動作要領:用雙手十指彈打頭部,彈打路線是由天庭經額蓋、後腦至頸椎,不少於20遍(圖102)。  2.功用:防止腦血管硬化,提高腦部供血供氧,延緩腦細胞衰亡。治療老年性痴呆症,預防腦溢血。

2.搓臉

  1.動作要領:雙手從下頜順臉由下往上再繞耳搓下,不少於20次(圖103)。

  2.功用:永葆面部青春,防止面部肌肉鬆弛、下墜。搓顴骨就是導引肺經,順著「降壓溝」搓耳朵有降壓作用。

3.排打雙肩

  1.動作要領:左腳向左跨一大步,用兩掌左右排打雙肩三角肌,以腰為軸心,右手心排打左肩,左手背排打右腎,似撥浪鼓樣,左右旋轉排打(圖104)。  2.功用:治療肩周炎、漏肩風、肩粘連、活絡肩關節、祛風和防止老年性的肩頭肌萎縮等症。

4.排打兩臂

  1.動作要領:兩臂伸直肩平,右手拍打左膀,由臂內側從上往下排打至手心,然後從手背由下往上打至肩頭,排打20下後,再用同樣方法排打右膀與右臂(圖105)。  2.功用:疏通手三陰、手三陽經絡,調節兩臂氣血。

5.拍打胸部

  1.動作要領:雙手由上(鎖骨處)排打胸部,經腹部繞到臀部,拍打時可伴隨發「哈」聲。共20遍(圖106)。  2.功用:增大肺活量,吐故納新。

6.排打腹部

  1.動作要領:雙手輪換排打腹部,不少於20下。每次排打同時可伴隨發出「嗨」聲(圖107)。  2.功用:增強腹部腸胃蠕動,對消化系統疾病有療效,排除腹部寒氣。

7.兜肚子

  1.動作要領:雙手捧住小腹下沿,往上捧,雙膝同時震蕩,也就是提肛收腹,將腹部向上提(圖108)。  2.功用:防止內臟下垂,全身顫抖震蕩,有活血散淤、加快血通量的作用。

8.揉腰

  1.動作要領:兩手相疊,手背貼在腰椎處,搓揉腰背,左右劃圈,不少於20下。順勢可作上、下震蕩姿勢(圖109)。  2.功用:暖腰、強腎,對腰椎病有療效。

9.排打雙膝

  1.動作要領:抬左腿,用右手心排打左膝,左右交替往複排打。要求膝蓋超過肚臍,效果更佳(圖110)。  2.功用:治療膝關節疾病,祛寒散淤,增加橫膈膜運動,對消化系統疾病有療效。高抬膝可使人步履輕快,著地有根、穩妥。

10.旋膝

  1.動作要領:兩腳併攏,彎腰,雙手交叉按於膝蓋上,旋腰旋膝劃圈。左右各旋20次(圖111)。  2.功用:治療膝關節疾病,使你步履靈活輕鬆。

11.鷹爪

  1.動作要領:兩臂伸直與肩平,手心朝下,用力猛抓十指,一抓一放,不少於20次(圖112)。  2.功用:活絡指掌關節,是本功扳指法的升華。有益智、開「氣門」、溫煦臟腑、通經絡、活氣血的作用。

12.太極圈

  1.動作要領:兩臂朝前方伸直,一手心向上,一手心向下,上下劃圈,成陰陽太極圈,上下交替變換,要求盡量劃圓(圖113)。  2.功用:平衡大腦陰陽,開發大腦,起到腦平衡的作用。

13.開智功

  1.動作要領:雙手拍掌,用右手的拇指與食指揪捏鼻尖,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揪捏捺右耳、再拍掌,再用左手的拇指與食指揪捏住鼻尖,右手的拇指與食指揪捏左耳,依此重複、左右交換、動作由慢到快,共20次(圖114)。  2.功用:防止老年痴呆症,有益智健腦作用。


推薦閱讀:

南少林秘傳易筋經心法
少林拳 正宗少林連環拳(全)*
少林朝陽拳
組圖:揭秘少林武僧的修鍊生活 真功夫如此練就
少林掃腿法---楊阜劍

TAG: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