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口之家已經瀰漫著很強的「火藥」味了,媽媽的做法絕了

嘉賓簡介

武銳利,國家心理社工培訓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心理專家。先後師從於全國多位心理名家,儲備了豐厚的心理學知識。

一天晚上,一個三口之家已經瀰漫著很強的「火藥」味了。女兒在哭,爸爸在怒,你猜媽媽會怎樣呢

首先讓我們搞清楚發生了什麼。

青春女兒很喜歡一個男聲組合,甚至有點超喜歡了,還從所在城市去上海看了他們的演唱會。可是演唱會結束後,回到家的女兒在一兩天的時間裡,沒從激情澎湃的現場氛圍中出來。這不,今天晚上去那個粉絲「吧」里看了看,情緒就被激發了,忍不住就啜泣了一小會兒。爸爸媽媽很驚異,忙問原因,回答是:「太快了,那種感覺過去得太快了。」女兒很坦誠地承認,媽媽表示理解,當然略有表示擔憂。但是爸爸可受不了了,他皺著眉,搖著頭,來回踱著步,第一次那麼著急和憤怒,甚至抓著餐桌上的桌布,大有撩起掀翻的陣勢。

這個時候,你說那個媽媽如何是好?

看這陣勢,也跟著惱怒?「哭什麼?發什麼火?煩人。」得,馬上家裡是個什麼氣氛可想而知。斥責女兒,支持丈夫?顯然會讓女兒的情緒受壓抑,不利於失落抑或傷感情緒的宣洩。「凶」丈夫一通,為女兒爭情理?丈夫也是好心,不能繼續給丈夫火上加油,把一件本來可以平靜解決的事情,蔓延成三個人的「戰 火」。

這個曾經也很情緒化的媽媽今天控制住了自己,幽默冷靜地對待眼前的「事端」。她雙手合在胸前,開玩笑地對丈夫說:「老公拜託,千萬不可用力,害我收拾滿地殘局。」然後又跑到女兒身邊,故作輕鬆地說:「哎呀呀,失落了?理解,理解,來來來,咱倆屋裡聊,別讓你爹擔心了。」女兒很乖順地讓媽媽拉著手 進到屋裡……

當然,那天晚上家裡的「硝煙」很快散盡,雖然那個媽媽心裡也有點為女兒的情緒著急,畢竟是兩代人,嘴上說著對女兒理解,實際上也是擔憂的,但她知道只有在良好的氛圍里,才會有好的教育。這樣的處理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但起碼保持了當天家庭的「和平」,留下了日後對此事彼此進行交流的空間。

女人在家裡付出多。付出多的人容易不平衡,不平衡就容易產生壞情緒。一旦對方有什麼不可心之處,就容易噌地躥出火氣來。「火」這個字在任何地方都是個熱東西,可唯獨發在他人身上時,就成了冷因子,不但不會把家人之間的感情加熱,反倒會冰涼。

我們的桀驁不馴,我們的火爆脾氣,我們的牢騷怨言,就像把家人之間的愛過了一把火。想想看,那會是一番什麼場景?雖然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看不見的,但感情的因素體現在生活中的種種言行和結果,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愛和付出,能夠讓我們懂得自我約束。媽媽在家庭里顯示出的寬容和自信,可以給孩子和家人支持與幫助,最好地化解家庭的緊張氣氛。

你希望將來的孩子什麼樣?回到家,你是面帶喜悅,還是把一臉的愁苦和牢騷甩給家人?在一起,你是柔聲細語地說話交談,還是互相埋怨地爭吵?有困難,你是相互扶持著一起堅強地去面對,還是在互相責難中逃避?家事最能檢驗一個人的修養,媽媽真的就是這個家的「綠化樹」。

一個善良、節儉、快樂、愛整潔的媽媽,就是上帝派到人間的天使,她可以把貧困的家庭變為舒適、平和與幸福的天堂。無論富貴貧賤,讓孩子的眼睛看到媽媽的美好、媽媽的笑容。用你的行動、語言,不斷往孩子的眼睛和記憶里,展示微笑、理智、堅強、幽默、樂觀……一幕幕,都將留在孩子的腦海里。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人的生命是一種大歡樂,人生之所以悲苦,實際上反映的是我們內心的模樣。你的心裡是春天,你就會看見鮮花和綠樹;你的心裡是冬天,你就會看見蕭瑟和嚴寒。經常仰望遙遠的星空,心中就會有希望的星星在閃耀;經常把心注滿燦爛的陽光,你的臉上就會永遠有美麗的笑容在綻放……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願望,希望獲得愛,表達愛。愛不僅僅停留在我們的思維中,它應當轉化成一種行動。但誰先開這個金口?誰先來做這件事?還是先讓媽媽來吧。讓我們自己先把對家人的無私的愛放射出去,用自己的微笑、內心的陽光影響家庭的環境。「不論是國王還是百姓,能在自己的家庭中找到和平的,就是最幸福的人。」偉大的歌德說了一句多麼樸實而偉大的話!讓我們和我們愛的人都做這樣幸福的人!

別把「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帶給孩子

有一位媽媽,每當孩子不聽她的話或者做事不如她的心意時,她就著急,忍不住大聲地斥責。可是過後,當她看見孩子傷心或者憤怒的樣子,她又責備自己,為什麼不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道理溝通呢?憤怒和內疚兩種負面情緒交替出現在她和孩子相處的歲月里,直到孩子讀中學,她才通過學習找到了自己情緒的原點

原來,她小時候她的媽媽就經常發脾氣。她從小就是帶著憤怒、恐懼長大的。所以,等到她自己成立家庭有了孩子之後,不自覺地把她所受的教育模式也 延伸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因為她的覺察和改變,她得以阻斷她的「原生家庭」殘留在她生命中的負面情緒,使自己的小家庭從此變得充滿喜悅、平和的健康氛圍。

父母的聲音、眼神、情緒,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一位愛發脾氣的父親,或者是一位經常幽怨流淚的母親,都有可能代表著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傷痛和挫傷。所以,回溯童年的缺憾,重新調整疏通自己的情緒管道,在自我覺察中成熟成長自己,這是我們身為人父人母覺悟的第一步。

我們的父輩、我們父輩的父輩的年代,還很少有關於家庭教育的知識普及。他們憑藉自然的父愛母愛,撫養著子女。舐犢之情,也讓他們付出心血,但畢竟因為時代和知識的局限,不少父母也會把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遺留在我們的「內存」中。當然,我們無意批判我們父母的教養方式,沒有父母會故意傷害他們的子女。我們上一代的父母,不少也是接受了不科學甚至是「毒性教條」的家庭教育。倘若他們知道世界上還有更為健全的撫養子女的方式,他們一定願意讓子女擁有更健康更美滿的成長環境。我們可以吸取他們的經驗,接受他們的教訓,讓我們的孩子接受比我們自己更科學、優良的家庭教育。

有個媽媽是個完美主義的職業女性,想家庭、工作都要完美。經常是她出差回家,看到家裡很亂,孩子衣服很臟,丈夫和孩子的餐飲也很簡單,她就很慚愧,覺得自己沒做好母親、妻子的角色。於是,她時常陷入分身乏術的脆弱中,內疚、羞愧在潛意識中使她經常發無名之火。孩子要她陪著出去玩,而她正準備為孩子做飯、打掃衛生,還要做未完成的工作,焦慮加慚愧的情緒轉化為憤怒,於是就對孩子發脾氣。後來這位媽媽去參加心理培訓,發現她實際上是通過虛假的自我防衛——憤怒,來掩飾自己的羞愧。

任何感覺都有可能是另一種感受的轉移。有人氣哭了,有人笑哭了。我們可能在生氣時哭泣或者陷入憂傷中,也可能在高興時喜極而泣。學會探求自己的情緒真相,這位媽媽明白了情緒是有轉換器的,她完全可以用比較平淡的、不痛苦的情緒,來替代對他人和自己較具威脅性的情緒。

有時候,有些行為和情緒和我們的「原生家庭」有關,只是我們很難察覺。很多媽媽在產後會得抑鬱症。心理學研究發現,這些人中的很多人是在童年時 期沒有得到父母充分的關愛。其實當你感覺不舒服或者生氣的時候,正是自我覺察的時機。試著去了解,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情緒?你生氣的背後,可能是恐 懼,也可能是內疚;問題可能不在於眼前的這件事或這個人,而在於這件事、這個人觸動了自己潛意識中的某一種經歷或感受,殘留在潛意識中的情緒按鈕被啟動。 於是,那些不曾被我們察覺的東西就顯現了。這是覺察的好機會,靜下來,可以讓我們有機會調整情緒,重獲心靈的平靜。

學會覺察,有利於我們及時處理負面情緒

情緒宛若生命的河流,起伏於我們的人生,穿越於我們的生活。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因為外部環境的變 化,不斷出現各種情緒衝突。然後,各種各樣的感受,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左右了我們的行為和語言。此時,我們就需要以敏銳的覺察來靜心體會,喚醒我們對自己或 憤怒或恐懼或喜悅或嫉妒等情緒反應的認識和了解。

知識和學歷並不代表母親的修養,來自鄉村婦女的質樸慈愛之心,給孩子心靈的滋養,有時候遠大於一位心智不成熟的碩士、博士母親給予孩子的東西。

一顆自我反省的心、想更好地愛孩子的自覺意識、自我成熟、自我成長的欲求,還有母親的慈愛,是我們給孩子的禮物,也是孩子給我們的人生饋贈。

孩子可以成為我們的人生導師:因為他們的成長,我們得以成長。他們不斷製造、提出的問題,讓我們去面對,在面對中醒悟自己、成熟自己,使我們的人生進入更智慧、更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的境界。

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女人,才是成熟的。只有不成熟或自私的女人,才不能控制自己。一個不分場合時間就肆意發泄自己情緒的成年女人,不論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都會讓身邊的人感到恐懼,或尷尬,或奇怪,或憤怒,尤其當你作為一個媽媽時,這些對孩子的影響更是明顯。

我們很多強烈的情緒,如生氣、憤怒、焦慮,其實孩子很聰明很敏感,他會感覺出來。即使是在襁褓中的嬰兒,他也很能夠感覺到家裡的氛圍。如果大人 之間的關係是緊張的,孩子就會產生焦慮和不安全感。比如,一隻智力水平相當於十個月嬰兒大小的小狗,如果主人是喜悅愉快的,它會搖著尾巴高興地轉來轉去; 而當主人是憤怒的、哀傷的,它會夾起尾巴躲到一邊,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那麼有靈性的孩子呢?

有的媽媽和孩子相處時,情緒不好的時候就對孩子怒吼,好的時候就拚命補償。對待孩子的態度完全是憑自己的情緒好壞,讓孩子摸不著頭腦。還有些媽 媽自己受了委屈,或者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把怒氣發到孩子身上。年幼的孩子不明白媽媽為什麼會生氣發怒,他會覺得是自己的原因,會想「我是不是一個惹麻煩的 孩子,一個令媽媽討厭的孩子?」甚至他會為無力讓媽媽高興起來而難過。這樣,孩子會處在自責狀態。所以,媽媽一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控制不住情緒。另外,媽 媽也不要以不妥當的情緒示範,來教導孩子如何表達感情。比如,如果一個媽媽遇到問題和不快,在家摔東西、暴怒、哭泣……這些不理智的行為,很容易被孩子學去。

有人說「我性子急,控制不了自己」。其實,人對自己的情緒是有控制力的。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1849~1936)曾經做過一個試驗:刺激會 有反應,但在刺激和反應之間是有空隙的。有一個脾氣很急的媽媽,發現讀高中的兒子在看色情光碟,她的腦袋「嗡」的一聲,就要爆發。但她學習了有關情緒管理的課程,自己的心智成長之後,就做到了讓自己停頓10秒鐘,很快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把要吼的東西壓下去了。這個轉變的過程就是情緒管理。之後,才能採取理 智的、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

不做性格強勢的媽媽

有一位媽媽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工作中作風強硬幹練,在家裡也是雷厲風行,夫妻二人的事業都很成功。可是他們十五歲的兒子卻性格怯懦,做什麼 事情都沒有主見,情緒經常出現不穩定,忽喜忽悲,甚至連自己想吃什麼玩什麼也沒有準主意。媽媽著急,帶他去看心理醫生,結果發現,是幹練媽媽的強勢導致了兒子的問題。

「強勢媽媽」因為自己能力出眾,所以往往也苛求孩子做到最好,在生活中對孩子掌控較多,孩子獨立做決定的機會不多,一切都由「能幹」的媽媽安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放棄自己的承擔,形成對媽媽無條件的服從和依賴,自然也就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發育。

有一個男生二十多歲了,心智成熟度和任性程度還像一個十多歲的孩子。讀大學時專業是媽媽替他選擇的,他總感覺讀的專業不稱心,後來調換了專業, 還是覺得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一直處在對媽媽和環境的埋怨中。好不容易大學畢業,媽媽在老家給他找了一個不錯的工作,但他在工作中又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最後辭職回家,再也不出去工作了。這個孩子的父母也都是很成功的人,尤其媽媽在家也非常強勢,是個女強人,從小對孩子說一不二,兒子的衣食住行、讀書工作,無一不是由媽媽教導、指揮、安排。其結果就是孩子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和面對生活的能力,一旦遇到麻煩,就變成「兒童」退縮到家中,把所有的煩惱統統拋給了媽媽。

如果一個媽媽將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方式,都強行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孩子和媽媽的關係就有些畸形了。媽媽掌控著孩子的童年,孩子成年後也就把解決麻煩的責任甩給了媽媽。長不大的孩子,就是這樣養成的,這就是媽媽強勢的後果並不是說事業上能幹、料理家庭能力強的媽媽都是「強勢媽媽」。很多事業出色的媽媽,在家庭中既能幹又能和家人平和相處,對孩子循循善誘,強大而 不強勢,在教育孩子上對孩子會有很好的引導示範作用。相反,有些能力欠佳的媽媽,卻也會在家中呈現強勢,她們把培養子女當成了自我實現的途徑,子女成功是 她們的成功,子女失敗是她們的失敗,她們把自己的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把自己的價值依附於孩子身上,而孩子則在媽媽嚴厲的管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一廂 情願中,變得沒有自我和主見。

這樣的「強勢媽媽」往往是完美主義者,付出很多,對親密的人,包括對自己的孩子要求也會很多。然而,一味地要求,就會給孩子壓力;一味地挑剔指 責,也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作出的自我肯定,媽媽的過分苛求,容易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增大,還可能會 有被拋棄的恐慌,這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逐漸長大,他意識到自己即使不合媽媽的心意,媽媽也不可能拋棄自己,他積極向上的動力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會變得麻木疲沓、碌碌無為,媽媽的嚴厲也不能觸動他的自我主動性,這樣,孩子的心理就可能會往畸形發展。

心理醫生髮現,很多這樣有「強勢媽媽」的家庭里,父親的角色很少被提起。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注入了過多的關注,孩子意識到生活中似乎只有自己和母親,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可有可無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一個認同的對象。雖然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母親的言行,對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起著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父親角色的被忽視,也會給孩子的成長留下陰影。

當然,單親媽媽另當別論,並且也會有相關的科學處理,以避免孩子心理的發展畸形。有些處理得當的單親媽媽家庭,甚至比那些婚姻完整但父親角色被淡化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要健康得多。

事實上,媽媽強勢,受危害的不只是孩子。因為我們發現,常常是比較強勢的媽媽最終反而更離不開孩子。投入的愛越多,期待的收穫也就越大,母子粘 連也會越深,甚至還會把兒子或者女兒當作「替代配偶」,作為情感依託的唯一對象。這同樣也是強勢媽媽對孩子心靈帶來的傷害。因為,自我成長的本質,就是要 自己獨立地去面對未知的嶄新天地,媽媽對孩子的真愛,就是用母親的溫情和智慧滋養他的性靈,帶他走出童年的朦朧和少年的混沌狀態,邁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 很多人一生都沒有經歷這種跨越,有多少已經成年,也許還小有成就的人,甚至到耄耋之年,其心智也遠未成熟;有的一直沒有擺脫媽媽的影響,從未獲得真正的自 我,這真是母愛的悲哀,也是孩子的悲哀。

做個沒有怨氣的媽媽

這樣的鏡頭我們不陌生吧?媽媽嘮叨著,經常是對家裡最親近的人,或孩子,或孩子的爸爸:「我養你們幾個容易嗎?供你們上學,結婚娶媳婦生孩子, 也不知道哪輩子欠你們的。」「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媽媽嗎?看看媽媽為你為這個家什麼時候顧過自己?」「你就知道甩著兩隻手,油瓶子倒了也不知道扶扶。」 「我渾身不舒服,你們也不知道心疼我」。

世界上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抱怨包括以下兩種:一是告訴別人你很累,二是告訴別人你的身體多麼不舒服。累了,自己選擇方式休息;病了,想辦法自己治病。讓我們學會致力於自愛,做個不抱怨的媽媽。

當女人覺得為家庭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就為自己抱怨找到了理由。有的女人尤其喜歡自我憐憫,這可不是一種健康情緒,容易引導自己越來越幽怨。一個人總是這樣抱怨,在心理學上叫「非愛行為」。以愛的名義進行親情綁架,令親近的人產生沉重感。

嘗試做一個快樂的媽媽

讓我們試著學習快樂,做一個快樂的媽媽。

首先,善待自己,愉悅自己。只有媽媽自身處於快樂良好的狀態,孩子才能感受到媽媽傳達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是由衷的,由內而外散發的,然後,整 個家庭才會包裹在這種幸福感中。所以,作為現代的媽媽,要學會愛自己,適當地給自己放個假,調整調整自己的情緒。太忙不是理由吧?總有我們自己能掌控的時 間,學會「放下」。媽媽學會放鬆身心,享受快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的好形象、好心情,親人看著會欣慰,你的愉悅會加倍。

其次,學會隨意,放棄完美主義,容忍生活中的小煩惱。我們生長的年代,我們的媽媽們對我們的要求都是很嚴格的,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完美主義的傾向,而凡事要求完美有時會成為快樂之大忌。

另外,做媽媽不要攀比,知足常樂。經常聽到有的媽媽說「看人家某某的丈夫多能幹」「看人家某某的孩子多聽話、學習多好」「看人家某某和我是同學,人家多有福氣」……你說,就這樣的攀比,你還能看到你生活中的太陽嗎?心裡還會有快樂嗎?攀比丈夫,令自己的丈夫難堪生氣;攀比孩子,讓自己的孩子沮 喪自貶,結果都是負面的。所以,愛攀比的媽媽們,讓我們變換一下看問題的角度,多看自己的擁有,就會多一些滿足和快樂,就會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富足!

你錢掙得可能不如別人多,但你可能擁有的時間比別人寬裕;丈夫的官職可能不如別人丈夫的大,但你丈夫心操得比別人少;你的孩子可能學習成績不如 人家孩子好,但你的孩子活潑開朗有特長……人在這個世界上,樣樣都比別人強是不切實際的。你有你的陽關道,別人有別人的獨木橋;你有你的喜怒哀樂,別人有 別人的苦辣酸甜……命運有時不公平,但最終也會很公平,快樂在富貴與貧賤面前都是平等的。

還有,不要讓自己捲入不必要的爭執。不管是與家人、朋友還是同事,我們都要學會快速而巧妙地把自己從麻煩中脫離出來,不把精力放在那些沒有意義的細枝末節的爭論中,讓自己保持平靜和理智,以便更好地解決我們各自面臨的問題。

對於女人來說,快樂是最好的青春保鮮劑,是最好的美容劑。即使是一個天生麗質的女子,如果整天愁眉苦臉、牢騷滿腹、怨聲載道,你覺得她的美麗何在?而一個相貌平平的女子,如果面帶微笑,爽朗大笑也不要緊,用她的快樂去感染人,有誰會不願意跟她在一起?我們的孩子們,也是最喜歡開開心心的快樂媽媽呢!


推薦閱讀:

別讓職場媽媽的暫停鍵變成休止符
媽媽這份工作,要做很多的減法。
老婆總愛給我夾菜惹我媽媽不高興
媽媽,我好想你
4組動圖揭秘孕婦自然分娩順產的全過程,每個媽媽都是最偉大的

TAG:媽媽 | 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