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家庭四訓講記十九(凈空法師)

清平學佛>>>

了凡家庭四訓講記

十九

凈空法師

何謂半滿。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書曰。商罪貫盈。

  這是古聖先賢的教訓。後人尊稱為經。這個教訓是真理,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積善成名,積惡滅身。絕對真實正確。

  如貯物於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此一說也。

  比喻有一個器皿。我們要想在裡面存滿,存久了就滿了。如果不存,它不會滿的。這就是要知道積善的重要。而不可積惡以自取滅亡!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無財。止有錢二文。捐而與之。主席者親為懺悔。及後入宮富貴。攜數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迴向而已。因問曰。吾前施錢二文。師親為懺悔。今施數千金。而汝不迴向。何也。曰前者物雖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親懺不足報德。今物雖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懺足矣。此千金為半。而二文為滿也。

  這是佛門的公案。從前有一位女居士到寺廟裡想布施,但沒有錢。「[有錢二文,捐而與之]。只有兩文錢,從前兩文錢是很少很少,她拿去捐在寺廟裡做功德。[主席者親為懺悔]。[主席]就是寺廟的方丈。因她心誠,親自給她懺悔,給她祝福。

  [及後入宮富貴]。沒想到這個女子的命還不錯,以後進入到宮廷裡面做了皇帝的妃子,這富貴了。

  [攜數千金入寺舍之]。帶了黃金千鎰到寺院來做佛事。

  [主僧惟令其徒迴向而已]。主持老和尚沒有親自給她迴向,只叫他的徒弟給她拜懺消災迴向。

  [因問曰:吾前施錢二文,師親為懺悔,今施數千金而師不迴向,何也]。老和尚很有道德。不像現在,我們看到許多不如法的事情。從前有道德的人,不論施財多少,但看修福的人心是否真誠。如果是真心修福,再少的錢都要親自給他主持;如果心地不是很虔誠,則用不著老和尚親自去操心。這老和尚就告訴他,[曰:前者物雖薄,而施心甚真]。從前你雖只施兩文錢,但是你的心真誠,[非老僧親懺,不足報德]。今日你得到富貴,施金雖多,而施心不切。這是她從前心真。真誠的在三寶里修福,這是舍一得萬報。她真的得到了。老和尚親自給她修懺悔。現在她已經富貴了,但對於佛法上那種虔誠的心,被富貴榮華淹沒了,退轉了。

  [今物雖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懺足矣]。我派徒弟代表我替你懺悔就夠了。其實老和尚這個舉止就是喚醒她,真正是大慈大悲,機會教育,教她真正回頭。這個人是個可救之人,不是不可救。

  [此千金為半,而二文為滿也]。從前施二文,她的福報是圓滿的;現在布施千金,得到的福報是一半,不圓滿。所以諸位同修要知道,我們修福,念念圓滿,確實不在乎施錢多,不在乎做得多。心真切、盡心儘力就是念念圓滿。

  所以迴向必講三處,就是真心顯露。我今天修行,第一、迴向實際。實際是求明心見性,求恢復自己本來面目。第二、迴向菩提。菩提是求覺而不迷,真實明了宇宙的真相。第三、迴向眾生。願三寶加被,盡心儘力,協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不為自己。果然存這個心,用這個心,則念念功德圓滿。如果有絲毫自私自利,求名聞利養,這裡說得好聽,得一半功德。其實不但一點功德得不到,就像剛剛我跟諸位說的,造了一身罪業。所以看問題絕對不能只看一個表層,要有深遠的眼光。你要看得細,看得遠,看得大。這裡只是舉一個例子。

  鍾離授丹於呂祖。點鐵為金。可以濟世。呂問曰。終變否。曰五百年後。當複本質。呂曰。如此。則害五百年後人矣。吾不願為也。

  這是中國人尊敬的八仙。呂洞賓是一位,唐朝鐘離權也是一位。呂洞賓當年跟鍾離權學點鐵成金術。鍾離權告訴他:[點鐵成金,可以濟世]。有些貧困人,你點鐵成金可以幫助他發財,幫助他富有,解決他的貧困。

  [呂問曰:終變否]?呂洞賓問,此金以後會不會變為鐵?鍾離權告訴他:[五百年後,當複本質]。五百年後金才會變成鐵。呂祖說:[如此則害五百年後人矣,吾不願為也]。雖然利益現在的人,但害了後人,這個事情做不得。我們看看現代的人,現前只要得到便宜,他怎會想到後來害人。由此可知,世道人心是怎樣的變化。

  曰。修仙要積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滿矣。此又一說也。

  道教講,修神仙要積三千功德,就是說要做三千樁好事,才有資格修道。

  [授丹]就是傳道給他。他的條件比佛法的條件寬得多了。佛法的條件比這個要嚴。佛法是清凈心才能入道,才能成為一個法器。道家的條件是修三千善,他不是講清凈心,是講善心。你是真正的善心才有資格傳道給你。所以他的條件是善心、善人;佛法的條件是清凈心,比善還要難修。

  他這樣的存心,三千功德圓滿了。他不害一切眾生,實在講超越了三千善行,一念就圓滿了。像了凡居士做的減租一事,他這一念,一萬條善事就圓滿了。這是在心地上修。

  又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於善。雖終身勤勵。止於半善而已。譬如以財濟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凈。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

  盡心儘力就是圓滿。心與力都沒有盡,還留一部份,這個善是[半善]。所以積功累德一定要盡心儘力。世間人不了解事實真相,對於聖教懷疑。就是煩惱里貪、嗔、痴、慢、疑的[疑]。你說的、我們聽了也信。叫我們修善、布施,總是要留一點,總是不能全心全力的布施。想到若是全都布施了,明天生活怎麼辦?這是心裏面有疑,不能果斷,無有智慧。所修的善都是半善,都不是滿分的善。所以往往修善得不到好的果報,也不能立刻得到果報。你要曉得原因在那裡?

  如果你真正肯修,對於聖教完全明了信從,一點也不懷疑。雖然世間人講你傻,你迷信,我們有時想想,他講的似有道理,善心不敢發,善事不敢為,你的善心已為邪見所轉了。果然相信,果然肯做,果報是顯著的,不只像[了凡四訓]所說的,真實不可思議。讀了這本書,你決定要深信,你要有膽量承當。只要真心去做,舍一何只得萬報,一點都不錯。如果貪著舍一得萬報才發心,那個心不是真心,你雖然舍盡了,當然還是可以得到,得到的是半,不是滿。

  舍財決定得財富,舍法決定得智慧。無畏布施決定得健康長壽。因緣果報是真理,天經地義。真心去做,不求富貴,不求財富,也不求聰明智慧,也不求健康長壽,什麼都不求,你得到的必定是樣樣都圓滿。這多自在!有求的心還是能得到,得到的不圓滿。為什麼呢?因為你一無所求,你的心純真,你行的善稱性。性德流露,果報不可思議。其受用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諸佛凈土,皆從性德流露出來。有一念希求,不稱性了,你所得到功名富貴、健康長壽是修來的。修得的會失掉,是有限的,是有範圍、有大小、有長短的,是享受得盡的。

  唯有性德,它跟真如本性一樣。不生不滅,無有窮盡,這才叫真正自在。要不是一個大福大智的人,誰肯把自己的利益捨得乾乾淨淨。沒有人願意這樣做的。所以真正的大福,唯有諸佛菩薩在修。二乘人都不能修。二乘人怕麻煩,譬如度眾生,我好心去幫助他,他不接受,還要毀謗侮辱,算了,不度他。這就不行了,這就不圓滿了。菩薩則不然,他知道眾生的煩惱習氣,種種忤逆,菩薩也不在意,還是很耐心很慈悲的去度他。所以菩薩用心跟阿羅漢、辟支佛不一樣。阿羅漢、辟支佛還是用意識心;佛菩薩是用真心。你要求真正的富貴,其實富貴不是求來的,本性里本來具足。諸佛教人無非是開發自性真實富貴,就是明心見性。

  所以佛弟子的修學目標,其中一個就是迴向實際,開發自性。自性里什麼都具足,我不向外求,只求開發自性。自性里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每個人都有自己寶庫,都是世出世間最富有的。可惜自己不曉得。唯有最聰明的、最富有的佛陀,教我們開發自性。因此佛的恩德就無比了,佛的恩德第一大。這些真實的道理,事實的真相,我們一定要知道。

  用真心,確實[斗粟可種無涯之福]。[粟]是糧食。[斗粟]是一斗糧食。可以造沒有邊際的福。因為他稱性。 [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以一文錢供養三寶,能消千劫之罪。[楞嚴經]上說得很好,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表面很像佛的寺廟,實際裡面所作所為是妖魔鬼怪。我們今天要想種福、修德,到那裡去種。萬一這個廟是妖魔鬼怪,我們不但福沒種上,可能還要作惡。諸位要曉得佛法講的是心地法門。如果你是真心來拜佛,這個佛就是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是自己真誠心的感應。我的心正,縱然是邪魔外道的廟,我去拜,也正,也是佛菩薩,也是正神。我心不正,雖然是正法道場,我去拜,所感應的也是妖邪。

  若說末法時期沒有地方好修行,那就錯了。真正道場是在心地。[維摩詰經]上講[直心是道場],[清凈心是道場],[慈悲心是道場]。道場在心裡。我心有道,我到那裡都是道場;我的心正,到什麼地方都是正法。這才叫境隨心轉,外面境界都隨我心轉變。諸位同修果然明白這個道理,認真修學,大家都修,則社會有福,國家有福了。

  倘此心未忘。雖黃金萬鎰。福不滿也。此又一說也。

  [未忘]就是沒有把這些妄想雜念除掉。縱然是[黃金萬鎰],拿來布施,所得的福都不是圓滿的。這是講[半滿]。

  何謂大小。昔衛仲達為館職。被攝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惡二錄。比至。則惡錄盈庭。其善錄僅一軸。如箸而已。索秤稱之。則盈庭者反輕。而如箸者反重。仲達曰。某年未四十。安得過惡如是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

  福善有大有小,古人有個故事。從前衛仲達為館職。[館職],一種是教書的先生,一種是服務於政府機關,如翰林院類者。[攝至冥司]是有一天他被小鬼抓去見閻羅王。閻羅王就審判他。叫判官把他的檔案拿出來。

  每一個人一生都有善、都有惡,就有善惡兩本記錄。在閻羅王、鬼王那裡都有檔案。了凡先生教我們要發『敬畏之心』。檔案拿來之後,看到記錄惡的不只一本,搬了一大堆出來,都是他造惡的記錄。作善的記錄『如箸』,他一生做的善就只有一卷。所造的惡有幾十本之多。把他造的惡和善秤一秤,看那個重?結果所造的惡還不重。惡是很多,可能是沒有大惡。就好像記過一樣,小過記了很多,沒什麼大過失。所以一個大善就抵[盈庭]之小惡。這一秤,閻羅王也歡喜了。這個人畢竟還是一個善人。

  所以仲達就問了,他說:[我年未四十,這一生怎麼會造這麼多的惡業過失]?閻羅王就告訴他:[一念不正就是惡]。不是說做了惡事,那才叫惡。一個念頭惡,鬼神就給你記一筆。雖然這一生做的惡不多,但惡念很多。還好他有造一大善業。

  因問軸中所書何事。曰朝廷常興大工。修三山石橋。君上疏諫之。此疏稿也。仲達曰。某雖言。朝廷不從。於事無補。而能有如是之力。曰。朝廷雖不從,君之一念已在萬民。向使聽從。善力更大矣。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小。

  這一卷善的內容是:[朝廷常興大工,修三山石橋,君上疏諫之,此疏稿也]。帝王想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他看這是沒有必要的,就建議皇帝不要做勞民傷財的事。皇帝沒有理會他,還是照做。這一卷就是他上書的文稿。

  [仲達曰:某雖言,朝廷不從,於事無補,而能有如是之力]。我雖然建議,沒有用處,於事無補,朝廷還是照做了。[曰],鬼王說:[朝廷雖不從,君之一念已在萬民]。可見善惡是在念頭。你當時這一念不是為自己,是真正愛護老百姓。你發的這一念在萬民,多少老百姓得利益。何況興這麼大的工程,是用老百姓所納的稅,能夠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對老百姓都有利。所以這一念,你想想看,影響力有多大,雖然沒做,他的心是真實的,是圓滿的。

  所以「向使聽從,善力更大矣」。如果朝廷照你的建議去做,那你的善就更大了。雖然沒做,你的善還是很大。

  [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小]。[大、小]差別是在這裡,就看發心是不是真實,是為天下國家,還是為自己家庭。我們明白道理之後,念經、念佛迴向,常常為某一個人迴向修福,希望三寶加持,讓他能得利益,這是小善,利益很小。他是不是真正能得到?還不一定。如果遇到這樣情形,家親眷屬有困難或者有病痛,我們念經、念佛迴向十方法界。希望一切眾生沒有病痛,一切眾生沒有苦難,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平安利益。你家裡的人就得真實利益。為什麼?你心太大了。讀[地藏經]光目女、婆羅門女為母發願事便知。

  世人常說:我修的功德都給別人,我自己得不到,修這個做什麼?這是心量太小。在佛菩薩面前禱告,禱告了半天都不靈,原因就是心量太小了,完全是自私自利,不曉得把自己修行的功德,擴大到十方法界。

  我們中國文化的命脈,大根大本是祠堂、文言文。中國之所以成為一個文明古國,幾千年來都不衰,不被滅亡,倫常才是根本。[文言文]不能斷,文言文斷了之後,中國人將來會有很大的苦難,真正是陷於永劫不復。還有大乘佛法。這三樣能保住,不但國家民族有前途,世界也有大光明。

  何謂難易。先儒謂克己須從難克處克將去。夫子論為仁。亦曰先難。

  首先引古聖先賢的教訓告訴我們,我們的煩惱習氣很重,那一種最重就先把它斷除。最難斷的能斷,小的毛病就不難克服了。斷惡修善要知道下手處。孔夫子論[仁],就是仁愛,說到[先難]。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49767.html)

凈空法師:了凡家庭四訓講記目錄


推薦閱讀:

045.人間1~急診觀察室的病人
四十歲左右(38~42)的你,現在處於什麼狀態?
家庭和睦的秘密
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100個關鍵細節
最傷媽媽的一句話,沒有體諒的家庭最悲涼

TAG:家庭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