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狂卷12億票房,國產喜劇片崛起了嗎?

一年一度的國慶檔一直是競爭慘烈的角斗場,今年也不例外,一度有近十部電影搶灘登陸,最終因部分電影退檔、改檔,只剩下六部大片,但依然成就了「史上最擁擠國慶檔」。

不過,相比前兩年「平分秋色」的局面,「一騎絕塵」更適合用來描述今年的戰況。《羞羞的鐵拳》9月30日上映,從長假第一天開始起就穩坐冠軍寶座,截至國慶最後一天票房接近12億元,佔據了長假票房的半壁江山,目前《羞羞的鐵拳》的票房已經直逼20億,而在整個國慶期間,全國影院票房超過26億,比去年同期15.9億的票房大幅度增長。

不難理解觀眾為什麼對喜劇如此受用,長假期間,大家都想圖個樂呵,不想考慮又深又沉的東西給自己找不痛快。另外,相較於用成噸的段子來包裝情懷的《縫紉機樂隊》,《羞羞的鐵拳》笑料更純粹,因此能夠獨佔鰲頭。

作為開心麻花的優質話劇IP,《羞羞的鐵拳》在上映之前已經以舞台劇的形式巡演多次,在市場上久經考驗,所以最終呈現在電影屏幕上的,已是打磨成熟的作品。

雖說劇情老人設老橋段老,但「好笑」這件事上一點沒耽誤。艾倫娘得清新自然,馬麗直播鐵鍋燉自己,兩個中年老大爺賣腐,一橋段接著一個橋段,密集得不給觀眾喘息的機會,「盡皆癲狂、儘是過火」。

不過即便是坐穩了票房贏家寶座的「鐵拳」,也不是沒有煩惱。

國慶節前開心麻花因為公司凈利潤下滑而受外界質疑。作為公司立足之本的演出業務受到影響,對開心麻花是個不小的衝擊。當然,麻花電影本身也不是完美的,說到底它也是一部向市場投降的產物。捨去了一些嚴肅深沉的討論,除了哪些密集的笑料之外,似乎沒有什麼值得回味和話題討論的東西,就戲劇的諷刺效果而言,鐵拳遠遠比不上諷刺喜劇片《驢得水》。

同樣是在國慶期間,憑藉《煎餅俠》一炮而紅的大鵬帶著他的《縫紉機樂隊》又來了,只是這次他沒能抓住觀眾的錢包,雖然《縫紉機樂隊》的質量明顯比《煎餅俠》高出一截,但是票房卻不及前者的一半。觀眾不再像之前那麼好糊弄了,只憑藉一腔熱血高喊著「夢想」是很難勾起觀眾共鳴的,賣情懷這種方式近年來早已不再吃香。

談到喜劇,有一句老生常談的話:「所有偉大喜劇的內核都是悲劇」。馬未都曾戲謔中國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類型,叫做「喜鬧片」。說白了,合家歡,爆米花,卻沒什麼意思。最明顯的變化是,以前的喜劇電影人們願意在看完第一遍後再看第二遍。比如星爺那些經典喜劇片,看了好幾遍,哭哭笑笑,每次看都不一樣。

但是當下熱賣的喜劇片,看完一遍後,梗破了,就立刻索然無味。好的喜劇電影總是能撐起一場嚴肅的討論的。

周星馳的無厘頭好笑吧?

屌絲的男主,浮誇的配角,我們觀賞著這些底層人物的窘迫、尷尬和不自量力,哈哈大笑。但是笑完了我們能看到小人物的心酸和無奈,也能看到他們的努力和堅持,而這些東西才是多年之後還能剩下的「情懷」。

姜文的黑色幽默好笑吧?

觀眾看《讓子彈飛》,前兩個小時是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被導演帶著高速狂飆。師爺馬邦德和土匪張麻子的調情,惡霸黃四郎的大金牙和時不時蹦出來的英語,還有許許多多好玩的配角,又是喇腸子又是灑銀子,高潮一波接一波的,讓觀眾無所適從,只好跟著子彈一塊兒飛起來。

師爺一死,劇情突然脫離了之前安分守己的商業片路線,在癲狂之中,講了一個革命的寓言。快意恩仇的革命剛一結束,劇情急轉直下。大仇得報,但人死不得復生;目標是實現了,但是理想依然遙不可及。

兄弟、女人都走了,一代豪傑張麻子騎著白馬緩緩離去的背影,和他在黃府門上打的問號遙遙呼應:一個時代終結了,但是新的時代也讓人疑惑。

導演將裹挾著野心的子彈,藏在喜劇和商業的外殼之下,普通觀眾把段子看了個爽,文藝青年對隱喻的解讀也過了癮。

姜文擠在一堆賀歲檔里,說不想賺錢是不現實的,但是他能在市場和觀眾和自己的創作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既傳達出諷刺喜劇的內核又收穫了叫座的票房。

錢的力量不可忽視,但為了賺錢就完全迎合市場就有點值得玩味了,這也是目前國產喜劇存在的問題。

2011年,成本僅890萬的輕喜劇《失戀33天》斬獲了3.5億的票房;而同年的大手筆製作《金陵十三釵》卻票房失利——沒錯,票房是高,但是成本也高,入不敷出。

這讓投資方嗅到了新的商機,資本一窩蜂地湧向喜劇電影。

之後的國產喜劇就迎來了「最好的時代」。本來,喜劇就被業內人士稱為國產電影最成功的類型,有了資本加持,喜劇一再刷新票房記錄,成就一年接著一年的票房神話。

但是高票房的背後,卻是質量的良莠不齊。粗製濫造的跟風,群魔亂舞的鬧劇,都想來分一杯羹。缺乏真正喜劇精神,這些國產喜劇帶來了什麼?

《從天兒降》那樣把紙尿褲糊你一臉的「屎尿屁」橋段還是《惡棍天使》那樣把智商拉到幼兒園水平的裝瘋賣傻?

回到今年的國慶檔,雖然格局從往年的「多強混戰」變為「一家獨大」,但是影片票房成績確實與口碑成正比,這說明,品質越來越成為電影的核心競爭力。

觀眾的審美是在進步的,如果不想像國產青春片一樣,因透支觀眾信任而成為爛片的代名詞,國產喜劇片還是要更加腳踏實地一些,呈現出更多誠意。

畢竟,觀眾們在走進電影院時變得越來越理智了。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 網易王三三的公眾號:wywss163),查看往期更多有趣內容。

本文來源:王三三 責任編輯:謝欣娜_NX2182
推薦閱讀:

韓信崛起的「三步走戰略」
德·卡斯特羅:從東南亞視角看中國的和平崛起:對一個新興合作型強國前景的探討
又進一步!國產大飛機首飛在即 萬億航空產業將崛起(附股)
皮尤:美國亞裔崛起了嗎?
隨著大陸經濟的崛起,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看法有什麼變化嗎?

TAG:喜劇 | 票房 | 國產 | 喜劇片 | 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