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醜聞:把評獎的權力關進籠子里

劉松蘿近來,負責評定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面臨危機,已經有多名院士辭職。根據最新消息,2018年不頒發諾貝爾文學獎。危機源自瑞典文學院終身女院士、作家卡塔琳娜·弗羅斯滕松的丈夫讓-克勞德·阿爾諾。在去年的Metoo運動中,有18名女性聲稱遭到阿爾諾性侵或強姦,這些性侵發生在1996年到2017年間。不僅如此,阿爾諾從1996年起先後七次泄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姓名。據報道,被泄露的諾獎得主包括美國歌手和音樂創作人鮑勃·迪倫以及白俄羅斯記者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諾貝爾文學獎醜聞讓我們不得不審視我們看見的各種各樣的獎項。長期以來,各類評獎已經失去了權威性和公信力。對評獎,公眾要麼議論紛紛,要麼視而不見。已經不止一次了,有人告訴我們某某大賽的結果是內定的。傳言不可盡信,不過很多比賽和評獎不公開,不公正,不公平,不嚴肅已經世人皆知。其他的評比據說很專業,平民百姓不懂。我們且看看音樂吧。中國歌壇早已沒有什麼作品了。歌詞味同嚼蠟,充斥著因為所以,連合轍押韻都做不到了。曲子沒有動人旋律,野腔無調。至於歌手就更慘了,高音拉不上來,低音壓不下去,荒腔走板,假唱盛行。如此這般的歌壇,卻盛產天王天后。更可怕的是,藝霸橫行天下。那位高曉松,竟然讓綿羊音演唱者過關斬將。美國總統小布希上任前夕,一位網友為他擬就了講演詞:「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在「貧富大討論」的尾聲,笑蜀告訴我們:「資本也是一種權力。絕對的權力意味著絕對腐敗,公權力如此,資本的權力也不例外,這已為一部世界近代史所印證。要避免公權力為惡,唯有民主一途,即唯有以權利制約權力;要避免資本的權力為惡,也唯有民主一途,即唯有以公民權制約資本強權。」我引用這些話,並沒有跑題。評獎,也是一種權力。最近,評論家俗士認為:「影響力也是一種權力,而且是一種廉價而高效的權力。有些人通過哄炒某個人的影響力塑造一個偶像再利用其影響力操控百姓,如韓寒,任志強等。」俗士講的是網路影響力,評獎的影響力就更大了。評獎屬於社會評價體系。正常的社會評價體系不僅體現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而且是社會公正和社會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出現混亂的時候,正常的社會評價體系甚至有可能是一種有助於恢復的力量。如果社會評價體系出了問題,公正和秩序就真的坍塌了。在中國,人們設立獎項或者擔任評委的時候並非沒有高尚的動機。然而,在具體操作中高尚很快就變成了虛榮。更具災難性的是,不少人經不起誘惑,輕而易舉地把評委的權力變成了換錢的籌碼。他們的節操,遠不如小商小販。已經很長時間了,我想寫一篇文章:《文學界最無恥言語:評獎委員會認為……》。這一次,溫和而且嚴謹的瑞典人也出了問題。曾幾何時,一位與諾貝爾文學獎有關的人士斬釘截鐵地說:評委是不可能被賄賂的。諾貝爾文學院神秘而高傲,看起來遠離塵世。這樣的制度安排,本來是想讓文學獎遠離權力、金錢和公眾的困擾。真的沒有想到,諾貝爾文學獎也應了那一句俗話: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看來,評獎的權力也應該關進籠子裡面了。
推薦閱讀:

白瓷陽光,不遣春花
龍應台的《(不)相信》
遲來的年度總結和新年寄語
珍惜時間,用功讀書——黃庭堅教給蘇軾兒子的治學哲理
長白山文學【原創】詩詞【八十六期】

TAG:文學 | 權力 | 醜聞 | 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