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著裝概念的實踐嘗試試—小五台冬季著裝總結

大家都聽說過戶外的"三層"著裝概念,就是 1)基礎排汗層、2)保暖層 和3)防風防水層。其實這個概念真的是個非常「基礎」的概念,隨著戶外用品材料的創新和戶外實踐經驗

大家都聽說過戶外的"三層"著裝概念,就是 1)基礎排汗層、2)保暖層 和3)防風防水層。其實這個概念真的是個非常「基礎」的概念,隨著戶外用品材料的創新和戶外實踐經驗的豐富,這個三層概念被極大地豐富而不僅僅局限於「三層」,取而代之的代表就是美軍的「7層」著裝概念,其核心就是為了保證在大負荷大運動量和大量出汗的情況下,在寒冷氣候下保證體溫的穩定和儘可能的舒適。下面這個表格就是美軍7層著裝概念下推薦的穿著方式:

我個人比較接受這個概念,因而在這次冬季徒步中實踐了一下,下面是我本次徒步的著裝明細:

下面是從L1到L7的實物照片,從左至右分別是L1,L2,L3,L5,L6和L7。

大些的圖:

L1 上衣:"Subzero"速干T恤, L1褲子:ECWCS L1 Polartec power-dry速干排汗內衣。

L2 上衣:Arc"teryx RHO AR Zip保暖排汗內衣,褲子:Arc"teryx RHO保暖排汗褲子.

L3 上衣:PCU L3 Polartec Thermal Pro 抓絨上衣,褲子:迪卡儂抓絨褲。

L5 上衣:ECWCS L5軟殼,褲子:PCU L5軟殼(Patagonia製造)。

L6 上衣:Patagonia 2層半Hardshell, 褲子:Patagonia 2層半Hardshell.

L7 上衣:Patagonia Fitz Roy Down Hoody 羽絨服(800蓬鬆度鵝絨)。

我這人比較怕冷,而且特別愛出汗,尤其是頭和上半身兒,因此,在徒步過程中,基本上是上身:L1+L2+L3+L5,下身:L1+L2+L5. 整體穿著效果如下(圖小,最後面那個):

在上山的7個小時里,出了很多汗,由於前3層服裝的良好透氣性,大多數汗都在體溫的加熱下蒸發到L3抓絨的外面,貼身的衣服都保持了乾燥,當我到達營地準備更換濕衣服時發現只有L3抓絨衣的後腰部有些潮濕,其他部位都很乾燥,實在很是驚喜。 這裡就要說一下L5軟殼了,同行的兄弟們大多數在最外層穿著衝鋒衣,就是L6 HARDSHELL,由於不透氣,很多人到營地後發現從裡到外都濕透了,而且沒幹,因此不得不更換全新的內衣,但是由於抓絨衣依然潮濕,因此更換後保暖效果並不好。幾乎所有的「衝鋒衣」內側後背上都結滿了霜。 反觀全程穿著L5軟殼的效果,真的很感慨,軟殼的良好透氣性讓身體排出的汗水透過織物空隙都排走了,保證了貼身衣物包括抓絨的基本乾燥,雖然由於我出汗量大,軟殼後背靠近腰部的地方有輕微結霜,但是一抖就掉,非常方便,而且由於表面的防潑水效果,全程冰雪行進後,外層軟殼都沒有被打濕。 這裡真的要推薦大家在戶外運動時多使用軟殼,發掘它的優秀性能,尤其是在良好的透氣性方面。當然,不必局限于軍版軟殼,民用版軟殼也是一樣的。

至於L6「衝鋒衣」,全程行進中和紮營後都沒用上,原因是行進間穿著它不透氣,容易結霜,營地里又有羽絨服,我現在發現這個「衝鋒衣」是越來越用不上了。

下面上幾個我穿著的ECWCS L5的介紹和圖片跟大家分享。

美國陸軍第三代ECWCS系統 L5軟殼夾克,使用EPIC技術,防風,防潑水;帶有裝載式兜帽。

美軍穿著照:

俺家自拍照:

後面是從網上搞到的幾個細節圖,作為本帖的結束。

戰甲補充:作者的親身經歷驗證了站長的觀點,在戶外,特別是寒冷歡迎,排汗和防水一樣重要,甚至重於防水。大多數時衣服只要達到防潑水,不會被打濕即可。汗水不能排出,結冰也是要人命的。
推薦閱讀:

五台山普壽寺
十里五台山,萬人送夢老!
朝聖五台山
夢參長老百歲壽誕 五千僧眾匯聚五台山祝壽
三、五台雨雪恨難消(2)

TAG:冬季 | 實踐 | 概念 | 嘗試 | 總結 | 五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