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情商高,一定多說這兩個字
逛知乎看到一個帖子——《是哪個瞬間或哪件事讓你深信人性本惡?》,我印象特別深刻,記得點贊最高的回答,是一個博主分享了自己四歲小外甥的故事:
她帶四歲的小外甥出門買零食,路上買了四隻可愛的小雞仔給外甥玩。三天後,表姐打電話來埋怨她惹麻煩。原本以為表姐是反感養小動物,誰知道表姐說四隻小雞仔都被小外甥虐殺了。
隨後表姐發來照片,一隻雞仔被踩爆,花花綠綠的內臟塗了一地板;一隻雞仔被掄死,歪著腦袋躺在紙箱里;最後兩隻被揪斷了脖子,斷開的雞頭還牽連出一些內臟。
而四歲小外甥對此事的解釋是:好玩啊!
看到這個,相信你會跟我一樣,背脊發涼,忍不住要懷疑:人性本惡嗎?
再來聽丹媽說個事,前幾天看國外病態兒童心理專題片,記錄了一些駭人聽聞的兒童殺手案件,犯案者從6到16歲,作案手段殘忍地令人髮指。
有人專門研究過他們的犯罪心理,發現他們的惡意是純粹的、毫不掩飾的,哪怕在案發後面對受害者家人的痛苦,也絲毫不覺得懊悔,甚至發出無所謂的冷笑。
作為旁觀者,可能大家只看到這些孩子表現出來的自私、冷漠、殘酷,卻忽略了探究促成這些惡習的真正根源——缺乏同理心
根本無法感知他人的情緒。別人的痛苦、悲傷或快樂反映在他們腦海里,就像面對桌子上的茶杯一樣,可以任意摔壞或撕毀。
雖然上面說的兩個例子特別極端,但我發現,現實生活中缺乏同理心的孩子比比皆是:
● 當大人感覺不舒服時,孩子不但不會主動關心,甚至還會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
●和其他小朋友打交道的過程中,會不經允許就隨便亂拿別人的東西,有的還會成為「班級一霸」,欺負同學。
●說話非常直白,往往只顧自己,完全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常會在公共場合使對方陷入尷尬。
缺有同理心,說白了就是情商低。今天丹媽就和大家來聊聊這個話題。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其實就是我經常在文章里提到的換位思考、共情。
它是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能夠體會他人情緒,理解他人感受,並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
說白了,同理心是培養情商高的的必備條件。想讓孩子情商高,就先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但是別誤解了,它不是簡單的愛心或同情心。
丹媽舉個例子,當我們在街上看見殘疾人士乞討,具有同情心的人,會掏出鋼鏰丟進乞討者碗里,而具有同理心的人,會想到雖然他一時窘迫但不代表他沒有尊嚴,於是會輕輕地將錢放進乞討者碗里後悄悄離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同理心需要比同情心更進一步去考慮他人的內心世界。
當然,同理心並不是與生俱來,嬰兒剛出生是沒有他人概念的,慢慢長大後才有邊界意識,大概在1歲左右對別人情緒會有朦朧的意識,例如,能夠通過表情大約感知媽媽是開心還是生氣。
大概要到孩子6歲以後,同理心才能趨於成熟,能體察現實生活中的期望、分離、成功,失敗等等情緒。
那如何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說說我的幾個小方法。
1創造機會認識情緒
日常生活中,其實會有很多讓孩子認識情緒的機會,比如最近我經常和叮噹玩一個照鏡子的遊戲,我對著鏡子,做一些誇張的表情——大笑、難過,根據表情來描述情緒的辭彙:「我很開心」、「我很難過」,並引導他來模仿我。
這樣的小遊戲,可以讓孩子對情感更加敏銳,準確捕捉到別人的想法,同時,也能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
2在繪本或電影中習得共情
同理心的培養,認識情緒是第一步,而後的共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觀察並了解到他人的情緒是憤怒、開心還是難過之後,才能夠體察入微、感同身受,做到真正的接納情緒。
可以說,繪本和電影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絕佳素材。
比如叮噹最近大愛的《小熊寶寶》系列繪本,其中有一本叫《收起來》,很簡單的故事,講小熊玩完玩具後丟一旁,玩具們都哭喊著讓小熊把他們收拾好。
講到這一頁的時候,我會模仿小玩具們的哭聲,裝作可憐兮兮地:「嗚嗚┭┮,我是托馬斯小火車,小熊不要我了,我好難過啊。」(表達情緒)
叮噹看我這樣,也難過地想要哭。我借勢問他:「小熊不要托馬斯小火車了,如果你托馬斯小火車,你是不是也很難過?」(共情感受)
他會使命點點頭,用小手手會摸摸玩具們,然後很著急地點點小熊。我明白他意思,是想讓小熊帶把玩具回家。(講理解傳達給他人)
平常我們陪著孩子,藉助電影,繪本或遊戲,我們可以經常問孩子:「你覺得這樣做的話,他會有什麼感覺」或者「如果是你,你會有什麼感覺?」,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鼓勵孩子關注別人的想法,培養孩子的情商力,
這裡要注意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的是發問,而不是告知。
3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
之前有個媽媽問我,為什麼她四歲的女兒,特別喜歡跟布娃娃玩過家家、與枕頭談心......
這其實是幼兒期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泛靈心理。
泛靈心理,就是五六歲之前的孩子,會把一切東西都視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動能力的。
那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心理,將物體「擬人化」以激發孩子的泛靈心理,使之產生移情心理,進而形成同理心。
我帶叮噹出去散步,他喜歡摘路邊的花花草草,我想培養他要護花草樹木的好行為,那我就會跟他說:「你把小草的手臂摘下來,它會好痛的啊。」
叮噹聽了,馬上停止手中的動作,我繼續引導他來撫摸小草:「我們來摸摸它,給它止痛啊」。
平時在家,他摔小凳子,我會說:「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會很痛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斷了,走起路來多難受啊!」
叮噹聽了後,就注意很多,還會擦擦凳子,撣撣牆壁上的灰塵。
孩子的悲憫之心,或許都是在這樣日常的點滴細微處習得的。
4在日常生活、言傳身教中強化同理心
要想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就不能忽視家長的言傳身教。父母沒有同理心,就很難養出有同理心的孩子。
●避免強勢教養,培養共情思維
很多家長都習慣性用權威的態度與說理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雖然迫於壓力會趨於聽話,但是這樣對孩子的同理心發展並無好處。
就像很多媽媽都困擾孩子不喜歡分享,孩子在家長的要求之下將玩具遞給他人的行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分享,只是聽從一個具體的指令而已。
真正意義上的分享行為,是建立在孩子解讀他人表情、了解他人內心情緒的情感共鳴之上的具體行為,是從情緒的共享——再到物品的分享。
那麼當孩子不願意分享時,我們可以問:"如果你希望別人的玩具給你玩一會兒,但是小朋友拒絕你,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這個過程意在讓孩子思考「自己的行為」——「他人的情緒」之間的關係,經過思考之後無論孩子最後的決定是否願意分享,我們作為家長的都應該保持尊重。
●理解並看見孩子的情緒
每天早上我都會帶著叮噹出門散散步,順便買回來一點菜。有時候走在半路,叮噹會突然纏著要抱抱,但是我提著很重的菜實在抱不動他,這個時候他就會哭鬧撒潑。
這時我蹲下來問他:「寶寶想要媽媽抱抱,是因為寶寶小腳累了對不對?」
他眨巴著淚眼點點頭:「嗯!」
「那媽媽先抱一下寶貝。」
放下手裡的菜,將叮噹摟進懷裡拍拍背,這個時候他的情緒就緩和很多了。
於是我繼續說:「媽媽提著菜走了很長的路,也很累了,我們都累了,那我們就一起停下來休息一下,休息一會兒再走?」
他會點點頭,就這麼原地抱一抱,說說話,過一會兒他就願意自己走路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越大越不聽話,其實是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和要求,這時候如果父母只是說教、生氣、批評,看不見、理解不了孩子的情緒,那他們以後也難以了解別人的感受。
我們需要做的是,蹲下來,孩子都有天生的柔軟心,只要父母願意蹲下來,站在他們的立場和角度,理解並接納他們的情緒,同理心孩子,孩子才能與這個世界產生共情。
●丹媽碎碎念●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標題中的兩個字,就是文中里多次出現的如果,我們對孩子多說「如果是你.....」,其實就是在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孩子有同理心,他才能敏銳地感知別人的快樂與悲傷,能為別人著想,從而有很好的人際關係,不管是朋友關係、親子關係還是夫妻關係。好的關係,可以說是孩子幸福的基石。說到這個,我想起了高同理心的典範代表何炅,之前我也有專門針對他寫過文字,在後台回復 高情商 可以查看文章。
最後說說昨天的關於《美國學前 /小學全科練習》因為有些波折,團購價直接在原來基礎上降了三分之一,2小時團完了出版社的3000套庫存,只能說搶到的同學,太幸運!不過因為這個超低價,也讓其他平台,所以沒辦法昨天晚上就被迫刪文,不過團購預告文還沒有刪,有需要看的話可以去查看歷史記錄。另外這周低幼英文繪本套裝和牛津閱讀樹都有返場啊。
這幾天收到不少留言問睡袋的事。睡袋之前我在選啊,已經聯繫到叮噹穿了一年多的那家品牌,顏值高、穿著也舒服,我之前在我花10000大洋為孩子買衣鞋的剁手經驗。這兩天我會和劉先生去這個睡袋公司親自考察。
不過之前我的認知里是把熒光劑當成衣服好壞的重要評判依據,但是最近有看到衣服裡面可以含有這個熒光劑的報道(因為熒光劑的種類太多了,有的可以是無毒,有的是有毒),這個問題我覺得挺有意思的,讓我先研究清楚啊。
-End -
推薦閱讀:
※【美國簽證常見問題】美國簽證面簽時要不要多說話?
※南方周末:張顯,你多說了什麼?
※十二星座暑期招財小偏方,不多說,你懂得!
※不懂時別亂說,懂得時別多說,心亂時慢慢說,沒話時就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