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明:沒有隱私就沒有真正的自由

2015-04-27 09:40來源:法律讀庫作者:王利明2166次點擊:我要評論

隱私是一個人自由的重要領域,可以說,沒有隱私就沒有真正的自由。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 王利明我在大學學習民法的時候,還不知道隱私為何物。1986年《民法通則》頒布之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解釋,當時討論到了「隱私」這個概念。大家都理解成是陰私,甚至是將其當作貶義詞來理解,因為那時大家根本沒有隱私的觀念。恰好在第二年,我受中美法學教育基金會資助,赴美國密歇根大學進修。在出國之前要進行例行的培訓,教育部的官員給我們做報告,特彆強調說中國人到美國去,總要向別人刨根究底問年齡、工作、家庭成員、婚姻狀況等,這些問題美國人聽到都很厭煩,因為這實際上有可能侵害他們的隱私。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開始意識到原來隱私並非陰私,它還是個人私生活自由的一種體現。我在美國學習後,就對隱私這個概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結果發現,隱私權這個概念確實是美國人的一大發明。這一概念是沃倫(Wallen)和布蘭代斯(Brandeis)在其1890年的《論隱私權》一文中最早提出的,現在它不僅僅是普通法上的權利,甚至是一種憲法上的權利。這個詞不僅僅是在官員口中常常出現,在普通民眾心目中也根深蒂固。比如說,在美國,未經許可不能進入他人辦公室,否則可能侵害了他人隱私。更不要說私闖民宅,因為這不僅侵害了他人的物權,更是侵害了他人的空間隱私。我記得當時在密歇根學習時,美國曾經發生一個故事,一個外國人有可能想問路,敲一戶人家的門,半天沒人回應,後來其推門進入,結果被戶主開槍打死。但後來據說被告也被無罪釋放,原因是受害人已經構成了非法侵入(tresspass)。隱私是自由的重要內容。按照很多美國學者的看法,美國關於隱私權價值理念,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之上的。他們認為這是美國的一個基本價值理念。美國在建國以前,就有一批被認為是清教徒的人認為,英國過於腐敗,太奢侈了,他們來到美國,要謀求一種新的生活。這些人被稱為保守的清教徒。現在這股力量在美國仍然是很強大的。但是這些人在建國以前一直受到英國人的壓迫,所以他們以自由作為其追求目標。這種理念對美國隱私權的發展形成了很大的影響。美國的隱私和歐洲大陸隱私概念的區別究竟在哪裡?耶魯大學一位教授叫惠特曼(Whitman),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比較兩者的區別,二者實際上的區別在於,美國的隱私權觀念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之上的,而歐洲人的隱私權觀念建立在人格尊嚴基礎之上。歐洲人在民法上為什麼那麼強調隱私呢?實際上是為了維護人格尊嚴。但是美國人不是這樣認為的,美國人認為保護隱私是為了保護人的自由。從沃倫和布蘭代斯談獨處權可以看出,他們認為獨處是自由的一個基本範疇,後來隱私的內涵發展為私生活的自由、自主,強調的都是以自由為隱私的基礎。歐洲為什麼會以人格尊嚴為隱私權觀念的基礎呢?據惠特曼的考證,這主要因為在二戰期間人們的人格尊嚴受到嚴重的踐踏。因此當戰後在反思納粹統治的悲劇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應當恢復的是人格尊嚴,建立隱私權的概念。因為這兩種價值理念的區別,所以產生了美國的隱私權和歐洲的隱私權的巨大區別,實踐的做法差別也非常大。其實在兩大法系中,隱私權作為重要的人身權利,其本質就是要維護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現在隱私的概念已經風靡一時,對隱私的保護成為法律上具有普遍共識性的問題。但是對隱私的限制和侵害,也在日益加劇。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例如針孔攝像機、遠程攝像機、微型錄音設備、微型竊聽器、高倍望遠鏡、衛星定位技術的出現,過去科幻小說中所言的在蒼蠅上捆綁錄音、錄像設備的技術在今天已成為現實,個人隱私無處遁身,並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嚴重威脅。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在網上搜集、儲存個人的信息資料變得極為容易。而且,一旦將個人的信息資料予以傳播,受眾將是無限的,其所引發的後果也是任何紙質媒體無法比擬的。美國邁阿密大學福祿姆金(Froomkin)教授撰寫了《隱私之死The Death of Privacy》一文,他該文中說,日常的信息資料的搜集、在公共場所的自動監視的增加、對面部特徵的技術辨認、電話竊聽、汽車跟蹤、衛星定位監視、工作場所的監控、互聯網上的跟蹤、在電腦硬體上裝置監控設施、紅外線掃描、遠距離拍照、透過身體的掃描等,這些現代技術的發展已經使得人們無處藏身,他感嘆「隱私已經死亡」,因此呼籲法律要進一步加強對隱私的保護。我想這可能是高科技帶來的一個副作用。這也說明了隱私在現代為什麼社會這麼重要。可見,這不僅是美國社會的問題,這也是我們未來所要面對的一個新的挑戰。沒有隱私就沒有真正的自由,這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已經進入到工業社會或曰陌生人社會,在熟人社會中是沒有所謂的隱私的,就像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所說的,一個人對鄰居家的老母雞一天下幾隻蛋都很熟悉,小孩子都是鄰居看著長大的,無所謂隱私的問題。但是在一個工業社會和陌生人社會中,人們居住在高樓大廈之中,鄰居之間可能完全不熟悉,沒有什麼交流,住在對面的兩戶人家,生活數十年也不知道對方姓名,這就提供了隱私權存在的社會環境,也就是說在這樣一個陌生人社會,隱私的觀念強烈而普遍。我們可以舉如下事例說明隱私的重要性。一是私生活安寧。每個人都享有幸福生活的權利,而幸福的生活首先要求過上安寧的生活,不受他人的非法打擾。如果非法侵害他人的私生活安寧,不僅損害他人的健康,而且也會涉及到對他人隱私的侵犯。例如,非法跟蹤、電話騷擾、半夜敲門等。在實踐中,性騷擾的行為時有發生,尤其是在工作場所發生的性騷擾,這實際上就是構成了對他人私生活安寧的侵害,侵害了他人的隱私權。二是通訊隱私。在一個信息社會中,人們的信息往來頻繁,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有一部甚至多部手機,全球的手機數量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口數量,許多人每天手機通話甚至長達數小時,但是現代技術又使得竊聽、攔截手段極為發達,一旦手機通話被非法監聽,就會使得人們處於一種受監視的狀態,自由也就無從保障。英國暢銷小報《世界新聞報》曾僱人侵入一名遭殺害女孩電話的語音信箱,並刪除部分信息,妨礙警方對女孩失蹤案的調查,構成對受害人隱私的重大侵害。該醜聞震驚世界。三是互聯網上交往隱私。互聯網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方便,現代社會中國五億多網民,很多網民經常在網上進行各種形式的交往,通過網路交友聊天、戀愛等,互訴情感,這些通信記錄一旦被人竊取,也會對個人的隱私造成侵害。更何況,如果在網上擅自發布他人裸照,披露他人隱私,影響後果難以想像。四是住宅隱私。過去在農村,鄰人串門、互相往來司空見慣,而在城市生活中,住宅隱私極為重要,住宅甚至是個人的核心隱私。私闖民宅不僅侵害了個人的物權,更有可能侵害了個人的住宅隱私。因為沒有住宅隱私,個人也就沒有人身的安全,其自由也就沒有寄託的場所。我國曾經發生過民警未經許可進入他人民宅搜查黃碟的案件,該行為實際上就是侵害了他人的住宅隱私。五是工作場所和生活的隱私。在工作場所設置探頭、非法監控等,都是對我們隱私的威脅,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例如,某學校為了保障學生安全,反裝貓眼,未經學生允許而監視其行為,可能對學生的正常生活構成一定的妨害和干擾,這也構成了對學生隱私權的侵害。六是個人私人生活秘密。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私人生活秘密的範圍越來越寬泛。個人的生理信息、身體隱私、健康隱私、財產隱私、基因隱私、家庭隱私、談話隱私、個人經歷隱私以及其他有關個人私人生活的隱私等內容,此外,自然人的交友範圍、消費偏好、住址、住宅、電話、日記和其他私人文件等,這些信息未經許可,不得加以刺探、公開,更不能通過網路進行傳播。否則即構成對他人個人私生活秘密的侵害。現代社會越發展,隱私範圍越來越擴張。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發展,從一個熟人社會向陌生社會發展,個人隱私越來越重要。有人概括現代社會的重要特點是,對政府行為越來越要求公開透明,而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應不斷強化。尤其是隨著高科技、互聯網的發展,其給人類帶來交往上的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對個人隱私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的同時,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隱私是一個人自由的重要領域,可以說,沒有隱私就沒有真正的自由。人們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但個人的生活安寧和自由是個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生活越安寧,社會也才越有秩序,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的狀態才可能得以形成。隱私要求尊重每一個人私人生活的安寧,私生活不受到他人的非法打擾,而個人享有安寧的私生活,不僅是個人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秩序的當然要求。通過尊重和保護他人的隱私,其實就是要尊重他人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不打擾他人的私人生活,以形成和睦友好的人際關係。此外,保護隱私權有利於確定國家公權力和私人生活之間的界限。在現代社會,國家公權力日益強大,對於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干涉日益增強。而個人隱私又非常脆弱,很容易遭受來自政府公權力的侵害。所以,必須要對國家的公權力予以一定的限制,而法律保護個人的隱私權,確定個人隱私的界限有助於防止國家公權力的濫用。特別是在我國,培養人們的隱私觀念,要求政府在依法行使職權時,充分尊重公民的隱私權,不得非法搜集、公開他人的隱私,禁止對他人進行非法跟蹤、搜查等,這有助於區分政府和個人之間的行為界限,為政府依法行政確定明確的標準。責任編輯:花滿樓
推薦閱讀:

【破解男人不可觸碰的隱私】
誰在偷窺我的生活?
Facebook作過哪些惡?
被刪掉的文件去哪了?藏在裡面的隱私會不會被別人還原?
我忍不住總想偷看老公的隱私

TAG:隱私 | 自由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