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世系圖——後期混亂,不足百年換11帝

自太宗貞觀年間至玄宗開元年間,歷時百餘載,政局雖幾經變動,但各項制度與政策基本得以延續,社會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開元時達至巔峰,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然自安史之亂分水嶺後,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使帝國陷入了無法解救的重重矛盾之中。

1.宦官專權

安史之亂後,宦官開始凌駕於朝廷百官之上,甚至皇帝的廢立乃至生死存亡都捏在了宦官的手裡。自德宗李適至唐朝覆滅,先後12個皇帝君臨天下,然其中為宦官擁立者7人,被宦官所害者3人。

宦官如此專橫霸道、窮凶極惡的原因,一是掌握有朝廷禁軍。783年,涇原兵變(關內涇原兵奉命平叛,途徑長安時嘩變),德宗李適出逃,無軍扈衛,狼狽不堪。事後,德宗以武將重臣不堪信任,更加依賴宦官,令之統率左、右神策軍及天威軍等(負責京師、宮廷宿衛以及行征伐事)。自此,宦官典掌禁軍成為定製。二是宦官參與了軍國要政,掌管機密,承宣詔旨,權力極重。

宦官專權,必定與朝臣發生激烈衝突。彼時,朝臣衙署居南,稱「南衙」,宦官衙署居北,稱「北司」。北司權盛,南衙實際上淪為了附屬機構。而皇帝為脫離苦海,時常站在朝臣一邊。835年,文宗李昂起用李訓、鄭注等人,謀劃打擊宦官勢力。十一月,李訓等事先潛伏甲兵於宮內,詭稱大明宮左金吾院後的石榴夜降甘露,企圖誘騙大宦官仇士良、魚弘志等前往察看後一舉滅之。不料,看出端倪的仇士良劫持文宗回宮,並派遣禁軍四處捕殺。釀成了數百朝臣慘遭屠戮的「甘露之變」。而漸成傀儡之勢的文宗則鬱鬱而終。

昭宗李曄時,宦官韓全誨掌權,與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勾結,劫持昭宗,企圖挾天子以令諸侯。叛變降唐的原黃巢將領朱溫率兵勤王,敗李茂貞,其入仕長安後,將宦官砍殺殆盡,肆虐唐朝百餘載的宦官專權方告終止。

2.藩鎮割據

763年,安史之亂結束了,但動亂的根源並沒有消除。戰後的唐廷精疲力竭,不僅無力根除藩鎮勢力,而且為一時苟安,對安史舊部「瓜分河北地授將」。如此一來,藩鎮割據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形成了「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的局面。

其中最盛者當屬河朔三鎮,即成德(今河北正定)、魏博(今河北大名北)、盧龍(今北京)。這些割據勢力,「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皆自專之」。

憲宗李純時,致力於「以法度裁製藩鎮」,以重塑帝國榮光。在接連討平了川西節度使劉辟、鎮海節度使節錡後,諸鎮始有畏懼之心。812年十月,實力強勁的魏博節度使田興向政府請命歸附,「五十餘年不沾皇化」的魏博重受朝廷節制,影響頗深。817年冬,大將李愬(sù)親率數千精兵雪夜襲蔡州(今河南汝南),生擒淮西強藩吳元濟。自此之後,成德、盧龍等鎮皆上表臣服,陷於強藩60餘載的河北、河南、山東諸地重歸政府管轄。王朝復歸一統,史稱「元和中興」。

然輝煌轉瞬即逝,憲宗死後,繼位的穆宗李恆宴樂過多,暢遊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致使河朔三鎮復叛,割據再次臨現,並一直持續到唐朝滅亡。勤王京師的朱溫屠戮宦官後,朝廷完全被其掌控,904年正月,朱溫殺宰相崔胤等朝臣30餘人,遷都洛陽,另立13歲的哀帝李柷(zhù)。907年,哀帝禪位朱溫,曾締造一時盛世的大唐王朝終結。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白話解析《資治通鑒》: 漢紀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前5)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越南開天體道聖武神哲皇帝竟然是他
她是多爾袞生母,追謚皇后,多爾袞一死,順治皇帝連她也一塊清算
如果英國王室遭遇意外全部遇難只有不具備英國國籍的皇室遠親倖存,英國現行法律是否允許其即位?

TAG:皇帝 | 後期 | 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