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學生心理規律做教育 樹立新的教育理念達目的
——論運用心理學知識指導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作用
高中階段是一個人身心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高中生內心體驗越來越豐富,思想觀念不斷發展,在人生的這種關鍵時期,對人生價值的實現充滿幻想。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高中生的心理需要並沒有給予高度的重視,我們的高中教育一直是圍繞著高中的指揮棒而運轉的,以分數為標準的衡量指標,使得我們的教師和家長以至於社會都是把目光死死盯住學生們的分數,而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關注得不夠。正是由於這樣,在形形色色的學生當中,可以把學生分為三種類型:①品學兼優的學生,這類學生是成績優異、人品良好,也是國家的棟樑之才。②成績良好但品質有點問題的學生。這類學生是屬於潛在危險性極強的學生,只有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才能成為真正的有用之才。③成績不好的差生。差生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成績較差、行為習慣也差但品質較好的學生與各個方面都差的學生。本論文的側重點主要是論述針對第三種差生中的第一種類型應實施的教育措施,以及教師該樹立什麼樣新的教育理念來教育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又要需要哪些專業技能與管理方法使自己做的教育工作更見成效、事半功倍的呢?為什麼本論文的側重點在此?首先、這類學生的問題很有普遍性、典型性。其次、一篇論文側重點太多,容易闡釋不清。一篇論文僅僅說一個重點,說得深入、透徹,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再次,當下的教育現狀,需要教師掌握更多知識,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使自己的教育理念與管理方法跟得上時代潮流,與學生的思想接軌,才能在做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做到遊刃有餘、如魚得水。否則,教師只剩下叫苦連天、煩惱不已。
還是老生常談,教師掌握專業知識是必備基礎,精通心理學是提高自己水平的最佳途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探尋學生的心理活動,了解學生的心理規律,運用心理學知識來指導教育教學活動,將會受到良好的效果。
俗話說,有需求才有動力。這是人類歷史發展前行的基本規律。為此,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層次分為七種: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與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前四種是缺失需要,也可以說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需要;後三種是成長需要,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便是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升華。缺失需要使我們生存,成長需要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生活。高中生作為有著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正在發展成長的人,不會脫離這幾種需要而生存。只要死死把握住這些規律,在紛繁複雜的現象之中,撥開層層迷霧見事物的本質,一針見血地戳到問題的實質,就能抽絲剝繭、釜底抽薪。這是運用心理學在教育教學的重要作用,至於教師在做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什麼樣新的教育理念還是聽我一一道來。
下面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先看學生在學校內還有哪些不良的表現,然而再分析問題以及問題形成的原因,最後再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一、不良表現之一:厭學癥狀。
學生的厭學表現一般表現為抄作業、不交作業、不認真學習、上課的時候不專心聽講;曠課、逃學,遲到、早退等等,為什麼厭學問題是一個普遍問題?為什麼這種風氣還越來越猖獗?下面看我的親身經歷,從這次經歷中,看我的感悟與心得。
今天是星期六,本來應該休息的日子。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把雙休日改成了單休日。於是,早上還是早早起床,把昨晚備過課又認真地看了看,然後就急匆匆地來到學校。到了學校,是七點五十。離上課的時間還有10分鐘,先在教室外呼吸一下清新空氣,呼吸清新空氣,有利於潤嗓子,好在上課的時候亮開嗓門講課。調整一下呼吸,感受一下柔柔陽光,讓自己的心情再平和愉悅一點,面帶微笑輕輕地推開教室門,正好七點五十五。再看下面來上課的學生,不禁大吃一驚,不會這麼少吧,平常缺課的是有一部分,但是今天少得可憐。不到平常的四分之一。自從10月高三集訓以來,班內的學生只剩下28個正式上課的了,平常的星期六上課也能到將近20個左右吧,今天是怎麼了,僅僅來了7個。我心中的無名之火像除夕放的帶響的煙花一樣只往上冒,只等最後一聲爆炸了。我還是不讓它爆炸得好,對著這七個無辜的學生髮脾氣,又什麼用呢。於是,我再三壓了壓火,盡量用平靜的口吻對著下面的學生說:「今天,怎麼回事呀!為什麼來這麼少的人呀。」本來就由於人少的教師此時更加安靜了。如果是平時,我一定喊啞巴了,結果是學生會更啞巴了,我今天要換了方式看有沒有效果。
「看來,我的魅力太小了,不是大美女級的人物呀!」隨即,我自嘲地笑了笑。學生也被感染了,隨即跟著老師笑了起來。
氣氛頓時輕鬆了許多,「咱們今天不講課,開一個研究生討論會,討論一下大家為什麼厭學這一問題,可以嗎?」
「研究生,我們是研究生了,嘻嘻。」一個學生在下面嘀咕著。
「不是嗎?你看我都成了研究生導師了,帶了七個學生呀」我繼續調侃。
「老師,其實也不是我們不想學習,高三了,誰不想學習呀!只是有好幾科我都學不會了,前面拉下去的東西太多了,現在補也補不上了,我對考學都沒信心了。」一個學習平時還算努力的女生說。
「我才不想學呢,學習可枯燥,還沒有看課外書有意思。」一個性格有點內向,戴眼鏡的男生在下面發著牢騷。
「我家人都說了,我考上考不上大學都無所謂,我畢業了跟我爸媽做生意呀。」一個打扮得較時尚的女生得意地對同桌炫耀著。
「誰與你比,有門路。我原來成績可好了,我家人對我寄託了很大的希望,但是我不喜歡這裡的老師,講得都不好,尤其xxx老師和xxx老師。班內的學習風氣就是一個證明。」一個女生故作深沉地嘟囔道。
「考上大學,又能怎麼樣呢?照樣找不到工作。不上大學,照樣掙錢,現在的社會,誰有錢誰牛。」一個男生很感慨地談論著。
我靜靜地聽著,不說話。我此刻在想,學生厭學是多方面的,家庭的、學生個人的、教師的、社會的、環境的各種因素都在起作用。並且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在短期內學生不能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想到這裡,我語重心長地對學生說:「大家來這裡上學的目的是為了做什麼?考大學,找個好工作,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生存,是吧?但是,考不上大學就生存不了了嗎?不是,看來上學不僅僅是為了考大學,更多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符合社會標準的人,然後在社會上能有一席之地,更好地活著。是吧?所以,現在你考學無望了,就徹底不學了嗎?為了更好地做人,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我們還必須學習文化知識,對嗎?就算我們走到社會上去給別人打工,是不是也得適應老闆,做一個高素質的打工仔呢?自身素質高了,總會有人給我們飯吃?我們也總能掙到飯吃吧。」學生瞪大眼睛看著我,聽得很入神。我看時機到了,然後打開課本講課,這一節課效果出奇得好。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我悟到了很多。對待學生不能採取一味「堵、截、打、壓、罰的教學方法,如果繼續實行這樣的方法,學生只能是越來越厭學,結果得不償失。而採取疏通引導的方法,才是科學的教學方法。而且教育學生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注重他們成績,在提高成績的同時,更多是教育他們如何成為一個符合社會標準的人,更好地生存。
針對學生產生厭學的原因,我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①疏通引導法。糾正學生認識上的誤區,學習更多的是為了提高素質,更好地做人。
②激發興趣法。知道學生對什麼事情感興趣,從興趣入手來引導其學習。
③短期目標激勵法。設置一些學生容易實現的學習任務,增加學生信心,自我實現的需求,在學習中一點一點地滿足。
④③家校聯絡法。老師與家長緊密聯繫,改變家長一些不正確的觀點,促使學生自覺學習。
⑤營造學習環境法,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促使學生學習。
二、不良表現之二:談戀愛、上網成癮、書蟲
這三種表現同樣又是厭學癥狀的體現。有的學生完全陶醉於花前月下、浪漫情懷中,沉湎於青春年少的編製的虛幻的美夢中,忘記了自己當初的遠大理想、宏偉目標;有的甚至為了愛而變得痴狂,忙於約會,享受所謂愛情的滋潤,沉醉不知歸路了。久而久之,發展成逃學、曠課,不思進取,不再學習。還有的完全脫離現實社會,躲進里虛擬的世界裡(如網路、課外書),忘乎所以,以致於性格孤僻、扭曲,異乎正常人。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該怎麼處理?如果上例中的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來處理此事,會達到怎樣不同的教育效果。
下面請看二則實例。
某中學高二(三)班,xxx和xxx這兩個男女同學交往過密,而且有時候會在班裡有一些不適當舉動。並且其中女同學上課時的精神狀態也不大良好,成績也有滑坡現象。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班主任決定找這個女生談話。
「聽說,你與班內的xxx交往過密,而且有時候在班內表現不佳,為什麼?」班主任一臉嚴肅的說。
女生一聽,開始顯得有點緊張,連忙失聲否認道:「沒有,老師,沒有。」
「是嗎?到現在,你還不承認你們之間的交往已經超出了男女同學的界限,你看看你的成績成什麼樣了,我可是為你好。你們趕快分開,否則,把家長叫來。」班主任有點生氣地說。
「老師,我們之間真的沒什麼。我答應你與他不再說那麼多了,請你不要讓我叫家長,好嗎?」女生哀求道。
班主任臉上現出一絲微笑,說:「就是嘛,這就對了,聽老師的話沒錯,老師為你好,以後可要好好學習呀。」
女生點點頭,問:「老師,我可以回去了嗎?」「嗯,回去吧」老師滿意地點點頭答道。
不過,一星期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發現這個女孩與班內的那個男孩手拉手地在逛街。
老師目瞪口呆地看著他們漸漸走遠的身影。
還是同一個中學、同一個年級而在不同的班級內,出現了相同的情況,不同的是這對談戀愛的學生,是男女同學的成績都較好,女孩的成績出現滑坡現象較明顯,而男生的成績還算基本穩定。我們來看這個班主任是怎麼處理這一問題的。
「報告。」「進來」隨著一聲清脆的打報告的聲音和溫柔的應答聲,辦公室內出現了一個長相較漂亮的小姑娘。
「老師,您找我。」「是的,請坐吧,不要緊張,只是隨便聊聊。」小女生很順從地坐下了。
「近段過得怎麼樣呀,還好吧。」女班主任溫柔的說。
聽到這樣的關懷,小姑娘眼睛裡閃了一下感激地光,隨地有些亮晶晶的東西從眼中滑過。「我……,還算可以吧。」女孩有點吞吞吐吐、言不由衷地說。
女班主任很認真地觀察小女生的每個動作、眼神,看有如此表現,用真誠的目光盯著女生說:「怎麼,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能給老師說說嗎?看我能不能幫你?」
女生有點嗚咽地說:「老師,我很難受,我很憋屈,我爸媽近段時間關係很緊張,整天在家吵架打架,我在家得不到相應的溫暖、關懷和愛。我很孤獨,心裡煩卻沒人訴說,我很痛苦,也很無奈。我不知道該怎麼協調我父母之間的關係。我多想回到以前那個溫馨、和睦、充滿愛的家庭呀!」小女孩越說越激動,最後失聲痛哭起來。
班主任把手輕輕地放在小女孩的肩膀上,以示安慰。等小女孩平靜下來了,班主任輕聲地問:「感覺好些了嗎?」小女孩點點頭。「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你太孤獨了,太難受了,想找個人傾訴,是吧,以後我就是你的傾訴對象,有什麼難受都告訴我,好嗎?」小女孩點點頭。班主任說:「回去上課吧。」小女孩懷著感激的心情離開了辦公室。
放學之後,班主任騎著車子,向小女孩家駛去。
又過了幾周,這期間小女孩也陸陸續續找了老師幾次,每次都是若有所思、愉快地離開。幾周又過去了,小女孩與那個男孩說:「分手吧,我們這段時間該做我們該做的事情,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再說我們的事情吧。」
從這兩則事例,我們能看到什麼呢?打壓強制的方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要想做到抽薪止沸,還需要疏通引導的方法,而且幫助學生明確目標,告訴學生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情的道理。
看來學生之所以會出現談戀愛、上網成癮、書蟲這類不良的行為習慣,背後有著錯綜複雜的原因。根據心理學知識,我們剖析一下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應對的措施。
①青春萌動。渴望與異性交往,這本來正常需要,但在實際交往過程,沒有把握住交往的分寸與尺度,從而跌入愛河的。異性之間什麼樣的交往方式才是正常健康的交往方式,這是需要家長老師正確引導的。
②空虛無聊寂寞表現。學習沒有動力,生活沒有目標,寂寞空虛孤獨,怎麼打發這聊時光,找個異性朋友,在一塊玩玩,好消遣日子呀。
③缺少知心朋友。由於大多數學生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理解、包容和謙讓,造成同學關係不和睦、不融洽甚至緊張局面,找個所謂男女朋友可以聊天、談心,來彌補渴望真誠交往的空白。
④缺少愛與關懷。有的學生是由於家庭出現了問題,在家裡得不到應有的愛與關心,需要通過向外界去尋求愛與關懷來滿足自己,彌補情感上的缺失。這也是促使學生去談戀愛的重要原因。再說青少年的交往畢竟停留在出於對對方的好感與喜歡的純潔感情基礎之上,他們的交往還是有愛與關懷的成分的。在不溫暖的空氣里去呼吸僅有的愛的氧氣,從而使自己生活快樂一些。
⑤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談戀愛的人往往是由於自己不夠獨立,內心缺乏安全感,才會不斷地尋求支持自己的力量來充實自己。
⑥虛榮心作祟。現在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一定程度有些被顛覆的現象,他們是非觀念不是很強。為了一時的虛榮和所謂的面子去找所謂的男女朋友。
上網成癮、書蟲之所以躲進虛擬世界裡不出來,也是由於現實的世界沒有滿足他們,想以此逃避、麻醉自己。如家庭缺少溫暖,缺乏愛與關懷;或者逃避學習壓力;或者在虛擬世界裡實現自我等等。這些表現不僅僅是單純的談戀愛、上網成癮的問題,而是與學生的心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治標治本,徹底解決問題。
應對措施:①給予愛與關懷法。學生需要什麼,家長、老師、社會合理地給予什麼,學生在這方面的滿足,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如這兩則例子中的第一個例子。由於班主任的處理方式不適當。結果,談戀愛這一現象並沒有消除,反而是學生們越「愛」越「深」了。
②疏通引導法。如這兩則實例中的第二個例子,班主任採用疏通引導的方法,就輕鬆的化解了這一問題,同時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情,從而更好地完成了高中階段地學習。
③樹立目標法。家長與老師就可以運用短期目標激勵法,,然後再規劃長期的長遠目標。讓學生輕而易舉地體現自我實現的價值,在自我實現中,樹立對生活與學習的信心,慢慢地使學生的整個精神面貌好轉起來。
三、不良表現之三:矛盾糾紛不斷。
現階段,校園內卻層出事端,暴力事件屢屢上演,打架鬥毆、聚眾鬧事、無事生非、滋生事端,矛盾糾紛不斷。前不久,我們學校還發生了一件拿刀子捅人的事件。原因,很簡單,就是高一、高二兩個不同年級的男生為了一個女孩爭風吃醋,然後在網上留言互相謾罵對方。結果,兩個同學為此大打一場,其中高二男生拿刀子捅了高一男生三刀,他自己也受了傷。按照法律規定,這個男生夠得上刑事拘留的處分。但兩家家長同意私了,畢竟雙方都有損傷。受傷害小的一方(高二男生)多賠償受傷害大的一方(高一男生)了事。但雙方從這件事情中,都吸取經驗教訓,當然,這有利於成長,但怎樣付出最小的代價甚至不付出代價的成長不是更好。後來,班主任通過這個事件在班內特地做了一個報告。報告的內容大致就是講述為人處事的學問與技巧。怎樣去更好地處理身邊出現的矛盾問題,以及學生們想達到的做人的理想境界是什麼。從而啟發學生如何做人的思考。通過身邊的實例去做教育工作,教育工作更有成效。運用疏通引導的科學方法解決問題起來更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有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怎樣轉嫁矛盾,使不利的因素向有利因素轉化,使其為教育教學服務,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長,這是很重要。但是為什麼現在中學生如此蠻橫、兇悍?推本溯源,其原因大致如下。
①人格不健全。現在的學生在家大多是獨生子女,嬌慣成性,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謙和和忍讓,再加上年輕氣盛、衝動耍橫的心態,打架鬥毆在所難免。有的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結果是兩敗俱傷。針對這種情況,要培養其健全的人格,老師要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榜樣。另外,還要告訴他們幫人等於幫己,在社會上生存,做好人是立身之本,從而讓學生自覺地培養自己健全的人格。
②有利益衝突。打架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有過矛盾、糾紛,由於得不到妥善地解決,最終形成積怨,挾私報復心理又很嚴重,最後只有武力解決問題;還有的是因為利益爭奪,大多是因為男女朋友的問題,爭風吃醋,從而打架鬥毆的(如上面的實例);還有的是由於性格不合的;還有的是因為嫉妒成性的等等,造成「校無寧日」的不良風氣。
③心態不平型。有的由於人格不完善,心理不健全,而唯恐天下不亂,無事生非,滋生事端。不過,這樣的學生很少。要改造這樣的學生,要投入很多了。
④尊重需要。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做老大,別人怕自己,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懷有這樣觀念的學生,需要得到老師與家長的幫助、指點,明確告訴他們尊人者,人尊之的道理,糾正他們錯誤的思想觀念。
⑤自我實現需要。有的同學錯誤地認為自我實現就是把自己的尊嚴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就是自我實現了。他們對自我實現的定義概念模糊不清,以致造成了不良的為人處事的交往方式。不過,這類學生也不多,他們大部分人的思想還沒有上升這樣的高度。更多的是前面的原因在作祟。
應對措施:①樹立和諧班風。老師應該在班內多講為人處事之道,在潛移默化中健全學生人格。②樹立正確的觀念。告訴學生怎樣去做人,做人是關乎人一輩子的事情。並且告訴學生怎麼樣去解決問題,解決好問題應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與處世技巧。③家校聯合法。家長與教師多聯繫、多溝通,擰成一股繩,共同解決問題,才能卓見成效。
總之,教師應該樹立疏通引導的科學的教育理念,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探求學生心理活動,追尋其心理規律,才能更有效解決出現的普遍性的問題,並且實現培養出符合社會標準的人才的教育目的。
推薦閱讀:
※教育思考:大數據顛覆10個家庭教育常識 (摘抄--很好的思考,教育的終極目標到底是什麼)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的教育不公平?有什麼實際的解決辦法?
※如何教育孩子,是所有父母人生最主要的奮鬥方向
※下課了,老師下來和我們前面幾個同學聊天,為什麼我不敢看著她?
※經驗分享:手把手教孩子做學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