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述內丹 肖垚

愚幼少時身體孱弱,病疾頗多,時常四處求治,所服食藥物難以計算,無奈日久無驗。稍長經事則篤信道教。其時宗教尚未得以興複,聞悉有內煉心法,就四處尋覓丹經道書、拜謁道中煉師,初曉修持之法,針對自身勤勉用功。一段時日之後體質較前期明顯增強。然而未聞至道,不知修真之徑,時時一遍迷惘。後皈依度師張爺,始知大道簡易之說。此時宗教政策已經落實,《道藏》、《道藏輯要》、《藏外道書》等相繼刊印發行,愚有幸得一二以觀閱。後又遊歷多處,禮拜真師,虔心問道,不論宗派,有德者皆以師事之。見者多矣,則明瞭其中真偽,擇其精華者習之,然後參證古籍,根據自身的體驗一一印證。 1995年仲秋,愚有幸受戒於青城山古常道觀,聆聽教法,參謁名師,謝大師只一句「道法自然」,使愚豁然開悟,遂入「從有入無」之景。愚至今數年來得益於道教之內煉心法,竟未再有病痛牽纏,平日神清氣爽,嚴冬也衣著單薄不覺寒冷,足可見丹法之玄奧。愚深得其益,不敢私之,坦呈淺薄之學,意欲拋磚引玉得道中高人教正。 禮拜念誦觀想經有言:上士修真煉性,以達金闕,位列仙班;下士焚香禮拜,以求善果,在世長年。雖禮拜、念誦等非道教真之本旨,但仍是修行之徑路,初學者若非天才,如不依此路徑斷難入道。凡人者,皆有貪、嗔、癡三障,此三障不除,則修真無望。三障無非發於人之妄念,而妄念又由身、口、意而來,要滌除妄念須得由身、口、意三者入手然而眾多煉士於此法門,多認為禮拜念誦乃下士所行之道,不能得成正果,實難取信。愚在修習之初亦犯此病。但於靜中,此念滅而彼念萌,諸多雜念一時難以消除。平日雖閱讀經文,多是尋求丹法,未明其實際。初時誦及《心印經》「誦持萬遍,妙理自明」一句不能明瞭,於是發願持誦。日久知祖師傳經之意:是以其能攝心故也。 所以禮拜者,乃修身之意,若年長或體弱禮拜有所不便者可持一太極圈﹙金屬為佳,持轉時可發出清聲,可以收攝心神,又不易碎﹚念誦經文、祖師聖號﹙念誦者修口之意﹚,隨文演義,做是觀想﹙觀想為修意﹚。如念誦某祖師寶誥之時,則觀想某祖師法駕蒞臨,毫光四射,百萬神兵護衛莊嚴法像。久之則妄念摒除,其中妙處正在於此。若不知個中妙用,任你拜破額頭,念破嘴皮,也是無用。 仙有五等、法有三乘,並非人人皆可由上乘入手,多應以基為礎,循序漸進,方能證果。靜定觀心淺說 何謂靜?寂然不動謂之靜,心無掛礙謂之靜,無思無慮謂之靜,身心合一謂之靜,融於自然謂之靜,合乎大道謂之靜。所謂靜者並非指身體不動,若只單純限於身體靜止,則是假靜,即入旁門。真靜須是形神合一、一念帶萬念。經雲: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者也。 何謂定?不動不移謂之定,摒除覺觀謂之定,不見身境謂之定,善生智慧謂之定,得識正達謂之定,超然入道謂之定。所謂定者非靜寂空無,若只是枯坐不動,形同僵屍,則是假定。何謂觀?天目內視謂之觀,鼻尖端白謂之觀,神蟄穴謂之觀,冥思靜慮謂之觀,隨息出入謂之觀,轉運法輪謂之觀。所謂觀者決非目視、非意識、非境界,若著於個中則入魔道。任你雙眼不轉、天目洞開、存神鼎爐亦是無用,此觀非常觀,實是虛無處著手,實在處下手者。 何謂心?拘束形態謂之心,指令動靜謂之心,和睦嗔恚謂之心,恬淡虛無謂之心,收約妄想謂之心,融會貫通謂之心。所謂心者非血肉之心,非思慮之神。若是從後天之神入手則先天元神渙散,無從尋覓,離成功遠矣。愚從道經年,「靜定觀心」四字乃真實體驗之總結。其中效應唯有體會,文字難以言明,只可說些大概罷了。調身一說 修行者,坐臥行走皆有威儀,下手功夫則須由調身開始。無論如何,均宜平淡安詳。若心氣浮躁,斷難以靜。所以在行持之初先宜調身。於坐時無須刻意盤坐,以舒適為度,自然平坐或側臥皆可。但坐臥器具均宜柔和,以免坐久不適。坐姿務令端正,坐中若有偏曲隨時調整。坐下之時宜緩緩搖動身軀數次,勿令脊骨彎曲或僵直。爾後,擊天鼓、叩玉罄、運雙睛,鼻吸口呼三五次排出體內濁氣。使氣定神住後,持誦淨心、淨口神咒,然後次第用功。 坐時,一旦得法,則周身血液沸騰,經絡舒展,不論冬夏,身必發熱。雖各宗法不同,但是殊途同歸。功緻,則炁聚于丹田,而後隨修習者功力增長,沖關開竅,個中景象丹經中皆有形容。但因各人資質不同,所產生景象亦不盡同,故不可偏執於書。愚自行功百二十日炁穴顫動七日不止,知是炁機已至,第九日沖尾閭至命門,連連七八次,過命門後在夾脊止住,然後回至炁穴,仍然顫動不止。又三日夾脊沖過,時覺一股熱浪由夾脊直沖後腦,如此一月有餘。一日用功腦後突如雷鳴,頭骨片片裂開,眼前只見白茫茫之景象,通體濕透,熱浪盤旋於百會,至祖竅分兩股經雙眉繞耳後聚於重樓,順任脈複聚於炁穴。此乃明明白白之驗證。此前並無刻意引導,全憑炁足自行沖關,多是自然而然成就。經曰:勿助勿忘。何也?助之則火上澆油,鍋空鼎爛;忘之則神炁渙散,丹苗流走。慎之,慎之! 而今,世上又有所謂之快速開關通周開法門。愚不敢信。試問精炁未足,何以衝破關礙洞開周天?誠然大道簡易,莫外乎神炁二字。但不勤勉用功,豈能達道?若能拜訣一師可以通周天,得一訣可以成大丹,如今豈非遍地神仙?更有參話頭一說——聞一言即可成道,勿須修持。可信否?至此,愚不免感慨,贈言當今「傳功者」與學功者:勿要誤了人!誤了己!調心與調息 人所以有諸多雜念,皆因這個心;所以能修真證果,也因這個心。但這個心最是不易降伏。所謂心猿意馬,可見之何等頑劣。要麼散亂無拘,要麼昏沉癡迷。往往此處拴住,還未能牽將回去,又已奔到彼處。初下手時,真可謂莫能奈何。 入坐之時,務要調心,而調心則應從調息入手。息不調則心不定,務使氣息均勻,綿綿若存,用逆式呼吸法,可數息使心神安寧。或數呼,或數吸,並無定準。只用一念代之,反復演練,自然純熟,久久心自然調和,再無妄念,爾後成功。 數息之法由一至十,周而復始,漸至忘卻,物我兩忘中。此時真炁自然聚於炁穴,內部漸暖,此乃安爐立鼎之兆。行執之時勿令執著,要是太著意則易沉。調心之法,在末行功時也應時時留意,勿使馳散。中脈一說 今有教人修持者只重於大周天、小周天,從而忽視中脈。中脈乃出神之徑路,如若不修則神出之路不暢,多有阻礙。 中脈自百會經體中止會陰,是丹成上升之必經大脈。丹成神足之後,由祖竅返回穴,再移至中心,由中脈而上,直沖頂門而出,成就大丹,由此煉成身外身,爾後才有煉虛合道之說,個中修習法訣恕不詳述。 有人認為道教原本不知有「中脈」存在,不能達於最高境界,實無知也!此等乃是僅憑宋、元之後的一些「丹經」為依據而言,以偏蓋全,不足取也。早在《黃帝內經》就已有中脈﹙沖脈﹚一說,《黃庭經》中所謂之「中黃」即中脈。道教自古至今之正統丹道並未將「中脈」棄之不談,更未與其他氣脈混淆,可見其言之蔽。卻魔一法 修行到一定境界多有魔障干擾,或神仙玉女,或虎狼蟲蛇,或美貌男女,或魔怪羅剎,心境不同見者亦不相同,不可認做真實。見者應不驚不懼,惟持正念,信心不動,魔境即滅。若然諸魔久久不退,則可用左手拇指掐住玉文,默誦金光神咒,天目運書金光篆,意觀身中發出萬道金光,諸魔自退。 在出現魔境之時切勿驚怖,魔境滅時也勿歡喜,一切順其自然,自然精進。內丹次序圖: 煉丹而言,簡而言之有四: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為使每一步驟明瞭,愚故制一簡圖:丹語明示 道教內丹多有一些隱喻,乃先人恐天機外泄誤傳非人,這也使一些虔心修煉之士一頭迷霧無從下手,今簡述部分於下:三關:即尾閭、夾脊、玉枕。尾閭在脊椎末端上數三節處;夾脊從脊椎末端上數第七節處,兩腎中間;玉枕在腦後枕骨之處。三田:泥丸、膻中、丹田。泥丸居眉心處入內三寸,為煉神所在;膻中在兩乳中心,為煉炁之處;丹田在臍下三寸入裏一寸三分。上雀橋:印堂通鼻兩竅一虛一實故稱。下雀橋:肛門至尾閭一虛一實故稱。十二重樓:氣管,因其有十二節故名。絳宮:心臟之下一竅,為龍虎交會之地。玄關:念頭起處,無中生有之處。玄牝:念頭不動處。元神:先天無知無識之神,為煉丹之主,多稱為性、汞、龍等。元炁:先天之氣,為丹之元。多稱為命、鉛虎等。元竅:炁穴。元黃:指炁穴、玄關、黃庭。凝神:心若止水系臍下。胎息:真炁蟄藏於炁穴。勿忘:守其自然。風火:風者自也,火者神也。文火:無為風火。武火:有為風火。火化:風火煉精。火候:用火次序。中黃:中脈。北斗:炁穴。無漏:炁聚、精固、神足,欲竇不開。戊土:真意。己土:亦為真意。效媾:神炁冥合。混沌:神炁合一之境。漏盡:精足無漏。巽風:呼吸。活子時:一陽複始,陽物勃起﹙非有淫念﹚之時。玉洞雙吹:鼻息複出之時。卯酉沐浴:神住夾脊為卯時,神住黃庭為酉時。沐浴乃臨休止周天之事。卯酉周天:右升右降之法輪,為養聖胎功夫。迴光返照:祖竅之神沉入炁穴,所謂虎向水中生之意。三元:精、炁、神之合稱。穀神:元性,先天虛靈。性命根:祖竅。生死竅:脅腹。對鬥:返觀丹田。六候:采、封、升、降、沐、浴。根穴:男子陰莖根部上緣凹處。竅中竅:陽具尿道口內,龜頭冠狀體下部交叉點相對位置。漕溪:脊椎中一竅,上下貫。須彌:頭頂。寶殿:絳寶。外鼎:炁穴。內鼎:神炁入炁穴方成內鼎。陽關:陽精出入之地。聖胎:丹成之象。子午:舉腎氣為子,降心液為午。三三:上、中、下三關,每關皆有左右中三竅故謂。先天一炁:身中真陽。五龍捧聖:五龍喻法,聖喻丹,拽如法運丹沖三關至頂。內丹術語多不可記,愚只有略述一二常見或緊要者釋之,望諒。愚從道日短,所識甚為淺薄,限於學力,以上所述多有不盡之處,但求玄門精華不致湮沒,故斗膽直書。歷代祖師傾其心智為後人鋪出一條學道坦途,用心良苦。愚之所以不自量力,實為求得高功大德之教正,光興玄嗣。我們再不能抱有「繡出鴛鴦憑君看,莫把金針度與人」的保守思想,眼睜睜地看道教秘法失傳,我們不能有負祖師、愧對後人。
推薦閱讀:

打通小周天:內丹修鍊第一步
內丹與「五行」學說
大道至簡,內丹可成 - 玉清門內丹術【太觀神法】探微
內丹小周天修鍊方法
03內丹與外丹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