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教師的智慧人生

點亮教師的智慧人生

——記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研修項目


「這次培訓和以往的課程培訓有什麼不一樣?到底學些什麼……」,在沒有參加「國培計劃」(2010)北京外國語大學高中英語骨幹教師研修項目之前,浙江省龍灣中學教師王旭娟有「一些隨意,一點迷茫、一些疑慮」,15天的培訓時間過後,王旭娟老師告訴記者,這15天是跨躍時空的陽光之旅,「第一次在培訓中見到這麼多的專家」,「第一次聆聽他們精闢的論述」,「對教育教學中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

有這種感受的不只王旭娟一位,還有很多有著2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可能只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研修學員吳萍如是說。

「這是一次不一樣的培訓,一次讓我受益匪淺的研修。可以說它像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眼界更加寬廣,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收穫了一種習慣,那就是反思。」研修學員劉麗濃老師同樣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一次培訓,改變終生,「國培計劃」改變的不僅僅是教學方法,更讓他們從中讀懂了「思考」。這也是培訓者的初衷。正如全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連仲教授所說:「我們的目的不是要解決大家的多少問題和困惑……更重要的是讓老師們開始思考,思考自己日常的教學,思考大家都能做些什麼。」

從2010年11月27日開始,至12月23日結束,這場思維的饕餮盛宴歷時27天,共培訓來自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線中小學英語教師、教研員以及承擔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的大學教師417人。

「如果說優質教育是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那麼,開啟心靈的培訓則是給教師們最大的財富!10天的培訓,此次培訓猶如一顆火種,教師們的智慧人生由此點亮。」 江西教育學院教師、高中英語培訓團隊項目學員周曉群對「國培計劃」北外項目給出了最好的總結。

直面一線 從問題出發

作為全國外語教育最高學府,北京外國語大學承擔了 「國培計劃」(2010)小學、初中、高中英語骨幹教師研修項目和小學、高中英語培訓團隊研究項目共五個子英語學科子項目,是承擔英語學科子項目最多的單位。

參與培訓的教師在知識結構、知識水平、工作性質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差異。如何為不同的項目制定科學合理、紮實有效的研修課程,在培訓前期,北京外國語大學管理團隊的工作人員連夜加班,撥打了近500個電話,並通過網路對參訓教師的基本情況、教學工作情況、教研開展情況、培訓情況及教學理念水平進行了調研,使學術團隊準確掌握了學員的知識水平、日常工作情況及培訓需求,並以調研數據分析結果為依據,在教師能力模型的理論基礎上對課程培訓體系進行了多次調整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學員的實際情況及需求。

與此同時,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國培項目進行了精心設計,組建了以副校長彭龍為申報單位負責人,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於春遲為項目負責人,北京外國語大學全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理事長陳琳教授為學科首席專家、常務副理事長張連仲教授為專家組組長的強大領導和專家團隊,設計了科學合理、紮實有效的課程,確保研修項目的順利進行。

為了避免一線教學和高校教授之間出現空白和斷層,長期以來深切關注基礎英語教育的北外研修項目的專家,對課程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多次討論,廣泛聽取各領域專家、教研員、一線教師及項目實施管理者的意見,反覆論證教學方案,確保培訓課程整體的邏輯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最後,項目組決定,整個培訓模式要以「問題」為核心,力求達到三個「貼近」:貼近課改,深入推廣課改理念;貼近課堂,關注、研究教學一線重點、難點、熱點問題;貼近教師的成長性需求,提高學習者的實際操作和研究發展能力。各培訓環節均構成了一個「從問題的現象到問題的本質、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從解決具體問題到解決某一類型問題,實踐——理論——實踐的完整循環」。根據各培訓階段的需要,課程結合不同研修專題的特點,強調學員參與、體驗和討論。

比如,每位參加研修的教師在白天的課程結束後,都要參加晚上的小組討論。話題不但包括了當天各位專家的講座,還有各地、各學校在英語教學中的各種做法和亮點。每個學員都要圍繞專家講座中提出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不僅使當天的培訓內容得到內化,還讓學員們在教學實踐層面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升。除了理論培訓,項目組還階段性地安排了北京市的中小學實地考察、現場課觀摩及北京文化體驗活動。

從「教中心」到「學中心」

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讓枯燥的英語變得有趣,一直以來是困擾很多教師的難題。此次「國培計劃」(2010)北外項目,就基於此提出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通過哪些方法和途徑來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面對這道思考題,上海市青浦區教師進修學院教師、高中英語骨幹教師研修項目二班三組學員郝民所在的小組為此開始思考: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如何為學生「把脈」,鎖定妨礙他們順利閱讀的癥結,以此作為教學和學法指導的突破口;如何收集、處理鮮活、適切的語料,作為學生視聽、閱讀的材料,督促並幫助他們制定課外聽讀計劃,通過長期的積累,擴大辭彙量,增強語感……

思考帶來的衝擊不僅止於此,來參加這次國培的教師多是各地有一定成績的高中英語教師,已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思路,上海市崇明縣城橋中學教師秦飛也不例外,但在培訓過程中,秦飛感覺到自己的教學思想開始起變化。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的教學思想還是比較關注教學實際的,更多關注如何設計課堂,關注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較少從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人文發展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日常教學。」秦飛說,很多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忽略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我們原來的教學材料與教學方法往往停留在讓學生在社會中存活的層面,並沒有滿足學生對未知事物好奇的需要,也沒有照顧到學生高層次精神滿足的需求。」

高中英語骨幹教師培訓項目二班學員韓芳更是因為兩張照片受到了強烈的觸動。那是曹文教授的一次講座,首先,曹文向老師們展示了她的兒子在中國學校里的合影,然後是她的兒子在國外學校的合影。對比兩張照片,老師們清楚地看到,第一張照片,教師是站學生中間,第二張照片,教師則是站在學生旁邊。「這時,我們都明白了曹老師的意思。是的,我們中國都在喊student-centered的時候,這種理念真的被我們認可嗎,我們的很多實際行為告訴我們,我們撒謊了。」韓芳說。「我們的教學有時違背了學習語言的規律。我們過多的強調語言規則,從而使學生在還沒開始用語言的時候就喪失了興趣。我們不是為了學英語而學英語,而是要形成一種習慣。」經過培訓,韓芳更深刻意識到了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學為中心。

在這場國培的思考盛宴中,來自各個層面的基礎英語教育專家們都拿出了自己最拿手的菜,有的芳香濃郁、有的清淡素雅、有的溫潤甜美,但無論哪種菜品,強調得最多的都是:教師要關注學生,教師要在教授語言知識、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關注英語語言的人文性,在英語教育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特別是作為一個社會人的發展。

事實上,在設計「國培計劃」(2010)北外項目方案之初,張連仲教授一直不斷強調,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中心;教學中要始終考慮學生的特點、需要和興趣;激活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關注學生活動的實效;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備課、上課、作業和評價)充分考慮學生的作用;鼓勵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

為了體現「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中心」的理念,88歲高齡的陳琳教授在「國培計劃」第一講,就堅持站著授課,一站就是兩個多小時。而他妙趣橫生的三個「up」更是讓老師們受益匪淺。

所謂三個「up」,就是stand up(站起來),始終站著講課;speak up(講出來),鼓勵學生講話;「shut up」(閉嘴),該不講時就不講。在陳琳教授看來,「站起來」是一個好教師的第一步,是對學生的尊重;「講出來」是從小培養學生的興趣,呵護他們的自信心;「閉嘴」則是把思考和休閑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不應該滔滔不絕,只顧自己暢快,更要留給孩子足夠的「play time」。

「這位88歲老人兩個小時的一站,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這位88歲的『年輕人』用他對教育的虔誠,用他超凡的精力,用他的博學睿智,用他的流暢幽默詮釋了一位專教授高尚的師德,詮釋了一位長者對生命的理解,詮釋了一位師者對教育的態度。就在那天上午,通過他,我明白了「國培計劃」要傳達的不僅僅是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學方式,更要告訴我們的是做為一名教師的一種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天津市薊縣下營中學教師紀建明激動地說。

團隊拓展,讓每一個老師動起來

從五湖四海來到北京,來到北京外國語大學,這些老師學員們不僅聆聽了專家的理論,還在與同伴的交流中收穫了友誼,迸發了思考的火花。

培訓之初,為了迅速消除參訓學員之間的隔閡和內心的羞澀感,使培訓獲得最佳效果,北京外國語大學引入「團隊拓展項目」,通過讓學員共同面對並解決難題來拓寬學員們的思維,增強凝聚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使學員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於是,這些原本當慣了教師的人開始做起了學生,選出了自己的班長、學習委員……班級由教官負責管理。接下來是4個小時的拓展大戲,「拼七巧板」遊戲、「板上釘釘」的遊戲……這些與英語完全不相干的遊戲給了教師們全新的感受。

「沒想到自己還有機會再像孩子般地拼七巧板,和同組的教師玩團隊協作遊戲。我們臨時組成了Charming Team,Charming就是力量,Charming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相聚學習進步在北外……我們用心組合了『心形』團隊,我們用心譜寫了一首團結的篇章。」 天津市寶坻區第四中學教師、高中英語骨幹教師研修項目一班學員的楊柱森說。

事實上,每一個遊戲都有深意。「七巧板」遊戲講的是分層管理、明確職責的重要性,「板上釘釘」的遊戲則說的是同心協力的重要性。

因為有了「團隊拓展」的熱身,教師們很快熟稔起來,高中英語骨幹教師研修項目一班的徐群力老師正是因為在拓展活動中表現出色,一致被推選為一班的學習委員。而這種熱烈的感覺也傳染到接下來的研修和討論中。徐群力老師說:「小組交流時,作為學習委員的我,總擔心大家不肯說而冷場,但是事實上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我們的討論氣氛熱烈,發言踴躍。」

更讓老師開心的是,除了討論規定的內容,教師們還增加了自選「動作」,增加了一個專題討論,比如: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特色教學經驗介紹、校本教研經驗交流等。每一次話題研討,發言教師每次都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成功經驗與有效做法和盤托出,與其他學員分享。比如:姜有兵老師的「理念決定一切」、高梅老師的「學案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張成年老師的「個性化閱讀理解的操作」、沈偉剛老師的「校本教材的編寫使用和口試體系介紹」、梁美珍老師的「課堂評價思路」等。結果,不僅沒有出現「冷場」的情況,每次討論還會自然往後延伸很長時間。

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先讓教師動起來。這就是「國培計劃」(2010)北外項目的特別之處。在一些專家的講座中,專家更是把課堂的話語權交給了普老師。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學教師李秋枝告訴我們,禹明老師的講座很有特色,他本人講得很少,而是充分讓學員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和彙報的過程中,老師要講的內容已經從學員自己的口裡說出來了。「這就是教學的藝術。我們也要向禹老師學習,充分相信我們的孩子。」李秋枝說。

這些老師的改變,很多人看在眼裡。作為一名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派駐「國培計劃」的調研員,童濤老師的調研任務是對「高中英語骨幹教師研修項目」一班的研修情況進行觀察與調研。令他欣喜與激動的是,他不但以調研員的身份見證了各位學員的成長,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在成長,也在反思。「那種感覺,和一顆小幼苗終於破土而出沒有什麼兩樣。」

這,就是國培的力量。

轉載自《基礎教育課程》2011年第4期


推薦閱讀:

一定不要留遺憾
人生第一問:我從哪兒來?
笑看人生,快樂自己
二十幾歲,如何創造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送給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們

TAG:人生 | 教師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