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論孝雅 踐行孝道感恩尚善

中國古代名人論孝雅--踐行孝道感恩尚善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經》】

——孝,是道德的根本,對人的一切教化都是從孝道中產生的。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經》】

——孝是天經地義的,是民眾本有的自然的行為。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孔子家語·弟子行》】

——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兄弟是道德的延伸,講究信用是道德的深度,為人忠誠是道德的根本方向。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清 ·王永彬《圍爐夜話》】

——孝是一切善事的基點,淫是一切邪惡的根源,心中常抱著仁心、孝心,那麼,天下任何不正當的行為,都不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為中應該最先做到的。

【愛由親始,親親而仁民——孟子】

——一個人愛祖國、愛人民是由愛他的父母開始的。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孝經》】

——孔子說:「孝子侍奉父母親,居家尊敬父母,贍養父母使他們快樂,父母生病要感到憂愁,父母去世要感到哀痛,祭祀的時候要進行得非常嚴謹。這五者都具備了,然後才能談侍奉父母親。侍奉親人,在上位不驕傲,在下位不犯上作亂,同輩之間和睦不爭執。

【居處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非孝也。——《禮記》】

——處事不莊重,不是孝順;待上級不忠誠,不是孝順;為官不恭敬,不是孝順;與朋友交往不守信,不是孝順;在戰場禦敵不英勇,不是孝順。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曾子說:「孝敬有三等:最大的孝敬是使父母得到人們的尊敬;其次是不辱沒父母的名聲;最下等的是能供養雙親。」

【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

——孔子說:「身體包括身體上的毛髮皮膚,都是從父母那裡承受下來,不能有絲毫毀損傷害,這是孝的第一步。個人在社會上有所建樹,推行聖人之道使自己揚名後世,從而為父母增光,這才是孝的最終目的。」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宋· 何鑄】

——厚葬老人不如生前好好贍養老人,與其事後後悔不如事前謹慎侍奉。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

——不尊敬別人的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孟子說,沒有父母親情,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不孝順父母,不配為人子。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孟子說,像尊奉自己的長輩那樣去尊奉別人的長輩;像愛撫自家的孩子那樣去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孟子說,只要人人親愛自己的父母,尊奉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弟子規》】

——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小羊跪著吃奶感恩母羊,小烏鴉反過來餵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tì)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

——君子要在「孝」「悌」這個根本上下功夫。根本確立了,仁道也就形成了。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不正是追求仁道的根本嗎?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

——孔子說:「父母健在時,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就必須(告訴家人)有一定的去處。」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

——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三字經》】

——為人子弟,在年輕的時候,應當多多親近名師賢友,學習禮節儀文知識。黃香九歲時就能為父母溫暖枕席。孝敬父母,這是應當遵守的。孔融四歲時,就能把大梨讓給兄長。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這個道理應早知道。

【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己能,亦樂人之能也。——《禮記》】

——君子自己善良,也高興別人善良;自己能做到的,也高興別人能做到。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易傳》】

——君子平常居家中,發表言論,他的言論只要是美善的,就是遠在千里之外的人也會聞風響應,何況近處的人呢?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易傳》】

——不積累善行,就不足以成就美名,同理,不積累惡行,就不足以滅亡其身。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

——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樣。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安居於眾人所厭惡的低洼地方,因此最接近於「道」。具有這樣品質的人,安居卑下之位,思想深邃淵博,交往仁慈友愛,言語真實無欺,為政清靜安定,做事無所不能,行為擇時而動。正因為他與人無爭,所以沒有災難。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朱子家訓》】

——施予別人的恩惠不要掛在心上,接受別人的恩惠不要忘記。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誰能說這長不過寸的小草的一點綠意,報答得了春天太陽的光輝?

【子者,人情所迫;親者,人所力報也。——《論衡》】

——對子女的疼愛,是人之常情;對雙親的恩情,是人們所要竭力報孝的。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增廣賢文》】

——故鄉的水,無論好不好看,但都是最甜美的;故鄉的人,無論是不是自己的親人,感覺都是親切的。遠處的水沒辦法取來撲滅發生在眼前的火災;遠方的親戚不如住在附近的鄰居能隨時幫助解決眼前的困難。所以要重鄉情,鄰里要和睦相處。


推薦閱讀:

如果知乎放到中國古代會被問什麼問題?
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簡析
[多圖]探秘古代豬圖騰是龍的起源嗎?
禮儀典範 >> 古代各種禮儀稱謂
中國古代傳統飲食禮儀

TAG:中國 | 名人 | 古代 | 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