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魯迅罵了胡適很多 但胡適卻從未罵過魯迅一句

《魯迅的「骨頭」》一文發表後,被選入長江文藝出版社09年年度「雜文精華」。然而,該文得到的認可不多,質疑和謾罵卻不絕於耳。有人說我貶低魯迅,有人說我妄議魯迅,有人說我不懂魯迅,有人說我否定魯迅,有人說我想標新立異……,最讓我不能接受的是:你有什麼資格議論魯迅。似乎普通人沒有權力議論或批評名人、偉人、成果非凡者,按這樣的邏輯,批評一個人必須要比此人更有名、更偉大、成就更卓越,那這個世界還有多少批評?其實,很多人根本沒有讀懂我這篇短文。在這篇短文里,我絲毫沒有否定、貶低魯迅的意思,在我的意識里,魯迅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思想家之一,我所談的是所謂「魯迅的骨頭」問題。所謂「骨頭硬」需要用事實去證明,比如身陷貧困卻拒絕高官厚祿的誘惑;長期受壓迫卻放棄到政府任職的機會;饑寒交迫卻不接受嗟來之食;屢屢因言獲罪,卻不改直言犯上;嚴刑堵打亦不出賣組織、朋友……這些魯迅都不曾有過,何以得出「骨頭最硬」的結論(而且是「最」)?如果說魯迅是中國最深刻的思想家倒還合情合理,他對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性格、中國社會的問題的觀點,可謂入木三分,中國歷史上很難有人與之匹敵,但這不是「骨頭」的問題,我在短文中已經闡明了這個觀點。

我一直是魯迅的忠實讀者,我認同他的思想,尤其喜歡他的小說。魯迅思想的載體基本上是雜文,但我覺得他的雜文就藝術性來講,是遠遜於他的小說的。魯迅對中國人、中國文化的認識,來源於他的閱讀、觀察、思考,其中,受美國傳教士明恩溥的影響最大,明恩溥的《中國人的氣質》是魯迅十分喜愛的著作,魯迅的不少觀點都與之相同或相似。當然,魯迅比明恩溥對中國的了解和觀察都全面、更仔細,結論也更深刻。可是,魯迅也有他不那麼好的地方,就是比較極端,非此即彼,不認同的思想、不喜歡的人就非得往死里罵才舒服,而且喜歡把他討厭的人往那些不好的標籤上硬靠,比如罵梁實秋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罵胡適「出賣靈魂」、「醜態而蒙著公正的皮」、「催人嘔吐」、「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罵林語堂「將屠戶的兇殘,使大家化為一笑,收場大吉。」……不說別人,僅就胡適而言,他的思想可能不如魯迅深刻,但他的性格顯然要比魯迅好很多,魯迅罵了他很多,他卻從未罵過魯迅一句。而且胡適對中國社會的進步貢獻可能比魯迅還要大,魯迅長於揭露和破壞,胡適則善長建設和彌補。讀者看了魯迅的文章,想的最多的是造反,看了胡適的文章多會想到建設和改造。再有,魯迅雖然尖刻和毫不留情,但大多是對中國社會問題和文化問題,最多涉及當政者的小範圍。胡適則敢於說「連《聖經》都可以質疑,何況孫中山與國民黨」之類:大逆不道「的話。說了些題外話,可也不是毫無關係,目的是說,我們對歷史人物的評論應該公允,不要不切實際的捧,也不要不切實際地踩。

魯迅的「骨頭」

「魯迅是最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作為一個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人,這樣的思想已經深入到骨髓中、溶化在血液里,以至於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一想到魯迅便想到他如鋼似鐵的「骨頭」,便想到「大義凜然」、「寧折不屈」之類的詞語,魯迅已經成為一個符號、一種象徵,成為我們思想文化界一面勇敢無畏的旗幟。進入不惑之年以後,隨著閱歷的增多,思考的加強,加上言論的相對寬鬆,歷史事實的逐步還原,對於魯迅的「骨頭」問題,也就免不了產生幾分疑竇: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在言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其事實根據在哪裡呢?

地球人都知道,所謂魯迅的「骨頭最硬」,實則借指魯迅百折不撓、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精神。魯迅成就偉業的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是中國最動蕩不安的時代,也是危險與機遇並存的時代。魯迅牢牢地抓住這個天賜良機,憑藉他的天資、勤奮與責任心,建立了一座中國現代文學的里程碑。我始終覺得魯迅的很多作品都是不朽的傑作,特別是他塑造的那個「阿Q」形象,將是中國文學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他開創的直面現實、鋒芒畢露的雜文文體,也顯示出了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毫無疑問,魯迅是一個勤于思考、敢于思考的知識分子,他的小說也罷,雜文也罷,都是對國民劣根性的揭露,對醜惡現象的鞭笞,對舊制度舊文化的批判,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揭露陰暗面。但是,這些並不能直接證明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基於以下理由:

第一,魯迅一生著述頗豐,其作品達600多萬字,除了部分日記,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公開發表和出版過。本人查閱了大量與魯迅有關的資料,發現魯迅的絕大多數作品都是寫就之後便立即發表了,很少有被退回、被壓制的,當然也有部分遭遇刪節,然而,這個報刊刪節了,魯迅又在那個報刊全文發了出來,不能全文照發的,結集出版時全都恢復了原樣。究其原因,除了因為魯迅是名家,名氣大,作品質量又很高之外,恐怕與那個時候新聞出版上的「漏洞」不無關係。魯迅正是利用了這些「漏洞」,頻頻將「投刀」「匕首」似的文章發射出去。對於魯迅來說,發表文章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只要他想寫。既然寫文章發文章沒有麻煩,應該不需要多硬的「骨頭」。

第二,魯迅一生結怨很多,遭受過很多人的謾罵、圍攻甚至誣陷,最可恥的是,有人無中生有說魯迅拿盧布、拿日元。然而,這些人罵也好,攻也好,誣陷也好,動的都不過是些筆杆子,沒有任何確切資料表明,有哪一家警察局和其他政府部門調查魯迅是否拿過盧布、拿過日元。至於筆杆子之間的戰鬥,恐怕再多的筆杆子也沒有魯迅的筆杆子鋒利、有力、一針見血、效果明顯。魯迅憑藉他那桿威力無比的筆杆子,左右開弓、所向披靡,「一個也不放過」,殺得諸如「第三種人」、「資本家的乏走狗」們丟盔棄甲。魯迅是筆戰中的勝利者,對手連他的皮毛也不曾傷及,更不用說骨頭了。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也沒有事實證明魯迅的「骨頭」是硬還是不硬。

第三,魯迅的確生活在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混亂、無序、政治迫害時常發生。慶幸的是魯迅沒有遭遇陳獨秀的三進監獄的折磨,也沒有受到警察和特務的嚴刑拷打,甚至連被叫到哪裡「協助調查」的經歷也沒有過。小時候,我們的老師常給我們講,魯迅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長期有國民黨特務盯梢,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少年時曾看過一本《魯迅的廣州》的小冊子,書上描述魯迅的廣州之行處處充滿兇險,一直處在特務的監視之下。每次,魯迅都是依靠機智和勇敢逃過了特務的監視和追捕。現在想來,那不過是無稽之談,國民黨特務即便要對魯迅怎樣,有必要吃這番苦嗎?魯迅一赤手空拳的瘦弱文人,真的躲避得了特務們的迫害嗎?至於周海嬰在《我與魯迅七十年》轉述前軍統特務沈醉的描寫:沈醉受戴笠之命殺害魯迅,在魯迅家周圍蹲守了三天,因看到魯迅一家和睦恩愛,遂良心發現,放棄暗殺計劃。不過是一段經不起推敲的想像,或者是為了某種目的的胡編亂造。軍統要殺一個手無寸鐵的人,犯得著在他家周圍蹲守多天嗎?既然特務頭子下令要除之,沈醉敢違抗軍令嗎?沈醉生前也承認這不是事實。事實是魯迅生前沒有任何被逮捕被關押的紀錄,精神迫害是有的,恫嚇威逼也可能發生過,但沒有形成與魯迅「骨頭」的必然聯繫。

第四,魯迅所處的時代生活水平低下,很多人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的事情隨處可見,一些外國政府或出於善意或另有目的,給予中國民眾一些食品、物品的援助,於是便時常發生一些「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乃至魯迅去世十年後還發生過聞一多等人的「餓死不吃美國面」的英雄壯舉,被很多人津津樂道,認為表明了中國人的骨氣,也可以看作「骨頭硬」的表現。可是,魯迅沒有這樣的「機會」,早期魯迅剛步入文壇時稿費收入還不那麼豐厚,可他在教育部任職,一個月有300元現大洋的薪水,維持生活足夠了,後來魯迅在教育部的職務被免,然每月300元的現大洋還是拿了多年,不存在生活困難的問題。後來,魯迅的稿費收入越來越多,已經步入富裕階層,根本不需要哪個國家的麵包救濟,也就不可能有絕食之類「有骨氣」的行為發生。


推薦閱讀:

胡適《我的母親》教案
[原創]【隨筆】 胡適:「詩需廢律」 【原創文學】
沈徹:我喜歡胡適,不喜歡魯迅
胡適:原來你是這樣萌萌噠的民國大師
魯迅賦.胡適賦

TAG:胡適 | 魯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