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的成年悖論
(文/Steven Mintz Ph.D.,譯/wangxuena123)
現代成人世界中在角色方面有一個悖論。它比上一代更難以實現。它更加不安全穩定。這也是困擾新種類的緊張局勢,特別是工作-家庭衝突和關係問題。但也更自由。它是我們自己做的。
近幾年來,我們經歷了一個斷裂的時代,當許多基礎的假設關於世界和我們的個人生活還沒有制定出來。這個詞描述了這個過程被解構,這不僅僅是一個文學闡釋方法。也是一個恰當的描述一個社會的過程,是重塑生活的方方面面。實體,看上去似乎不再不變的或統一的固定和穩定。
蘇聯和南斯拉夫等國家支離破碎。社會成員,像男性養家糊口,女性在家操持這類核心家庭流離失所,產生了讓人眼花繚亂的變化:雙收入家庭,單親家庭,擴展家庭和家庭組成的同居夫婦。
解構的過程比私人生活更加生動。在二十年的時間裡從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美國生活規範和期望定義崩潰了,童年的意義和經驗,青春期,成年和老年發生了決定性的轉變。
今天的童年與二戰後後的大不相同。史無前例的,孩子們花了一部分他們的童年離開他們的親生父親。孩子們花更少的時間在戶外玩伴和更多的時間在屏幕面前。更多的身體活動受到成人的監督和成人的指導。此外,即是孩子更了解性和成人的現實——比起他們的前輩而言。
青春期。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1970年代,性行為和吸毒青少年在高中年齡青少年比率上升,並且父母花費更多的時間不去監督。
與此同時,成年的道路變得更加複雜和長時間的。年輕人上大學的比例飆升,但這往往是緊隨其後的是迷茫,當年輕人搬出當前人際關係、工作、父母的家。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年輕的生命不再會以有序的方式遵循一系列可預見的里程碑。分娩不再可以預見之後安穩的婚姻生活,和獨立生活不再必然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
成年本身進行了意義深遠的變革。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滯的經濟把母親推到勞動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數量。離婚率和再婚的比例翻了一倍,和未婚同居的比率一起飆升。
在僅僅20年,對成人角色和期望定義就縮減地比一個半世紀的時間還要多。
變化發生在老年一樣引人注目,在每一個階段的生命歷程。老年人仍然活躍的時間比以往長,甚至在他們80歲高齡。然後接著是較長時期的越來越衰弱和增加依賴別人的照顧。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後現代社會中,用世界的規範、角色和期望定義一個半世紀的生命歷程已經崩潰。沒有一個固定的腳本引導我們,我們必須為自己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定義。成年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由,比如決定是否結婚、同居、保持關係。他們也有權決定是否要有了孩子;是否有內部或外部的婚姻;和是否採用或接受生育治療。
教育本身的焦慮遠遠不同於之前那些。對兒童死亡率下降的擔憂只是被焦急的兒童心理和情感福祉和動機所取代,這類問題過去很少提及,包括注意力缺乏症和自閉症。同時,父母必須讓孩子為未來,沒有人能預測,但是,許多人擔心,甚至會比現在的競爭和缺乏安全感。
更糟的是,成年人可以支持他們尋求管理他們面臨的許多要求。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社會經歷的危機護理,工作的成年人很少有時間來滿足孩子的需求和年邁的父母。
然而,我確信,我們構建我們自己的生活比其他規定遵循一個腳本好得多。
本文經由wangxuena123翻譯,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及來源心靈咖啡網,商業使用請郵件聯繫:qiancen@psycofe.com
[心靈咖啡微信號:psycofe]
(閱讀更多心理學文章請進入「心理學人」——心理學圈子裡的人都在這裡!)
編輯推薦:
我們是否該為優秀的心理治療投資?
特寫|直擊婚後性慾低下的性治療師
忽視倦怠的精神健康工作者
測試推薦:
價值觀測試
推薦閱讀:
※為何說隋煬帝楊廣「弊在當代,功在千秋」!
※【韻味】當代漢服介紹——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交融與交響——日本現當代作家研究
※今夕何夕│楊釗:保守主義如何塑造當代美國的政治文化
※中國當代詩流派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