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漁民打魚撈上最早丹書鐵券,333個金字免死9次,抗戰再沉水底

我們在小說、電影當中經常看到有免死金牌的說法,得到的功臣們都以其為榮。其實,在專制制度下,所謂「免死金牌」能不能免死還真不好說,這個主要看皇帝的心情,一般來說凡是得到這個玩藝的反而死的更快。

不過歷史上「免死金牌」是確實存在過的,是皇帝頒授給重臣的特權憑證,一般為鐵制,做成瓦的形狀,因為上面的字用丹砂填充,所以又稱作「丹書鐵券」,隋朝時用黃金填字,所以也叫「金書」。這個東西分成兩半,一半給功臣,一半存在朝廷,使用的時候進行對接吻合,以防假冒。

漢高祖劉邦曾發過丹書鐵券,但當時上面寫的都是功臣的爵位、食邑等事項,直到北魏時期,鐵券才有了免死功能,上面寫有免死的次數,有的竟然可以免死10次。但這些免死金牌僅在史書上有記載,真正存世的微乎其微,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是唐昭宗賜給錢鏐的「錢鏐鐵券」。

錢鏐像

唐昭宗時唐朝已經衰落,皇帝常用免死金牌拉攏地方勢力。錢鏐當時在江浙一帶勢力很大,是鎮海、鎮東兩鎮節度使。897年,唐昭宗賜給其丹書鐵券,上面一共鑲嵌金字333個,上面不僅有錢鏐的官爵、功績,還特別註明,如果犯了大罪憑此券錢鏐可免死9次,子孫3次,一般刑事罪不問。

後來,錢鏐當上吳越國王,但仍將此物視為家傳之寶,一直妥善收藏,世代流傳。再後來錢家向宋朝稱臣,宋朝許諾錢家仍享有這個鐵券上所許的優待和特權。錢鏐後代定居台州,這個鐵券就一直放在錢氏祖廟裡。宋代太宗、神宗等幾個皇帝曾經將鐵券要到宮中,親自觀覽。

到了南宋末期,元軍南下,錢氏後人帶著鐵券逃亡,途中竟將其弄丟。一直到60多年後,一位漁民打魚,一網下去竟將其撈了起來。當時因為在水中時間太長,鐵券已經變黑,後半段金字脫落。經過辨認,有人知道這是錢家之物,告訴錢氏後人錢世珪。錢世珪用十斛穀子從漁民手裡換回了鐵券,放在宗祠之中。

國博所藏「錢鏐鐵券」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曾調這個鐵券入京,親自觀賞,並依此仿製明朝的免死金牌。後來明成祖、乾隆帝等也都專門進行過觀賞。高產詩人乾隆還做了一篇《官鐵券歌》加以頌揚。

就這樣,錢鏐鐵券在錢氏後人手中世代傳承,20世紀初,保存在嵊縣長樂鄉錢氏族人手中。1938年,嵊縣被日軍佔領。錢氏族人為了防止「錢鏐鐵券」遺失,決定將它藏在錢賡麟家的深井裡。為防止鏽蝕,錢賡麟夫婦倆先是給鐵券塗上油,然後封蠟,再用棉線纏好,再封上蠟,又在鐵券外面綁上銅錢,然後把它投入井裡。為了防止井水清澈見底被人看見,夫妻倆又每天從外面挑回一擔泥倒入井中,把井水攪混。就這樣,「錢鏐鐵券」在井裡存放了七年。

1945年11月,錢賡麟夫婦才把「錢鏐鐵券」從井裡拿上來。1951年,錢氏族人決定將「錢鏐鐵券」捐獻給國家,他們將其從錢家祠堂取出,送到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保管。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特調這件無價之寶入京,將它以一級文物珍藏。這塊曾經「七登天子之庭」的「錢繆鐵券」,歷經千年滄桑,終於有了最好的歸宿。

推薦閱讀:

65名遭俄扣留中國漁民今日回國 4船長仍被扣留
小城記事 · 東極島 | 邂逅東極,奏響漁民之歌
聲納無銅後!中國漁民再立新功:捕獲美軍神秘武器!
漁民聲稱拍到尼斯湖怪現身漁場附近(圖)
湛江遂溪·海邊農家樂

TAG:漁民 | 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