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反映整體的太極「全息」觀及在太極拳中的反映
06-14
局部反映整體的太極「全息」觀及在太極拳中的反映太極「全息」觀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局部反映整體的規律。這一規律在現代中外醫學的頭皮針、眼針、鼻針、耳針、手針、足反射區按摩法等療法中有重要的反映和應用,從《耳針》與張穎清教授的《生物全息診療法》等諸多醫學書刊中可知:對於人體而言,整個頭皮、眼睛、鼻子、耳朵、大臂、小臂、手、大腿、小腿、腳,甚至於手的第二掌骨,分別都是一個人體的全息縮影。比如在耳朵上、第二掌骨上,人體各部位和各內臟組織都有其各自的對應點,這些對應點既能反映也可治療人體對應部位組織的疾病;此外,現代醫學發現一個人的一根毛髮、一粒脫落的上皮細胞、一滴血、一點唾液都可以通過DNA檢測確定一個人,這些都是太極全息律在人體中的反映。其實古代的中醫學早就將這種全息觀應用於臨床,如古代中醫針灸的上病下取、頭病治腳,下病上取、腳病治頭,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等遠道取穴法就是對這種全息觀的應用。《太平廣記》記載五代後蜀國君命其大臣、著名畫家黃筌將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所畫的《鍾馗掐鬼圖》畫卷中的鐘馗用食指掐鬼的眼睛改畫為用大拇指掐;黃筌接畫回去結果另外又畫了一張,完成後將兩幅畫卷都交給了後蜀主,後蜀主問他為什麼不改畫而另畫,黃筌說這是因為原畫卷上「吳道子所畫鍾馗,一身之力,氣色眼貌,俱在第二指,不在母指」,因此只得另畫。黃筌洞察吳道子所畫圖中的鐘馗全身都有食指用力的反映,這也是反映了人體太極全息律。太極拳尤其充分地體現了這種局部與全體關係的太極全息律,許多太極拳有造詣的太極拳家和前輩們都十分重視太極拳的這一規律。如已故教授孟乃昌先生在《精武》85年第1期一文中說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整體性的,不是局部的;每一個動作全身各處都有相應的反應和反映。孟乃昌先生所說的太極拳這種局部和整體的關係正是經典拳譜所說的「如練一氣」引起全身動作所形成的,就是說: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象是飄拂著的綢帶那樣是由於傳遞性的力量整體有序帶動的。不少太極拳前輩都指出: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腳底下的著力點都有相應的變化,手臂的每一個動作其實都是以腳為根基之兩胯的抽動操縱所形成的。《武當》2004年12期劉樹春先生之文記述了孫劍雲前輩曾指出:太極拳推手推的是手,功夫在腳。孫南馨先生在《楊式太極長拳》中也指出太極拳動作「任何微小之處,均必須用足底的擰旋和蹬勁來完成。」這些都是太極局部與全體關係全息觀在太極拳中的反映,太極拳經典拳譜則用「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和「上下相隨」等來表述這一思想。可以說:練太極拳如不以太極這種整體反映局部、局部反映整體的全息律為具體指導,要想有實質性的進步是不可能的。所以,應該認為這種局部與整體的全息律也是「太極」與太極拳十分重大的一個內在關係。四.先後天的「太極」全息觀在太極拳中的反映「先後天」是太極全息理論的又一個重要內容,在太極拳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先後天」包括了「後天返還先天」和「先天生後天」,「先天生後天」也就是「太極者無極而生」。「太極者無極而生」在道家內丹學中和歷代中醫學中都有重要的反映和應用。一般地說,無極或未分陰陽的太極屬於「先天」,己分陰陽的太極屬於「後天」。「先後天」是對照人的自然生命過程而言的,如《張三丰大道論》說:「今專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之前一片太虛,托諸於穆,此無極時也,無極為陰靜,陰靜陽亦靜也;父母施生之始,一片靈氣投入胎中,此太極時也,太極為陽動,陽動陰亦動也,自是而陰陽相推,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指出人胚胎形成之前就是人的無極即「先天」,胚胎一旦形成就是初始太極仍為「先天」,出生後的男女就是陰陽己分的太極即「後天」。陳兵先生的《道教氣功百問》指出:道教和中醫都認為人出生後,先天的「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的無極、太極仍隱寓於後天的太極之中。中醫十分重視人出生後的後天,同時也十分重視人的先天,認為人的先天決定了後天,但後天對先天有重大影響;用現代的醫學觀點講,人的各種遺傳基因就是屬於人的先天。道教所謂「後天返還先天」,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人的生理狀態可以向剛出生的狀態逆向發展,即延年益壽和老年人生理狀態的年青化,而且人的各種潛在功能也可以被開發出來。唐末五代道教重要人物鍾離權傳於呂洞賓,呂又傳於北宋陳摶的「無極圖」,就突出反映了這種先後天思想;該圖由五個圖形組成,是現在己知古代影響很大的一種著名太極圖,該圖既可論析示意人從先天至後天的生命自然發展過程,又可論析示意通過內丹修鍊從後天返還先天的生命逆向發展過程;北宋周敦頤將此圖改稱為「太極圖」,即後人所說的「周子太極圖」。先後天思想尤其重視「心」的後天返還先天,古人認為人體的主宰是心,如《內經·靈樞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心者,生之本。」所以,《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把「心」比喻為古代天下最高的主宰,也就是帝王;古人「心」的概念包括了現代醫學中人的神經中樞和心臟,這種心為人之主宰的認識與現代醫學理論是相吻合的。既然人為太極,人的各部分就各都是太極中的太極,心則為其中的主宰性的太極。如《峴泉集·太極圖與先天圖說》說:「具體於人身而言,則人心中皆具動靜之理,陰陽之機,即是太極,故曰『心為太極』。」因此,相對於道家內功修鍊和太極拳而言,「先天」與「後天」主要是指「心」也就是精神。古人認為先天的「心」是無思無欲的,後天的「心」則是七情六慾雜念紛紜的。如明代伍沖虛《仙佛合宗語錄》說:「若夫無念無慮不識不知虛極靜篤時,即屬先天。」而「凡有念慮存想知見睹聞,皆屬後天。」而道、釋等家認為思念紛雜是人類健康的一大困擾,這一觀點是為現代醫學所肯定的,也與中醫經典《內經》相一致,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思傷脾。」《素問·舉痛論》說:「思則氣結。」而中醫概念的「脾」是人後天生命的根本,如《醫宗必讀》說:「……故曰後天之本在脾。」中醫概念的「氣」又是人生命的根本,如《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類經·攝生類》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醫方考·氣門》說:「氣盛則物壯,氣弱則物衰,氣正則物和,氣絕則物死。」人如果脾傷氣結,人的生命質量必定受到重大傷害。這就是說,如果人的主宰太極「心」受到了傷害,後天的根本就必然也會受到傷害的。所以後天返還先天首先是「心」的後天返還先天,那就是追求心的虛靜;心的虛靜被古人認為對於提高人體生命質量是十分重要的,如《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在這一觀點上,道、釋、儒三家是相同的,所以,歷史上主張三教合一的重要道教代表人物張三丰明確認為道、釋、儒三家的根本是相同的。正如《楊氏老譜·口授張三丰老師之言》所記述的張三丰之言:「予知三教歸一之理,皆性命學也,皆以心為身之主也。」而道家的「先天生後天」也就是「太極者無極而生」。換句話說就是後天的活動要由先天來支配。用現代的語言說,一個人將先天的潛能開發出來後,這種潛能的應用就會有奇妙的效果。這些觀點是道家修鍊養生的重要指導思想。太極拳正是秉承了道家這一修鍊養生的太極「先後天」思想。太極拳首先致力於「後天返還先天」的鍛煉,力求精神之靜和肢體的動中求靜,藉以優化生命質量和延長生命、開發和優化人的潛在功能,如拳經所說:「意上寓下後天還」,「以上系三豐祖師所著,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拳經中的「虛靈」、「神內斂」、「內固精神」、「神舒體靜」等,都反映了太極拳鍛煉的首要目的是「心」的後天返還先天也就是追求精神安靜。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使用法》中所說的「不動為無極,已動為太極,靜則返本還原,復歸無極,心神合一,滿身空空洞洞」、《楊氏太極拳法精解》記述李雅軒先生所說的「虛靜為功夫第一要訣」,都是對心的後天返還先天的具體說明。這種追求心的後天返還先天是有無可置疑的現代科學可以作為依據的,許多科學實驗報導人的神經中樞中一些未知區域能夠開發激活人的一些神奇潛能,但這些功能的開發激活離不開精神的高度入靜。所以,可以肯定「心」的後天返還先天的程度,決定了太極拳鍛煉健身祛病和武術功夫獲得的程度,正如馮志強先生在《陳式太極拳入門》中所說:「虛靜的程度反映了習練者太極拳功夫的程度,太極拳功夫的提高取決於虛靜功夫的深入。」精神方面的「後天返還先天」即「入靜」不僅被太極拳理論強調得無以復加,而且運動中肢體的求「靜」也被太極拳理論強調得無以復加,肢體的「靜」即放鬆、不用力、不自動、不動手;太極拳的肢體運動是既動又靜的,即肢體既是十分不用力的放鬆和不自動的,也就是說是「靜」的,同時又是「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也」地運動著的,所以,太極拳的運動又被稱為「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或「雖動猶靜」;當然,這不是相對主義地認為動就是靜、靜就是動,動與靜沒有了區分,而是說由於太極拳特殊的鍛煉,使得「動」從某角度講是「靜」的,鍛煉者的實際體會也是這樣的。現代太極拳界有人不懂虛靜是有著不同的深度和層次而否認太極拳入靜,認為入靜僅僅是錯覺,這是很錯誤的;現代太極拳界又有人主張太極拳應該是又剛又柔地主動自動,其客觀實質就是把太極拳當作了純粹的肢體主動活動,當作了一般的運動,將太極拳的根本靈魂和精髓丟棄了,因而也是嚴重的誤導;這些丟棄了虛靜與放鬆不自動的太極拳鍛煉就同體操鍛煉沒有本質的區別,要想獲得太極拳特有的健身祛病和武術功能是不可能的。太極拳在「後天返還先天」的基礎上十分重視「先天生後天」,也就是「太極者無極而生」。具體地說就是主張追求在保證「先天」的精神狀態也就是無思無欲的前提下不假思索地從事「後天」的拳術活動,也就是說到了動作純熟以後,就要追求漸漸擺脫由意識支配動作的初學狀態,由著熟過渡到懂勁,追求在楊澄甫先生所說的「心中不知」的精神狀態下從事拳術活動。這種追求達到成功了,才是達到《楊氏老譜》所稱為的「懂勁」功夫層次了。《楊氏老譜》反映太極拳先人認為這樣的太極拳鍛煉會有更好的健身和武術效果,這一觀點也是完全能夠得到現代醫學支持的。這也就是說如果太極拳鍛煉總是處在意識支配中,要想達到「懂勁」功夫層次是不可能的,要想得到太極拳應有的健身效果也是不可能的。現代太極拳界不少人認為太極拳應該始終處處追求意識領先和意識指揮動作,稱太極拳是「意識拳」,這種認識與「後天返先天,先天生後天」完全是相反抵觸的,因此是很錯誤的。綜上所述,「太極」不等於就是周易理論,因為雖然「太極」的概念是宇宙世界,周易的研究對象也是宇宙世界的抽象規律,但兩者畢竟是不能等同的,認識太極拳之「太極」不等於非得學懂很多周易理論不可;「太極」也不等於就是黑白魚太極圖,因為黑白魚太極圖僅僅是根據引導想像對太極陰陽關係的一種示意而已;對於太極的無限可分性與先後天等,黑白魚太極圖是難以示意的;「太極」更不等於就是圓,因為萬事萬物都是太極,豈止只有圓是太極?認識太極拳之「太極」應該從總體角度的和抽象的,尤其重要的是要認識本文所述的三個太極全息:①負陰抱陽,對於太極拳而言,尤其重要的就是「雖動猶靜」,這也是太極拳古代經典拳譜中論述最大篇幅的內容;②局部反映整體,對於太極拳而言,尤其重要的就是「如練一氣」所引起的「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③後天返先天,先天生後天,對於太極拳而言,尤其重要的就是首先「動中求靜」地處處追求靜,在此基礎上再進而更高要求地追求「以靜御動」。其一是追求在無思無慮中練拳用拳,其二是追求肢體最大限度求靜(放鬆不用力),追求以極小的體力消耗練拳、用拳。這三點應該是學練太極拳的三個十分重大的原則。認識和研究太極拳之「太極」尤其重要的也就在於太極拳鍛煉要牢牢把握住這三個原則,將這三個原則作為太極拳學練的根本性的指導。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陳氏太極拳轉關銜接精妙解析<三>
※太極拳樁功
※太極拳推手「跌」法之妙,一起來體會一下吧!
※陳式太極拳的特點
※孫式太極拳「摟膝拗步」的練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