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中醫「拯救」更年期,喝葯扎針皆管用~
導語:當下,說到更年期(簡稱「老更」),很多人愁容滿面;面對「老更」,更是無可奈何!該怎麼面對即將到來的「老更」呢?答案就在下文。
大家好,今天已經是第三次的微課堂,我漸漸開始喜歡這個環節,藉此機會正好可以整理一下之前眾多各門各派的跟師經驗和個人臨床心得,「限時開課」讓我沒有了各種可以拖延偷懶的理由,靜下心來細細地回顧,好好地總結和備課,這個過程讓我感覺非常不錯也很有收穫。所以也再次感謝上醫網創建了這麼好的一個平台,同時也感謝各位朋友的信任,抽出時間聚集在群里來聽課,希望今晚你們都能有所得。
鄧頲簡介
鄧頲,主治醫師,中醫碩士,上海市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委員。三甲醫院中醫科及高端健康管理公司旗下中醫門診工作多年,有幸跟診滬上名老中醫顏德馨、朱南孫、林水淼等,窺得中醫診治精髓一二。近年來求學台灣易醫大師,涉獵各種外治法,針灸、特種拔罐、補瀉電針、五色療法、放鬆整脊等等,以期達到更佳療效,擅長治療內婦科雜病、各種痛症(肩頸、腰膝、足跟等等),對於胃腸疾病、乳腺增生、疲勞、失眠、便秘、高脂血等亞健康問題頗有心得。
晚上好各位!今天的主題是更年期綜合症,信息量相當得大,尤其在調養治療方面,包括了中藥湯劑、中成藥、傳統十四經針灸治療、董氏奇穴治療、各類手針以及耳穴磁貼治療,當然還有大家都非常喜歡的穴位自我按摩,最後還會談及了一些飲食食療的注意事項。
一、現代醫學
更年期綜合征是指女性在絕經前後由於卵巢功能減退,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平衡失調,而出現一系列內分泌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主的症候群,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採用「圍絕經期」這一術語,統稱為「圍絕經期綜合征」。這個綜合症最典型的癥狀是月經失調、潮熱、出汗以及各種莫名的心理生理等伴隨癥狀。多發生於女性45~55歲,有人在絕經過渡期癥狀已開始出現,持續到絕經後2~3年,少數人可持續到絕經後5~10年癥狀才有所減輕或消失。
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二的女性更年期會出現以上癥狀。近年來由於環境和壓力以及生活習慣等原因,很多女性朋友們都是壓力山大,情緒起伏不穩,女性卵巢功能下降出現越來越早,不少女性30多歲就開始出現月經不調等癥狀,一般小於40歲的女性出現類似癥狀,去醫院檢查就有可能被診斷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所以各位女性同胞們不要忽視自己的身體健康,最了解你身體的人就是你自己,越早注意越早調理,不但可以保養身體,延緩衰老,也可以幫助自己日後平穩地度過更年期。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說說圍絕經期綜合症的主要癥狀:
圍絕經期綜合症的主要癥狀
1.月經改變
可以是月經周期延長,經量減少,最後絕經。或月經周期不規則,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斷,然後逐漸減少而停止。
2.血管舒縮癥狀
臨床表現為烘熱潮熱、出汗。潮熱起自前胸,湧向頭頸部,然後波及全身,少數僅局限在頭、頸和乳房。在潮紅的區域可感到灼熱,皮膚髮紅,緊接著爆發性出汗。持續數秒至數分鐘不等,發作頻率每天數次至數十次,夜間或應激狀態易促發。這個癥狀導致女性朋友們非常的不適不爽和尷尬。
3.其他泌尿、心血管系統等伴隨癥狀
如煩躁易怒, 精神疲倦,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面浮肢腫,記憶力減退,皮膚蟻行感,甚至情誌異常等。有的還伴有尿頻、尿急、性慾下降、食慾缺乏等,還有些出現胸悶心慌心悸,血壓升高等循環系統癥狀。另外從圍絕經期開始,骨質吸收速度大於骨質生成速度,易促使骨質丟失而導致骨質疏鬆,也會出現腰膝酸軟,腰背和四肢關節疼痛等症。
現代醫學實驗室診斷依據,主要是看生殖激素水平:
1.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升高,FSH>40U/ml
2.雌二醇(E2)與孕酮水平下降,E2<5pg/ml
西醫的治療是以激素替代療法或補充治療為主,
大家都很清楚,激素治療有利有弊,還有一些禁忌症和慎用情況。所以現在越來越多人尋求傳統醫學治療。
二、中醫如何看待圍絕經期綜合症
中醫學古典醫籍中沒有與此相對應的病名,但在「臟躁」、「百合病」、「心悸」、「鬱症」、「頭痛」、「不寐」、「年老血崩」等病證中有類似的記載,中醫婦科教材稱之為「經斷前後諸症」。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六七太陽脈衰於上,面始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這段話的意思給大家解釋下,由於天癸的作用,女子二七就是14歲左右月經來潮,到了四七就是42歲左右容顏開始衰老,至七七49歲的時候基本絕經無法生育了。所謂的「天癸」,就是腎之陰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基因」、「核酸」、「性激素」之類的物質基礎。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云:「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又云:「腎氣盛,月經始;腎氣衰,月經絕」。這都說明腎對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及生殖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四十歲前後就是腎中精氣開始衰退的時段。現在看來,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睿智,他們那麼早就掌握人體生理的規律。
三、中藥治療
基於剛剛的分析,我們清晰地了解圍絕經期綜合症病根在於腎,源於腎陰匱乏、導致臟腑失去腎陰津血的濡養,而呈現出臟腑之間機能失調,而女子又以肝為先天,容易多思多慮,情緒多變,導致心神失養,久之則演變為心肝兩臟失衡,使水不涵木或水火不濟,解釋一下,這裡水為腎,木為肝,火為心,所以臨床除了以烘熱汗出,還多出現心煩失眠或煩躁多夢之症,而腎水不足,肝木失養,陰血津虧,又出現頭痛頭暈、或血壓短暫性升高、波動,以及腰膝酸軟、皮膚瘙癢、二陰乾澀等病證。因此在治療上首先應從滋補腎陰之精為主,兼顧清心疏肝,輔以健脾,調整臟腑之間的陰陽平衡。
中醫治療疾病的特色就在於辯證分析,因人施治,下面就談談簡易辨證分型用藥。
綜合歸納現代醫家辨證分型,經斷前後諸症可分為以下五型:
1.肝腎陰虛 頭暈耳鳴,心煩易怒,陣陣烘熱,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煩熱,腰膝酸軟,月經周期紊亂,經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斷,色鮮紅。舌紅苔少,脈弦細數。 可用六味地黃丸或左歸飲加減。
2.心腎不交 心腎兩虛心悸,怔仲,虛煩不寐,健忘多夢,恐怖易驚,咽干,潮熱盜汗,腰酸腿軟,小便短赤。舌紅苔少,脈細數而弱。 可用天王補心丹加減。
3.肝氣鬱結 情志抑鬱 乳房及胸脅脹痛或周身刺痛,口乾口苦,喜嘆息,月經或前或後,經行不暢,小腹脹痛,悲傷欲哭,多疑多慮,尿短色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膩,或舌質青紫或瘀斑,脈弦或澀。 可用柴胡疏肝散或丹梔逍遙散加減。
4.脾腎陽虛 月經紊亂,量多色淡,形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膚腫,腰酸膝冷,腹滿納差,大便溏薄。舌質嫩,苔薄白,脈沉弱。 可用右歸飲加減。
5.腎陰陽俱虛 顴紅唇赤,虛煩少寐,潮熱盜汗,頭昏目眩,耳鳴心悸,敏感易怒,形寒肢冷,腰膝酸軟,月經閉止,性慾減退。舌質淡,脈沉無力。 可選用二仙湯加減(上海曙光醫院經驗方:仙靈脾12克,仙茅、巴戟肉、當歸、知母各9克,黃柏5克)。
本人之前跟診過滬上婦科聖手,國醫大師朱南孫以及岳陽醫院婦科王采文主任醫師,她們兩位都長於治療此疾,臨床每每收效甚佳。結合名家經驗和自己臨床心得,本人對於此證常用六味地黃丸、百合地黃湯、甘麥大棗湯三個經典方劑為主,再根據癥狀加減,治療思路是以「腎、肝、心」為著眼點,六味地黃丸與補腎葯合用,有滋養腎陰、補腦益髓,使「水能濟火,並能涵木」,而精血互生則使腎髓充足,骨髓充盈則腰膝強健,甘麥大棗湯與百合地黃湯有疏肝解郁、補養五臟、寧心安神之用;因而三方合用則能「補其不足之水為先,瀉其有餘之火為後」以其達到陰陽平和,標本同治。
四、針灸等外治法
剛剛我們講了中藥如何治療更年期綜合症,下面我們來談談針灸的治療機理和作用。
早在1996年11月,在義大利米蘭召開的世界衛生組織會議上,提出並公布64種針灸適應症、其中抑鬱、失眠、頭痛以及女子月經方面的疾病,都明確列入其中。「現代臨床及實驗研究都證明,針灸可通過調節機體內環境和自主神經功能,發揮機體的自我調節作用而產生治療效應,其作用途徑涉及神經、內分泌、免疫等多系統多靶點。」 針灸對改善更年期綜合征的整體或局部癥狀,有較好的效果。
1.傳統十四經針灸
治療一般臨床以背部俞穴和腹部募穴配穴為主,取背部的心俞、肝俞、脾俞、腎俞;背俞穴是臟腑氣血輸注於背部的穴位,故能調理臟腑功能,膈俞為血之會,可活血補血理血,與五臟俞相配能起到滋補肝腎、補益心脾、活血的作用。
再取腹部之募穴關元和中極,關元為任脈之要穴,具有補腎壯元、益氣和血之功,中極為膀胱募穴,也是足三陰經與任脈交會穴,取之可溫陽利水、補腎調經。
在俞募配穴的基礎上再加神門、三陰交、百會;神門為手少陰心經之原穴,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足三陰與女性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有密切聯繫,取上述兩穴可交通心腎、調理沖任;百會系督脈和手足三陽經之會穴,位居巔頂,「頭為精明之府」,取之不僅可寧神定志,而且與三陰交、神門相配更有協調陰陽、溝通上下之義,這三個穴位我們在講失眠時已經重點提到了。
根據臨床癥狀還可以加上風池、支溝、合谷、血海、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太沖等穴位一同治療。
2.董氏奇穴
除了傳統十四經取穴治療外,我臨床還喜歡配合董氏奇穴。董氏奇穴屬於多層次的全息針灸學,與十四經穴相映成趣,其理論淵源與《內經》一脈相承。董針多數在四肢取穴,相對安全,我臨床一般取婦科穴、還巢穴、火主、火硬倒馬、腎關、復溜、下三皇等為主穴,再配合胡光老師的老十針來培補正氣,提高人體免疫力,二組穴位交替應用。
除了這兩種常用針灸方法呢,我在臨床對付這類疾病還有一個殺手鐧,就是王氏中醫獨創的針陣——八大天王,此針陣可激發人體氣血有序運行,瀉人體之有餘而補其不足,以達陰陽平衡之目的,對於各類內分泌失調、失眠、情緒不寧、機體莫名異常感覺等常常可獲奇效。
3.全息手針
全息手針顧名思義以手部的全息對應為主來治療全身性疾病,比如柳華山老師的下焦四針,專門治療男女生殖系統疾病,取雙手部的骶尾點,中指末節赤白肉際靠大拇指側的下焦對應點進針。
還有餘浩老師的陰陽九針,取大叉穴和海上明月及其變式來治療此症。
另外葛欽甫老師的太極小六合針效果也是不錯,太極小六合針是以掌八卦來下針的,先取坎離兩卦,以達水火既濟,補腎寧心之效,再配震卦以疏肝開郁,理氣寬胸。
臨床上還配合傳統十四經之內關和合谷穴一同治療,我們上節微課堂全息六總穴里講過內關為手厥陰心包之絡,別走手少陽三焦經,屬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陽維脈,主一身之里症,為治療血脈和神志方面的重要穴位。
合谷穴系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有宣通氣血之功,治療範圍十分廣泛,更年期患者常有烘熱汗出,合谷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4.耳穴
別看小小耳朵,裡面可是有大大的乾坤,耳朵有我們整個人體的全息對應,對於疾病的治療也有一定的作用。方法也很簡單易行,可以用王不留行籽或者磁珠貼在對應穴位上,用手捏來刺激穴位以起到效果。
耳穴治療圍絕經期綜合症,一般用兩組穴,第一組取交感、皮質下、卵巢、心 、肺,第二組取內分泌、三焦、神門、丘腦、肝、腎,採用壓丸法,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每周2次,一般5周為一療程。配合上述的針法治療可以事半功倍。
5.穴位按摩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三陰交穴:位於內踝尖直上4指寬,脛骨後緣。
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腎俞穴:位於人體背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即腰帶的位置,旁開1.5寸處。
膻中穴:位於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腎俞穴與太溪穴滋補腎陰,緩解頭暈耳鳴、健忘、乏力等癥狀;三陰交穴養護肝腎,緩解心煩、燥熱、汗多等癥狀;太沖穴清肝火,陽陵泉穴清肝膽濕熱,緩解心煩、失眠、多夢等癥狀。膻中穴緩解胸悶的癥狀。
以上兩種方法簡單易行,可以自行操作,但是只是起到保健預防作用,或者增強治療效果,如果癥狀明顯還是建議針葯結合治療。
五、食療忌宜
一般來說 ,更年期患者大多為陰虛火旺體質,宜選擇具有滋陰益腎、清肝寧心功效之品,如枸杞子、菊花、銀耳、蓮子、白果、山藥等,入冬進九後可少量食用党參、西洋參等,不宜選擇偏於溫陽動火之品,如羊肉、桂圓、紅參等;
當然也要看體質,如果為陽虛的,則溫陽還是可以適當服用。另外也不宜過食高蛋白或長期食用含有雌激素的食物,如雞肉、蛋白粉以及蜂產品及特濃豆漿等,臨床發現過食這些不當的補品,不但不能增加雌激素,反而會促進生長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腺小葉增生等激素依賴性疾病。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我之前一直在群里和大家說,疾病三分靠治療靠醫師,七分靠調養靠自己。的確中藥有點苦,針灸有點痛,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苦痛之後疾病當然會有好轉,但重要的是要注意自我保養,不良生活習慣要改變,學會主動調理身體。否則免不了要被疾病和針葯治療雙重洗禮。
推薦閱讀:
※80後:拿什麼拯救你,我們的婚姻
※劉邦落草呂雉入獄 是誰拯救她於危難之中?
※女人胸部的保質期30年!過保後如何拯救?
※【美食】夏天來了,這幾種家常炸醬做法,香氣滿滿人人愛,絕對是拯救餐桌的神器!
※孫紅霞:拯救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