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審判模式 彰顯為民情懷

創新審判模式 彰顯為民情懷

--------------------------------------------------------------------------------

通江縣地處四川省東北部、米倉山東段南麓大巴山缺口處,與萬源、平昌、巴州、南江接壤,幅員面積4006.58平方公里,素有「一府三鄉」(川陝革命根據地首府、中國銀耳之鄉、溶洞之鄉、紅軍之鄉)之美稱。面對大山環繞、人居分散、交通不便、經濟文化相對落後、法律意識淡薄、當事人訴訟不便等現狀,通江法院始終堅持「三個至上」指導思想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司法理念,為進一步提升法院公信力,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更好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不斷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探索新機制、新方法,增添便民、利民、為民、惠民新措施,把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效、便捷、周到的訴訟服務作為審執工作的主線,深受縣委、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

「50、80」工程 開闢審判新模式

針對最高法院提出的「黨的領導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三個至上」和縣委領導指出的我縣政法工作存在的「隊伍不適應、執法不適應、群眾不適應、工作不適應」等問題並結合通江法院工作實際情況,2009年初,院黨組書記、院長李長霖創新提出了符合公開審理條件的刑事案件到案發地審理不低於50%、涉農民事案件深入鄉村審理不低於80%的「50、80」工程。

自「50、80」工程開展三年以來,通江法院先後在縣實驗中學公開審理了張旭、楊浪「聚眾鬥毆」案、在鐵佛中心小學審理了岳文川「妨害公務」案、在永安中學審理了溫國平「盜竊」案等70餘件在當地有較大影響的刑事案件,在全縣26個鄉鎮審理了1534件典型涉農民事案件,受教育群眾總計達30餘萬人次,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通江法院始終堅持把大局意識和為民意識緊密結合起來,把服務大局作為審判工作的根本價值取向,緊緊圍繞縣委、政府的工作思路,積极參与社會綜合治理,打擊和預防違法犯罪活動,轉變坐堂辦案的司法理念,把莊嚴的法庭搬到學校、田間地頭,結合辦案開展「一案一課」、法律諮詢、法律宣傳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識,培育守法公民,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防止民轉刑案件的發生、不打官司打信訪的狀況,極大地豐富了司法為民的內涵。2009年,通江法院綜治工作獲得全國先進集體的殊榮,院長李長霖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在推行「50」工程中,始終堅持快審快結和當庭宣判,使刑罰充分發揮其正面效能,最有力地維護法治的威嚴,讓群眾知悉裁判結果,提升以案說法的啟迪和示範效應,在懲治犯罪嫌疑人的同時,最明顯的效果是群眾受到了教育,增強了法律意識,真正做到社會效果、法律效果和審判效果的有機統一。在巡迴審理中,積極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庭審,監督法院審判工作,邀請人民陪審員參加庭審,充分發揮其「審判、調解、聯絡、宣傳、監督」的綜合作用,實現審判資源的優勢互補,提升法院社會公信力。

自開展「80」工程以來,該院紮實落實司法便民、利民、為民措施,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和「方便群眾、方便訴訟」的原則,增強延伸服務的司法意識,充分發揮基層法庭的前沿陣地作用,送法下鄉,把涉農民事案件搬到農戶家中、田間地角審理,並且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原則,結合法理、情理、道理,明理釋法,化解矛盾、平息爭端,有效減輕當事人的訴累,真正做到社會效果、法律效果和審判效果的有機統一。

「法官進社區」 化糾紛促和諧

通江法院緊緊圍繞「三項重點工作」,堅持「利民、便民、為民、惠民」的指導原則,進一步延伸審判職能,拓寬服務途徑, 2010年初,該院在「50、80」工程的基礎上,啟動了「法官進社區」司法為民舉措。

院機關選派出16名優秀法官,以諾江鎮8個社區聯繫點為服務載體,在各社區及轄區學校、企業建立社區法官聯繫點,設立「社區巡迴審判辦公室」。 社區法官實行掛牌定責服務,將職責和聯繫幹警照片張貼在社區公示欄內,公布聯繫電話和服務承諾,以便民、惠民為工作目標,建立社區巡迴審判點,選擇具有典型和教育意義的案件開展審判活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及時幫助解決、化解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矛盾糾紛和涉法、涉訴問題,真正做到「解民怨、化民難、維民權」。

建立社區法官長效機制。成立了法官進社區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嚴格的考核管理制度,把此項工作納入了崗位目標,同審判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獎懲;實行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小結,半年一總結。社區法官因工作變動及時調整人員,決不因人員變動影響法官進社區工作的開展,確保該項工作有效有序推進。

社區法官們每周到社區調研一次,開展法律宣傳活動、指導人民調解,及時解答群眾法律問題,熱情周到地為居民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從而預防矛盾糾紛的產生。他們以「化解矛盾、解決困難、送溫暖、聚民心」為指導,找准角色,拓展司法服務;以宣傳員、調解員、服務員、聯絡員等多重身份深入社區、心繫民生,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有效地將矛盾「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如:民一庭駐春長坪社區法官經多方協調,幫助該社區解決了廣大居民及通江縣試驗中學數千師生長期以來飲水困難;刑庭駐北街社區社區法官就社區反映人民武裝部在建房中未設消防通道,及時提出了司法建議,從而消除了安全隱患。

通江法院在各社區設法官調解室,建立調解對接機制,加強與社區調解員的聯絡,開展訴前調解、委託調解、邀請調解等工作,建立訴調對接,擴大矛盾糾紛的調解渠道,加強對社區調解組織的業務指導,提高調解員的工作能力,努力創建「無糾紛」和諧社區。建立定期聯絡制度,在各社區設立法官信箱,收集社區群眾對法官的建議和意見,暢通信息反饋和收集渠道,建立定期聯絡機制,及時了解社區工作動向,把握社區群眾新要求、新期待。通過社區參與社會管理,不斷改進法院工作。

為實現法院工作和法官進社區同步發展,齊頭並進,達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在工作中做到了法官進社區活動與法院工作職能、「50、80」工程和聯絡工作三結合,推動法院各項工作協調有序發展。

自「法官進社區」活動開展以來,社區法官共參與調解各類糾紛327起,開展法制講座 50場,指導人民調解105 件,參與社區重大活動20次,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既減少了當事人訴累,又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贏。正如一社區幹部所言:「有法官在身邊,何愁問題難解?」

通江法院的「50、80」工程和法官進社區活動是院領導在實現司法審判向司法服務的思路下提出的新舉措,是能動司法的具體體現,同時又是通江法院工作亮點和特色。三年來,通江法院不斷深化、總結經驗、增添措施,加強保障、逗硬獎懲,「50、80」工程和法官進社區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基層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擁護,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肯定,經驗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在各級網站和《巴中日報》和《四川日報》均予以轉載。

2012年,通江法院將在市委統籌城鄉、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的思路下,以「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為載體,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在不斷總結中求完善,在不斷創新中求發展,再研考核激勵新機制,再思法院工作新思路,再寫「50、80」工程和法官進社區活動新篇章。


推薦閱讀:

反黑到底有什麼情懷?
唯美句子:輕輕,剪一段此刻的光陰,許我用雲淡風輕的情懷,陪你看歲月靜好,陪你看細水長流,可好?
靜,是一種情懷
《哆啦A夢:大雄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是在繼續賣情懷還是有新的看點?
蘆花,那暖暖的情懷

TAG:創新 | 情懷 | 審判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