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2)
市場機制有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中最基礎的機制,價格水平上升,既刺激增加供給,又會抑制需求;價格水平下降,則既會引起需求增加,也會引起供給減少。市場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變動則受供求的影響,供大於求價格下跌,供小於求價格上升。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商品生產者之間必然展開競爭,努力提高技術,改善管理,提高效率。這樣,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共同作用,不僅實現了有比例的資源配置,而且推動了整個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市場機製作用的發揮是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客觀存在著決定資源配置的基本經濟規律即價值規律。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是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以此為基礎,商品實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又包括兩重含義:一重含義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另一重含義是指社會總勞動量按一定的比例用來生產某種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由此決定,資源配置也有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資源在同一部門內配置,另一個層次是資源在社會各部門配置。不管哪一個層次的資源配置,都是由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來決定。
在講清楚上述基本道理後,不難發現,今天我們在深化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本質上是強調尊重價值規律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強調尊重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這有利於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正確觀念,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於政府職能的轉變。
市場經濟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幾百年實踐經驗的總結,反映的是市場經濟的一般法則,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資產階級曾經充分地利用了這種文明。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為什麼不自覺地、更加有效地利用這種人類文明呢?
為什麼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怎麼才算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從歷史上看,西方政府干預經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在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資源配置完全由價值規律及市場機制決定,政府是「守夜人」,並不干預經濟。1825年資本主義發生了第一次經濟危機,其後每隔幾年就發生一次,1929年—1933年發生了資本主義全球性經濟危機。實踐說明,市場特別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市場,對於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不是萬能的,由於市場機制調節的自發性和事後性,所以也會導致比例的失調、資源的浪費,即市場失靈。於是在英國產生了凱恩斯主義,在美國出現了羅斯福新政,由此開始了政府干預經濟的理論和實踐,也由此開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政府與市場關係的不同觀點的論爭。
在我國,對於資源配置方式的選擇,曾經忽視市場而重計劃經濟,實踐證明是不成功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逐步重視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重視發揮政府的作用,大量事實說明是成功的。所以,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除了彌補市場的不足,從根本上說這是已為實踐檢驗和證明了的科學命題。
[責任編輯:李貝]
相關報道
推薦閱讀:
※中加關係升溫 賴昌星被遣返可能大 惶惶隱身(圖)
※脾胃小腸大腸之間的相互關係?
※為什麼你不能和身邊的人處好關係
※全球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與元首的關係
※星宿之間的安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