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大元王朝之武霸傳說

蒙古帝國:大元王朝之武霸傳說

成吉思汗兄弟:

拙赤合撒兒(簡稱合撒兒),合赤溫,帖木格,別勒古台,別克貼兒(別勒古台,別克貼兒均為也速該別妻所生,別克貼兒被鐵木真與合撒兒聯手殺死,當時三人均為少年。別克帖兒對待兄弟幾人傲慢,鐵木真與合撒兒本想向別克帖兒屁股射箭以報復其傲慢,結果由於年少射技不佳,正中後心而死)

成吉思汗妹妹:

鐵木倫

成吉思汗妻妾

  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並同時冊立數位皇后。她們分居在四個斡兒朵(原意為氈帳,後指宮室)中。每個斡兒朵排名第一位的,即是該斡兒朵首領,其餘后妃按實際地位排名。所有后妃中,以第一斡兒朵孛兒帖地位最高。

  第一斡兒朵:

  孛兒帖皇后;忽魯倫皇后;闊里桀擔皇后;脫忽思皇后;帖木倫皇后;亦憐真八剌皇后;不顏忽禿皇后;忽勝海妃子。

  第二斡兒朵:忽蘭皇后;古兒別速皇后(又稱為『哈兒八真皇后』或乃蠻部落『太陽汗妃』,名叫歌璧,是漠北第一美人);亦乞列真皇后;脫忽思皇后(與第一斡兒朵第四人同名);也真妃子;也里忽禿妃子;察真妃子;哈剌真妃子。

  第三斡兒朵:也遂皇后;也速干皇后;忽魯哈剌皇后;阿失侖皇后;禿兒哈剌皇后;察合皇后(名叫李嵬名,又稱為西夏公主,李安全之女);阿昔迷失皇后;完者忽都皇后。

  第四斡兒朵:公主皇后(金國之岐國公主,完顏永濟第四女);合答安皇后;斡者忽思皇后;燕里皇后;有禿該妃子;

  完者妃子;金蓮妃子;完者台妃子;奴倫妃子;卯真妃子。

  其他:亦巴合別乞(克烈氏,札合敢不長女)。

  八不別乞妃子

成吉思汗之子

  《元史》宗室世系表成吉思汗六子(1—6):

  1、朮赤,孛兒帖所生,

  2、察合台,孛兒帖所生,

  3、窩闊台,孛兒帖所生,

  4、拖雷,孛兒帖所生,

  5。兀魯赤,無後嗣,

  6、闊列堅,忽蘭所生。他雖是庶子卻很受鐵木真寵愛。後來他隨拔都征俄羅斯時因箭傷而死。

  7、察兀兒,也速干所生。

  8、術兒徹,古兒別速所生。

成吉思汗女兒:

1、昌國大長公主,名火臣別吉,孛兒帖所生,嫁給昌忠武王孛禿。

2、延安公主,名扯扯亦堅,孛兒帖所生。

  3、趙國大長公主,名阿剌海別吉,孛兒帖所生,嫁給趙武毅王孛要合,無子。成吉思汗1206-1211年西征期間以及逝世以後,她以監國公主身份代理朝政。

  4、鄆國公主,名禿滿倫,孛兒帖所生。

  5、阿兒答魯黑,又譯作阿勒塔倫,按塔倫,又名阿勒塔魯罕,孛兒帖所生幼女。嫁給斡勒忽訥兀惕部的泰出駙馬。有子術真伯,術真伯先後娶元憲宗蒙哥之女失鄰公主和必赤合公主。

  6、高昌公主,名也立可敦,嫁給亦都護巴而術·阿而忒·的斤。

窩闊台皇后

  乃馬真皇后

  孛剌合真大皇后

  昂灰二皇后(撫養蒙哥為己子)

  忽帖尼三皇后

  朵列格捏六皇后

  業里吉納妃子

窩闊台兄弟

  孛兒只斤·朮赤,孛兒帖皇后生

  孛兒只斤·察合台,孛兒帖皇后生

  孛兒只斤·拖雷(追謚睿宗),孛兒帖皇后生

  孛兒只斤·闊列堅,忽蘭皇后生

  孛兒只斤·察兀兒;也速干皇后生

  孛兒只斤·術兒徹;乃蠻女生

  孛兒只斤·兀魯赤。塔塔兒女生

窩闊台皇子

  長子孛兒只斤·貴由,元定宗,乃馬真皇后生

  次子孛兒只斤·闊端,乞兒吉思皇后生

  三子孛兒只斤·闊出、孛兒只斤·哈剌察兒

  四子孛兒只斤·業里,乞納妃子生

  五子孛兒只斤·合失,孛剌合真皇后生

  六子 孛兒只斤·合丹

拖雷十一子:

長子蒙哥,次子忽睹都、四子忽必烈、六子旭烈兀、七子阿里不哥、八子撥綽(不者克)、九子末哥、十子歲哥都、十一子雪別台,第三子和第五子失其名。

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是和鮮卑、契丹人屬同一語系的室韋各部落。隋唐時代,他們分布在契丹之北、韃靼之西、突厥之東(洮兒河以北,東起嫩江、西至呼倫貝爾)的廣大地域。曾受突厥的統治,突厥人多稱之為達怛(韃靼)。

唐朝貞觀年間,突厥勢衰,室韋人一度稱臣於唐。繼突厥而起的回鶻政權崩潰後,室韋—達怛人大批進入大漠南北。

大約9至11世紀,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韋,從望建河下游之東逐漸西遷,到了斡難河、克魯倫河和土剌河三河的上源一帶,分成尼魯溫蒙古和迭兒列斤蒙古兩大支,合稱為合木黑蒙古──全體蒙古人,其中包括許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合木黑蒙古之外,當時在蒙古高原活動的,還有蔑兒乞、塔塔兒、克烈、乃蠻、斡亦剌等部。所有這些氏族部落,先後都受到遼和金的統治。

鐵木真崛起

1148年,金朝冊封合不勒為蒙兀國王。

蒙古部泰亦赤兀惕系首領俺巴孩(也速該祖父合不勒汗堂弟)登上汗位後,為平息衝突,答應將其女兒嫁給一個塔塔兒部落(主因人)首領,但在護送時和合不勒長子斡勤巴兒合黑一起被塔塔兒人抓住,送與金朝皇帝。俺巴孩被抓住後曾託人對合達安太子說:「今後以我為戒,你每將五個指甲磨盡,便壞了十個指頭,也與我每報仇。」被金熙宗以「懲治叛部法」的名義釘死在木驢上,這是「專懲治游牧叛人」的刑罰。

忽圖剌(合不勒第三子)即汗位後和合達安一起同塔塔兒人和金朝作戰以報俺巴孩被塔塔兒人送與金帝、結果被釘在木驢上處死之仇。但是與闊湍巴剌合、扎里不花兩人廝殺十三次,不曾報得仇。在戰鬥中,忽圖剌侄子也速該(1134~1179)嶄露頭角,擊敗了塔塔兒人。也速該妻子訶額侖在戰鬥中生下了一個孩子,此時正好俘獲一個叫鐵木真木格的敵方將領。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也速該為這個孩子取名為鐵木真。忽圖剌有三子:拙赤、吉兒馬兀和阿勒壇。

1161年秋,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在斡難河畔打獵,發現了途經蒙古部駐地的月倫(訶額侖)。他在幾位兄弟朋友的協助下,根據當時的「搶親」傳統,打敗了蔑兒乞人,搶來了月倫(訶額侖),於是月倫(訶額侖)成為也速該妻子。次年,也速該生擒塔塔爾部首領鐵木真兀格,恰好這時第一個兒子降生了。為了慶祝戰爭勝利,也速該給自己剛出生的長子取名「鐵木真」。

1170年,鐵木真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部鐵木真兀格之子札鄰不合毒死。也速該死後,俺巴孩汗孫泰赤兀部塔里忽台乘機興風作浪,煽動蒙古部眾拋棄鐵木真母子,使其一家從部落首領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難的深淵。鐵木真隨寡母月倫艱難度日,曾被其他部落捉獲,險些遇害,憑其機敏逃脫。稍長,依附蒙古高原最強大的克烈部首領脫里(後稱王汗),並尊之為父,得以收聚其父舊部;又與札答闌部首領札木合結為安答(義兄弟)了,逐步發展勢力。為報復蔑兒乞部搶妻之仇,求王汗、札木合出兵,合本部兵共數萬,突然襲擊蔑兒乞部,斬殺許多仇敵,奪回妻子(部眾紛紛離去歸附泰亦赤兀部首領塔兒忽台和札木合,使札木合成為蒙古諸部強勢派。鐵木真創業前,因與蔑兒乞部舊的怨仇,突然受到他們的襲擊。他和王汗出兵幫助鐵木真,大敗蔑兒乞部,接納他一家共同生活。一年後,鐵木真悄然離去)。

鐵木真統一蒙古

1189年,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鐵木真稱汗引起了札木合忌恨,札木合糾合塔塔兒、泰赤兀等13部向鐵木真發動了「十三翼之戰」。這是鐵木真一生所經歷60餘場戰爭中唯一一次戰敗。

1190年,鐵木真眾人之長者勒蔑殺死札木合胞弟殆察兒,札木合十分憤怒,發動了"十三翼戰役"。札木合集合泰赤烏等十三部三萬人進攻鐵木真,鐵木真亦以諸部三萬人分作十三翼迎之於答闌巴勒主惕。鐵木真雖敗,但因札木合為人殘暴,部眾紛歸鐵木真。

1190年,札只刺部札木合糾集泰赤烏等十三部3萬大軍進攻鐵木真。鐵木真汗組成十三翼(古列延)迎戰於斡難河附近的答蘭板朱思。鐵木真失利。後兀魯的朮赤台、忙烏部的畏答兒、晃豁壇的蒙力克率部歸附鐵木真,鐵木真的力量日益壯大。

1195—1196年,金朝兩次出兵攻打塔塔兒部,鐵木真聯合克烈部助金大敗塔塔兒於浯勒札河(烏力吉河)。在回軍途中攻滅背叛、抄掠其奧魯(營地)的主兒勤部。鐵木真即獲得金的封賞,又消滅了與之爭奪汗位的乞顏氏中的長支貴族,名聲大振。

1196年,鐵木真和克烈部脫里汗出兵助金,於斡里札河(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打敗塔塔兒人。金授鐵木真以察兀忽魯(部長)官職,封脫里汗為王(脫里從此稱王汗)。鐵木真與王汗聯兵攻打古出古·乃蠻部,回師途中又與乃蠻本部相遇。王汗見敵勢盛,不告而退,把鐵木真留在乃蠻兵鋒之下。鐵木真發覺後,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蒙古克魯倫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敵前。王汗大敗。因為有許多蒙古部眾在王汗處,鐵木真怕他們被乃蠻吞併,對自己不利,便派稱為四傑的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領兵援救王汗擊退乃蠻。鐵木真在部落爭戰中善於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

1198年,金朝遣軍征討弘吉刺、合答斤、山只昆等部。金的這幾次征伐,為鐵木真奪取富饒的呼倫貝爾草原掃清了障礙。

1200年,弘吉刺、朵兒邊、塔塔兒等十一部復聚會於阿雷泉,盟誓與鐵木真、王罕為敵。鐵木真得到其岳父的密告,乃會同王罕與十一部聯軍戰於捕魚兒海子(貝爾湖)附近,貴族聯軍大敗。

1201年,被擊敗的哈答斤、塔塔爾等十部貴族們會於犍河(根河),推薦扎木合為「古兒罕」,誓與鐵木真為敵。鐵木真與王罕軍于海刺兒河(今海拉爾河)支流帖尼火魯罕再敗貴族聯軍,札木合失敗,被鐵木真念舊情而放走,將札木合送到王汗帳下。鐵木真為鞏固後方趁勢攻滅了察罕塔塔兒、按赤塔塔兒等部,完全佔據呼倫貝爾草原

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與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大戰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

1202年秋,闊亦田(哈拉哈河上游)之戰,又大敗由乃蠻杯祿汗拼湊起來的斡亦刺、泰赤烏、塔塔兒等部殘餘勢力的聯軍,札木合率部投王罕。至此,結束了與貴族聯盟之戰。鐵木真與克烈部王罕長期結盟。不久王罕背盟,加上札木合等的離間,鐵木真與王罕關係惡化。鐵木真曾欲以聯姻修補裂痕,遭到拒絕。王罕、札木合等設計謀殺鐵木真未成,又突襲之。鐵木真倉促應戰於合蘭真沙陀(烏珠穆沁旗北境),因眾寡不敵,退至合泐合河(哈拉哈河)上游整軍。此時,札木合與王罕分裂,鐵木真偵知王罕無備,秘密包圍,激戰三晝夜,王罕父子敗逃,先後被殺。

1202年秋,鐵木真集中兵力,消滅宿敵塔塔兒部,其首領札鄰不合服毒自殺,塔塔兒部另一首領也客扯連投降,鐵木真佔領了呼倫貝爾高原,實力猛增。

鐵木真追擊泰赤兀部,在指揮作戰中被泰赤兀部將射中脖頸,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眾向鐵木真投降。泰赤兀部的覆滅,剷除了鐵木真進一步統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礙,而其幾員部將如神箭手哲別、納牙阿等卻成為鐵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和一代英雄。

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牙帳,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歸附鐵木真。

1203年,成吉思汗滅克烈部,把唆魯禾帖尼(克烈部王罕兄弟札合敢不之女)給拖雷為妻;唆魯禾帖尼信奉基督教聶思脫里派。

1203年,王罕被鐵木真打敗後,札木合投奔乃蠻部太陽汗。

1204年,鐵木真征服乃蠻部。納忽山之戰中乃蠻軍一觸即潰,乃蠻太陽汗負傷而死,鐵木真進抵阿爾泰山前,盡降其餘部,完成了統一漠北諸部的大業,為大蒙古國和以後元朝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1204年,鐵木真滅乃蠻,俘塔塔統阿。鐵木真知印用處後,乃命凡有制旨,要用「印章」。命其所掌印章,以畏兀兒字書寫蒙古語,並教太子諸王。

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鐵木真終於通過殘酷戰爭統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

成吉思汗汗廷是由傳統的草原貴族斡魯朵發展起來的游牧軍事封建國家機器。蒙古國建立後,大批原部落人口被分編在不同千戶中,許多部落界限從而泯滅,開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對此起了積極歷史作用。鄰近的吉利吉思、畏兀兒、哈刺魯等部分別在1207年、1209年、1211年歸附成吉思汗。

1206年,鐵木真被各部落推舉為「成吉思汗」,建立政權於漠北,蒙古國成立,國號蒙古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立國漠北,定國號為大蒙古國;到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漢地,將國號改為大元之際,共六十六年,稱為大蒙古國時期,又稱蒙古帝國

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奉鐵木真為大汗,上尊號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鐵木真頒布《成吉思汗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範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鐵木真建立了一套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蒙古貴族共和政體制度。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211年,野狐嶺一戰擊敗金朝主力軍。

1211年,鐵木真親率大軍伐金,開始了為時24年的蒙金戰爭。首戰烏沙堡(河北張北西北)獲捷;再戰野狐嶺(河北萬全西北)、會河堡(懷安東南),殲滅金軍大量精銳;又戰懷來(河北)、縉山(北京延慶),大敗金軍十餘萬;重創金軍於東京(遼寧遼陽)、西京(山西大同)、居庸關等地。後不斷改變戰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遼西地區。

1214年三月,鐵木真集兵大都城下。料一時難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獻岐國公主、金帛和馬匹,引兵退出居庸關。六月,以金朝遷都南京(開封)而「違約」為藉口,乘金人心浮動及憋軍嘩變降蒙之機遣部將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軍,會合降蒙乣(遼、金、元時代對被征服北方諸部族人泛稱)軍進攻中都,以圍城打援和招降之策,於1215年五月克城。為適應攻城需要,成吉思汗採納部將建策逐步建立炮軍,攻城以炮石為先。後來攻城作戰,一次用炮即達數百座,迅即破城。同時,為吸取各民族的先進技術四處掠奪工匠藝人,一城即掠數萬。隨後建工匠軍,設廠冶鐵製造兵器。在通信聯絡上創建「箭速傳騎」,日速數百里,軍令傳遞和軍隊調遣速度增快。鐵木真善於發揮騎兵之長,有「蒙古旋風」之稱。

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指揮攻金戰爭,自率主力返回蒙古準備西征。

1218年,成吉思汗遣先鋒將領哲別滅西遼屈出律勢力,掃清西征障礙。

1218年,蒙古滅西遼。

1218年,哲別和速不台率軍遠征高加索山諸國以及黑海北岸的欽察草原諸國

1219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國殺蒙古商人和使者為由,以軍事擴張和擄掠財物為目的,親率大軍約20萬分路西征。數年間先後攻破訛答剌(錫爾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馬爾罕等地。遣哲別、速不台率軍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迫其逃至寬田吉思海(裏海)中小島(後病死)。再命哲別、速不台繼續西進,遠抵克里米亞半島;自率一軍追擊摩訶末之子札蘭丁至申河(印度河)。

1219年,西征中亞花剌子模,一直進攻到東歐的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

1225年秋,經過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將木華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顧64歲高齡,堅持親征西夏。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1227年六月,滅西夏。

拖雷監國

1227年,拖雷監國。

窩闊台繼位

1229年八月二十四日,窩闊台在拖雷、察合台,鐵木格斡赤斤等宗王擁戴下登基即位。隨後,建朝儀,頒札撒(法令),置驛站,設倉廩,定賦額,國家制度日趨完善。

1229年,窩闊台設立課稅所。1231年,設立中書省,任命耶律楚材為中書令,粘合重山為左丞相,鎮海為右丞相。標誌著蒙古政權最高行政機構已經從內廷初步分離出來,標誌著軍政合一制開始發生分化。正是在這一基礎上,才出現了蒙古政權和元朝一系列漢化即封建化改革。

1230年,窩闊台採納耶律楚材的建議,在漢地設置十路徵收課稅使,推行賦稅制度。

1234年,滅金朝。

1235年,窩闊台汗建都哈爾和林。窩闊台決定征討欽察汗國、俄羅斯等未服諸國,授命朮赤的次子拔都統兵遠征,貴由隨軍出征。同時,貴由還與堂弟蒙哥在高加索山地區用兵,其戰績卓著。

1236年,印行交鈔。以括中原民戶分賜諸王貴戚,實行五戶絲製,設達魯花赤和官吏管理軍民財政,以探馬赤軍鎮戍各地。晚年,窩闊台任命回回商人奧都剌合蠻、牙老瓦赤主管漢地民政賦稅,統治出現混亂。

1238年,窩闊台將中原課稅以二百二十萬兩賣給回回商人奧都剌合蠻,並命他為提領諸路課稅所官,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負擔。1240年,命張柔伐宋。

1241年,一度逼近東歐腹地。

1241年十一月初八,窩闊台因為酗酒而突然暴斃,使他的西征進程被迫中止。

乃馬真後稱制

1241年底,窩闊台病死前下詔命貴由班師返回蒙古本土,貴由正在途中,窩闊台已病亡,失烈門(窩闊台之孫,闊出(窩闊台三子)長子)因年幼而無能力管理國事(此時,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欲奪汗位,便率兵開赴都城。乃馬真氏立即遣使詰問他,斡赤斤只得引兵退回駐地。按照蒙古習俗,汗位繼承人還要經過忽勒台(諸王大會)選舉決定。乃馬真氏便召集各宗王和將領赴都城和林參加忽勒台推選新汗。當時在諸王、貴戚中,西征軍統帥拔都威望最高,可是拔都與貴由不和,因而反對貴由出任大汗,以患病作推辭,拒不赴會,致使忽勒台不能如期舉行,因此只得由乃馬真氏於1242年春稱制)。

1241年,乃馬真後(名脫烈哥那哈屯)未與宗親們商議,便狡詐地擅自奪取了國家政權,史稱「乃馬真攝政」。乃馬真後脫烈哥那哈屯統治蒙古達5年之久。乃馬真後攝政後,波斯徒思人法提瑪權傾一時,曾與乃馬真後脫烈哥那合謀逮捕中書右丞相鎮海和燕京行台斷事官牙老瓦赤。鎮海、牙老瓦赤得知後,逃奔到闊端斡爾朵,尋求其庇護。中書令耶律楚材也含怨而死。大商人奧都剌合蠻卻被派往中原,接替牙老瓦赤職務。

1242年,乃馬真氏稱制後,回回商人奧都剌合蠻和波斯女巫師法提瑪等人獲得了寵信,她讓他們自擬法令施行。而對推行「漢法」的耶律楚材加以排斥,因而致使內政敗壞,法度紊亂,民力睏乏。乃馬真氏稱制期間曾發兵進攻南宋兩淮等地。

貴由繼位

1246年七月,諸王及那顏們召開大會,準備推舉合罕(大汗)。但是,還在拔都和宗親們未到前,乃馬真後和異密們就以自己的權力立了貴由為合罕。貴由即位為"黃金家族"內部紛爭埋下了種子。實際上,貴由自幼多病,難以料理朝政,朝綱事務多出於乃馬真後主張,政務由右丞相鎮海、斷事官哈達處理(貴由即位時年已41歲,但政權仍由其母乃馬真氏和中書右金相鎮海所左右,政令皆亂)。

貴由當政時,以謀害闊端罪處決法提瑪,重新任命鎮海為右丞相;處死奧都剌合蠻,仍命牙老瓦赤主持中原地區的財賦事務。為保證法度的統一,貴由下詔收回諸王散發的牌符;規定諸王不準擅自頒發敕令;對窩闊台汗制定的法律條文,不準改動和任意損益增刪等。另外,把管理突厥和河中地區的政務之權交給馬思忽惕;命額勒只到魯木、喬治亞進行統治;原屬綽兒馬罕的軍卒統歸於額勒只;諸王所屬部下,每10戶人家抽2人充當把阿圖兒軍從征;將統治波斯和亞塞拜然的權力交給阿兒渾。

察合台長子木圖干在攻佔范延堡戰爭中陣亡,其子哈剌斡忽剌被指定為察合台汗國繼承人。察合台去世後,嫡子也速·蒙哥想成為合罕,但哈剌斡忽剌不讓其參與朝政。貴由即位後,認為兒子在世,不能讓孫子繼承汗位。於是,決定派也速·蒙哥君臨察合台汗國。

1246年,招降吐蕃。

1247年,吐蕃諸部宗教界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簡稱薩班)同蒙古帝國皇子西涼王闊端(元定宗貴由二弟、元太宗窩闊台次子)在涼州(甘肅武威)議定了吐蕃歸附的條件,其中包括呈獻圖冊,交納貢物,接受派官設治,吐蕃地區納入大蒙古國治下,史稱「涼州會盟」。

海迷失後稱制

1248年,貴由汗去世,其妃海迷失後(名斡兀立海迷失)在拔都等諸王支持下,抱幼子失列門垂簾聽政,稱制三年。在位時兩子忽察、腦忽另建府邸與其母相對抗,以致一國三主;另一方面,宗王們又擅自簽發文書,頒降令旨。由於朝廷內部的紛爭,使汗國陷入了混亂之中;又遇大旱,水泉盡涸,野草自焚,牛馬十死八九,民不聊生。

蒙哥大汗

1251年六月十一日,蒙哥(拖雷長子)被拔都擁立為大汗。蒙哥即位後,以忙哥撒兒為斷事官;以孛魯合掌宣發號令、朝覲貢獻及內外聞奏諸事;以海雲掌佛教事;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以帖哥、闊闊術等掌帑藏;孛蘭合剌孫掌斡脫;阿忽察掌祭祀、醫巫、卜筮;以只兒斡帶掌傳驛所需;以孛魯合掌必赤寫發宣詔及諸色目官職。窩闊台系諸宗王拒絕承認,後率兵鎮壓之,又以弟忽必烈領漠南漢地軍政事務。

1252年夏,蒙哥分遷諸王於各所:各丹於別石八里地,蔑里於葉兒的石河,海都於海押立地,別兒哥於曲兒只地,脫脫於葉密立地,蒙哥都及太宗皇后乞里吉忽帖尼於擴端所居地之西。仍以太宗諸后妃家貲分賜親王。定宗後及失烈門母以厭禳事覺,並賜死,謫失烈門、也速、孛里等於沒脫赤之地,禁錮和只、納忽、也孫脫等於軍營(海迷失因暗中策動窩闊台系宗王,被蒙哥下令投入河中溺死)。

1252年,蒙哥命忽必烈(托雷第四子)征大理,諸王也古征高麗。

1252年,怯的不花為先鋒,率1.2萬人先行西征。

1253年,滅大理。

1253年,蒙哥遣六弟旭烈兀(1265年,旭烈兀去世)西征,塔塔兒帶撒里等征欣都思(印度)、怯失迷兒(克什米爾)等國。

1256年,諸王會議決定大舉伐南宋。蒙哥以七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自率主力入四川。

1258年,蒙哥、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台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

1259年二月,蒙哥率全軍渡雞爪灘,至石子山,猛攻釣魚山(今重慶合川東),因宋將王堅恃險堅守,屢攻不克。天氣暑濕,軍中疫癘流行,兵士多病死,蒙哥亦染疾,七月逝世於釣魚山。蒙古汗國分裂為大汗之國和四大汗國(金帳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和察合台汗國),四大汗國名義上服從蒙古大汗宗主權。

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位

1259年11月,阿里不哥(拖雷幼子)在宗王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持下於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通過「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後返回開平府。

1260年,忽必烈遵用漢法,立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參知政事等宰執官。

1260年3月,忽必烈在漢人地主階級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稱大汗;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5月,忽必烈頒布《即位詔》法令,並建元中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派的強烈不滿,阿里不哥與忽必烈隨即展開了四年的汗位戰爭。

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上都。

1264年,阿里不哥大汗(忽必烈幽禁阿里不哥,1266年,阿里不哥逝世)戰敗,忽必烈奪得蒙古汗國最高統治權。忽必烈推行「行漢法」主張,明顯違背蒙古傳統,造成許多蒙古貴族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汗國,結果導致其他幾個蒙古汗國紛紛敵對。這場內戰讓四大汗國先後脫離獨立,直到元成宗時期才承認元朝為宗主國。

1268年,窩闊台汗國海都意圖奪回汗位而聯合欽察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反元,史稱海都之亂

1268年,忽必烈決定採用南宋降將劉整建議,先拔襄陽,浮漢水入長江,進取南宋。忽必烈命阿術、劉整督師,圍困隔漢水相望的襄、樊重鎮,襄樊軍民拒守孤城達六年。

1270年至1272年、1287年至1291年間,兩次設尚書省綜理財用。尚書省的理財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稅收、興鐵冶、鑄農器官賣、「括勘」(追還被私人、寺院奪占的南宋公田,起征田賦)、「理算」(追征各地歷年積欠的錢糧)、變更鈔法等,使國家的收入顯著增加。但由於吏治腐敗,專註搜刮,流於橫徵暴斂,成為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忽必烈建立大元

1271年,忽必烈定都漢地,將國號改為大元後,直到1368年元惠宗出亡為止,共九十八年,才是嚴格意義上的元朝歷史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忽必烈成為中國皇帝。

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稱為大都(在劉秉忠規划下,元帝國建都於金國中原的大都,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面積最大的王朝)。

1273年,蒙元鐵騎攻陷樊城。不久,襄陽守將呂文煥歸降。

1274年,丞相伯顏督率大軍沿江東下,南宋守將或敗或降(1274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顏督諸軍,分兩路大舉南進。左軍由合答節度,以劉整為前鋒,由淮西出師。伯顏本人與阿術領右軍主力,九月,自襄陽出發,沿漢水入長江;同時,命董文炳自淮西正陽南逼安慶,以為呼應。十二月,元水師入長江,克宋江防要塞陽邏堡。宋漢鄂舟師統帥夏貴遁,漢陽、鄂州宋軍降。伯顏分兵留阿里海牙經略荊湖,自領水陸大軍順流而東,以呂文煥為前鋒。宋沿江諸帥多為呂氏舊部,皆不戰而降)。

1274年和1281年,蒙古大軍兩次入侵日本,但皆因內部不和、不習水戰,以及遭遇颱風等而遭致慘敗。

1275年二月,賈似道被迫督諸路精兵,抵禦元軍。這時,他仍企圖奉幣稱臣議和,被伯顏拒絕,只好在池州下游丁家洲勉強與元軍會戰。因宋軍內部不和,一觸即潰。同年秋,伯顏從建康、鎮江一線分兵三道趨宋都臨安。次年正月,宋恭帝上表降元,宋亡。

1276年,臨安歸降,宋恭帝投誠。之後,南宋大臣文天祥與張世傑、陸秀夫等繼續在東南沿海繼續頑抗,擁立益王趙昰為帝。趙昰死後,又擁立衛王趙昺,繼續抗戰。

1278年,文天祥兵敗被俘,被囚於大都三年之久,拒絕了大元的招安,後從容就義。

1279年,完全佔領四川,又追滅南宋衛王於崖山,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元朝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藩鎮割據以來國內的南北對峙、五六個民族政權長期並存的分裂和戰亂局面,推動了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漢人降將張弘范指揮蒙元軍在崖山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勢力,陸秀夫背著8歲的幼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滅亡)。

蒙古滅南宋後,統治階層出現了以許衡為首的儒臣派與以阿合馬為首的理財派官員之爭。由於蒙古需要賞賜大量財寶予各封王,加上開支繁重,所以財政日漸緊張。以儒臣派官員認為元朝應該節省經費、減免稅收。反之以色目人為主的理財派官員認為,南人藏有大量財物,應沒收以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於是這個問題在朝中沒有停止。忽必烈信任色目官員阿合馬,設立尚書省解決財政問題。而儒臣則以受漢化更深的太子真金為核心形成一派,與阿合馬抗衡。結果阿合馬被刺殺(1282年,武官王著聯絡僧人高和尚,趁世祖北往上都時,假傳太子之命召喚留守大都的阿合馬,設計刺殺了阿合馬),而真金太子也於其後得病而死(1286年,「漢法派」中流砥柱)。忽必烈仍然先後任用漢人盧世榮、西藏人桑哥等理財派官員以之來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

1281年,元軍又分兩路進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漢軍、高麗軍從高麗東渡對馬海峽,范文虎率新附軍從慶元(寧波)浮海北進。元軍在日本鷹島遇颶風,戰船多壞,將卒溺死者眾,又遭日軍掩殺,幾乎全軍覆沒。1282年,遣唆都從廣州渡海攻佔城,連戰逾年。

1283年、1285年,元兵兩次從雲南出侵緬國,1287年,進至蒲甘,迫緬國定歲貢方物後退回。同年再侵安南,次年以糧盡師老北還。

1284—1285年,鎮南王脫歡(忽必烈子)發兵侵安南,命唆都從占城北上助戰,南北夾攻。安南王撤離都城,其主力走匿山林,避免與元軍決戰;待元軍疲憊,又出而攻擾。五月,脫歡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師。唆都戰死

1286年,銓定省、台、院、部官,罷各行省所設丞相,只置平章政事為最高長官,以與都省相區別。後來,部分地大事繁的行省許設丞相。

1292年十二月,史弼、亦黑迷失、高興從泉州起航出侵爪哇。爪哇統治者降元,並請元軍助討其敵國葛郎,打敗葛郎王以後,復舉兵拒元,元軍力竭退師。

1294年,忽必烈駕崩。由於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爭奪。最後,群臣在真金長子晉王甘麻剌及三子鐵穆爾之間選擇,由於鐵穆爾受元世祖下賜皇太子寶及鎮守和林。故晉王甘麻剌退讓,鐵穆爾即位。停止對外戰爭,專力整頓國內軍政。採取限制諸王勢力、減免部分賦稅、新編律令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同時,發兵擊敗西北海都、篤哇等,都哇、察八兒歸附,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在位期間基本維持守成局面,但濫增賞賜,入不敷出,國庫資財匱乏,鈔幣貶值。曾發兵征討八百媳婦(泰國北部),引起雲、貴地區動亂。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魯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漸衰敗。他執政末年還成功與長期敵對的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講和,結束了西北動亂局面

答剌麻八剌之子:海山兄弟

1304年,元成宗時期,元廷與窩闊台汗國、欽察汗國與察合台汗國三大汗國達成和議,並與伊兒汗國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成為元朝藩屬國。

1307年,元成宗鐵穆爾去世,其兄答剌麻八剌(真金太子次子)之長子海山即位於元上都,是為元武宗。並立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約定兄終弟及,同時又約定愛育黎拔力八達死後,帝位復歸武宗之子和世剌。他為了擺脫財政危機,下令重新設立尚書省,並印發至大銀鈔,結果導致至元鈔大為貶值。

1309年,海山與察合台汗國瓜分了窩闊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從此滅亡。

1311年,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海山弟)即位,生母興聖皇太后的重臣鐵木迭兒為右丞相。元仁宗取消了元武宗的經濟措施,並違背前約,立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破壞了與元武宗相約先立和世琜繼位,再傳位碩德八剌等之約。封元武宗長子和世剌為周王,將周王和世琜徙居雲南,但和世琜在途中起兵前往西北游牧。元仁宗把和世琜之弟圖帖睦爾放逐至南方。

1320年,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去世,其子碩德八剌即位,是為元英宗。元英宗繼承了元仁宗以儒治國政策,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制。

1320年,復罷各行省丞相,已置者皆降為平章政事。

1323年,元英宗碩德八剌下令編成並頒布元帝國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他還下令清除朝廷中鐵木迭兒的勢力,但隨著清理擴大,朝廷蒙古保守勢力對元英宗以儒治國的施政不滿。

1323年夏天,鐵木迭兒義子鐵失趁格堅汗去上都避暑之機,在南坡(上都以南15公里)刺殺了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

元英宗被行刺後,鎮守和林的也孫鐵木兒(晉王甘麻剌長子,真金長孫)率兵南下,殺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後即位,是為元泰定帝。元泰定帝即位後,封被元英宗放逐到海南島的圖帖睦爾為懷王,鎮守建康。

1325年,河南趙丑廝、郭菩薩起義(元朝後期,蒙古統治者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漢人被壓迫被掠奪更為嚴重)。

海山之子:和世剌與圖貼睦爾

當年鐵馬游沙漠,萬里歸來會二龍。

周氏君臣空守信,漢家兄弟不相容。

只知奉璽傳三讓,豈料遊魂隔九重。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  

——元代蒙古族大詩人薩都剌《紀事》

1328年七月,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去世。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為帝,是為元天順帝。元武宗舊部重臣知樞密院事燕鐵木兒與河南行省丞相伯顏大都發動政變,謀立元武宗子為帝,分別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時迎接周王和世剌與其弟圖貼睦兒。

(泰定帝崩於上都,丞相倒剌沙專政,宗室諸王脫脫、王禪附之,利於立幼。燕鐵木兒時總環衛事,留大都,自以身受武宗寵拔之恩,其子宜纂大位,而一居朔漢,一處南陲,實天之所置,將以啟之。由是與公主察吉兒、族黨阿剌帖木兒及腹心之士孛倫赤、剌剌等議,以八月甲午昧爽,率勇士納只禿魯等入興聖宮,會集百官,執中書平章烏伯都剌、伯顏察兒,兵皆露刃,誓眾曰:「祖宗正統屬在武皇帝之子,敢有不順者斬。」眾皆潰散。遂捕奸黨(烏伯都剌平章以及中書省的主要官員朵朵等人)下獄,而與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入守內庭,分處腹心於樞密,自東華門夾道重列軍士,使人傳命往來其中,以防漏泄。即命前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明裡董阿、前宣政院使答剌麻失里乘驛迎文宗於中興,且令密以意喻河南行省平章伯顏選兵備扈從。然後,燕帖木兒與蒙古宗王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率兵守住大內,推出前湖廣行省左丞相別不花為中書左丞相,分別任命「自己人」塔失海牙等人掌握中書大權,四處調兵遣將,守御關隘,「征諸衛兵屯京師,下郡縣造兵器,出府庫犒軍士。」)

1328年八月,梁王王禪、丞相倒剌沙等擁立泰定帝子阿速吉八於上都,發兵攻大都。

1328年九月,圖帖睦爾接帝位於大都,改元天曆,是為元文宗(海山次子,又稱札牙篤汗),在燕鐵木兒及其所屬欽察軍團和一部分武宗舊部的支持下,擊敗王禪、倒剌沙等,取上都;接著又調兵平定了四川、雲南的反對集團。

1328年十月十三日,元文宗圖帖睦爾派燕帖木兒進攻上都天順朝廷,倒剌沙戰敗身亡,阿速吉八下落不明,不知所終。在位僅一個月。權臣倒剌沙雖獻城投降,還是被元文宗誅殺。

1329年二月,元文宗圖帖睦爾設立奎章閣學士院,掌進講經史之書,考察歷代治亂。又令所有勛貴大臣的子孫都要到奎章閣學習。奎章閣下設藝文監,專門負責將儒家典籍譯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編纂《元經世大典》,兩年後修成,為元代一部重要的記述典章制度的巨著。但元文宗在位期間,丞相燕帖木兒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導致大元朝政更加腐敗。

1329年二月,元武宗長子和世剌在和林北即帝位,是為元明宗(海山長子,又稱忽都篤可汗)。當元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河北張北縣北)時,名義上已遜位的圖帖睦爾與燕鐵木兒前往迎接,兩人遂相會於上都之南,元文宗圖帖睦爾伺機毒死西拉古圖土後,圖帖睦爾復於八月即位於上都。次年,改元天曆,史稱天曆之變

1329年八月六日,太平王燕帖木兒發動赫爾都政變,殺害元明宗(圖帖睦爾和燕帖木兒在宴會上毒死元明宗和世琜,圖帖睦爾遂複位元文宗),被元文宗加封太師,元文宗、元寧宗相繼死去,燕帖木兒為了把持朝政,阻礙元惠宗(元順帝)即位,因荒淫過度不久死去(1333年)。

1332年八月十二日,元文宗圖帖睦爾病逝,逝世前自悔謀害兄長之事,吐露真情,遺詔立元明宗之子懿璘質班以自贖。元文宗死後,把持朝政的燕鐵木兒為了繼續專權,就請求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立她的兒子古刺答納為帝。卜答失里為了執行丈夫遺詔,予以拒絕。由於當時元明宗和世琜長子妥瞵帖睦爾遠在廣西靜遠,而次子懿瞵質班卻深得文宗寵愛,受封為王,留在文宗身邊。這樣,十月初四,卜答失里皇后遂奉元文宗遺詔擁立年僅7歲的懿瞵質班登上了皇位,是為元寧宗。卜答失里皇后成了元王朝的實際統治者。 十一月二十六日,元寧宗早夭。

元順帝當政

1332年十一月,元寧宗逝世,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為皇帝,受到左丞相燕鐵木兒反對,因此一直到次年6月才繼位。燕鐵木兒之子唐其勢叛亂,一直到1335年才得以平定。當時右丞相伯顏勢力很大,實際控制著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順帝放在眼裡。伯顏採取排擠南人的政策,例如禁止南人參政,取消科舉,而且不允許漢人學蒙古語,這些做法加深了漢蒙兩族之間的不和,也使得元順帝更加不滿。隨著時間推移,元順帝與右丞相伯顏矛盾日益尖銳,後來在伯顏之侄脫脫堅決支持下,元順帝終於力排眾議,成功地廢黜了伯顏,並控制了政局。

1341年,元順帝起用脫脫當政,改元「至正」,宣布「更化」,歷史上稱為「脫脫更化」。

脫脫更化:1、恢復伯顏廢黜的科舉制度;2、置宣文閣,恢復太廟四時祭;3、平反昭雪一批冤獄;4、開馬禁、為農民減負,放寬政策;5、主持編寫宋、金、遼三史。

1343年,元順帝詔修遼朝、金朝、宋朝三史,脫脫擔任總裁官。脫脫組織了畏兀兒族史學家廉惠山海牙,沙剌班,党項族的余闕,蒙古族的史學家泰不花等人一起參加修史,開創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元順帝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脫脫(後改由阿魯圖)主持,於1345年修成)。

1344年五月,黃河決堤。

1350年底,元順帝下令變更鈔法,鑄造「至正通寶」錢,並大量發行新「中統元寶交鈔」,但導致物價迅速上漲。

1350年,元朝境內發生通貨膨脹,加上為了治水(當時由於黃河水災頻繁,元惠宗下令右丞相脫脫遏黃河回故道以整治水患)加重了徭役,導致1351年紅巾軍起義。元順帝派兵鎮壓各地紅巾軍,由丞相脫脫親自督戰攻徐州起義軍芝麻李部,一度取得重大勝利。但由於起義軍的勢力已大,朝廷內部又發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元昭宗)兩派之間的明爭暗鬥,因此元順帝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將領有時也各行其是,不聽中央政府統一指揮。這一切給南方農民起義壯大的機會。

1351年四月,元順帝派賈魯治黃河,欲歸故道,動用民夫十五萬,士兵二萬。而官吏乘機敲詐勒索,造成不滿。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在5月率教眾發動起事,但事泄,韓山童被捕殺,於是劉福通帶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殺出重圍,指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打出「復宋」旗號,以紅巾為標誌,其後郭子興等人也紛紛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壽輝起義。至此揭開了大元滅亡的序幕。

1351年,民間秘密團體白蓮教領袖韓山童及其門徒劉福通,利用政府徵發農夫15萬人修治黃河,農夫不堪官吏的欺凌和沉重的勞役的情緒,進行反抗元朝的組織活動。由於消息走漏,韓山童被俘遇害,劉福通逃回潁州(安徽阜陽),五月,劉福通率眾起義,以紅巾裹頭,稱紅巾軍。爾後率部西進河南相繼攻克項城(河南項城南)、羅山(河南羅山)、真陽(河南正陽)等地,隊伍迅速發展至十餘萬人。在劉福通起義的影響下,大江南北許多地方相繼爆發了人民的反元鬥爭,其中主要的有:徐州的李二(芝麻李)、趙均用,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的郭子興、孫德崖:湘漢流域的布王三、孟海馬;蘄(今湖北蘄春)、黃(今湖北黃岡)的彭瑩玉、徐壽輝等,均屬紅巾軍系統,諸多起義軍中以北方劉福通,南方徐壽輝兩支為最強。這兩支起義軍的發展,將大元國切成兩段,使南北隔絕,有力的打擊了元朝的統治。除此之外,還有張士誠起義軍。

1351年十月,徐壽輝稱帝。以蘄水為都,建立政權,國號天完,改元治平。其他非紅巾軍系統的起義軍,以方國珍、張士誠兩支最強大,活動範圍最廣。

1354年,脫脫率軍圍攻高郵起義軍張士誠部,被朝中彈劾,功虧一簣。

1354年正月。張士誠自稱誠王,國號大周,改元天佑。

1355年二月,劉福通將韓林兒迎至亳州,建立北方紅巾軍的政權——宋,建元龍鳳。韓林兒為帝,又號小明王。

1356至1359年,朱元璋繼承郭子興的地位,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攻佔了江南半壁江山。與此同時,在北方察罕帖木兒(李察罕)和李思齊等元軍將領則開始對北方紅巾軍展開反攻。

1357年,張士誠投降元廷,被封為太尉。

1358年五月,劉福通攻佔汴梁,定為宋政權都城。

1359年八月,元軍攻破汴梁城,劉福通保護韓林兒逃奔安豐。

1360年五月,陳友諒攻佔太平,殺害徐壽輝,自稱皇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

1362年三月,天完隴蜀省右丞明玉珍建國大夏,改元天統,自稱皇帝,佔據全蜀。

1363年,北方紅巾軍在安豐之役中敗給新興並降蒙的張士誠,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南下投奔朱元璋,隨後被殺。

1363年二月,張士誠進攻安豐。小明王遣人向朱元璋求救。九月,自稱吳王。

1364年正月,朱元璋稱吳王。二月,陳友諒子陳理降朱元璋,漢亡。八月,朱元璋令徐達、常遇春率軍攻張士誠。

1364年,愛猷識理答臘(元順帝長子)政敵將軍孛羅帖木兒帶兵闖入大都,愛猷識理答臘被迫流亡到王保保的控制區太原,並以此為基地,召集各省軍閥準備反攻孛羅。與此同時,元順帝也對孛羅專權產生不滿,遂派人將其刺死,將人頭送到太原,召回了愛猷識理答臘並與其和解。

1366年十二月,朱元璋部將廖永忠迎歸小明王至應天,途經瓜步,將其沉死,宋亡。

1367年九月,張士誠被俘,自縊死。十一月,方國珍投降。

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建國號為明,年號洪武。同月,福建平定,接著,兩廣也為明所有。隨後,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率軍北伐。

1368年七月,元順帝率后妃、太子逃到上都。八月初二,徐達率北伐明軍進入大都,元政權被推翻。元順帝再往北逃,1270年四月病死於應昌。

北元時期

1368年,元惠宗出亡後依舊以大元為國號,至1402年鬼力赤殺順天帝坤帖木兒,改國號為韃靼為止,共三十四年,稱為北元時期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軍攻佔大都,元順帝北巡,元朝退出中原,與明王朝對峙,史稱「北元」。

北元初期,除了元惠宗帶回的中路軍退縮漠南漠北之外,蒙古貴族依靠的力量主要有三支:元河南王擴廓帖木兒(原名王保保,其父親是中原人,母親是元朝末年將領察罕帖木兒的姐姐,察罕帖木兒之甥,後為舅舅察罕帖木兒收為養子)率領十餘萬軍隊,佔據山西、甘肅方面。北元丞相納哈出擁二十餘萬眾據守遼東。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管轄之下的雲南行省還有十餘萬軍隊,策應北元軍事行動。此外,北元與東面高麗、西面畏兀兒地區仍舊保持著政治經濟聯繫。

1372年,漠北戰事,明朝與北元大對決,擴廓帖木兒巧妙而堅決地擊敗了明朝第一大將徐達,明軍損失慘重。

1375年,擴廓帖木兒去世後,西路軍衰弱。只有納哈出東路軍為北元主要勢力,一直是明軍的勁敵。

1378年,元昭宗愛猷識理答臘去世,其長子脫古思帖木兒繼位北元皇帝,即元益宗。這位第三任北元皇帝統治後期所能控制的領土已經縮小到蒙古汗國最初興起時的規模。

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統帥三十萬大軍向雲南進攻。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派司徒平章達里麻率兵駐曲靖。明將沐英乘霧抵白石江,傅友德率兵進擊,達里麻兵敗被捉,失精兵十萬。梁王逃至普寧州忽納砦,驅妻子赴滇池死。自與左丞達德、右丞綠爾夜入草舍自盡。

1387年,明朝大軍二十萬擊敗東北地區的元軍,迫使納哈出歸附明朝。元朝勢力退出遼東,開元等遼東地區在納哈出橫行二十年後,終於納入大明版圖。朱元璋封納哈出為海西侯,賜鐵券丹書,其部下諸官皆封為指揮及千戶等職,並將他們遷往南方沿海邊地。

1388年,藍玉率領十萬明軍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爾湖南岸大敗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殘元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餘人被俘,脫古思帖木兒逃走後被其部將縊殺。

1389年-1392年,元益宗長子元恭宗恩克卓里圖在位。

1393年-1399年,元益宗次子元康宗額勒伯克在位。

1399年,分布在葉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爾吉斯部首領鬼力赤,否認額勒伯克宗主權,將其打敗並殺死,取得了統治各部的霸權。

1402年,鬼力赤殺死額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兒篡位,去元國號,稱可汗,國號改稱韃靼,北元亡。

韃靼時期

1402年,鬼力赤殺北元坤帖木兒汗,被阿魯台等擁立為大汗。廢元朝國號,稱韃靼。初期與明朝通好,接受饋贈。又時與瓦剌部相攻殺,曾毒殺「忠順王」安克帖木兒。

1408年,知院阿魯台殺鬼力赤,另立坤帖木兒弟本雅失里(元康宗額勒伯克之子)為可汗。阿魯台自任太師,專擅朝政(其後,阿魯台與雄踞蒙古西部的瓦剌部貴族攻戰不已,各自擁立北元汗裔為傀儡可汗;明朝則利用雙方矛盾,先封瓦剌首領馬哈木等三人為王,繼亦封韃靼太師阿魯台為王,使其相互抗衡。馬哈木子脫歡統一瓦剌各部後,出兵攻殺阿魯台及其所立之阿岱汗,另立脫脫不花為汗,治韃靼諸部。脫歡子也先進一步擴展勢力,完全兼并了韃靼,並殺汗自立。也先以異姓貴族篡奪汗位,部下離心,紛紛背叛,不久亦在內爭中被殺,瓦剌勢衰,韃靼復起。但各部異姓貴族仍爭權奪利,操縱可汗,相互混戰)。

1409年,本雅失里被瓦剌部馬哈木擊敗,自別失八里(新疆吉木薩爾北)徙居臚朐河流域。旋大敗丘福所率明軍。

1409年,瓦剌部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分受明封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三王中馬哈木勢力最強。為爭奪蒙古汗位,瓦剌與韃靼部頻繁爭戰,勢力各有消長。

1411年,本雅失里被瓦剌部首領馬哈木突襲,身亡。其子答里巴繼位,即德勒伯克汗(1411—1415年在位)。

是年,脫懽死,子也先繼稱太師淮王。脫脫不花為擺脫也先控制,恢復汗權,單獨與明廷保持貢市關係,勸阻也先南下攻明。娶也先姊為後妻以自固。因拒立也先姊子為太子,君臣關係惡化,兵戎相見。景泰二年(1451)在喀喇沁等部支持下擊敗也先,後因其弟阿噶爾巴爾濟叛投也先,致兵敗逃入兀良哈。

1434年,阿魯台及部眾遭到瓦剌部襲擊,兵敗後避居母納山(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烏拉山),其後又受到脫歡攻擊,戰敗被殺。東蒙古阿台汗東逃科爾沁。

1436年,脫歡殺賢義、安樂二王,盡有其眾,瓦刺至此,三部統歸於一。欲自稱可汗,眾謂不可,乃立元宗室後裔韃靼部酋長脫脫不花(阿寨台吉長子,哈爾古楚克鴻台吉(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三子)之孫)為可汗,即岱總汗,脫歡自為太師、丞相,以其所部並阿魯台部均屬之。,駐牧於呼倫貝爾地區,勢及兀良哈三衛,後又攻略遼東及女真各部。脫歡陽推奉脫脫不花,實不承其號令。

1438年,東蒙古阿台汗被脫歡俘殺,蒙古重新統一於瓦剌人手中。

1439年,脫歡去世,子也先嗣,稱太師淮王。常與明朝有貢使往還。可汗脫脫不花僅以元裔之名為君,不相臨制。也先在脫兼并蒙古各部的基礎上向外擴張,西攻哈密,又大規模地出討蒙兀兒斯坦,並與沙州(甘肅敦煌)、赤斤蒙古(玉門市西北)諸衛首領通婚;東破兀良哈,脅逼高麗。使東至女真、西至赤斤蒙古的廣大地區,皆受其約束。至此,瓦剌勢力極盛。

1449年,也先大舉攻明,宦官王振挾英宗親征,敗於土木堡,明英宗被俘(,也先直犯京師,但被于謙所卻,只好與明講和,送還英宗。此後,也先自恃勢強,垂涎汗位,欲立己姊子「為太子」,脫脫不花拒之,雙方發生激烈戰爭。脫脫不花初與弟阿噶多爾濟聯兵,彼此實力大致相當,難分勝負。後因兄弟內訌,阿噶多爾濟叛投也先。脫脫不花勢孤被敗,遁入兀良哈(唐努烏梁海)。

也先擊敗察合台汗國衛思汗,強娶其妹哈尼木公主,因為衛思汗是黃金家族,這次政治聯姻,使得瓦剌人認為自己有了號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統。

1451年,脫脫不花去世,也先自稱「天聖大可汗」,建號「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兒為太師,設左右丞相及行省,又採取一系列統治措施。但也先的統治為時很短。先是女真諸部起而為亂,後兀良哈因不堪其征斂與騷擾,起而反叛;內部又因其合兵南侵,利多歸於己,而弊則均受,引起部下不滿。也先荒於酒色,恃強益驕,致其眾日益離心,走散大半。

1455年,也先為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殺,瓦剌勢衰。

1455年,瓦剌發生內訌,蒙古宗室毛里孩驅逐瓦剌西遷,擁立馬兒可兒吉思(脫脫不花之子)為汗,黃金家族重新恢復統治。但並沒有帶來往日輝煌,接踵而來的是不斷的內訌。直到1465年,成吉思汗第27代繼承人滿都古勒大汗打敗了弒君者,才結束內亂。他在位期間,強化汗權,為蒙古中興奠定了基礎。

1462年,永謝布部首領孛格爾森太師等推舉47歲的滿都魯(岱宗汗脫脫不花之弟,父親阿寨台吉(元益宗額勒伯克汗三弟哈爾古楚格台吉長子))即汗位。

1469年,滿都古勒大汗(滿都魯汗)在討伐其侄孫和繼承人博勒呼濟農的一次戰爭中去世。而博勒呼濟農在他能夠稱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殺。一度人丁興旺的黃金家族中,可憐地僅剩下一個5歲的男孩達延汗把禿猛可(博勒呼濟農之子)。達延的命運極其不幸,家族長輩都在內訌中死去,小小的孩子孤苦無依,連他的母親都拋下他改嫁了。所幸,滿都古勒汗的年輕遺孀滿都海哈屯把他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滿都海哈屯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女人,她不但撫養了把禿猛可,還在1470年宣布把禿猛可為大汗。後來滿都海哈屯率領軍隊打敗瓦剌人,將他們徹底趕出蒙古高原中東部地區,為達延汗日後統治奠定了基礎。

1479年,達延汗把禿猛可即汗位(1470年—1517年在位),明人因其年幼而稱為小王子。在其妻滿都海哈屯(1448年-1510年,滿都魯第二位妻子,後又嫁給達延汗。她是蒙古汗國復興的核心人物,盟旗制度建立者)輔佐下,數與瓦剌爭戰,擊敗瓦剌。至正德初年,又先後翦除以亦思馬因、火篩、亦卜剌等為首的割據勢力,統一了漠南蒙古各部。達延汗將蒙古分為左右兩翼,每翼各設三個萬戶,分封諸子為領主。從而結束了有明以來北方地區擾攘動亂的局面,建立了比較穩固的統治。

1481年,滿都海哈屯攜領幼小的達延汗進攻瓦剌,在塔斯博爾圖(蒙古國烏布薩湖一帶)與瓦剌激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迫使其退回西北。其次消滅亦思馬因。亦思馬因是永謝布萬戶領主,專橫狡詐,妨礙統一,曾經挑起滿都魯汗與達延汗父親博勒呼濟農的不和,又搶走了達延汗生母。

1481年,達延汗親政之後,鎮壓了右翼土默特人、兀良哈人(又稱朵顏三衛)的叛亂。

1483年,亦思馬因侵掠兀良哈三衛,達延汗夫婦趁機聯合三衛將亦思馬因打得大敗而逃。

1486年,達延汗派郭爾羅斯部的脫火赤少師等追殺了亦思馬因,並奪回了生母。

1487年,16歲的達延汗把禿猛可開始親政,廢除了元朝遺留下來的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少師、平章、知院等官職。而代替以成吉思汗時代的濟農、諾顏。左右北元近兩百年的「太師」終於成為了歷史陳跡。

從1497年到1505年間,達延汗對從遼東到甘肅的明北部地區進行了攻擊,使得明朝無法與衛拉特人聯繫。

1506年,達延汗征服鄂爾多斯、土默特等部,除汗廷直接控制的部落外,還有永謝布部、蒙郭勒津部、喀爾喀部、兀良哈部、科爾沁部以及朵顏三衛。統一了蒙古本部,後人稱其為蒙古的「中興之主」。

滿都海哈屯與達延汗養育有七個兒子:圖魯博羅特、烏魯斯博羅特、巴爾斯博羅特、阿爾蘇博羅特、阿勒楚博羅特、斡齊爾博羅特、格列博羅特。

達延汗把禿猛可擊敗瓦剌,削平割據勢力的反抗與叛亂,統一了韃靼各部,將東蒙古劃分六萬戶以治之,自掌察哈爾(錫林郭勒盟境內)、喀爾喀(哈拉哈河流域)、烏梁海(內蒙古中部地區以北及蒙古國境內)左翼三萬戶,而以鄂爾多斯(鄂爾多斯市)、土默特(呼和浩特市、巴彥淖爾市和烏蘭察布市地區)、永謝布(張家口、宣化以北地區)右翼三萬戶封與第三子巴爾斯博羅特,號賽音阿拉克濟農,汗權大大加強,結束了權臣專政、諸部紛爭局面。

達延汗向兀良哈萬戶之外五個萬戶及其下屬鄂托克(萬戶下面的基本行政單位)分封了自己的子孫,他自己與長子一系駐牧在察哈爾萬戶。右翼鄂爾多斯萬戶是濟農(副汗)直屬領地。這樣,各個萬戶和各個鄂托克的領主全部由達延汗的子孫充任,剝奪了異姓封建主對領地的統治權。

1510年,永謝布萬戶的亦卜剌與鄂爾多斯萬戶的滿都賚阿固勒呼被達延汗擊敗後,逃居青海湖畔。

1517年,達延汗把禿猛可去世,韃靼又陷於分裂。巴爾斯博羅特次子、土默特萬戶俺答汗控制了右翼三萬戶,稱司徒汗,與大汗(達延汗繼承者)分庭抗禮,進而吞併左翼一些部落,迫使汗庭東遷義州(遼寧義縣)邊外。俺答汗曾大舉進攻明朝,1571年達成協議,受明朝封為順義王,恢復並發展了與明的封貢關係,土默特的中心地豐州灘「板升」被命名為歸化城。他還遠征瓦剌及甘、青、藏交界地區,將西藏佛教(黃帽派)傳入蒙古,封其主鎖南堅錯為達賴喇嘛三世,達賴喇嘛之號自此始。

1538年,阿勒坦與麥力艮濟農擊潰兀良哈,將其併入其他五萬戶中。蒙古大汗博迪汗封阿勒坦為俺答汗,這是阿勒坦稱汗之始。

1542年,俺答汗(阿勒坦汗)兄長麥力艮濟農死後,土默特成為右翼三萬戶的中心,俺答汗阿勒坦成為右翼三萬戶事實上的首領。

從1543年開始,俺答汗用和平與戰爭兩種手段,不斷要求明朝開放關市。

16世紀中期,以俺答汗(阿勒坦汗)為首的右翼蒙古征服了青海蒙古及青海湖周圍的土著部落,並留下部眾在此駐牧。以青海湖為中心的廣袤草原成為蒙古的新牧場。

1570年,俺答汗孫子把漢那吉因家庭糾紛投降明朝,明朝大臣高拱、張居正和王崇古等建議明穆宗同意與蒙古互市,俺答汗也將逃入蒙古的白蓮教徒趙全等縛送明朝,明蒙雙方終於停止對抗,走向合作。次年子弟部屬受封者60餘人。俺答汗向部屬宣布和平,表示與明朝世世友好,永不相犯。明朝在宣府到甘肅一線向蒙古開放11處馬市。自此明蒙邊境數十年無大衝突。通貢互市加強了漠南蒙古草原與明朝的經濟文化聯繫。

1578年,俺答汗與格魯派藏傳佛教領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仰華寺舉行會談,蒙古正式接受了格魯派藏傳佛教,俺答汗贈給索南嘉措「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稱號,索南嘉措得到達賴喇嘛稱號,是為達賴稱號之始。索南嘉措又向上追認了兩世,自稱三世達賴。索南嘉措贈給俺答汗「咱克喇瓦爾第徹辰汗」稱號,蒙藏關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建立起來了

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聖」即超凡之人;「識一切」是藏傳佛教對在顯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的僧人的尊稱;「瓦齊爾達喇」是梵文,意為「執金剛」,也是藏傳佛教對在密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的僧人的尊稱;「達賴」是蒙語大海之意;「喇嘛」是藏語上師之意。

咱克喇瓦爾第徹辰汗:「咱克喇瓦爾第」是梵文,意為「轉輪王」;「徹辰汗」是蒙古語,意為「聰明睿智之汗王」。

韃靼大汗東遷後,在土蠻汗(即圖們札薩克圖汗,1558~1592年在位)時代曾一度強盛。

明末,林丹汗力圖重建統一,並聯合明朝抗擊後金。他雖然收服了右翼諸部,並得到漠北喀爾喀部的擁戴,但卻懾於後金,倉促西逃,1634年死於撒里畏兀兒境內大草灘地方(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境)。1636年,其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率十六部降清,韃靼亡。

林丹汗丹巴圖爾台吉(1604年-1634年在位),蒙古最後一任大汗。1603年,祖父布延薛禪汗去世,作為布延薛禪汗長孫,因其父親莽骨早逝,13歲的林丹汗於1604年繼任汗位。林丹汗為了有效地控制蒙古各部和鞏固汗權,以察哈爾部為基礎,直接控制了內喀爾喀巴林、札魯特、巴岳特、烏齊葉特、弘吉剌特等五部,同時也遙控了蒙古其他各部。林丹汗執政前期,漠北喀爾喀三汗以及漠南喀喇沁的昆都倫汗、阿魯科爾沁的車根汗、科爾沁奧巴洪台吉、鄂爾多斯土巴濟農等,定期前往察漢浩特,朝見林丹汗,並與大汗共同商討政務大事,參加大汗舉行的宴會、圍獵等活動。蒙古各部汗、濟農、諾延、台吉,按照圖們札薩克圖汗大法約束諸鄂托克,並定期向林丹汗朝貢獻物

1618年四月起,努爾哈赤指揮後金大軍,先後攻克了明朝遼東要鎮撫順、開原、鐵嶺,並取得了薩爾滸大捷,殲滅了明朝在遼東地區的有生力量。

1621年三月,努爾哈赤攻取瀋陽後,乘勝攻克了遼陽城,四月遷都遼陽。

1622年正月,努爾哈赤率領大軍西渡遼河,攻下了明朝的軍事重鎮廣寧。

1625年,努爾哈赤遷國都於瀋陽。此時,後金國主努爾哈赤完全掃除了明朝在遼東地區的勢力。鞏固了在遼東的統治後,他將注意力逐漸轉向了蒙古察哈爾部。首先對察哈爾的外圍內喀爾喀、科爾沁等部採取了離間、拉攏、威脅等手段,以孤立和削弱林丹汗的勢力。

1625年,林丹汗出兵嫩江,攻打科爾沁部。後金出兵援助科爾沁,林丹汗退走。皇太極即位後,把林丹汗做為主要的敵人。

1627年,林丹汗派兵吞併右翼鄂爾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與喀爾喀部卻圖汗結為聯盟,所轄地域東起遼東,西至甘肅。但是,次年,朵顏兀良哈的蘇布台、喀喇沁的達來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圖汗、額爾多斯的額仁沁濟農以及永謝布、阿蘇惕、阿巴嘎、喀爾喀等部聯合組成大軍十萬,在土默特召城一戰中,消耗了林丹汗精銳兵力四萬餘人,這使得林丹汗實力大為削弱。

1628年,皇太極派遣貝勒阿濟格與老哈河上游受林丹汗統治的喀喇沁部會盟,共擊林丹汗。9月,皇太極率軍至綽洛郭爾,宴會察哈爾部控制下的敖漢、奈曼、喀爾喀、札魯特和喀喇沁等部領兵前來的諸首領。林丹汗空有大汗之名,但已經陷入了孤立,被迫退出西拉木倫河流域,至歸化城(呼和浩特)固守。

1632年4月,皇太極再率大軍西進,多爾袞從征。至西拉木倫河畔,會集蒙古諸部兵,共擊林丹汗。面對勢力遠勝自己的敵軍,林丹汗無奈自歸化城驅人畜十萬渡黃河西逃。但部眾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兩年後(1634年)在青海打草灘病死。明帝國和蒙古帝國爭鬥了兩百多年,誰也沒能消滅對方,最後,在相差不到10年時間內,先後被滿清所滅。

1635年,多爾袞與岳托等領兵萬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眾於額哲,林丹汗妻子和兒子歸降,交出可汗印信,整個漠南蒙古完全納入了後金帝國的版圖,蒙古帝國的汗位至此斷絕,而蒙古帝國,也永遠的消失了。

蒙古帝國(1206—1635年)前後共計429年,鼎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4500萬平方千米,整個東亞、中亞、北亞、西亞大部分地區,東南亞、南亞部分地區,歐洲中部和東部,以及非洲最北部都在其統治範圍內。而衰亡時,領土面積僅僅限於漠南蒙古這一彈丸之地而已。

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個大小領主齊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汗,並奉上「博格達·徹辰汗」的尊號。

韃靼時期(1402-1469)

鬼力赤(烏格齊哈什哈汗)

  (1403年—1408年)

 完者禿,一名本雅失里(額勒錐特穆爾汗)

  【額勒伯克汗次子】(1408年-1410年)

  答里巴(德勒伯克汗)

  【阿里不哥的後裔。額勒錐特穆爾汗之族子】(1412年-1415年為西蒙古可汗)

  額色庫(衛拉岱汗)

  【烏格齊(鬼力赤)哈什哈汗的兒子】(1415年-1425年為西蒙古可汗)

  阿岱(阿岱汗)

  【成吉思汗(1162~1227)弟弟哈撒兒的後代】(1412年-1425年為東蒙古可汗,1426年-1438年為蒙古大汗)

  脫脫不花(岱總汗)

  【元益宗的第三子哈爾古楚克鴻台吉的兒子阿寨台吉的長子】(1433年1438年為西蒙古可汗,1439年-1452年為蒙古大汗)

  阿葛巴爾濟

  【阿寨台吉的次子,岱總汗弟】(1452年)

  也先(天盛汗)

  (1453年-1454年)

  馬爾可兒吉思(烏珂克圖汗)

  【岱總汗第三子】(1454年-1455年)

  脫古思猛可(摩倫汗)

  【岱總汗長子】(1455年-1464年)

  滿都魯(滿都古勒汗)

  【阿寨台吉的幼子,岱總汗弟】(1465年-1469年)

漠南蒙古時期(14701635

  (後蒙古帝國變成了只是蒙古帝國原中央汗國的大汗,漢化逐漸消退至零,表明蒙古貴族重新適應了草原生活。)

  巴圖孟克(達延汗)

  【阿葛巴爾濟濟農的兒子,哈爾古楚克台吉子博勒呼濟農〔巴顏孟克〕之子】(1470年-1517年)

  巴爾斯博羅特(塞音阿拉克汗)

  【達延汗三子】(1517年-1519年)

  博迪(阿剌克汗)

  【達延汗長子圖魯博羅特的長子】(1519年-1547年)

  達賚遜(庫登汗)

  【阿剌克汗長子】(1548年-1557年)

  圖們(札薩克圖汗)

  【庫登汗長子】(1558年-1592年)

  布延(薛禪汗)

  【札薩克圖汗長子】(1592年-1603年)

  林丹(庫圖克圖汗)

  【薛禪汗長子莽和克太吉的長子】1603年-1634年)

  額爾孔果洛額哲(濟農和碩親王)【庫圖克圖汗長子】 (1634年~1641年)

  馬喀塔固倫長公主攝政(1641-1648年)

  阿布奈(濟農和碩親王)(1648年~1669年)

  布爾尼(濟農和碩親王)(1669年~1675年)

蒙古帝國各汗國去向

  窩闊台汗國:1309年窩闊台汗國被察合台汗國及元帝國瓜分滅亡。

  察合台汗國:1365年察合台汗國分裂成西察合台汗國與東察合台汗國。

  西察合台汗國:1369年西察合台汗國成為帖木兒帝國附庸,1402年西察合台汗國正式消失。

東察合台汗國和葉爾羌汗國:1514年葉爾羌汗國從東察合台汗國中獨立,1570年東察合台汗國被葉爾羌汗國消滅;1680年,葉爾羌汗國被準噶爾汗國并吞(由白山派阿帕克和卓代管)。

  元王朝:1351年,劉福通率白蓮教教眾和被征挖黃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組織紅巾軍對抗元軍,開始了紅巾軍起義。1368年,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建立明朝,蒙古對中國的統治結束。元順帝北逃至蒙古高原,沿用對漢人的大元國號,漢人史官史稱北元,至1388年元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殺害(一說1402年)去元國號,而後1402年鬼力赤殺元帝坤帖木兒後後改國號為韃靼,北元亡。

  伊兒汗國: 1353年,伊兒汗國分裂成卡爾提德王朝、莫扎法爾王朝、札剌亦兒王朝和丘拜尼王朝。

  丘拜尼王朝:1357年,金帳汗國攻擊阿塞拜然丘拜尼王朝,馬立克·阿希拉夫被殺,丘拜尼王朝滅亡。

  卡爾提德王朝:1381年卡爾提德王朝被帖木兒帝國并吞。

  莫扎法爾王朝:1393年帖木兒帝國消滅莫扎法爾王朝

  札剌亦兒王朝:1430年札剌亦兒王朝被黑羊王朝消滅

  金帳汗國:1395年,脫脫迷失被也迪古打敗後改稱大帳汗國,1480年,莫斯科公國吸收合併雅羅斯拉夫爾、羅斯托夫等俄羅斯諸公國統一俄羅斯後反抗大帳汗國統治,使大帳汗國失去俄羅斯的領土,1502年大帳汗國被克里米亞汗國消滅。

  諾蓋汗國:1395年,也迪古打敗脫脫迷失建立諾蓋汗國,1556年,諾蓋汗國統治集團兩大勢力內訌分裂為大諾蓋汗國、小諾蓋汗國,還有阿拉騰烏爾多汗國等。1569年,西部領土為哈薩克汗國兼并,十七世紀亡於哈薩克汗國(被併入小玉茲)。

  克里米亞汗國:1430年,克里米亞汗國從金帳汗國獨立,1475年,被奧斯曼帝國攻佔,1783年,因俄土戰爭獨立,1789年,被俄國并吞。

  喀山汗國:1438年,喀山汗國獨立建國,1552年,滅亡於俄羅斯入侵。

  阿斯特拉罕汗國:1460年,阿斯特拉罕汗國獨立,1556年,被俄羅斯消滅。

  西伯利亞汗國:1490年,西伯利亞汗國從金帳汗國分裂出,1598年,最後一位可汗庫楚汗兵敗俄羅斯後,被諾蓋人暗殺,西伯利亞汗國滅亡。


推薦閱讀: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古迹之薈福寺【圖文】
蒙古族文化
內蒙阿拉善小吃--蒙古佳肴羊背子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古迹之通遼青龍寺【圖文】

TAG:蒙古帝國 | 傳說 | 王朝 | 帝國 |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