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寺廟的經典對聯
趣談寺廟的經典對聯
楹聯,又稱對聯、對子,中華傳統文化也。國務院於2005年將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聯分上下,面朝大門,右上左下,上聯為仄,下聯尾平。寺廟是我國許多風景名勝的古迹,這些寺廟歷經千百年風雨,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寺內保存著許多名人高僧撰題的妙聯佳句,這些楹聯卻以古代名人畫龍點睛般給寺廟風景名勝以點綴,使遊客發懷古之幽思。從這些經典楹聯中還可以學習到歷史、宗教和文知識,感受到佛教思想中處世為人的哲理和禪機,體會到人生經歷中非此時此景不能道的獨特感受和意境。
杭州西湖凈慈寺對聯
凈慈寺在浙江杭州市南屏山慧日峰下,始建於五代周顯德元年(954年),原名慧日永明院,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改今名。清初康、乾之治,對杭州寺廟倍加重視,兩代帝王南巡,必到寺院遍訪。本聯就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遊玩西湖凈慈寺時留下的一副名勝風景聯:雲間樹色千花滿;竹里泉聲百道飛。這副對聯雖只短短的十四個字,卻通過對雲間樹色和山澗泉聲的生動描述,將西湖凈慈寺及凈慈寺周圍的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楚楚動人,有如一幅清幽絢麗的圖畫,從而讚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了作者對壯麗河山的深厚感情。上聯的「雲間樹色千花滿」,寫的是遠景、靜景,它把雲霧中的樹木在陽光照射下出現的奇異景色,形容為像長滿著各種花朵,千姿百態,千嬌百媚。下聯的「竹里泉聲百道飛」,是寫近景、動景,將竹林里傳出的淙淙泉水聲比喻為從千百道竹縫間飛出一樣傳入耳中,似一曲清脆悅耳的動人樂曲。樹色泉聲,組成一幅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的畫圖;耳聞目睹,令人如進入一種清幽高雅的仙境之中。這副對聯,不僅寫景形式活潑,豐富多彩,而且文辭優美,對仗工整,用字講究。如上聯的「雲間」對下聯的「竹里」,「樹色」對「泉聲」,「千花」對「百道」,「滿」對「飛」,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對得十分巧妙,恰到好處。尤其是上聯的一個「滿」字,把雲間樹色的生態描繪得栩栩如生,維妙維肖,像真的長滿著千百種奇花一樣,絢麗奪目;下聯的一個「飛」字,將山澗的泉水聲響描摹得活靈活現,好象泉水聲真的從竹林中飛出傳入人的耳中一樣,形象逼真而又生動。它把凈慈寺周圍的山水神髓點透出來,對全聯起到了畫龍點晴的妙用,稱得上是神來之筆。
河南南陽武侯祠對聯
南陽武侯祠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西卧龍崗,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曾躬耕於此,魏晉時建祠紀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毀,元延佑四年(1317),仁宗皇帝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命名南陽卧龍崗古建名勝為「武侯祠」。清康熙五十年(1711),知府羅景主持重修武侯祠,並依前人「龍崗全圖」復建了「卧龍崗十景」和卧龍書院大德年間 (1297-1307) 重修。祠內保存著漢以來歷代碑刻,匾額楹聯六百多通(幅),在全國武侯祠中數居首位。其碑刻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岳飛曾在此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其字體蒼勁峭拔,備受推崇。在諸葛武侯祠大殿門前兩旁的一副著名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上聯歌頌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品格;下聯為諸葛亮早年隱居地是襄陽、南陽之爭而感嘆,寓意深邃幽默,富於哲理。此聯為清代咸豐年間的南陽知府顧嘉衡所撰所書的,這是說的一樁歷 史「公案」。原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回憶自己未 出茅廬時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但《三國 志》上又有一個「隆中對」,隆中在湖北襄陽境內。於是,南陽人和襄陽人都說諸葛亮是隱居在自己的家鄉,文人學者紛紛引經據典,互不相讓,明清時期即打起了筆墨官司。顧嘉衡是湖北襄陽人,當時又任河南南陽知府,為了既不得罪故鄉人,又不刺傷為官地,只好來個「和稀泥」,寫下了這副騎牆的折中對聯,要大家不再分南陽襄陽,從而緩解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因此這副對聯名噪一時,為人們競相傳誦。此聯一出,襄陽和南陽的爭論便緩和下來。以後,隆中方面也把這一幅對聯抄錄過去。所以,至今不論是到南陽,還是到襄陽,都可以看到這幅對聯。1959年秋,時任團中央書記胡耀邦到南陽檢查工作,在參觀武侯祠等古迹時,看到了這副楹聯,對聯非常飽滿地體現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推崇的那種「天下為公」的胸襟,體現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看重的那種「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歷史評價。這時他忽然心有所思,想改一改這副對聯,胡耀邦改寫的新聯: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功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此聯改於1959年秋,留下的墨寶則在1986年4月25日。該聯寓意新穎,表現了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和甘當人民公僕的高尚情操,「心在人民,利歸天下」,這正是胡耀邦高尚情操的寫照。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共產黨人的良心」。無論是原聯還是改聯,其教育人們如何做人、做官的本質都未改變,憂國憂民、蒼生為念的美好品德都未丟失。
浙江杭州岳飛廟對聯
座落在杭州市西湖邊棲霞嶺下岳王廟是岳飛在被害21年後,於宋紹興三十二年(即1162年)冤案得到平反昭雪,遺體才改葬於此,並建廟紀念。這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岳飛紀念地,和開封朱仙鎮岳飛廟、湯陰岳飛廟、武漢岳飛廟被稱為全國四大岳飛廟。害死岳飛的秦檜是個千古遺臭、萬人唾罵的賣國奸賊,秦檜夫婦跪像就位於岳王廟中側岳飛墓前。在岳飛墓的下面有秦檜夫婦及兩位陷害岳飛的奸臣的白鐵鑄像,反剪雙手,低頭面向墓而跪,形象沮喪。墓門上有副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據說初建廟時並無此鑄像和對聯,是明朝中朝(即1513年)才有這鐵鑄像。後有淞江縣一位徐姓女子來此祭奠岳飛,觸景生情,一揮而就,寫下了這流傳千古的對聯。這聯對仗工整、寓意深刻,不去刻畫秦檜一黨跪像的醜態,而以周圍的情景行文,宛若天然之筆,意境與人們的心境融為一體,深得世人稱讚。清朝文壇巨匠紀曉嵐看到此聯後,贊口不絕,後來他也構思了一聯:「精忠報國,三字獄冤千古白;仰天長嘯,一曲詞唱滿江紅」。這也是一副好聯,用詞用典都恰到好處。但不管怎樣,都無法和徐氏那神來之筆相比。現在很多人一說到岳飛廟,都記住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對聯,只是不知是徐氏所作而已,可見其影響之大、深入人心。在秦檜夫婦的跪像前,有這樣一副對聯:「咳!我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撰聯人為了設想秦檜夫婦在東窗事後互相埋怨的情景,模擬他們的口氣,雖是調侃、諷刺之作,但也別樣精彩,讀來令人忍俊不禁,令人叫絕。這是清代的浙江巡撫阮元,模仿秦檜夫婦二人追悔、抱怨的口氣寫的對聯,貼在岳飛廟鐵鑄的秦檜與王氏的像上。上聯模擬秦檜的口氣,意思是:「唉!我本來就是個沒人心的東西,可身邊要是有個好媳婦,興許也不至於沒完沒了的老在這兒跪著吧?」」下聯是模擬秦檜老婆的口氣回答說:「呸!雖說我是個長舌頭女人,可要不是因為你這個老賊,我怎麼會老陪你跪著挨人唾罵!」這副聯語,寫得詼諧風趣,幽默里含諷刺,風趣中有痛斥,痛快淋漓地刻畫出彼時彼地兩個歷史罪人的醜惡的心理狀態。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於今判偽真,人心向背,一目了然。杭州西湖岸邊秦檜一跪千年,在歷史定論中,在人們的心中,他永遠要跪在那裡,這是人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是非的定論。人們在杭州的岳王廟、岳墓前追憶岳飛抗金光輝業績的同時,總是要對秦檜等這四個面向岳墓而跪的鐵鑄奸像痛罵一番。千百年來,人們是多麼懷念岳飛等忠臣良將,而對秦檜等奸臣又是何等地痛恨和憎惡。歷史和人民明辨: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邪惡,什麼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四川峨眉山寺廟對聯
峨眉山與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同為我國佛教名山,因其雄、秀、奇、險、幽,令無數佛教信徒和旅遊者趨之若鶩,而不勝枚舉的寺廟楹聯,又為名山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內涵。 這些楹聯,或世人援筆,或僧人自撰,或皇家賞賜,或官吏手跡,風格多樣,字體各異,內容有別,人們多喜吟誦和欣賞。坐落在山腳密林中的報國寺,始建於明萬曆43 年即公元 1615 年,為峨眉山大寺之一。其山門上共有楹聯三副,其中「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 生還是無生」的楹聯,頗耐人尋味。其上聯意即遇事便做,並非為功名利祿,做了便做了,不應懷有私心而牽掛不已;其下聯意即智慧源於覺悟,覺悟源於自在,自在乃人之本源,因而還是順其自然為上。這副楹聯雖是禪機偈語,卻也昭示這樣一個道理:該做的便做,順其自然。從佛家角度看,自是功德修行的初始和歸宿,而對世人,卻是為人處事的最高境界。「率性真本色,無求品自高」,就是這個意思。在金頂的華藏寺山門上有一副楹聯:「絕頂俯晴空洞觀雲海千層大地蒼茫開眼界;佛光傳勝景指點雪山萬仞長天澹蕩豁胸襟。」這副楹聯不僅將金頂的日出、雲海、佛光三絕囊括 其中,同時也將遠情近景渲染無遺。峨眉山金頂海拔 3077 米,聳立於川南平原上,氣勢磅礴。立於金頂上,俯瞰蒼茫大地,但見雲海翻騰,人間萬象奔入眼底,遠眺,陽光下的貢嘎雪山一片銀白,莊嚴肅穆,把藍天襯得無比空闊高遠,使人胸襟大開,激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民族自豪感和尊嚴感由此得以增強。這副楹聯氣勢恢宏,鏗鏘有力,讀之令人興奮不已。山腰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廟宇,名為「息心所」。廟門上的一副楹聯發人深思:「萬籟無聲心自息;一身非我物同春。」這副楹聯飽含禪機妙道。息心所一帶,林深谷靜,環境清幽, 只要收斂心神,摒除一切雜念,心身自會寧靜下來,無私無欲,物我兩忘,進入神秘的妙境。這副楹聯用意是勸導人們淡泊名利,輕視榮辱,戒貪除欲,只有如此,生活才能安寧,人生旅途才少一些煩惱。「慾望,人類煩惱之根」,自是應當節制、警省和誡勉。峨嵋山五觀堂有一副楹聯: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這幅對聯的意思是如果日夜潺湲的溪聲,全是佛陀說法的廣長舌;那澄潔如洗的山色,豈不就是佛陀的清凈法身嗎?這是借宋代蘇軾《廬山東林寺偈》題峨嵋山五觀堂聯。公元1084年,蘇軾47歲時,游江西廬山,夜宿東林寺,聽東林常聰禪師講「無情說法」的公案,不太了解。第二天清晨醒來,蘇軾聽見了溪流的聲音,看見了清凈的山色,賦一偈說:「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大自然森羅萬象都是佛性的顯現,都在作「無情說法」。蘇軾悟道有得,洋溢著急於告人的欣喜之情,便書寫這首詩偈贈給常聰禪師。東坡大師參禪前後的境界讓人深思:初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參禪時是:廬山風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風雨浙江潮。悟道後是: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楹聯是我國文化傳統的精華之一,表情示意當是要旨,亘古至今仍受國人青睞。而在峨眉山,各種寺廟楹聯因人因地因情因景而撰,又具有深厚的佛學禪理,更易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欣賞這些楹聯,對峨眉山增進了解,也對靈魂深沉叩問,著實有意義。
推薦閱讀:
※【經典語錄】走得順時,不必太張狂,就算你爬到坡頂,終究要走下坡路!
※晚安心語正能量短句 晚安經典語錄正能量
※100句經典英語電影台詞(2)
※錢小樣100句經典語句
※[轉帖]其他經典語錄,讓你讀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