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林曦明:筆墨精神的傳達

文/周紅

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

文章來源_網路


採訪林曦明先生,是我的一個念想。自從在友人的「集賢堂」看到他的畫,覺得是一幅現代感極強的抽象水墨,裡面線條墨點的疏密、濃淡、乾濕的變化無不體現出一種節奏和韻律,越看越震驚,深以為這位從永嘉烏牛走出的老畫家很值得拜訪。

酷暑,滬上,在友人的安排下,我終於有機會走進林老的畫室「喜雨樓」,和他就他對繪畫的感悟,有了一個下午的暢談。

昨夜西風凋碧樹

「我太喜歡畫畫了,從小就對畫畫有強烈的願望。」每個人都有自己對願望表達的訴求,林曦明先生所幸在孩提時代,就有了對繪畫的不泯初心。

雖然林曦明先生的祖父和母親不喜歡他從事繪畫一行,但在永嘉以畫壁畫為生的父親,卻將他從小帶在身邊,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紀,他就嶄露頭角,在永嘉有了名氣。

林曦明賓翁畫意

他做畫工,人物、山水、花鳥都畫。那時的生活條件很差,幾個畫工,就睡在廟堂里,吃的飯菜都沒有油水。有位律師很欣賞他,讓他到自己家的書房睡覺,林曦明先生雖然年紀還小,但覺得大家是個群體,不能搞特殊化,最終和大家一起堅持下來,畫完了戲台。

對畫畫的興趣,讓他不滿足於現有的手頭材料,但農村找不到美術資料,他就來溫州找,買到《吳友隨畫冊》和《錢吉生畫冊》,他是如獲至寶,愛不釋手,日日臨摹。出於熱愛,他還自覺找題材寫生。農村裡有演戲,他場場必到,帶著本子,找根柱子靠著,寫生。戲演完了,他回去還重新畫,直畫到自己滿意為止。

林曦明 春山圖

18歲那年,鄉里有位知識分子,看到他的畫,大為激賞,並介紹他到溫州蘇昧朔先生那裡學畫。他學畫很認真。蘇昧朔先生會作詩、唱詩,並習慣於晚上作畫。因為第二天畫就會被收起,他就在當晚對著墨跡未乾的畫,進行臨摹,用功至深的他,經常畫到天亮。蘇先生的畫,他臨摹了一百幅,張張惟妙惟肖。在蘇先生的支持下,林曦明先生在溫州市區當時的中百商廈舉辦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畫展,作品被一搶而空。

「蘇昧朔先生的原畫,價錢很高,我的畫,畫得神似,價格便宜,所以都賣光了。但由於買畫的,很多是達官貴人,都不付錢,最後也就不了了之。」林曦明先生談起自己的第一次個展,依舊記憶猶新,對錢財的得失,他已淡然,但對個展之後,自己沒有保存下一幅習作,他大為遺憾,這些作品,是兩代畫者的心血結晶,既是蘇昧朔先生的得意之作,又有林曦明先生夜夜嘔心瀝血在其中,散失殆盡,確是憾事。

林曦明 待渡

「畫畫是件苦事,不吃得苦中苦,是嘗不到甜滋味的。」總結自己最初的學畫生涯,林曦明先生髮出這樣的感慨。

為伊消得人憔悴

「要說對畫畫的頓悟,那應該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畫家很多,只憑聰明畫畫是不夠的。我以『現代意識、民族精神』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所謂現代意識,即是畫是給今天的人看的,傳統是進入的基礎,但不能拘泥於傳統,所以畫作要中西結合;所謂民族精神,就是不能丟掉傳統,傳統中有很多東西值得借鑒和深挖,如對石濤的畫,林曦明先生至今仍學習、激賞不止。

也就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畫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每個省選三至五人參加,李可染任院長。當時林曦明先生在上海中國畫院任職創作研究室主任,邀請信直接發到畫院,上海去的三位畫家分別是關良、陸儼少、林曦明。他們在北京操監堂呆了一個多月,來自全國的畫家互相交流,對當代畫家進行研究,所創作的畫作就留在那裡做展覽、研究。

林曦明 清秋

在上海中國畫院任職期間,林曦明先生經常有畫作展覽。劉海粟先生曾來參觀畫展,看後,指著林曦明先生的畫說:「就是這個人畫得有出息。」以後劉先生來畫院座談、開會,都會詢問林曦明先生的消息。對於前輩的提攜,林曦明先生銘記在心。

學傳統,到生活中寫生,林曦明先生深諳繪畫之道。他的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山山水水都成為他捕捉的繪畫靈感。他記得有一次成昆鐵路寫生,是鐵道部組織上海的畫家創作,每個車站都停下來畫畫,帶回來很豐厚的創作素材。他還說,畫家要筆耕不輟,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在五七幹校的時候,勞動之餘,他就看理論文章,自己練功,功夫不退反進。不僅作品層出不窮,質量也屬上乘,畫作《灕江》、《江南水鄉》、《故鄉》、《氂牛》、《四善圖》等五幅作品,在國際上獲得大獎。

林曦明 秋山鹿鳴

「我喜歡的東西比較多,曾經在溫州、杭州做剪紙,民間的文化要汲取。像林風眠先生,他就汲取了瓷器畫、民間年畫的精髓。」林曦明先生很重視各種美學元素的收集工作,但他告誡後學者:「喜歡的東西可以多,但一定要走得進去,出得來,否則就泥古不化了。」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今天的畫壇,林曦明先生已然是當之無愧的老一輩海派畫家的傑出代表。他在上世紀70年代就奠定了在中國書畫界的地位,多年來,他精心創作,靈感不斷,作品常新。林曦明是上海書畫界乃至中國書畫界都繞不過去的一個名字。從上海中國畫院退休之後,他擔當了很多社會職務,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剪紙協會名譽會長、美協上海分會理事、吳昌碩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林風眠藝術研究協會副會長、上海海上水墨畫院院長、現代書畫研究會會長、浙江畫院特聘畫師等。

雖然成就非常,但林曦明先生為人謙恭。在他家裡,一直掛著4位先生的肖像,分別是蘇昧朔、齊白石、黃賓虹、林風眠,他說他們是他繪畫道路上的老師,會一生永記。雖然齊白石和黃賓虹沒有親授過技法,但林曦明先生說自己從白石老人的花鳥,從黃賓虹先生的山水,得益匪淺。

林曦明 山居圖

林曦明先生是一位藝術觀念開放的藝術家,他的中國畫,是大寫意之作,是超越了一般中國畫技法的大家之作。他早中期作品表現出對構圖的精心經營,晚年的作品則完全專註於中國畫藝術的核心——筆墨精神的表達。憑著自己深厚的修養和雄渾的筆力,在筆墨的無窮變幻和豐富的層次變化上已臻大化之境,干、濕、濃、淡、枯、焦、宿墨輪番交替使用,水色淋漓,用意更深。細細品來,在水、色、墨的相互交融滲透上更變化無窮,氣韻更為生動靈動,畫面也更豐富厚重。林曦明先生「絕似又絕不似」的作品已經走到了傳統中國畫模式的邊緣,其中的抽象因素和現代藝術傾向相當接近,這種對傳統形式近乎極限的追求,正推進了中國畫自身向著現代化的轉化。王國維先生說詞學上最深的意境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林曦明先生是尋到了自己繪畫的真諦。

已經是89歲高齡,林曦明先生還有孩童一般的心境,我們為他拍照,他很不習慣,讓他動作自然點,他會得說:「我已經很配合,我老師蘇昧朔先生,是怎麼也不肯合作的。」他現在還堅持創作,說要舉辦自己的百歲畫展,在座眾人深為之折服,也期許老先生能達成心愿。

林曦明 鄉村秋色

在上海工作了很多年,但林曦明先生心心念念還是自己的家鄉。每年過年他都會返鄉,會親訪友,參加溫州人大會。他無私地為家鄉的文化做建設,除了在上海開設了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之外,其他三所藝術館都開設在溫州,樂清雁盪山林曦明藝術館規模很大,他捐獻了400幅作品,包括自己的一些藏品,永嘉蒼坡建有林曦明藝術館,烏牛則擬建林曦明故居美術館。

說起和樂清的淵源,林曦明先生還記得自己在柳市小學做過美術老師,後來和五個人合辦了一所溪口小學,除了教美術,還任總務主任,因為太老實,連父親做工的工錢,都賠進去了。「我做人很認真,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好,早年在上海戲劇學院任教期間,還被評為『先進教師』。」林曦明先生珍惜自己的羽翼,愛護自己的弟子,他說家鄉讓他帶學生,他就帶了溫州、永嘉、樂清10個人,他希望將自己的衣缽,傳承下去。

整理編緝_夕月慕畫


推薦閱讀:

我與書的精神苦戀 鄭傑
用讀書構建教師的精神家園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人為什麼會覺得很無聊?
柏楊精神中的魯迅風骨

TAG: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