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右叢書二編》(全12冊)出版
該叢書是有關歷代晉人的著述精粹,以隋唐以下山右學者之文史哲人文學科著述為範圍,收錄34種晉人著作,包括宋代3人3種,明代17人31種。凡著作的采選,以具有學術性、文學性、專著性為基本原則,尤其側重於拾遺補缺,搜求佚存,而不泛收歷來廣為傳布的宿學名著。如張鳳翼《句注山房集二十七卷》《樞政錄》,王翰《敝帚集》《梁園寓稿》,楊博《大椿堂詩選》《<甘肅奏疏>一卷》《<經略疏稿>二卷》,寇天敘《塗水先生集六卷》等。此次經今人整理點校,繼《山右叢書初編》後又一部大型晉人古籍整理集成性著作。
總目錄
前言
整理出版說明
第一冊
春秋皇綱論……〔宋〕王 晳
姓解…… 〔宋〕邵 思
忠正德文集……〔宋〕趙 鼎
拙庵集…… 〔明〕杜 斆
弊帚集…… 〔明〕王 翰
梁園寓稿…… 〔明〕王 翰
塗水先生集……〔明〕寇天敘
山海漫談…… 〔明〕任 環
第二冊
戶部奏議…… 〔明〕王 瓊
晉溪本兵敷奏……〔明〕王 瓊
第三冊
孔文谷集…… 〔明〕孔天胤
孔文谷續集……〔明〕 孔天胤
孔文谷詩集……〔明〕孔天胤
文谷漁嬉稿……〔明〕孔天胤
第四冊
楊襄毅公甘肅奏疏……〔明〕楊 博
楊襄毅公經略疏稿……〔明〕楊 博
楊襄毅公宣大奏疏……〔明〕楊 博
楊襄毅公薊遼奏疏……〔明〕楊 博
蒲坂楊太宰獻納稿……〔明〕楊 博
大椿堂詩選………… 〔明〕楊 博
第五冊
楊襄毅公本兵疏議……〔明〕楊 博
第六冊
條麓堂集(上)……〔明〕張四維
第七冊
條麓堂集(下)……〔明〕張四維
條麓堂續集…… 〔明〕張四維
第八冊
楊全甫諫草……〔明〕楊天民
仰節堂集
附《曹門學則》《共發編》《共發續編》《乾臺筆記》
《門人問答語》……〔明〕曹於汴
蒼雪軒全集…… 〔明〕趙用光
第九冊
大司馬張海虹先生文集……〔明〕張五典
張忠烈公存集…… 〔明〕張 銓
第十冊
國史紀聞……〔明〕張 銓
第十一冊
張司隸初集…… 〔明〕張道濬
句注山房集二十卷·尺牘七卷……〔明〕張鳳翼
第十二冊
樞政録·策寇…… 〔明〕張鳳翼
孫忠靖公全集……〔明〕孫傳庭
慎守要録…… 〔明〕韓 霖
點校說明
——《春秋皇綱論》
《春秋皇綱論》五卷,北宋王晳撰。王晳,文獻中也作「王哲」,字微之,太原人。歷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朝,享年近九十。曾任池州、睦州、汝州、衛州知州,晚年爲鴻臚少卿、龍圖閣學士。另著有《春秋通義》十二卷、《春秋異義》十二卷、《明例隱括圖》一卷,皆佚。著有《孫子注》三卷,其內容被采入《十一家注孫子》,流傳至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言其「始末無可考」,蓋未考之過。
前人以爲,孔子作《春秋》,寓褒貶,別善惡,多微言大義,故努力探討孔子作書時遵循的「例法」,即遣詞造句的用意。這類著作很多,是《春秋》學研究中的一個大的課題門類,然而大多牽強附會,互相攻駁,讓人有盲人摸象之感。
王晳此書,討論了《春秋》中二十二類「例法」 問題,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無穿鑿附會之習」, 「在宋人《春秋》解中,可謂不失古義」,然而也指出其有「偏駁之見,不足爲訓」。
《春秋皇綱論》今天普及的版本有《通志堂經解》本和《四庫全書》本。此次點校以《四庫全書》本爲底本,以《通志堂經解》本參校。
——《姓解》
邵思,北宋雁門人,生卒年不詳。主要著作有《野説》三卷(載於《宋史·經籍志》), 《姓解》三卷(載於《直齋書録解題·譜牒類》)。
《姓解》三卷,是邵思在景祐二年(1035) 寫定的一本有關記録姓氏來源的譜系類著作,收録范圍爲「歷代功臣名士布在方冊者」,述録方式是「次第書之,啓迪華源,恢張世胄」 (邵思自序)。該書按偏旁分類,共170 部,收録共計2276個姓氏(與日藏北宋景祐本卷首題目下夾注所載2568個數字相異,《經籍訪古志》有載)。該書搜羅豐富,遍采經、史、子、集各書所載人名,並參照多種姓書加以編撰而成。《經籍訪古志》評價其書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引用各書如何氏《姓苑》、《三輔決録》、《山公集》、《姓書》、陳留《風俗傳》、《文士傳》、《春秋公子譜》、《世本》、郭泰《別傳》、王僧儒《百家譜》、《祖氏家傳》、呂靜《韻譜》、《孝子傳》、賈執《英賢傳》,皆世久失傳,鮮併其名知之者,亦得賴此以存其梗概。」 段朝瑞在《邵氏姓解辨誤》卷尾評價其書簡明,不穿鑿附會:「其書半本《廣韻》,雖不免駁,然大致明簡,與他姓書過涉傅會者不同。」
今天留傳下來的《姓解》版本一共有三個,分別是:現藏於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北宋景祐二年刻本、光緒十年黎庶昌校刊的影北宋本(即《古逸叢書》本),以及1935年商務印書館據《古逸叢書》本影印的《叢書集成》本。從版式、文字來看,前兩個本子出於同一祖本,即日人森立之撰《經籍訪古志》所記載懷仙樓所藏北宋槧本。黎庶昌所輯《古逸叢書》本對原《姓解》作了一些文字校刊工作,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所藏北宋景祐本各有短長,但未盡善,清邵武徐幹在《邵氏姓解辨誤》卷尾跋文就曾指出:「段君病其( 《古逸叢書》本) 多訛奪。」爲儘量保留及反映該書原貌,本次校勘以最古的北宋景祐本爲底本,以《古逸叢書》本爲校本,同時參校段朝瑞《邵氏姓解辯誤》及其他姓書。
校勘工作主要針對文字進行,對內容的覈勘不作展開。原底本有衍、脫、倒、訛處,均用校勘方式出校,校本及他本有誤者不出校。避諱省簡筆畫的文字,徑改不出校。文中異體字一律改用現行通用字。對與援引古籍內容有出入者、明顯有誤者,均出校更正。爲行文的方便,校勘文獻第一次出現時用全稱,餘皆用簡稱。全書引文夥多,凡援引原文處一律用雙引號標出,以區別於節引文意處。原書目録散在各卷首,今統一作目,置於書首。點校中發現,本書的錯誤不止於校勘記中指出的那些問題,比如作者引書錯亂、時代亂序,以及祖孫、父子、兄弟顛倒之類的錯誤,屬於考證範圍內的問題,非校勘所能承擔,還望讀者見諒。
節選
姓解卷第一凡三卷,一百七十門,二千五百六十八氏。
人一
任 樂安任氏,黃帝二十五子得姓者一十四人,虞翻曰:「二人同姓,酉、祁、己、滕、葴、任、荀、釐、姞、允、儇、依十二人爲十二姓。」 至秦乃有南海尉任囂。漢有任安、任座,又有廣阿侯任敖。後漢司空任隗,二十八將有任光,獨行任永君,方術任文翁,循吏任延魏,都亭侯任峻。晉侍中任凱。梁相任昉。
何 廬江何氏,出自周武王弟唐叔虞之後,十一代有食菜於韓,韓滅,子孫分散江淮閒,有以韓爲何者,蓋字隨音變也,乃自稱何氏。漢有何武。後漢何休,大將軍何進。魏有何晏。晉太尉何曾,曾子劭,劭子綏。宋何尚之,何承天。齊何昌宇,何戢。梁何憲,何法盛,何敬容,何遜,處士何點、何胤。周何妥。
何丘 楚有烈威將軍何丘寄。
伏 平昌伏氏,伏羲之後也。漢有濟南伏生。後漢司徒伏湛,伏隆,又伏恭。梁伏挺,伏曼容。
伏侯龍 虜姓也,後周大將軍伏侯龍,名恩。
傅 凊河傅氏,傅説之後,出自傅巖。漢有傅寬,傅介子,傅燮。後漢二十八將有傅俊。魏有傅嘏。晉有傅玄,玄子咸,咸子敷,敷子晞,晞子宣,宣子暢,皆有列傳。唐有傅弈。
傅餘 漢複姓。初,傳説既作相,子孫留巖穴者自稱傅餘氏。
侯 上谷侯氏,《左傳》:「鄭大夫侯獳之後。」魏有侯嬴。漢有侯霸。
侯史 晉有東萊人,姓侯史,名光。
侯莫陳 凡虜姓三字、二字者,並出後魏、北齊,《後周書》皆稱河南郡。後周有侯莫陳崇,爲柱國。
倪 漢有倪湯。後漢有揚州刺史倪諺。唐有汴州刺史倪若冰。兒寬在乚部。
伊 湯相伊尹,尹子陟。後書、傳無聞人,直至蜀有伊藉。後魏有伊馥。唐有伊慎。
伍 《左傳》有伍參,伍舉。楚有伍奢,奢子尚、員。漢有伍被,爲淮南王相。
仵 《姓苑》云:「襄陽多此姓。」晉有仵戎。
仲 《春秋公子譜》有宋莊公子仲之,後稱仲氏。《風俗通》云:「凡氏於字,伯仲叔季是也。」湯左相仲虺。孔子弟子仲由。
仲行 《左傳》宋司馬仲行名寅,秦穆三良有仲行氏。
仲叔 《左傳》衛大夫仲叔圉。
仲顏 魯有仲顔莊叔。
仲長 後漢有山陽仲長統。
仲梁 魯有仲梁懷。
仲孫 魯卿有仲孫何忌。
……
——節選自《姓解》
推薦閱讀:
※劉校長的讀書筆記:《老貓學出版》
※為什麼我們寫不出暢銷的人文學術圖書?
※羅貝托·波拉尼奧《2666》中文版出版
※著名作家阿來:國內亟待建立經紀人出版代理制
TAG: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