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dia】為什麼我有種幻覺,這個人承包了一整年的中國電影?|界面新聞·JMedia

【JMedia】為什麼我有種幻覺,這個人承包了一整年的中國電影?

好像張譯在電影里始終無法離開群戲,明明華語片群戲已經那麼少了,但差不多每一部他都沾上了。

文慧園路三號 · 2016/09/19 13:30

前幾天去萬達看《追兇者也》首映,說是首映活動,其實一晚上連續放映了好幾場,走了一個車輪戰模式,一群主創在每個廳開始前或者結束後躥上台,講講話,要大家拍拍照發個朋友圈微博助力。

就在這個現場,我見到了帥出一臉血的火華社長,以及緊跟他其後的男二號張譯。

《追兇者也》里張譯的角色雖然也獨佔一條線索,且可以說是人物小傳最為完整的一個,但因為其反派性質,主觀觀影上來判定總覺得是配角,而且在上影節拿下影帝的還是劉燁。

但在我看到的微博和朋友圈裡,無一不是對他魔性的表演的記憶點最足。

尤其是他那一身牛魔王的打扮,非常亮眼,讓我時刻都有衝動去淘寶上劃拉劃拉,看看有沒有「張譯同款」。

嚴格來說,在《追兇者也》里,無論從戲份比重還是角色重要性,劉燁、段博文和張譯三人都應該是一致的,而且三個人都很出色。劉燁出演了一個與他以往形象一脈相承的角色,段博文更是為了完成危險戲份對劇組隱瞞了自己的身體問題,在落水逃跑一段戲中差點真的溺水。

大家之所以記憶點最足的是張譯,是因為這個角色一方面跳脫了他的既定形象,又吻合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期望。

  英國經典喜劇 一條叫旺達的魚(1986)

張譯的這個角色,複合了多種氣質,這種可塑性在過去中國電影里是少有的。他「狠」的一面,讓人想起了科恩兄弟《冰雪暴》里的冷漠殺手;「笨」的一面,又有點像《一條叫旺達的魚》中的那個二貨殺手,想殺一個老婦,怎麼也殺不死,卻無意中弄死了老婦的三條狗——最後,毫髮無損的老婦,竟因為愛狗暴死而傷心過度,撒手而去。

影片的黑色荒誕幽默就從這裡出來,也讓這個笨賊的形象載入史冊。

《一條叫旺達的魚》的導演查爾斯·克里奇頓,在50年代初的《薰衣草山的暴徒》,就塑造了經典的笨賊形象,也讓「百面人」亞歷克·金尼斯的演技實現了大爆發,而這位世界最一流的表演大師在同時期的英國伊林古典喜劇中還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過目不忘的角色,其中就有被科恩兄弟後來重拍的《老婦殺手團》。

  科恩兄弟重拍亞歷山大·麥肯德里克的伊林喜劇經典《老婦殺手團》

除了以上這些,張譯的演繹還充滿了令人懷念的九十年代港式無厘頭,那種「盡皆癲狂,盡皆過火」的節拍。那種愚公移山式的追殺碰上了限定空間內一切有可能造就的挫折,簡直就是一代港式喜劇結構的縮影,據說這其中有不少還是張譯的點子。

張譯是有喜劇天分的。無論是在這部《追兇者也》中,還是過去的和賈樟柯合作的《山河故人》此類正劇,都有令人發笑的段落呈現。

但張譯更是會思考的演員。

曹保平告訴我,張譯對於《追兇者也》中的這個角色,其實有著自己的想法,他本來更希望用正劇的形式去塑造,但在長時間與導演的交流、磋商中,他最終接受了角色喜劇的調性,並迅速做出了有效的處理和創造。

這件事告訴我們,如果一個演員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顏值擔當」,那麼勤于思考,磨練演技,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也是成功的一條道路。

想想張譯真正成為大銀幕和小熒屏的常客,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但要追溯大家開始認識他,應該是從2006年的《士兵突擊》開始,還包括之後的同類題材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

隨便一搜他的簡歷,就會發現,他從1997年開始到2006年,在北京軍區戰友話劇團服役,他把在可以做小鮮肉的年紀都獻給了話劇舞台。

不過這樣的資歷多多少少有一點老上海左翼明星的感覺,像張瑞芳、於藍在膠片稀缺的根據地都是先走在話劇舞台上,尤其這個話劇團的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抗敵劇社。

因此也不難理解,張譯第一部電影作品為什麼是《建黨偉業》,雖然他演的是背叛革命的周佛海。

在《建黨偉業》里張譯也是和劉燁搭戲。當年,在飾演毛澤東的火華社長身邊,由於群像設置的戲份有限,張譯還沒有刷出「存在感」;五年之後的《追兇者也》,卻讓他「搶戲」成功,實在是有趣。

好像張譯在電影里始終無法離開群戲,明明華語片群戲已經那麼少了,但差不多每一部他都沾上了。

從最初的《建黨偉業》,到《搜索》里王學圻的秘書,《黃金時代》里的蔣錫金,再到《親愛的》、《一路驚喜》、《一切都好》、《過年好》、《奔愛》等片。

如果我們要把張譯冠上一個話劇系演員的名號,也能稱得上名副其實。話劇本身就很難脫離群戲這件事,有一位香港話劇導演林奕華,是最善於排演群戲,十幾個人同時在舞台上,走位井然有序。那麼多人在台上,已經沒有了戲份的輕重,這時誰在說台詞,誰就是觀眾的焦點,那一瞬間的主角,其他是眼帘中的一份子。

而在銀幕之上,畫面的中心才是觀眾的焦點,畫面之外的人,就是之外的人而已。張譯在群戲中,非常善於做這個之外的人。像在《追兇者也》里,他其實很早就有出場了,跟蹤劉燁的那場戲之前,有一個鏡頭閃過,他在劉燁後面的小商店裡,畫面都是虛焦的,但那一瞬你都能感覺到他在狠狠地盯著劉燁,盤算著什麼。

藍天野在演《茶館》(也可能是別的戲,記不太清)的時候,有一場騎驢上場,在台後他就已經揮著鞭子開始演。鏡頭可以說就是一個舞台,只是這個舞台空間是由斷裂的碎片剪接,只要演員在舞台上,他就帶著戲。

  在陳可辛的《親愛的》中,張譯又展現了極其深沉的一面。

在這個角色里,他的表演路數和郝蕾是一致的,與黃渤、趙薇有一種區分度。黃渤、趙薇是典型的影視演員表演路線,「金馬50」的時候,劉德華和張曼玉出來頒獎,張曼玉說:有一位導演曾經告訴我,一個好的演員,最重要的是姿態。趙薇和黃渤就具有這種影視的姿態,他們的表演緊跟著鏡頭的需求,是上鏡頭性的一部分,有一種外放的張力。

而張譯和郝蕾的表演路線是屬於戲劇的,有一種內化的細膩度,尤其體現對於語言的掌握,台詞的每一字一句背後所支撐的情感體驗,都能經得起推敲,並具有一種張弛有度的節奏感。

說起來,張譯好像真的有點少在電影里演主角,最早戲份比較重的是《匹夫》,但卡司表裡怎麼也在黃曉明的下面;賀歲檔楊樹鵬導演執導的《少年》,看卡司表好像又在歐豪後面。

真正稱得上男一號的,大概就是去年何平導演執導的《回到被愛的每一天》,算是去年的一部冷門佳片。

張譯能夠選擇出演這樣一個作品,也是側面應徵了他對於電影的品位。

之後上映的《山河故人》,是他第一部參加三大電影節主競賽的電影。張譯在《山河故人》里的戲份也可以稱得上是男一號了,從第一個故事裡的「翩翩少年」到最後的啤酒肚老翁,本身這個跨度就有一種喜劇衝撞。他飾演的張晉生,帶有賈樟柯電影中過去所不常見的氣質,也許正是第一個故事中的意氣風發和第三個故事裡蝸居國外的反差,凸顯出一種渾然天成的滑稽。

馬上要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里,又有張譯的影子,雖然不大,但又是非常令人提神,眉眼裡一股官場小人物里的狡猾和無賴;包括明年要上映的《綉春刀:修羅戰場》,張譯將第一次出演古裝武俠片……

我們常說某某某明星承包哪個檔期,但看看張譯的作品表,好像每個檔期里都有他,以至於讓我有種幻覺——他足足承包了一整年中國電影!

而且不僅僅是大銀幕,他也沒有離開小熒屏,電視劇作品也是一部接一部,沒有間斷。他還在2013年出了一本隨筆集——《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很多明星出書,只是為了自成一條IP產業鏈,但張譯這本書可是有知名讀書人史航站台的。

張譯不算帥,但特別耐看。

我的同學曾經和我說,她最理想的伴侶類型就是張譯,沒辦法,誰要這位先生,長了一張很靠譜的臉呢!

102

文慧園路三號界面JMedia聯盟成員

迷影 歷史 檔案 策展

關注作者 私信

推薦閱讀:

電影《心靈捕手》觀後感
如何評價2017電影蜘蛛俠:英雄歸來?
《西遊記後傳》為什麼禁播?
《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即將上映,你是否期待?
有沒有人覺得《王牌特工2:黃金圈》里出場的車特別炫酷?

TAG:電影 | 中國 | 新聞 | 中國電影 | 界面 | 幻覺 | 這個 | 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