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八大宗派的形成與特點

中國佛教八大宗派的形成與特點印度產生佛法本是一昧的,由於接受者的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時代與生活環境的差異,對於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釋了。佛經中說:「佛一圓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就是指的這一層意思。比如:最有名的佛的十大弟子,他們各有一種第一的特殊的性格。這可算是佛教分宗的最初徵兆。所以,佛涅般後的四、五百年間,單是印度境內的小乘佛教就分有二十部派之多。就是因為小乘佛教分得七零八落,而失去了統一教化的依准力量,大乘佛教就在印度境內應運而生。而傳入中國的佛教,主流就是大乘佛教。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最初也是沒有宗派門戶之見的,後來由於翻譯事業的逐漸鼎盛,佛典的大量譯成,以及佛教思想家們對於佛法的分類判攝,才有了宗派的出現。如有名的天台宗「五時八教」和華嚴宗的「五教十宗」。繼後,其他宗派也相繼判教。判教,就是以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法(經、律)來判釋自己的宗派屬佛所說的至上的圓教經典。所謂的:各宗大師嘗有教相判釋,以判各宗之高下而定自宗之位次。教判既興,門戶遂起。佛教在印度,小乘有上座、大眾二十部派爭執;大乘有中觀、瑜伽空,有二宗。傳入中國佛教傳入中國後,起初沒有區分大小乘經典,立宗立派也沒有區別。但隨著佛教經典的研習修行不同,逐漸演變為:律宗、成實宗、俱舍宗、三論宗、涅般宗、地論宗、禪宗、攝論宗、天台宗、凈宗、唯識宗、華嚴宗、密宗這十三宗派。這十三宗中,涅般宗歸入天台宗;地論宗歸入華嚴宗;攝論宗歸入唯識宗。流傳迄今者,實唯十宗。中土大乘宗派中,有影響的、現今仍流行的實屬八大宗派: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律宗、禪宗、凈土宗、密宗。分化宗派談到佛教的各宗各派,追溯佛陀最初創教之時,為了適應眾生的根器而說了種種的法門,並未曾提到宗派的分別。到了後代,由於社會環境以及歷代大德,依個人研究興趣的不同,而對佛陀一代的教化作各種不同偏重性的探討,加上個人的修持體驗,而對經典產生種種的詮釋,以自己所闡揚的最為代表佛陀的教義,衍變所及,乃漸漸形成各種的宗派。在中國的八大宗派中,其共同的特點就是同時興盛於隋唐盛世。佛教自從印度傳入中國,在中國經過五六百年的發展,到隋唐時進入了創宗立派的新時期。南北朝時由於政治上的分裂,佛教也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學風。佛教理論雖然趨向獨立,但還沒有能夠對佛教本身不同的觀點加以系統的綜合和會通,獨立的寺院經濟也是處於形成發展之中。因此當時無佛教宗派的出現,只有眾多的佛教學派。隋唐時,隨著封建統一王朝的建立和寺院經濟的充分發展,佛教各家各派得到進一步融合發展的機會,順應著思想文化大統一的趨勢,一些學派在統一南北學風的基礎上,通過「判教」而形成宗派。這些宗派各具獨特的教義、教規和修持方法,並為了維護自己宗教的勢力和寺院經濟財產,而模仿世俗封建宗法制度,建立了各自傳法世系。他們的思想體系中,都融合吸收了大量的傳統思想和方法。中國化佛教各宗派的建立,標誌著佛教在中土的發展進入了鼎盛階段。佛教的八大宗派雖是中國佛教的產物,但其根本依據均不離佛所說的教法。每派都有其完備的體系和經典理論依據。八大宗派特點八大宗派的特點可以用一偈淺而概之:密富禪貧方便凈,唯識耐煩嘉祥空。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台宗。首先:「密富禪貧方便凈」這句中,說明了三大宗派的修持特點。「密富」告訴人們,在八個宗派裡面,如果要學密宗的話,在經濟上必須是富有的。密宗也稱為「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剛乘」等。由於自稱受法身佛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的傳授,為真實言教。這種真言奧秘,若不經灌頂和秘密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現於人,因而得名。又由於他修習在密想應,又稱「瑜伽密教」。密教本是公元七世紀以後,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派別(中觀,瑜伽)與婆羅門教——印度教相結合的產物,很快就傳入中國,成為中國佛教的一個宗派。密宗的壇場要布置的非常精緻莊嚴,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銀,或者是銅質的鑄造,樣式很多,並且要樣樣齊全。修持作法,每次都要花相當的時間,對於上師更要有優厚的供養,所以要如法學密,經濟上必須富裕,時間上相當空閑的人才好修學。所以稱為「密富」。禪宗是中國化最為典型的中國佛教宗派,主張用禪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而得名。又由於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眾生心性的本原佛性為主旨,故又稱為「佛心宗」。他淵源於印度佛教,而形成於傳統文化之中。於隋唐時正式創立,到唐末五代時達極盛,宋元以後仍繼續流傳發展。修學禪宗,不需要富足的經濟條件,因為禪者的修行生活,無論山林,水邊,茅蓬,只在雙腿一盤,就可參禪了。古代禪宗祖師大德們,有的常年居住在山林里,吃的是野菜雜果,穿提粗布麻衣,雖然生活是這樣的清貧淡泊,但是他們的禪定之樂是無窮的。故而稱為「禪貧」。「方便凈」講的是凈土宗的修持特點。凈土宗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凈土而得名。該宗倡導簡易的念佛法門,故又有「念佛宗」之稱。相傳東晉慧遠大師曾在廬山邀集僧俗成立白蓮社,發願往生西方凈土。慧遠大師因此而被奉為凈土宗「初祖」,凈土宗也因此而稱「蓮宗」。而一般認為凈土宗的實際創史人應該是唐代的善導大師,其先驅可上溯到曇鸞大師與道綽大師。而之所以說是「方便凈」,是說修行凈土宗的念佛法門,不管什麼行業,身分,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修持的,所以最方便的修持方法,非凈土宗莫屬了。「唯識耐煩嘉祥空」是講唯識宗和嘉祥宗的特點。「唯識耐煩」,就是說學法相唯識的人必須要有耐煩的心。法相唯識宗因通過分析法相而得出萬法唯識的結論故得名,也稱「法相宗」或「唯識宗」。由於該宗的創史人玄奘大師和窺基大師長住慈恩寺,窺基大師還有「慈恩大師」之稱,因此又稱「慈恩宗」。又由於《瑜伽師地論》為該宗的根本經典,故也有稱之為「瑜伽宗」。法相唯識宗裡面的名相很煩瑣,義理層次比較複雜,如不耐煩就無法把他的頭緒搞清楚,一進入法相唯識宗里如墮雲里霧中,所以學唯識必須要有耐煩的心才能學得通。「嘉祥空」講的就是三論宗的特點。三論宗因以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菩薩的《百論》為主要典籍而得名。又因主張「諸法性空」,也稱「法性宗」。為了區別也稱法性宗的天台宗和華嚴宗,又稱為「空宗」。此宗自羅什大師譯出三論以來,研究三論者代不乏人。至隋吉藏大師而集大成,正式創立了「三論宗」。之所以說「嘉祥空」,是因為三論宗的吉藏大師在研究三論時,住在嘉祥寺,故把他稱為「嘉祥大師」,又因為他是三論宗的集大成者,故又名嘉祥宗。而此宗所依據的《中論》等三論的內容完全是闡明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所以稱他為「嘉祥空」。「傳統華嚴修身律」講的是華嚴宗和律宗的特點。「傳統華嚴」是在說明華嚴宗的特點。華嚴宗因奉《華嚴經》為主要經典而得名;又因其實際創史人法藏大師,被武則天賜號「賢首」,後人稱法藏大師為「賢首大師」,故又稱「賢首宗」。該宗主要發掘「法界緣起」的旨趣,因而又有「法界宗」之名。中國是大乘佛教的國家,中國佛教的大乘思想就是以華嚴宗為中心的。如近代的佛教領袖——太虛大師,雖然主張八宗兼弘,但以華嚴思想作為他信仰的根據。《華嚴經》起源於印度,傳到中國之後,經過中國祖師大德的智慧的融合,將華嚴法界緣起的思想發揮得最圓融最究竟,並提出種種的觀法,寓哲理於實踐中。由於歷代大德對華嚴思想所作的創新與發明,使華嚴哲學在中國佛教史上開出了奇葩,而成為中國佛教的傳統信仰。即所謂「傳統華嚴」。「修身律」開示了律宗的特色。律宗以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因其所依據的是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故又稱為「四分律宗」;又因創宗人道富律師常住終南山,而又名為「南山宗」或「南山律宗」。佛教的律宗是講究修身作人的。如太虛大師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因為人格完成了才能成佛。把人作好,修身完成才能進來步開發內心的光明智慧,而證悟最高的真理。這是律宗給予人們的指示,所以稱為「修身律」。最後一句「義理組織天台宗」顯示了天台宗的特色。天台宗是中國佛教史上創立最早的一個宗派,他淵源於南北朝,初創於隋,興盛於唐。因其實際創始人智凱大師常期住在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又由於此宗奉《法華經》為主要經典,由此也稱為「法華宗」。在各宗派之中,對佛學義理,能建立嚴密的組織,有系統的加以闡發的當推天台法華為第一。天台的智者大師將佛陀一代聖教分為五時,並按其所攝受的對象分為:頓、漸、密秘、不定等化儀四教,以及藏、通、別、圓等化法四教。以科學的方式將三藏十二部經典,分門別類的歸納於不同根性的眾生,並將修行的方式與證果的等次,一一加以分析比較,所以說到義理的組織方面,天台宗是最嚴密最有系統的。

推薦閱讀:

中國朝代列表
舌尖上的中國(80年代)
中國十大化妝師
中國術數總論
手相為何能看出一個人的命運? - 風水中國鄭偉建博士 - fengshuichinese - 和訊博客

TAG:中國 | 佛教 | 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