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心態!(推薦閱讀)

平台每天為您分享甘露法語,福慧增上,共成菩提!

今天給大家簡單地講一下放生的功德。其實做任何善事,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利益,但若是不如理如法、盲目地放生或做善事,就沒有多大意義。

  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善,還是惡,完全在於心態,不在於形式。若是心態沒有調整好,心不善,行為就是不善。比如,吃飯可以變成惡,也可以變成善,也可以變成不善不惡。若你的心是善的,吃飯是為了更好地修行, 是為了做一些善事,吃飯的行為就是善業。你也可以有菩提心的攝持,吃好、穿好是為了保護身體, 身體健康是為了修行, 修行是為了成佛,成佛是為了度化眾生,這叫發菩提心。若有菩提心的攝持,吃飯的功德也是非常殊勝的。若是你有更高的境界,知道自身是一座圓滿的壇城,為了保護壇城而吃飯,功德就更不可思議,這是密宗里講的。

  若是沒有菩提心的攝持,也沒有剛才密宗里講的大光明的境界,而是在吃飯時貪著飲食的味道,這叫貪吃;若是吃飯以後是為了去造業,如去做殺生、偷盜等惡事,那吃飯的行為就是一種惡業。若是沒有任何發心,沒有想吃完飯以後是去做善事,還是去造惡業,只是糊裡糊塗地吃,這種心態就是無記的狀態。無記是指不善也不惡,這樣吃飯的行為也變成了不善不惡。

  這是拿吃飯來做比喻,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包括我們今天放生也是。從大乘的角度而言,若是你為了世間一些暫時的利益而放生,就變成惡業了;若是你不為自己,而是為眾生去放生,就是善;若是你隨著別人去放生,沒有任何發心,就是無記了。所以發心很重要。若是發心不好,放生就會變成惡業。

  「我在放生,我在解救眾生,還會變成惡業嗎?」會的!你念佛持咒也會變成惡業,也會變成墮入惡趣的因,但很多人都不明白:「我念佛怎麼還能墮落惡趣呢?」因為你發心不好。同樣,你若是發心不好,放生就會變成惡業。

  法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善業有世間的善業和出世間的善業。這次放生時我們都要調整心態,心態不能是惡,也不能是無記的狀態,要發善心,保持善念。

  佛講了三種善:

  第一種善是有漏的善,就是為了世間的福報,比如說為了得到人天的安樂去放生。我們經常講出離心,如果沒有出離心的攝持,只是為了世間的健康、長壽等福報去放生,這是一般的善,有漏的善。如果是這種發心,即使你再精進、努力地做這些善事,積累福德,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報與安樂,這個果報是投生到上三道,就是人、阿修羅、天人這三道,還是在六道里,也不離痛苦的本性。雖然你有一些世間的福報,但是這個福報是有染污的,你仍然有煩惱、痛苦。因為你做的善根是有漏的——有漏是指有煩惱的染污。因有染污,果就有染污。即使你有錢有權,也很健康、長壽,但是依然解決不了煩惱、痛苦的問題。這種善是一般的善,在佛法里叫人天道。

  第二種善是解脫道,是指有出離心的攝持。你做功德、做善事的時候,不求世間的福報,不求人天的安樂,只求自我解脫。能斷除對世間的貪著,對世間法沒有貪戀,叫出離心。有出離心的攝持,做任何善事,包括放生都是善業,而且是無漏的善業,其果報是獲得聲聞和緣覺的果位,可以擺脫輪迴,擺脫痛苦。

  第三種善是菩提道,就是有菩提心的攝持。剛才講的解脫道不求世間福報,但是求自我解脫。菩提道是不求自己解脫,只求利益眾生,這叫菩提心。我們明天放生也要這樣發心,我們積累的這些善根、 功德完全是為了能成佛度化眾生。這樣發心是為了斷除自私自利,這是有菩提心的攝持。

「我不懂什麼叫解脫,也不懂什麼叫成佛,我只求世間的福報……」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求健康長壽、升官發財、平安順利等世間福報的都是人天道,正如剛才所講,你還是擺脫不了煩惱,擺脫不了痛苦,只是暫時健康、長壽了,暫時陞官、發財了,但是煩惱、痛苦依舊,也許煩惱更多,痛苦更大了,這樣解決不了問題。你首先要明白你陞官、發財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自己幸福、 快樂, 也是為了解脫煩惱、痛苦。你本以為陞官、發財了,就可以幸福、快樂了,但實際上你內心的煩惱、痛苦更多了。這是因為你做功德、善事的時候,沒有出離心的攝持,有貪慾心造成的果報。

  什麼是出離心呢?出離心不是要你離開家庭,也不是要你離開工作崗位,而是要你斷除對世間的貪著,斷除對世間的貪戀。你一樣可以生活,一樣可以工作,但是不能貪戀這些,否則你擺脫不了煩惱,擺脫不了痛苦。現在就是要斷掉對世間的貪戀。「那我對世間沒有貪戀了,不就沒有動力了嗎?」修行就是動力。修行就是盡責任、盡義務,了緣了債,這個心就是動力。了緣了債不是貪,而是真正的盡職盡責,這叫盡責任、盡義務。而貪慾是自私的,是想佔有,這樣你了不了緣,還不了債。所謂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若是你不放下貪慾,了不了緣,還不了債,會沒完沒了,這叫輪迴。輪迴就是無始無終,這樣互相欠、互相還的。若是你不自私,不貪慾,去盡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叫了緣了債。了緣了債才能了脫生死。你不了緣,不了債,就了不了生死。什麼叫了緣了債?就是放下貪慾——自私地想佔有就是貪慾,放下貪慾就是放下想佔有的心態。放下貪慾,放下自私,出離心和菩提心就都有了。

  一講出離心,有的人就以為好像什麼都不能做、不能要了一樣;一講利他心、菩提心,就以為好像不能有一點兒自己的利益一樣。不是這樣的。放下貪慾,這叫出離心;放下自私,這叫菩提心。你不貪慾,才能了緣了債;了緣了債才能了脫生死。你不自私自利的時候才有真正的利他心。利他心是一切幸福與快樂的來源,也是圓滿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唯一的方法。

  現在的社會,人們的家庭條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內心的煩惱越來越多了,痛苦越來越大了。這就是因為有貪慾心,貪得無厭。我們現在就是這樣,身上一分錢沒有的時候想,有一萬塊錢就很滿足了;真有了一萬,就想要十萬;有了十萬,就想要一百萬;有了一百萬,就想要一千萬;有了一千萬,就想要一個億;有了一個億,還想要好多億……這叫有貪慾心——有貪心和慾望。

  一切的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施加的,痛苦也是自己給自己造成的。佛法就是讓你解脫煩惱、痛苦的方法。你放下貪心、慾望就可以解脫煩惱、解脫痛苦。同時,因果是不虛的,該得的你肯定會得到,該有的你肯定會有,你一點兒都不會受到影響和阻礙,一點兒都不會耽誤,一樣可以得到世間的福報。

  你放下貪心和慾望了,身體自然就健康了,家庭自然就平安了,工作自然就順利了,福報自然就圓滿了,並且還沒有煩惱、痛苦,這是一種方法。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誰都會喜歡這個方法,誰都會希求這個方法。

  什麼也不能有,什麼都不能做,這叫放棄,不叫放下。放下與放棄完全是兩種心態,放下不是放棄, 放棄不是放下。放下是一種覺悟, 放棄是一種逃避, 所以不要害怕有出離心。我這樣講,有的人聽明白了:「原來出離心是這麼回事,有出離心太好了!」出離心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心的超越。

  現在的社會雖然物質發達了,但是精神卻落後了。 這樣,物質的發展就變成了精神的壓力。若是你的心超越了,就不會受外境的影響,面對物質就不會有壓力。我們經常講,心不能隨境轉,應該是境隨心轉。你的心超越了,不為外境所動,境就動了,這叫涅槃,你就解脫了;若是你的心沒有超越,心跟著外境動了,這叫心隨境轉,就是輪迴。此岸也好,彼岸也好,輪迴也好,涅槃也好,就是一個轉念。念一轉就是彼岸,念不轉就是此岸。此岸就是輪迴,輪迴是痛苦的;念一轉就是涅槃,涅槃是快樂的。

  一說菩提心和利他心,很多人又都誤解了:「啊?不能為自己啊?」尤其是很多年輕人都這樣認為: 「我不為自己,誰為我呀?我不利益自己,誰利益我呀?」放下自私自利,全心全意為眾生、為他人,這才是真正的利益自己。有智慧的人為自己的時候就去為他人,沒有智慧的人為自己的時候直接自私地為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卻是煩惱和痛苦,這樣你的福德與智慧是不會達到圓滿的。你去為他人,這種利他心的力量非常不可思議,你真有一顆利他心,真有一顆奉獻的心,才能感動一切人、事、物。

  一切都被你感動了,都來報答你了,你的福德自然就圓滿了。你發出了一顆真正純善的利他心,萬事萬物給你回應的也一樣,也是美好的。 日本的江本勝博士通過研究水證明,有什麼樣的感,就有什麼樣的應,所以不要太自私自利了。

  自私自利是一切痛苦的來源,是一切煩惱的根本!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在家裡,若是存有一顆利他心,就會有所不同。

  佛講的是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希望我們不要把佛當作神,把佛法當作神話。 我有一本書, 名字叫 《佛法是種活法》 ,講的是最正確、最完美的生活方式,但我們現在不會生活。佛講眾生的所思所想與所作所為都是背道而馳的:我們想得到的是幸福和快樂,但是所做的一切卻不是幸福和快樂的因,而是煩惱和痛苦的因,所以得到的只能是煩惱和痛苦。現在佛教給我們一個正確的生活方法,你以這種方法去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你才能如願以償。

  你對家人、對孩子應該全心全意、真心實意,發利他心,裡面不摻雜自私自利。但我們在家裡都是這種情況:「我對家人、對孩子是無私地奉獻和付出,但是他們不理解我,還恩將仇報。」心裡有很多埋怨,感覺很冤枉,這就說明你對他們不是真心的,你的利他心是不純正的,還摻雜著自私自利。因為你對家人、孩子是有要求的,是求回報的——這是自私;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沒有得到如是的回報時,心裡就煩惱了。於是佛講要破除我執,要放下「我」。

  你為什麼對他們這麼好?為什麼這樣為他們付出?就因為是「我的家人,我的孩子」,是由「我」來帶動的,因為有「我」。把「我」去掉,沒有這個「我」,你不可能這樣為他們付出。現在要破除「我」,要放下「我」。「那我是不是不能為他們,不能利益他們了?」不是。你現在就發菩提心:「這都是眾生,是與我最有緣分的眾生,是最需要我的眾生。」在家裡以這樣一個發心去利益和幫助眾生,這叫菩提心。這樣才能了緣了債,才能感化這些眾生,這些眾生也能對你都無比感恩,這樣才能了這個緣,還這個債。

  不是冤家不聚頭,你與家人都是冤家,都是債主,就要這樣了緣了債,這樣你的煩惱、痛苦就沒有了。在單位也一樣,不要自私,不要為了那麼點工資或利益去上班,要發利他心。但我們現在工作完全是為了這份工資,為了這麼點利益。工資高了就高興,工資低了就生氣;發工資了就開心,不發工資了就傷心。 這就是自私。 我們根本不用想這點工資,若是你發心:「這是利益眾生的一個平台,是幫助別人的一個渠道。」你利用這個平台和渠道為有緣眾生奉獻、付出,這也是了緣了債,工資自然而然就有了。

  我經常講:火點上了,灰自然就有。學佛人首先要相信因果,因果是不虛的,你有付出就一定有回報,你不用求,也不用為這些去努力奮鬥。佛法里講: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凡夫害怕果報,想的是結果;菩薩和修行人畏因,注重的是因,因改變了,果自然就改變了。我們經常講懺悔,懺悔就是要懺除惡業。怎樣才能懺除惡業呢?就是要發善心,提起正念,這樣才能毀壞惡的力量,這叫對治。不用太在意結果,如是因,如是果,自作自受,因果是自然規律。

  但現在一講因果,大家都不愛聽:「因果太麻煩了,這個不允許,那個也不允許,太難了。」其實不難。我們之所以覺得難,是因為我們沒有在這個軌道上,已經偏了、邪了。

學佛就是要規範自己的心和行為,主要是心態。尤其是大乘佛法里講心,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我們經常說念轉業消,就這個意思。念一轉業就消了,念不轉業不消。雖然你整天念佛誦經,但念沒有轉過來,就不起作用。很多人都說: 「我念佛誦經這麼長時間了,做了這麼多功德和利益,為什麼還這麼不好呢?」因為你念沒有轉。表面上看你很精進,整天把自己關在佛堂里或廟裡念佛誦經,自認為是在學佛修行,但不一定。你是學佛,還是學魔;是修解脫,還是搞輪迴,還不好判斷,這些都在於心。

  若是你念轉過來了,心發出來了, 能提起善念和正念了,你的行住坐卧、吃喝拉撒都是在消業,也是在積福,都是在修行;若是你的念沒有轉過來,心沒有發出來,沒有提起正念,沒有發出善念,雖然你表面上在念佛誦經,在打坐修行,但實際上是在造業。佛講:不如法修行,正法也會變成惡趣因。 「我念佛還會下地獄啊?」會啊!因為你的心仍然散亂,仍然執著,這樣就沒有念佛,而是在念魔。

  佛是覺。你是不是在念覺?是不是在覺悟的狀態中念?我越來越覺得漢文特別好,你看念佛、念經的「念」字,上面是個「今」字,下面是個「心」字。「今」指此刻、現在,就是當下;「心」,心安住於當下,安住於禪定的狀態中,這叫「念」。心安住於當下的覺悟和智慧的狀態中,這叫念佛。

  我們經常講魔王波旬,那是佛的敵人。魔王波旬指的是分別、執著和我愛。如果你的心仍然有分別、執著、我愛,你就沒有念佛,你念的是魔王波旬。大家要明白,得人身不容易,念一句佛號不容易,珍惜吧!別浪費光陰而白白地念誦。你要讓自己真正地發出菩提心和利他心!當你真正能利益他人時,才能究竟利益自己——自己的煩惱和痛苦才能解除,自己的福德和智慧才能圓滿。

  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理,一說要解脫成佛,就覺得這是宗教里講的迷信,根本不知道什麼叫解脫,什麼叫成佛。解脫是永遠地解脫煩惱和痛苦;成佛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都達到圓滿。誰不願意這樣啊?誰不希求這些啊?這樣說來,無論學佛與不學佛的人都一樣願意和希求,而真正能解除煩惱、痛苦和圓滿福德、智慧的方法,就是佛法。

  自覺才能覺他,自度才能度他。自覺是自己覺悟了,覺行圓滿了,不再煩惱、痛苦了;覺他是幫助眾生,讓眾生覺性圓滿,讓眾生不再煩惱、痛苦。這多好啊!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不是一般的難,而是千載難逢!好好珍惜吧!

  現在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總覺得:「我要生活,要工作,哪有時間做這些?」其實並不矛盾!因為真正的修行在生活和工作當中。

  我們學佛修行有聞思修三個階段。修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實際去做,在對境中磨練自己、鍛煉自己;最後自己的心不受對境的影響時,就成功了。心態是要練的,心態是可以練就的。學佛不是要逃避,而是要會面對。我有一句法語:「修行就是以智慧給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無論是看人,還是看事,都要學會換角度,這樣,你最討厭的人,也會變成最可愛的人;你最煩惱的事也會變成最快樂的事,這就是修行。

  我還有一本書,名字叫《掌握完美》。人人都追求完美,有的追求身體的完美,有的追求家庭的完美,有的追求事業的完美等等。想掌握完美,要有方法和智慧。書里有幾句非常經典、精華的法語:「世上沒有完美,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世上沒有完美,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完美;世上沒有完美,隨緣了、放下了,就是完美。」這都是佛法,都是智慧。學佛不是要學神,而是要學智慧。

  佛教和其他宗教不一樣,其他宗教是在搞神,佛教是在修智慧,這是兩回事。但是現在很多人學佛,都把佛教變成宗教了,把佛當神了,然後去求健康,求平安。能求來嗎?這些是修來的。自己有智慧了,心態放開了,身體自然就健康了,家庭自然就平安了。心理不健康,身體就不會健康;心態不平靜,生活中就不會有平安。即使有,也是暫時的、虛假的!

  《金剛經》里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暫時的東西都是假的,都是虛妄的。我們現在學佛是追求永恆的東西,是要回歸自性。為什麼說佛教不是宗教?因為佛教不是一般的宗教。一般的宗教崇拜神,崇拜造物主,認為神是人命運的主宰者,神在掌握著人的命運。而佛陀主張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改變命運要靠自己,解脫成佛要靠自己。 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大家要明白,要好好地修學佛法。

  佛是覺,是智慧,修佛就是修覺悟、修智慧。人人都可以解脫煩惱,解脫痛苦,而解脫煩惱、痛苦唯一的方法是智慧,但人往往缺乏的就是智慧。人一生的幸福和快樂都來自智慧,而不是來自物質。我們看看密勒日巴尊者,他在山上一無所有,不是住在山洞裡,就是住在大樹下,沒有衣服穿,吃的是綠草,喝的是涼水,但他內心的快樂是無比的。而我們呢?「我現在沒有錢,沒有這個,沒有那個……」然後就整天痛苦、煩惱,這是錯誤的。

  密勒日巴尊者什麼也沒有,他一個人在山谷里,為什麼每天還要唱歌、跳舞呢?因為他無法控制內心的喜悅,無法抑制內心的快樂,情不自禁地歡唱舞蹈。他唱的是金剛歌,跳的是金剛舞——沒有絲毫雜染,完全是清凈的,所以是金剛,和物質沒有關係。

  所以,若是沒有佛法和智慧,街上的乞丐和寶座上的國王沒有區別,都一樣煩惱和痛苦;若是有佛法和智慧,街上的乞丐和寶座上的國王也沒有區別,都一樣開心、快樂,物質有與沒有都無所謂。

  我們經常講福德圓滿,就是無論到哪裡,無論做什麼,一切的機緣和條件都具備了,都能心想事成。福德圓滿不是必須有幾千萬、幾百個億。餓鬼道有佛菩薩,旁生道也有佛菩薩,他們的福德仍然是圓滿的,儘管表面上看他們是畜生和餓鬼。為什麼說他們福德圓滿呢?因為他們很知足。

  今天無論你要做什麼,一切機緣和條件都當下圓滿,這叫福德圓滿。有的人不明白:「福德圓滿是不是要有很多錢和物啊?若是這樣,那密勒日巴尊者也沒有圓滿,因為他什麼也沒有啊!」

  你真正有智慧的時候,一切都變成方便了。其實,一切的福德、智慧都是我們自性中本具的,要的時候顯現,不要的時候就不顯現,這也是我們所講的感應。有感就有應,需要的時候有,不需要的時候就沒有,都是任運自成。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一切隨緣,隨緣是一種歡喜和自在,但隨緣不是隨便。我們雖然嘴上都說:「隨緣、隨緣……」但實際上都是隨便。隨緣不是隨便,放下不是放棄,都需要智慧和覺悟去把握!


推薦閱讀:

大公報:"港獨"已公然活動決不能放生 – 鐵血網
(1)放生儀軌:放生儀軌完整版(圖)
許多信宗教尤其是信佛的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放生而不是種樹?
智商爆棚的放生指南
佛教 放生魚真的是善行嗎?

TAG:閱讀 | 推薦 | 心態 | 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