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辨病辨證與治療06 肝癌

六、肝癌 (一)概速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惡性腫瘤死亡中居第三位。在東南沿海一帶為高發區,福建和廣西最多。早期常無明顯癥狀,普查中才發現血清中甲胎蛋白增高。據統計學統計,男性多於女性,年齡多在30-60歲。肝癌與遺傳因素,接觸致癌物質以及某些癌前病變均有密切關係。 (二)分類 肝臟腫瘤中有良性及惡性以及轉移腫瘤三大類。良性腫瘤中有肝細胞腺瘤,海綿狀血管瘤,脂肪瘤及纖維瘤等。惡性腫瘤中最多見的是肝細胞癌,癌肉瘤,各種肉瘤等。肝癌繼發轉移腫瘤也較常見,其轉移來源為食管、胃、胰、膽囊、結腸及子宮、卵巢、腎及膀胱等癌症。乳腺癌,骨肉瘤及皮膚癌也能轉移到肝臟。 原發性肝癌大體形態可分為塊狀型,結節型,瀰漫型及小癌型。臨床上以塊狀最多,結節型次之"瀰漫型最少見。塊狀型癌體大,其直徑常在10Cm以上,質韌硬、呈膨脹性生長,此型癌組織易發生壞死而引起肝臟破裂出血。結節型是由數個大小不等,互相隔離。直徑0.5-6.5cm的瘤結節構成,此型常伴有肝硬化。瀰漫型是以許多很小的癌結節瀰漫維分布於全肝,癌組織同周圍的肝組織之間有明顯界線,質地較軟,呈灰白色,常有出血,壞死或膽汁鬱積癥狀。此外,原發性肝癌常與肝硬化並存,在我國發現的肝癌病例中,約80%以上伴有肝硬化。 (三)臨床表現 肝癌起病隱匿,加之肝臟代償能力較強,因此。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在早期癥狀中,以食慾減退,消瘦,乏力等多見。一旦癥狀加重,則數月內即可呈現惡病質。原發性肝癌病情進展迅速,據臨床統計,患者從發現癥狀至就診時間在3個月以內者佔70%,但常常已屬晚期。一般在1-2個月內可出現下列癥狀: 1、肝痛:肝區可有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有時可因體位變動而加重,可放射至後背或右肩。晚期肝癌可突然發生劇烈腹痛和腹膜刺激症,這可能是由於癌腫結節壞死或出血至腹腔所致。此時的病人常常以急腹症的表現到急診室就診。 2、消化道癥狀突出:食慾明顯減退,腹部悶脹,消化不良,有時出現噁心,嘔吐。 3、全身衰弱:嚴重乏力,消瘦,進行性貧血及出現水腫。 4、出血現象:常常表現為鼻出血,皮下出血,多因肝組織壞死,肝功能衰竭所致。門靜脈高壓可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癌組織侵入肝門的膽管時,可引起膽道出血。 5、黃疸、腹水、皮膚瘙癢:約有1/3的病人在發病過程中有黃疸,出現黃疸的原因為癌腫侵犯肝內主要膽管,肝門淋巴結轉移癌壓迫肝外膽臂。腹水常常因為病人原來就患有肝硬化,癌組織侵入靜脈而形成癌栓,癌結節壓迫門靜脈所致,腹水往往積聚甚速,可呈現草黃色或血色。皮膚瘙癢是肝癌病人的常見癥狀。 6、肝腫大、脾大、發熱:90%的肝癌有肝腫大。腫大的肝臟常常堅硬,表面不規則,邊緣可有大小不等的結節。巨型肝癌有時可使肝臟變形,以致觸診時不易辨別,脾腫大多發生在肝癌合併肝硬化的病人,脾轉移癌極少見。在肝癌病人中發熱相當常見,可能是由於癌組織缺血性壞死,壞死產物的吸收及並發感染所致。 (四)診斷要點 肝癌早期缺乏明顯的癥狀,給診斷帶來許多困難,需要綜合分析各方面的資料,運用各種方法協助診斷。目前,我國原發性肝癌的診斷主要分為血清學,影象學及組織學三個方面。組織學診斷準確可靠,但存在一定困難及局限性,無法普及。臨床上原發性肝癌的診斷,特別是普查,早期診斷,療效觀察等方面,主要依靠影象學(B超)及血清學的檢查。影象學檢查系定位診斷。在佔位性病變良惡性質的鑒別中時常需要藉助血清學檢查。 目前臨床常用的檢查診斷方法有: 1、甲胎蛋白(AFP)測定:檢測AFP仍然是肝癌定性診斷的有效措施。凡是AFP持續增高,並與谷丙轉氨酶(SGPT)的消長不同步的,應考慮為肝癌。 2、肝癌血清快速診斷(LSD):本法對肝癌具有早期特異性診斷意義,並較好地解決了甲胎蛋白陰性和低濃度者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問題。原發性肝癌特異性92.9%,陽性符合率94.42%,轉移性肝癌陽性符合率88.9%,此種方法不如甲胎蛋白可靠。 3、酶學檢查肝癌時,乳酸脫氫酶,鹼性磷酸酶,轉肽酶常有升高。 4、肝區超聲檢查(B超):超聲價查可見肝癌組織周圍有光點及光團,束狀波或叢狀波。 5、放射性同位素肝掃描:可以反映肝內佔位性病變的範圍及形狀,具有定位診斷的價值。 6、CT掃描:可以對原發性肝癌,繼發性肝癌,肝內血管瘤等做出明確診斷。此種檢查方法迅速、安全,沒有多大痛苦,不失為一種新型的檢查方法。 7、肝臟穿刺:肝穿刺應為已做其他檢查不能明確診斷而又無禁忌症時進行。 B超引導下的細針穿刺有一定的優點。肝穿刺應由有經驗的醫師操作。通過肝穿刺,取得肝臟活體組織,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作出診斷,是比較準確的診斷方法。 8、腹腔鏡檢查:可以直接窺視肝臟形態,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有一定的價值。此法可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術,但不宜輕易採用。 9、剖腹探查:此術可檢查肝臟的全面情況及其相鄰臟器的關係。在剖腹直視的情況下採取活體組織,具有便於止血,安全可靠,準確率高等特點。 10、肝動脈腹影:是放射科診斷肝癌比較好的×線檢查方法,可以顯示病變的性質,了解病變範圍,對腫瘤的分辨能力約1cm,正確診斷率為70%-94%,對肝癌的定位,手術切除的判斷有一定幫助。 (五)治療 原發性肝癌治療原則仍然是「早期,積極,綜合,特異」,治療目標是減輕病痛,延長生存期,最終根治肝痛。積極。綜合治療是切實有效的措施,特異治療是有希望的途徑。常用的治療方法有: 1、手術治療:肝癌的治療以外科治療進展最快,效果最好,對早期肝癌選擇根治性手術是可行的。但原發性肝癌往往在一發現時即有了肝內癌細胞的擴散,故徹底將癌腫切除往往不太可能。隨著甲胎蛋白測定與超聲顯像聯合應用的推廣和普及,在肝癌的普查中將有可能發現部分較早的肝癌患者。據上海醫科大學肝癌研究所報道,局部切除已成為小肝癌切除的主要方式,其5年生存率達67.9%,10年生率53.4%.手術死亡率僅佔2.3%。對於不能手術的病例,經探查後,只要情況允許,可以選擇肝動脈結紮、肝動脈栓塞的方法,以阻斷肝癌細胞的供血途徑,減緩病情發展,也可進行肝動脈插管,以便在手術後灌注抗癌藥物,進行區域性化療。據國內某些腫瘤醫院報道,肝動脈插管灌注化療藥物,近期有效率為70%。 2、化學抗癌藥物治療:一般認為,肝癌的化療可結合栓塞,插管做局部化療,也可全身化療,關鍵是選用藥物,方案,癌細胞的敏感性和病人的耐受程度。原發性肝癌對抗癌藥物不太敏感、單獨應用往往療效低,臨床上多採用聯合化療,即用幾種抗癌藥物在每個周期中同時或交替應用,也可採用肝動脈插管灌注,小劑量長程療法。 3、放射治療:原發性肝癌的放射治療主要採用分段放療的方法。此種方法可以減輕病人疼痛,縮小瘤體,是有希望的肝癌綜合治療方法之一。 4、中醫藥治療:由於原發性肝癌手術切除機會少,化療、放療效果又不夠理想,所以目前中醫中藥治療在原發性肝癌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中醫藥在控制腫癌,減輕癥狀,改善機體情況等方面,經過多年的探索採用辨證論治的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中醫對肝癌的分型尚不一致,一般認為、肝癌較多表現為脾胃的病變,出現濕熱方面的癥狀,體質素虛或病情日久者則可有虛實夾雜。晚期常有熱毒內陷,肝腎不足或陰津虧虛,肝癌的治療宜針對以上病機用藥。過去曾偏重於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等方法,經臨床觀察效果不太理想,近年來我們採用鍵脾理氣法治療,療效有所提高,試驗研究證明,健脾理氣能增強患者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質量。 接中醫辨證施治分型論述。 (1)肝鬱脾虛型: 癥狀:胸腹脹痛,食後更甚,脅下疼痛,噁心納差,神倦乏力,下肢浮腫,舌苔膩或黃膩,脈弦細或濡細。 治法:疏肝理氣,健脾化濕。 方葯:張氏抗癌散(7)號和丹梔逍遙散加減: 柴胡10g 當歸10g 白朮10g 雲苓10g 白芍12g 丹皮10g 梔子10g 薄荷3g八月扎10g苡仁米30g川楝子10g玄胡10g 青皮10g夏枯球20g半枝蓮30g 蛇莓30g 蛇舌草30g 上藥煎煮2次,葯汁過濾混合後放入張氏抗癌散(7)號1包,再煎5分鐘,分3次溫服,日1劑。 (2)氣滯血瘀型: 癥狀:脅下積塊,脹痛不適,腹肌緊張,拒按,面色黧黑,形體消瘦,甚則腹大如鼓,肢倦乏力,舌質紫暗,舌苔厚膩,脈細澀或弦細。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散結。 方葯:張氏抗癌散(7)號和血府逐瘀湯加減: 生地12g 當歸10g川芎6g桃仁10g紅花6g 白芍l2g牛膝30g柴胡10g枳殼10g 香附10g 八月扎10g 鱉甲15g 川楝子10g 玄胡10g石見穿15g 生牡蠣30g 夏枯球30g 半邊蓮30g 大白10g 上藥加水煎煮2次,葯汁過濾混合後放入張氏抗癌散(7)號1包,再煎5分鐘,分3次溫服,日1劑。 (3)熱毒蘊積型: 癥狀:高熱煩渴,口苦口乾,脅下劇痛,皮膚,鞏膜黃染如橘色,嗜睡,甚則神志不清,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腹水,時或齒齦出血,甚至大便出血,舌質紅降,舌苔黃膩或干,脈弦敷或洪大而散。 治法:清熱利濕,瀉火解毒。 方葯:張氏抗癌散(7)號和黃連解毒湯加減。水牛角10g 生地30g丹皮15g 赤白芍各12g 黃連10g 黃芩10g 虎杖15g 紫草15g 大黃10g青蒿30g茵陳10g 澤瀉10g豬茯苓各10g 大白10g玄參15g 蛇舌草30g半邊蓮30g雞骨草15g 上藥加水煎煮2次,葯汁過濾混合後放入張氏抗癌散(7)號2包,再煎5分鐘,分3-5次溫服,日1劑。 (4)肝膽濕熱型: 癥狀:右脅劇痛,身熱不揚,腹脹,口苦口乾,噁心嘔吐,黃疸,大便秘結或不爽,尿深黃,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化瘀解毒。 方葯:張氏抗癌散(7)號和茵陳蒿湯加減 茵陳30g 大黃10g梔子10g龍膽草10g黃連6g生薏仁20g澤瀉10g 佩蘭10g 山豆根10g 虎杖15g鬱金10g 內金10g 蛇舌草30g半枝蓮30g雞骨草20g川楝子10g青皮10g。 上藥加水煎煮2次,葯汁過濾混合後放入張氏抗癌散(7)號1包,再煎5分鐘,分3次溫服,日1劑。 (5)肝腎陰虛型: 癥狀:右脅脹痛,納差乏力,五心煩熱,腰酸腿軟,形體消瘦,腹水,舌紅,苔少或剝苔,脈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利水解毒。 方葯:張氏抗癌散(7)號和一貫煎加減 生熟地各15g丹皮10g赤白芍各10g 麥冬10g 枸杞10g 青蒿15g 鱉甲10g首烏10g澤瀉10g胡蘆巴10g豬茯苓各15g赤小豆15g大白10g 車前子10g半枝蓮30g 蛇舌草30g 上藥加水煎煮2次,葯汁過濾混合後放入張氏抗癌散(7)號1包,兩煎5分鐘,分3次溫服,日1劑。 (6)氣陰兩虛型: 癥狀:胸脅隱痛,低熱不退,精神疲倦,四肢乏力,動輒汗出,口乾欲飲,舌紅苔少,脈細無力。 治法;益氣養陰。 方法:張氏抗癌散(7)號和生脈散,大補陰丸加減 西洋參6g(燉服) 麥冬10g 五味子6g 黃芪15g 當歸10g 天冬10g枸杞10g 玉竹10g 鱉甲10g 知母10g 川楝子10g生熟地各15g 上藥加水煎煮2次,葯汁過濾混合後放人張氏抗癌散(7)號1包。再煎5分鐘,分3次溫服,日1劑。 (六)預防與護理 (1)改善飲水條件,注意飲水衛生,勿飲溏水,溝水,定期對飲水進行消毒。加強宣傳使人們都能認識到飲水污染的危害性。 (2)加強飲食衛生的宣傳,改善食物加工保存方法,特別對玉米、大米、花生等易霉變的食物應注意乾燥存放,定期清倉,對已發霉的食品要及時清理掉,不能再食用。少食油炸及辛辣食物,戒煙戒酒。 (3)積極治療可導致肝癌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特別重視對乙型肝炎的癌變的治療,儘力使乙肝表面抗原轉陰,從極本上降低肝癌的發病率。 (4)對已明確肝癌的患者,要使其多卧床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體育鍛煉。謹防感寒受濕,加重病情。 (5)注重心理調護,多數肝癌患者都有恐懼,悲觀,焦慮、急燥等情緒,這些惡性情緒往往會加劇病情的發展,醫護人員及家屬要及時了解患者的精神活動情況,多與患者談心,交流思想,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6)肝癌患者的飲食應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對伴有腹水、肢腫的患者還應當限制鈉鹽的攝入。 (7)對晚期肝癌患者,尤其是有肝癌重症及合併症的患者,病情進展迅速,極易在短時間內惡化死亡,故應使患者絕對卧床休息,不能隨便運動,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瞳孔、出血等的變化,給予及時必要的處理措施。 (七)病案舉例 例1:梁某某,男,55歲,武漢市第一磚瓦廠,1992年5月22日初診。 患者1992年初出現肝區疼痛,進行性加重,經湖北省人民醫院CT檢查,診斷肝內佔位性病變,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及家屬不同意手術,求治於余。刻診,形體消瘦,面色晦暗,鞏膜黃染,肝區刺痛,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神倦乏力,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舌紅紫有瘀斑,苔黃膩,脈弦數,肝大表面凹凸不平,疼痛拒按。治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法。處方: 柴胡10g 白芍10g 枳殼10g 當歸10g 三棱10g 莪術10g土鱉蟲10% 夏牯草15g半枝蓮15g 炒梔子10g 焦山楂10g鱉甲10g玄胡10g 牡蠣30g 青皮10g 大白10g 海藻15g昆布15g 大黃6g 茵陳30g 張氏抗癌散(7)號,每日1包。 6月3日複診:服上方後,肝區疼痛緩解,胸脅脹滿減輕,食慾好轉。大便通暢,上方減大黃續服。 上方隨證加減合張氏抗癌散(7)號,治療7月余,患者肝區疼痛及包塊完全消失,食慾好,體重增加,精神狀態一如常人,多次同位素掃描複查,肝臟未見佔位性病變。隨訪5年,患者身體健康,已恢復工作。 例2:朱某某,男,68歲,退體幹部,1992年7月13日初診。 患者於10年前曾患無黃疸型肝炎,經治療臨床治癒。1992年2月開始又出現肝區脹痛,胃納減退。四肢無力,尿黃。經湖北省人民醫院AFP、cT等多項檢查,確診為原發性肝癌(肝硬化型)。患者懼怕手術,經友人介紹,求治於余。初診時,形體消瘦,面色黎黑,鞏膜黃染,肝區脹痛難忍,肝肋下8cm,劍突下2.5CM,質硬,邊緣不齊,胃脘痞滿,納呆,尿黃,舌質紫暗,苔根黃膩,脈弦數。證屬氣滯血瘀,脾濕土壅,久郁成積,治以活血化瘀,行氣導滯,軟堅散結,調和脾胃。處方: 柴胡10g 赤白芍各10g 枳殼10g 炒白朮10g 党參12g雲苓10g 生山楂12g 三棱10g 莪術10g 土鱉蟲10g 澤蘭10g夏枯草15g 牡蠣30g 鱉甲15g 海藻10g 青皮10g 茵腖30g大黃6g鬱金10g 張氏抗癌散(7)號,每日1包。 7月25日複診:服上方後患者鞏膜黃退,尿清長,脘腹脹滿減輕,納香,上方減茵腖,大黃,加半枝蓮30g,蛇舌草30g,續服,張氏抗癌散(7)號每日1包。 用上方加減和張氏抗癌散(7)號治療,又服100餘劑,患者病情穩定,臨床癥狀消失,肝肋下未觸及,起居飲食自理,精神好,複查AFP為陰性,CT掃描,肝內腫大之痞塊消失。囑繼續以張氏抗癌散(7)號,隔日1包沖服,以鞏固療效。追訪至今,患者仍健在。 例3:劉某某,男53歲,應城石膏礦,1997年4月27日初診。 患者經同濟醫院診斷為原發性肝癌(病檢號Ⅱ97-2548)。症見: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兩目無光,腹脹大如鼓,納差,移動性濁音(+),小便黃少,舌質暗,苔薄黃,脈弦細。此屬肝鬱氣滯,脾虛水停,治以疏肝理氣,健脾利濕,軟堅散結。處方: 白芍12g 薄荷3g 當歸10g茯苓10g 白朮10g丹皮10g梔子10g 黃芩10g 黃連6g 黃柏10g公英20g二花藤30g蛇舌草20g半枝蓮20g夏枯草20g玄胡10g太子參10g淫羊藿10g 川楝子10g 白茅根10g 豬苓10g 澤瀉10g 木通10g雞內金10g 葶藶子10g龍骨、牡蠣各10g甘草6g 化瘀散3g 張氏抗癌散(7)號,每日1包。 複診,服上方15劑後,患者小便較前增多,精神好轉,仍腹脹,舌脈同前。方已中的,續服。 上方隨證加減,同時服張氏抗癌散(7)號每日1包。7月24日複診,患者腹脹明顯減輕,食慾好,二便正常,繼服辨證中草藥及張氏抗癌散(7)號。9月28日複查B超。肝內腫塊已消失,腹水消失。繼服張氏抗癌散(7)號3月後,身體健康,重返工作崗位。
推薦閱讀:

免疫療法中抗PD-1和抗PD-L1藥物是如何來治療癌症的
美國疫苗癌症根治率97%!挺好的研究,只不過有個小問題……
科學家發現新的人體器官,它或許是最大的人體器官!
男票得了惡性腫瘤,從住院到手術到出院所有事情都是我在處理,他家裡人有種蜜汁理所當然,我該怎麼辦?
癌症新療法~免疫療法(針對PD

TAG:癌症 | 治療 | 肝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