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句話,父母千萬不要對自己的孩子說

家長在和孩子相處時,難免會有一些話不經意之間就從嘴裡說出來了,可能這些話在大人看來並沒有什麼,但有時候孩子幼小的心靈還是有點接受不了的,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溝通上要注意言辭和方式,讓孩子沒有心理上的負擔。

一、遇到害怕的事情或讓孩子害怕的環境,家長不要對孩子說"你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麼好怕的"

孩子在遇到新鮮的事物或者讓他們產生恐懼的事情時,自然會表現出害怕,不敢靠近,這是他們的正常反應,是對事物的本能反應,家長不要否定他們的心理反應,這個時候否定他們,更容易讓他們產生孤獨感,恐懼的心理會愈發強烈。

小提示:

有時候,父母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當孩子特別害怕時,和孩子一起表現出膽怯的樣子,讓孩子知道害怕是人的正常反應,然後在適當的時間跟孩子解釋,並鼓勵他們,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感。

二、"我已經告訴你了,不能這樣,你怎麼又……"

孩子的記性彷彿沒我們想像的那麼好,很多事我們說了好幾遍,可他們好像就是記不住,之後爸爸媽媽就會脫口而出「我已經告訴你很多遍了,你怎麼又……」,語氣中會充滿抱怨或無奈。

這樣的責備等於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籤,對於孩子改正行為問題有害無益。

小提示: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聽我們家長說什麼,說再多到他們那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最好的就是我們帶領他們去做,我們做孩子的好榜樣,讓他們模仿我們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喜歡到處扔東西家長首先要帶領孩子學會收拾玩具,孩子喜歡隨處亂塗亂畫,我們就給他準備一個空間能塗畫的空間或者小畫板,滿足他的塗鴉敏感期。給孩子以身作則就差不多事半功倍了。

三、"如果你這樣做……,我就答應你……"

我們有時候實在沒轍了,就給孩子制定獎勵模式。以孩子的表現為條件,決定是懲罰他還是獎勵他。

可是,決定權在家長,而不是孩子。有時間應該和孩子制定一些獎懲制度,但一味的給孩子制定並不能使得孩子真正建立起良好的行為模式,反而讓孩子從中學會了討價還價。

小提示:

如果孩子很不情願參與某件事情,家長首先要弄清原因,不能一直用物質去進行交換,更多時候,要以精神獎勵為主,多鼓勵,給孩子一個大拇指或者自己畫的小紅花,他們也能開心半天。

四、"你到別處玩,不要給我添亂"

孩子看見大人在忙家務時,孩子有時候很想插手幫助他們,可大人總是很嫌棄他們,害怕孩子幫倒忙,不耐煩的爸爸媽媽最喜歡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到別處去玩,不要給我添亂。」

孩子參與家務事其實是值得鼓勵的,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鍛煉了手部能力,而且會獲得自我認同感。

小提示:

鼓勵孩子參與到家務事中去。給他分配一些他能完成的活兒,比如幫你拿些小東西,他會很樂意的。不要把孩子當做添亂的累贅,盡量多給點機會讓他們鍛煉鍛煉,讓他成為生活小能手,生活自理能力很好地「生活小能手」。

五、"你不會,還是我來吧"

媽媽看到孩子在穿衣服時,扣子扣歪了,媽媽就會很著急的幫孩子把孩子衣服扣好,嫌孩子做事太慢,看到孩子事情做不好就著急了,吃飯時,孩子想擺碗筷,媽媽擔心孩子不小心打碎碗,脫口而出:「你不會,還是我來吧!」

在爸爸媽媽的事事包辦中,孩子的主動性和探索欲一點點減弱,甚至形成習慣性無助。最後,媽媽就會發現自己的寶寶越來越懶,孩子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就喊爸爸媽媽。

小提示:

孩子在探索中成長,如果擔心孩子在探索中受傷,可以跟他說:「我們和你一起做」,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那一部分。

孩子畢竟是要走進幼兒園的,我們要提前給孩子經歷、鍛煉,才會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六、"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你怎麼就不會呢?"

又是這句話,「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出於家長的心態,我們的初衷是想用這招激勵孩子變得更好,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現在的孩子不比從前了,如果家長再使用這招,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信心受到傷害。

小提示: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真的不如別的小朋友,我們家長要先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有沒有花時間陪過孩子、引導過孩子、尊重過孩子、像朋友一樣和孩子溝通?還是命令、教訓、武斷的對待孩子?

當我們看到別的孩子比自家孩子優秀,那有沒有把自己和對方的家長做比較?對方家長對孩子的付出,我們有沒有都做到?

凡事找根源,努力做最好的父母!

七、"你是小男子漢,不要哭了,可以嗎?"

小元寶2歲多了,現在看見他哭總會覺得有點奇怪,小男孩慢慢長大,在我們看來他應該越來越堅強,其實,並不是這樣,男孩子也需要自由表達情感。如果經常對孩子說這樣的話,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淤積在心裡,孩子可能最後會成為一個無法自如表達自己情感的人。

小提示:

需要表達和發泄的感情讓孩子發泄出來,我們可以像朋友一樣陪伴在身邊,對孩子的感情給於充分的尊重。我們成年人都有情感的發泄和釋放壓力的需求,我們都有傷心、難過和內心脆弱的時候,為什麼自己都做不到的卻一定要求孩子做的比我們還要更堅強?就因為自己內心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我們的驕傲,而去苛求孩子么?那隻會造成想像不到的傷害。

學會尊重、理解、溝通,像對待朋友一樣,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親子關係才會更好。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長。

八,「別再叫我了,我在忙!」

手頭事情比較多的時候,或者情緒不好的時候。通常孩子叫爸爸媽媽都是些無關緊要的事,家長有時候給孩子的反應就是:「別再叫我了,我在忙!」

小提示:

如果當時確實在忙,可以把語速降下來,低聲告訴孩子,我現在很忙,過會兒我去找你玩,你先自己去玩一會。

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的能力,願不願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的性格。孩子是無辜的,無論有多大的事,不要發泄到孩子身上,發泄完了再後悔,那是無能的表現。還會給孩子樹立一個負面榜樣,讓孩子以後有樣學樣。

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不是因為孩子乖巧、懂事、能聽我們的話,我們才耐心的和孩子溝通、講道理;而是因為我們的耐心溝通、講道理、以身作則,孩子才會變得乖巧、懂事、聽話。


推薦閱讀:

生命中不需要拿來分享的時刻 | 只屬於你自己的
這12款書房,設計師自己都愛上了
選對自己的那杯茶:茉莉最宜女人
我們要將自己放生
墊底辣妹:謝謝你自己,一直這麼努力

TAG:孩子 | 父母 | 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