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架勢:汪永泉講授 / 魏樹人、齊一整理

太極拳的架子有養生和技擊之分。盤養生的架子練不出技擊功夫,盤技擊架子也不易達到養生的效果,必須根據練太極拳的目的,有所側重。養生架子側重於圓活舒暢,以意引導內氣圍繞自身三個完整的氣圈合規律地運轉並帶動身形的運動,使拳術的習練有益於內氣的增長,促進身體的健康。老拳譜上以「太極圖說」形象的解釋此種練法為「干三連」,即強調太極拳練習中和諧統一的方面。技擊架子側重於內功發力、招術結合。原來練養生架子時圍繞自身的三個整氣圈,由中線斷開分為左右共六個半圈,老拳譜上稱之為「坤六斷」。練技擊架子時強調的是對立衝突的方面。這兩種練法不能截然分開,而應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無論是習練拳架還是揉手技擊,任何時候都存在著姿勢和內氣一開一合的相互交替。在一開一合中凝聚著太極拳的特殊功夫。開合的基本功首先要在習練拳架中掌握。老拳譜中把一開一合形象地比喻做長江大河中的波濤,一浪接一浪,滔滔不絕。開合就是像流水一樣綿綿不斷,貫串練習太極拳的始終。「開」是伸展的意思,也就是把內氣通過身形發散出來。老拳譜有「發於中,形於外,達於四圍」(註:老拳譜借川古典文獻中的概念「四維」,原意指禮、義、廉、恥,在拳術中表達的意思應當是「四圍」)的說法,也就是要求以內氣引導身形運動(而不是以動作和姿勢強制內氣的供應),使軀體四肢的活動感到舒適、平穩,開展自如。「合」是收回的意思,也就是使內氣藉助身形?原回來。在練拳過程中,有了「合」才能使內氣得到補養而不致過度散發,這也是舒適、平穩、自由變換的保證之一。開與合是相互依存、互相轉化的,猶如有一動就有一靜,有一靜就有一動。不能開了再開,合了再合,而應合中必有開意,開中必有合意。開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合,合到一定程度就必須開。一動一靜、一開一合都要內外配合適當,使內氣和身形合規律、有節奏地運行。太極拳中包括十三個基本架勢,即棚、抨、擠、按、探、例、肘、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按八卦圖解釋:棚、將、擠、按為坎、離、震、兌四正方,探、例、肘、靠為干、坤、良、糞四隅角,而進、退、顧、盼、定則為金、木、水、火、土五行。統稱太極十三勢。下面分別對這十三勢進行簡單的解說。老拳譜對朋勁的解釋為: 「朋義何解,如水負舟行,先實丹田氣,次緊頂頭懸,周身彈簧力,開合一定間,任爾千斤力,飄浮亦不難。」意思是說朋勁要像流水一樣能夠漂浮起重載的船隻。周身的彈簧力猶如波浪起伏。朋勁不是憑雙手的拙力,而是靠將肩、肘、胯三道氣圈松圓散出而形成的朋勁。朋勁在練拳過程中應貫徹始終。老拳譜對捋勁的解釋為:「捋勁義何解,引導使之前,順其來勢力,輕靈不丟頂,引之履豆長,力盡自然空,重心自維持,莫被他人乘。」意思是說:捋勁要順對方來力方向,將其來力引進落空。捋勁不憑拙力而靠內功,用自身的氣圈之旋轉,將對方來勢、來力化解。老拳譜對擠勁的解釋為:「擠勁義何解,用時有兩方,直接單純力,迎合一勁中,間接反應力,如球碰壁還,又如錢投鼓,躍躍聲鏗然。」意思是說:當對方來力時,我之擠勁要使其像球碰在牆壁上、銅錢投在鼓面上一樣被反彈回去。擠勁中含有彈簧力。「擠勢」為右前臂斜置於胸前,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置於右腕內側一寸處,雙腿成右弓步,平送腰胯向前運行。內勁擠出。老拳譜對按勁的解釋為:「按勁義何解,運用如水行,柔中已寓剛,急流勢難擋,逢高則膨滿,遇凹向下潛,波浪有起伏,有空必鑽人。」意思是說:按勁要像河水急流,波浪起伏勢必難擋。按的動作為:雙手由胸前向前按出,雙腿成左(或右)弓步,平送腰胯。內勁靠體內十字的水平線催動氣圈按出。做個比喻:走按勁好像是掀箱子蓋,內勁要直接作用於箱子後側的合葉上。老拳譜對?勁的解釋為:「?勁義何解,如權之引衡,任爾力巨細,權後知輕重,輕移則四兩,千斤亦可稱,若問理何在,槓桿作用存。」意思是說:?勁起著秤?上的秤陀作用。俗話說:「秤陀雖小壓千斤」,這正是?勁中四兩撥千斤的道理。「?勢」最主要的是依靠掌心下踏,使內勁松向下沉,而不要靠拙力硬向下壓。老拳譜對?勁的解釋為:「?勁義何解,旋轉如飛輪,投物於其上,脫然擲尋丈,急流成漩渦,卷浪若螺紋,落葉墜其上,倏爾便沉淪。」意思是說:?勁好似急流漩渦,卷浪旋轉,落上之物便有下沉拋出之感。「?式」靠腰和肘的協調旋轉。不要用拙力硬掰,要靠外形的動作借對方之力和自身氣圈的轉動而形成。老拳譜對肘勁的解釋為:「肘勁義何解,方法計五行,陰陽分上下,虛實宜分清,連環式莫擋,開花錘更凶,六勁融通後,用途始無窮。」意思是說:肘法有上、下、左、右、前、後、連環肘等用途,朋、捋、擠、按、?、?六勁都和肘勁密切相關,六種勁法要以肘勁為後援,肘勁又要融通六種勁法發出。老拳譜對靠勁的解釋為:「靠勁義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飛式用肩,肩中還有背,一旦機可乘,轟然如搗稚,仔細維重心,失中徒無功。」意思是說:得到時機可用肩靠或背靠,但應注意不能失去重心而被人所制。靠勁只能由肩部或背部發出。肩之靠勁常和上述七種勁法配合使用。至於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主要是就步法而言的。進退表明步法的進退有序。步法並非是單純的下肢運動,應配合著上身的動作有機地進行變換。可以這樣解釋:如果把上身想像為一座古鐘,那麼懸掛在鍾內中心的鐘錘前後擺動即象徵著身體重心的移動,走弓步時重心前移如鍾錘前擺,變虛步時重心後移似鍾錘後盪。無論是虛步變弓步,還是弓步變虛步,都不可用兩腿肌肉收縮產生的拙力,而應靠鍾錘的搖閉變換兩腿間的重心。否則就會影響步伐的靈活,造成膝、踩部的緊張不適。練拳時架勢的高低要根據個人身高、腿長、功夫深淺等具體情況而定。步幅的大小應取決於兩胯、兩腿、兩踩、兩足有無舒適靈活的感覺。總之,拳架的高低,步幅的大小,不可一概而論,不能強求過大的架勢或過小的架勢。這樣要求的目的是為了避免下半身的僵滯,為松腰松胯、全身的靈活變換創造條件。「顧盼」表明要照顧到身體的左右兩側(或者稱「十字之橫線」的兩端),保持身體的輕靈和平衡。練拳時只有始終平穩舒適地運行,才能達到健身養氣的目的;技擊中以有充分發揮自己「十字之橫線」的作用,才能起到控制對方「十字之橫線」的作用。「顧盼」要運用氣圈左右逢源、雙手和雙臂要左伸右縮或右伸左縮地變換自如,以利於化引和發出對方。「中定」是太極拳一系列要領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環。無論是養生還是技擊都要求維持好自己的「中」。"中」存則成功,失「中」則失敗。「立身中正安舒,方能支撐八面」,老拳譜中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中定」的重要性。練拳時還特彆強調:從中心出手,向中心收手。 「棚、按、擠、肘、靠」.的內勁,要由中心出手發出;「探、例、將」的內勤,要通過向中心收手接回。這些要求要以中正安舒為基礎,又體現了中正安舒。這是養生和技擊的關鍵之一。養生中的「開」「合」,技擊中的「放」「收」,都不能脫離「中」。掌握了「中」,才能使內氣收放自如,靈活運用。技擊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控制住對方的「中」。功夫較高的人可由「中」的舒適放鬆中獲得主動,功夫較差的人則會因失「中」而處於被動不適的地位。楊氏太極拳揉手內功――汪永泉講授/魏樹人、齊一整理一、內功的運用要領  在學習揉手之前,要熟練掌握棚、捋、擠、按、采、?、肘、靠八種勁。揉手時應把這八種勁適當地配合在一起使用。引化或擊發對方用的不是單純的一種勁法,而是由幾種勁混合而成的。這種混合勁不是指手式與外形的混合變化,而是特指內功發出時兼有幾種勁的作用而言。說到底,就是要根據對方的情況來使用內功。這也是功夫高深者在發勁時,總給人以「棚捋擠按皆非似」之感覺的原因。但必須注意,只有首先分別掌握了棚、捋、擠、按、采、?、肘、靠八種勁後,才能正確地將各種勁有選擇地混合使用。如:使用棚、按、擠之混合勁擊發對方,或用采、?之混合勁引化對方時,再以肘、靠內勁為後援,就分別混合了五種或四種勁。使用混合勁時,不是事先設想固定要哪幾種勁相混合,而是完全取決於當時的情況和使用者的功夫高低,即根據應用自然混合。  這八種勁的本質皆是內氣。其區別只在於內氣的不同表現方式和使用方法。內功為「術」,是無形無象的。手法為「招」,是有形有象的。「術」為陰,「招」為陽,兩者必須相互結合。應用時,正如太極圖所示,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即招里必須有術通出,術要由招找到通出之路。光有招法而無術的結合是外力較量的手法,光用術而不用手法領出則不能影響對方。只有招中有術,術隨招出,才是內外相合的太極手法。  發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定發」,又曰「靜發」;一種是「活發」,又曰「動發」。定發時腳步不動。學發勁必須先從定發學起。定發是一種基本而又普遍使用的發法。  活發是在腳起腳落之間進行的,因此,比定發難,也比定發的威力大。活發法與活步揉手不同。要在熟練地掌握了活步揉手後方能懂得活發的奧妙。活發是在足提起而將要落地之際進行的。「足進一寸,手長一尺」,體現著活發的威力。  揉手時,必須內外相合,即內功與招式相結合。為了做到內外相合,應注意避免以下四點:  1、外轉內不轉,謂之跑。有跑而內不隨必傾。  2、內轉外不轉,謂之藏。有藏而不出必餒。  3、外開內不開,謂之支。有支而無援必斷。  4、內開外不開,謂之蓄。有蓄而無開必憋。 二、內功的運用方式與方法  太極拳的揉手功夫主要體現在兩種勁的應用,即集中勁和分散勁。這兩種勁純粹是內氣的應用,這是區別於外家拳的基本特點。其要領是剛柔相濟,外柔內剛。  按照太極拳的傳統比喻,當對方被發出時,恰如「錢投鼓」、「球碰壁」。「錢投鼓」原意是指以立著的硬幣投在有彈性的鼓面上被反彈回來,「球碰壁」原意是指有彈性的球碰在堅硬的牆壁上而被彈撞回來。這些是對硬力被內氣發出時情形的形象描述。太極拳善於運用陰柔陽剛矛盾統一的規律,才形成了揉手中以柔克剛、棉里藏針的獨特手法。  集中勁以自身為主攻擊對方,使對方被發彈跳而出。彈簧力即是集中勁的一種,體現在一開一合之間。合要合到自身,將對方的來力引進,然後使之落空。開要開到對方身上,使神、意、氣集中於對方身上,使之不但不能擺脫,而且其主動之力不由自主地變成被動之力(即我所借之力),只有這樣在先合後開中使內氣鼓盪,才能把對方彈發出去。應當注意彈不是推,對方的感覺應當像碰上彈簧被反彈出去一樣。  分散勁主要表現在沾、連、粘、隨和內勁松沉上。要掌握對方的動向,首先要影響對方中心,誘使其發出「正勁」。「正勁」就是對方中心受到影響時反應出來的勁。要掌握對方中心就要使自己的鬆散勁滲入對方中心,然後再吸引或發放對方。吸引力是鬆散勁法中的一種。吸引要用各種方法,將對方之來力順肘向身外化解,使對方不由自主地失去重心,即引進落空。吸引力的發揮要善於變換手法。用吸引力變換手法時,腕部不能下勾或上翻,應自然伸直和鼓起。通過手將對方來力順送到肘,再由肘引向身外,不要引到自己的身上。同時還必須準確地掌握吸引的時機,只有恰到好處地運用這種變換,才能使對方來不及變和陷於被動。  太極拳功夫是在長期的盤架子過程中練就的,沒有這個基礎就不可能在揉手方面求得發展。無論是盤架子還是揉手,都必須注意以內功的練習和應用為主,即以神、意、氣的練習和應用為主。而在練習揉手時,則主要是將自己的神、意、氣發出,影響對方的中心。這種神、意、氣的影響不是拙力,而是太極拳內功勁法的巧妙應用。太極揉手的八種勁,即棚、捋、擠、按,采、?、肘、靠,是集中勁和分散勁的結合應用。這八種勁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體現在身體上應當是靈活自如、隨機應變比的,如:雖然棚勁的運用圓散自如,但如果沒有按擠內勁配合,就不能巧妙地發出對方,要使每一種勁隨時都能轉化為另一種勁,在揉手時才能乘人之勢。借人之力。)  在揉手過程中,要使自己的鬆散勁滲入對方體內,並由頂力的四周圍集中通向對方中心,控制其勁源。相接之際要避實就虛或以虛帶實,不丟不頂。為了使自己的內氣能暢通發出,就要善於準確地尋找對方的空隙,通過空隙直通對方中心。在這裡,先決條件就是要全身放鬆。否則,就無鬆散勁滲入對方,更談不上集中通向對方中心,控制對方。由此可見,松、散、通、空在揉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對方找我的中心,我應全身鬆軟圓活,將對方的來力化引向身外。如果我未能找到對方中心,就要誘使對方暴露中心,通過聽、問、拿、放掌握之。「聽」是通過接觸點感覺對方勁的變化情況。 「問」是「聽」出對方勁的變化情況後,用松滲勁試探「聽」的結果是否準確。「拿」是根據「聽」、「問」的情況,控制住對方的中心,使其陷人被動、僵滯。 「放」是將對方的來力引出,用內勁攻其中心。所謂「一接點中求」,就是接手後,在接觸點運用聽、問、拿、放掌握對方的中心,使自己主動,對方被動。尋常所說的「欺一欺」(欺身之欺)、「擠一擠」、「給點便宜」等,都是為了引誘對方暴露中心。自己在接手時要輕靈變化,不丟不頂,才能在被動中求主動,化發自如。聽、問、拿、放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通過「聽」、「問」探明對方的情況,才有可能拿而後放。在這一過程中,滲勁非常重要。把自己的內勁滲透到對方的勁源,才能達到「點中求」的目的。  老拳譜在論述「手式」時講:「惟接手先著力,實時鬆開」,意思是手要著力而不要接力。不著力就不能聽勁,不鬆開就不能引化、擊發對方。假如對方用拳擊來,我以手先接觸,接手後不要「跑」,更不要頂。「鬆開」是指要接對方頂力的側。將對方來力的一半引化到身外,剩下的一半留著借力發人用。  「接手半邊空」是講與對方接手時要側接。接手時手式旋轉是側接的一種方法。通過手式的旋轉,只接對方來力的一半,使其來力的另一半落空,並將自己的內勁滲入對方體內。然後掌握好時機,一空即發。如稍遲緩,對方的力改變後,就不能將其發出。同樣,接手後可用肘空或肩空。肘空或肩空後立即將肘、肩之內勁通向對方勁源。  「避實就虛,以虛帶實」是講揉手時,要避開對方來力的正直方向,即避開「實」,而去接對方的側點或無力的部位,即就「虛」。對方的勁側就是對方的「實中虛」。接 「虛」後,通過虛點帶著對方的「實」點向對方勁源發力,由此便可實現借力發人,四兩撥千斤。  「接力不過腕」,「發勁一貫串」,是講與對方接手時,雖然以手掌相接觸,實際上是用腕部接來力。要通過腕部的旋轉變化引化對方來力,不使其由腕部進人自己身內。發勁時,要由九曲珠的中間一顆珠子為後援,貫串上邊四顆珠子,將內勁通至腕、手並發出手外。「一貫串」是說內勁的發出要暢通無阻。  發人時,腕要靈活,手須鬆軟,才能起到給中指根通出的內勁指引方向的作用。腕的後援是肘勁。在與對方接手直至將對方發出的這一過程中,肩、肘、腕、手必須鬆軟圓活,這樣才能使內勁暢通無阻地通向對方。  「要點不要面」,是講手與對方接觸時,要接對方接觸面中的一個點,在這個點上求中心,以便控制對方。如果接觸的是面,就會互相力抵。此時必須重新在接觸面上找到對方的側點。正如老拳譜所講:「要點不要面,要面兩不便。偶遇面碰面,實時鬆開變。」鬆開後接手要「換手如新接」。「刺皮不刺骨,刺骨皮必堵」,指接手後,我之內勁要滲到對方皮肉之中,但不可向對方骨頭上滲入、因為只有向皮肉內滲入內勁才能到達對方中心。若向骨頭上滲入,對方的骨頭必使我之內勁受阻,造成雙方力量相頂。  在與對方接手時,要有「側勁」、「平勁」、「側平勁」的手法變換。「平」指接觸點的正面,「側」指接觸點正面之側。向「平」發勁為「平勁」,向「側」發勁為「側勁」。在接手時,如果遇到對方接觸點的「平」,就要在「平」中找 「側」,由「側」擊發對方中心。即所謂走「平側」。如果接手時,遇到對方的「側」,就要以「側」帶「平」,擊發對方中心。即所謂走「側平」。  與對方接手時,一手按在對方胸前,即將內勁滲入對方中心,然後用手輕輕抓起,對方必隨之前傾。同樣,雙手按到對方兩前臂上,要將內勁滲到對方中心,然後輕輕抓起,使對方隨之前傾。如果由手通出的內勁不能影響對方中心,則對方就不會前傾。  如遇對方轉攻為守,就必須隨之進身,不使對方中心脫離我內勁的控制。  「棗核」、「杏核」的比喻,講的是在探手時將內勁沿弧形滲入對方中心,好比是促使內勁沿棗核或杏核的邊繞行。假設以手心貼在對方手背上,彼我中間好似有一個很大的棗核。由自己這邊的棗核尖開始爬坡前按,然後再沿核邊下按對方之棗核尖,對方足跟必著力,足尖翹起易被發出。如果沿核的上緣未能生效,即改走棗核的下緣,便能生效。如果對方以拙力反抗,我即先旋轉意想中的棗核,再沿棗核邊將內勁弧形滲入對方中心。  「杏核」扁平,上下的邊弧度較小,但左右的邊弧度較大。如果沿兩側大弧度的邊未能控制對方,那麼立即改走弧度較小的上下兩邊。同樣,如果沿弧度較小的兩邊未能控制對方,即改走弧度較大的兩邊。  老拳譜中有「引進落空合即出」的講法。「引進落空」的意思是說:首先要引出對方來力,再使其來力落空。具體說就是接手後,先將對方來力引到肘上,再用肘使之落空。這時,手要起沾,進、粘、隨的作用,不能肘空手也空。否則,對方就會脫離我的控制,或乘虛而入攻擊我的中心。要手引、肘空。「合即出」是指對方被引進落空後,必暴露中心。我將神意氣集中於對方已然暴露的中心,對方即被發出。  引進落空要利用手和肘的滾、錯、折、磨,即要先錯開對方來力的頂峰才能引進落空。引進落空不是後撤,而是通過手和肘在接觸點上的旋轉變動,使對方來力被引進而後落空。只有把對方引進落空,才能做到「合即出」。  如果對方的手是扶在我前臂上,只須肘空即可。肘空時,會使對方感覺其勁似推在了一片空虛之中無法施展威力。在這一空之後,方可擊發對方。這即是「肘空一大片」的用法。當與對方的腕部接觸時,要主動去接其腕內側或外側的凸起處,而不要接對方的腕內側面或外側面,此即所謂「要點不要面,要面兩不便」。在接到對方的點之側後,要以肘勁向對方中心擊發。  老拳譜中強調「腰為主宰」,說明無論是在盤拳架還是在揉手中,腰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腰是全身變化的關鍵。也是棚、捋、擠、按、采、?、肘、靠八種勁使用和變換的總後援。腰即是九曲珠中間珠子的所在處,因此,與對方接手後,腰的松、軟、圓、活、靈活變換最為重要。它是身體各個部位松、軟、圓、活的前提。  做到全身松、軟、圓、活,腰便和肩、肘、腕、手虛接在一起。腰可隨肩、肘、腕、手的變化而變化,而腰的內勁可以隨時由肩、肘、腕、手發出(起到後援的作用)。若能如此,對方攻腰之力皆可由肩、肘、腕、手化解;而我用肩、肘、腕、手擊發對方,都能以腰之內勁作為後援。  老拳譜中有「力由脊發」的講法,意思是說:在與對方接手發勁時,要將脊之內勁上提,再分別沿兩臂通至雙手,並由接觸點向對方中心擊發。發勁時,胸、腹內含,上半身好似俯伏在一圓球之上。發脊勁要「長三關」,是指內氣沿尾閻、夾脊、玉枕三關之聯機一松長,發出脊背之內勁。 雲風 (2007-12-20 12:45:21) 如用手問、拿對方時,神、意、氣要指向其中心的四周。擊發對方時,要使其十字平正,才能使對方彈跳而出。「引進四梢空」,是講要將對方來力引到自身十字四個梢中的一梢上,然後再空此梢,使其來力落空。十字的四個梢要全都能空。要根據對方來力的情況,哪個梢空著方便就空哪個梢,並不是要四個梢同時空。  如果對方用上梢空我之力,我就由其上梢往下梢發;下梢空就由其下梢向上梢發。如果對方用左梢空我來力,我就由其左梢向右梢發;右梢空就由其右梢向左梢發。我在由上梢向下梢發對方時,要用采、肘、靠內勁;我在由下梢向上梢發對方時,要用棚、肘、靠內勁;我在由左梢向右梢或由右梢向左梢發對方時,棚、捋、?、肘、靠內勁要結合運用。  空梢還要內外配合,不能只空外形,不空內氣,要內外同時空。當對方來力時,我要在似接非接之際,聽出對方的來力方向,並順此方向引出。此即:「順其來勢力,引之使延長。」然後,再往側後方化解。  「空化」是揉手中較高的化法。當對方之勁打來時,感覺什麼都沒打上,便是空化。只有全身松、軟、圓、活。不受對方來力影響,才能將對方來力進行空化。「螺旋」包括兩個含義。一是指在引化或擊發對方時。要通過手勢的旋轉變化,錯開對方之力的頂點。二是指內勁在通出手外後,旋轉前行而形成的「螺旋勁」。由體內發出的這種螺旋勁並不表現在外形上,不能使對方在接觸點上感覺到有什麼變化。使用螺旋勁是為了使內勁在擊發對方中心的進程中,不與對方之力相頂。螺旋的方向是逆時針還是順時針,要根據對方的情況和自己使用時是否順手而定。  在老拳譜中有「氣如車輪」的講法,意思是說:內氣的運行要似車輪一樣,運轉變換靈活自如,暢通無阻。在揉手中需要利用自身的內氣所形成的氣圈發揮作用。氣圈有平圈、立圈之分,二者要配合使用。氣圈的威力大小,取決於自身的內氣是否充足。氣圈與外形要配合使用,才能做到內外相合。招用在什麼地方,氣圈也隨著在什麼地方起作用。欲發對方時,要以眼神、意念引領氣圈去碰擊對方中心。欲化引對方來力時,要靠氣圈的旋轉來實現。  老拳譜講:「柔能克剛,顯非力勝。」以力服人者,對方不能心服。若能無力打有力,手慢勝手快,以內功制人,才能使人心服口服。「扇面」的說法和用法是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啟發人們如何避免使用拙力, 用內勁控制、擊發對方。與對方一接手就要用掌根接對方的力點。五指放鬆伸展,猶如打開的摺扇一樣,五個手指好比是扇子上起撐開作用的小竹骨,瀰漫在指間、通達於手外的內氣就好比是紙摺扇的扇面。扇面隨著手的動作可以左右、上下地轉動,也可以平用、立用或斜用。但是,絕不能用扇子骨(即手指)去戳杵對方。在揉手時,可用扇面去尋找對方中心,內勁亦由中指根通出。一旦與對方來力相頂,就要轉動扇面,錯開頂力,由頂力之側擊發對方。如雙手與對方互搭,兩臂即為兩根扇子骨,既不能丟也不能頂杵,要將對方沾住。再用兩手之間意想的大扇面邊沿(即氣圈邊)去碰對方中心。在具有較高內功後,才能使用這種方法。  老拳譜上有許多關於神、意、氣的論述。這說明在太極拳練習中,不論是盤拳架或是揉手,都特別重視神、意、氣的練習和應用。在神、意、氣相互配合,融為一體去攻擊對方時,可想像著置身於大氣球中。有了這個大氣球,手就不會去硬推對方,也不承受對方的來力。接力或發勁都可藉助於大氣球。另外,大氣球還可以保護自己的中心,這樣,對方在打我時,就只能打在氣球表面,而不致影響我的中心。  另外,通過氣球的收縮與膨脹還可形成彈簧勁。或者說「蓄勁如彎弓」,就是指氣球的收縮;「發勁如放箭」是指氣球的膨脹。當我在接對方來力時,即收縮氣球,將來力引進落空,並蓄好內勁,然後用快速膨脹起來的氣球碰擊對方的中心,將其彈出。棚、捋、擠、按、采、?、肘、靠八種勁法的使用,也可比喻為氣球的前、後、左、右和斜向的旋轉,以及膨脹、收縮、前移、後挪的變化。和八種勁法的使用一樣,氣球的使用方法也得根據對方的具體情況而定。如:要根據對方的來力確定氣球的旋轉方向,以化解對方來力。對方擊我左側,我即向左旋轉氣球;對方擊我上側,我即向上旋轉氣球,總使對方來力落空。另外,還要根據對方的虛實選擇使用氣球擊發的方式,或沿平圓、立圓的邊緣向前旋進,或直線前移碰撞對方。對方左虛,我即左旋氣球擊發其中心;對方上虛,我即上旋氣球擊發其中心;當對方中心暴露時,我即用氣球前移直接碰其中心;對方來力強而手欲與我相頂時,要快速地使氣球先縮後脹,形成彈簧力擊之。以上分別講述了如何用氣球進行化解和擊發,實際上氣球一動就兼有化、發兩重作用。向後轉動的一側引化對方來力,向前轉動的一側直攻對方中心。  在運用氣球的旋轉變化時,要特別注意內外相合,既要做到姿勢隨著氣球旋轉而變化,又要通過姿勢表現氣球的旋轉變化。氣球的旋轉變化要以氣球的中心為主導,以十字中垂線為軸帶動氣球的旋轉,以十字平線推動氣球的前移和膨脹。切忌以拙力硬撐或姿勢外形代替、假充氣球。如果是用拙力帶動外形旋轉和姿勢變化,揉手時就會出現不能運化對方來力和出現與之相頂的現象。  除上述的大氣球外,在練拳和揉手時,兩手掌心還各有一個小氣球。練拳時,無論掌心朝什麼方向,都要保持住手中的氣球。其作用在於保證手、腕的靈活放鬆。在揉手時,小氣球主要有四種作用:第一,在與對方接手時,要使其來力碰在小氣球上。靠氣球的旋轉化解來力,得到對方的側點。第二,得到側點後,要將小氣球滲入對方體內(即用滲勁),控制其中心。第三,使用輕勁吸引對方,將滲入對方體內的小氣球含回手中。第四,擊發對方也須利用小氣球。如發拍勁時,我要將手中氣球投向對方中心,將其擊發而出。  與小氣球相互配合練習和使用的是脊內沿胳膊發出手外的兩條線。一條為上線,由脊背經肩胛骨內側、胳膊上側至食指;另一條為下線,由脊背經肩胛骨外側、胳膊下側至小指。無論練拳還是揉手,手臂外旋或食指前展時是使用上線通出內勁;手臂內旋或小指前展時是使用下線通出內勁。  這兩條線輔助小氣球的使用。當氣球旋轉化解了來力後,上線或下線(具體使用哪條線要根據氣球的旋轉而定)即引領氣球乘虛滲入對方體內,並通向中心,控制或發出對方。  小氣球的練習和使用同樣必須內外相合。外形姿勢要隨氣球而動,氣球的旋轉變化要有外形姿勢配合。

推薦閱讀:

解析太極拳三盤的秘密
太極拳肢體練和心腦練
太極拳 和太極無關為啥叫太極拳
張三丰創太極拳之謎考(下)——兼論天下太極出武當——習雲泰 李傳國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拳譜(三)

TAG:太極拳 | 整理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