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真陰真陽
真陰、真陽,又名元陰、元陽,真水、真火,亦即腎陰、腎陽。「真」之本義,為「本原,自身。」如《莊子。秋水》曰:「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又《山木》云:「見利而忘其真。」「元」,即開始,第一。《公羊傳。隱公元年》曰:「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說文解字》曰:「元,始也。」
真陰、真陽之名,源於命門學說。對於命門學說,歷代醫家認識不一。《內經》中言「命門者,目也」(《靈樞。根結》);《難經》則認為命門為人體內臟之一,指出「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難經。三十六難》)。自《難經》之後,歷代醫家,尤其是明清醫家對命門學說作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並提出了諸多不同的見解:或以右腎為命門,或以兩腎為命門,或以兩腎之間為命門,或以命門為腎間動氣,或以命門為水火之宅等等,眾說不一,莫衷一是。儘管如此,人們對命門功能的認識是基本一致的,即認為命門為生命之根、水火之宅,內寓真陰真陽,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正如《難經。三十九難》所說:「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張景岳在《類經附翼。求正錄。三焦包絡命門辨》中曰:「故命門者,為水火之府,為陰陽之宅,為精氣之海,為死生之竇。」命門的功能與腎密切相關,「命門者,其氣與腎通」(《難經。三十九難》)。「命脈門之火,謂之元氣;命門之水,謂之元精。」(《類經附翼。真陰論》)可見,命門的功能與元氣相關。故明代醫家虞摶在《醫學或問》中曰:「夫兩腎同為真元之根本,性命之所關,雖為水臟,實有相火寓乎其中。」秦伯末明確指出:「命門為生命之根,包括真陰真陽產生動氣,通過臟腑經絡達腦,通骨髓走四末,溫皮膚腠理等,在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上起著主導作用。」
腎為先天之本,是與元氣的生成密切相關的。腎中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由此可以推知,腎陰、腎陽,即是真陰、真陽。腎陰,即真陰,元陰,命門之水;腎陽,即真陽,元陽,命門之火。由於命門之水火為一身陰陽之根本,因此腎陰、腎陽亦為人體各臟腑陰陽之根本,對維持人體臟腑的功能活動具有重要的作用,「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景岳全書。傳忠錄。命門余義》)
腎陰腎陽在人體內既相互對立、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共同維持人體「陰平陽秘」的生理狀態。故曰「人之水火,即陰陽也,即氣血也。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醫宗必讀》):「陰陽原同一氣,火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離也」(《景岳全書》)。若內外邪氣作用人體,破壞「陰平陽秘」的狀態,導致腎的陰陽失去協調平衡,出現腎陰虛、腎陽虛或腎陰陽兩虛的病理狀態。腎陰虛,可見潮熱盜汗,頭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夢交等症;腎陽不足,可見神疲肢冷,腰酸尿頻,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冷不育等症。如臨床證見腎虛,而無明顯寒熱之象,則稱為「腎精不足」,或「腎氣虧虛」。由於腎陰、腎陽皆以腎中精氣為物質基礎,因此腎陰或腎陽虧虛至一定程度,常可累及其相對的一方,而致陰損及陽,或陽損及陰,最終出現陰陽兩虛之證。
由於腎陰、腎陽為人體真陰、真陽,並為各臟腑陰陽之根本,因此腎的陰陽失調,不僅出現腎臟本身的病症,而且會影響其他臟腑陰陽,出現相應病症。如腎陰虧虛,不能涵養肝陰,可致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之證;腎陰不足,不能上濟心陰,則致心腎陽虛,心火上炎之證;若腎陰虧虛,不能滋養肺陰,則見肺腎陰虛之證。若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可致脾腎陽虛,而見水濕內生,或水氣泛濫;若腎陽虛,不能溫煦心陽,則致心腎陽虛之證。反之,其他臟腑陰陽虧虛,日久及腎,亦必引起腎的陰陽虧虛。
臨床上,對於腎陰腎陽虧虛所致的症證,應當遵循治病求本之法,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由於腎陰、腎陽為真陰、真陽,故腎陰虧虛之證,治當選用滋膩厚重之品,以滋陰補腎;腎陽虧虛之證,當選用氣厚性熱之葯,以溫陽補腎;若屬腎精虧虛,或腎氣不足,則應用血肉有情之品,以補腎填精,或補腎益氣;若腎陰腎陽虧虛兼見其他臟腑陰陽不足者,當加減相應藥物以治之。由於真陰真陽,互根互用,互相影響,因而在臨床上,對於腎陰虛,腎陽虛,或陰陽兩虛之證,當採取「陽病治陰」、「陰病治陽」,或「陽中求陰」、「陰中求陽」之法以治之,即所謂「壯水之主,以治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黃帝內經素問》)。「此又陰陽相濟之妙用也。故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陰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書。新方八略》)
推薦閱讀:
※五行與人體的關聯
※人體是活著的生態系統?
※人體奇經八脈動畫圖,人體所有穴位都在!(無價之寶,趕緊收藏)
※五大行星與人體五髒的天人感應
TAG:人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