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多爾袞,兩番起伏滅掉兩個王朝

—多爾袞—

轉眼就到了崇禎十七年(1644),這一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年份,這一年,多股政治勢力意欲左右歷史的走向。在關內,李自成率農民軍於農歷三月十九日攻克北京城,崇禎帝留下「皆諸臣之誤朕」的遺言自縊於煤山。獲悉這一消息時,多爾袞所率的伐明大軍已從盛京行至遼河,下一步何去何從,多爾袞頗費一番思量,最終聽取了范文程和洪承疇的建議,公告各府州縣,清軍只為滅流冦,不屠人民,不燒屋舍,一改以往對關內的抄掠形象,為此次出師找到了一個恰當又打動人心的名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

李自成率軍兵發山海關

此時李自成率軍兵發山海關,明軍山海關守將吳三桂自知難敵,派使者向多爾袞求援,表示若清軍支援,則「將裂土以酬」。多爾袞意識到這是個順利入關的好機會,但還需更精到地把握。於是他下令延緩進軍速度,以此逼迫吳三桂降清,情勢催逼之下,吳三桂就範,這時農民軍已經開始攻城,而清軍則離山海關尚有十里。

吳三桂

當時農民軍兵馬約十萬,吳三桂人馬約為五萬,多爾袞所統部隊約為七八萬,儘是大順朝、明朝和清朝的精銳之師,此戰牽動著中國的格局演化。在李自成、吳三桂兩軍激戰中,果然勝利的天平逐漸向農民軍一方傾斜,而吳三桂也屢次派人殺出重圍向多爾袞求救,多爾袞估算到雙方已實力大損時,方縱馬挺進山海關,加入戰局,歷經艱苦塵戰的農民軍,再也頂不住滿洲鐵騎衝擊,一路潰逃退回北京。逃回北京三天後,李自成怒殺吳三桂家眷34人,次日又開始西奔,在清軍的步步緊逼中節節敗退,第二年死於湖北九宮山。這樣,大順和明朝均在多爾袞任內被滅。

清軍入關

清軍進入北京城後,對形勢的判斷形成分化,多爾袞的兄弟阿濟格就表示,初得遼東時,由於未加以殺戮,不少滿洲人被遼人所殺,如今應乘兵威大肆殺戮,留諸王鎮守北京,大軍或撤回瀋陽,或退守山海關,可永無後患。阿濟格說出了滿洲貴族希望盡情享受的想法,卻被多爾袞堅決拒絕。多爾袞搬出了皇太極當年曾說的話:若得北京,當即遷都,以圖進取,不可棄而東還。

崇禎皇帝在今景山公園自縊殉國

此後無論是軍事進擊,還是操持內政,多爾袞均有不凡建樹。順治七年(1650)八月,多爾袞行措時墜馬跌傷,兩個月後則不幸身亡,令朝野震驚。順治帝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但形勢很快又發生逆轉,由於多爾袞的政敵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皇帝遂下詔,以14項大罪為由,削去多爾袞的官爵,籍沒其家產入官,據外國傳教士記載,順治還命人毀掉多爾袞之陵,掘墓、鞭屍、削首示眾。生前榮耀與死後凄涼,又成多爾袞人生際遇的一次起伏。

一百年後,乾隆在讀史時為多爾袞所觸動,表示每當看到多爾袞因太宗待其最厚從而深明君臣大義,忠心輔佐幼帝的事迹,即忍不住「為之墜淚」。由此,乾隆令「復還睿親王封號,追謚曰忠,補入玉牒」,並評論其「定國開基,成統一之業,厥功最著」,愛新覺羅家族的一段宿怨終於了結。

推薦閱讀:

解讀|一個醋罈子打翻一個王朝?
山西歷史:山西(晉)王朝研究
大明王朝那些鼎盛時期的首輔
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一

TAG:王朝 | 多爾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