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 | 一篇古建築專有名詞科普貼,拿走不謝
要看懂中國古建築,許多專門的術語和名詞是不能不了解的。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傳統文化的愛好者來說,雖然做不到專業人士那樣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如果出門旅行遇到古代建築,只會發出「哇好美」、「啊好厲害」的讚歎,那也是對不起「愛好者」的頭銜的。
弄懂了這些古建築中的專有名詞,我們才能進一步看懂古建築的結構、形制、年代、風格,明白它的閃光之處在哪裡,也才能從心底里發出更誠實和更深層次的讚歎。
此時不經意地掉個書袋,從瓦作到斗拱到歷史典故侃侃而談,個人形象魅力值加一萬分。
其實有心的讀者已經發現了,我們以往的文章中對中國古建築里的許多構件都做過詳細的介紹,但是這些都還不完全。
關於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制式:《屋頂|檐上的規矩》
屋頂裝飾:
鴟吻 《早於富蘭克林的中國避雷針——鴟吻》
懸魚惹草《懸魚惹草|「吉」從檐下生》
構架制:
穿斗式《穿斗式|格子的世界》
井乾式《井乾式|壘木為室,返璞歸真》
斗拱:《無斗拱,何談傳統古建?》
瓦作:《瓦當|檐端藝術,中國大美》
構架:
柱《古建 | 檐柱金柱雷公柱,柱柱不同》
柱礎《柱礎|古建中不起眼的美》
梁架:
月梁《月梁|樑上月曲如虹》
雀替《雀替 | 梁枋之美》
這其中,我們還缺乏對屋頂構件和斗拱詳細構件的介紹。話不多說,這一篇掃盲貼就從木結構建築的屋頂內部構件開始看起吧:
站在拍照角度看這張圖,縱向的木頭叫槫[ tuán ]。槫也稱檁條,或桁條,是用來承椽的構件,長隨間廣。其中屋頂最高處的槫稱脊槫,最低處、處於屋檐下的叫橑風槫。位於三架梁兩端的叫上平槫,四椽栿兩端的叫中平槫。
橫向的木頭依次為:
椽[chuán]:屋頂斜面上的短小木條。
梁:支撐屋頂斜面兩端的橫向木條,梁架結構里最上層長兩椽的梁叫平梁。
劄[zhā]牽:長一椽的梁。
乳栿:長兩椽的梁。
栿:也就是梁,我們常見到四椽栿、六椽栿等說法,因為兩條槫之間的椽子稱為一架椽,照片中這條栿託了四架椽,就叫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
一個小口訣:桁檁槫,都一樣;梁檁椽,往上放。就是說桁檁槫是一個東西,叫法不同。樑上擱檁條,檁上加椽子,依次向上放。
此外還有一些在梁架之間起承托作用的構件:駝峰是兩層梁之間的墊塊,托腳是支撐固定各槫的斜桿,其中最上方用來固定脊檁、支撐在蜀柱兩側的稱為叉手。
看完了屋頂的構件,我們再來看看木結構建築中的核心選手:斗拱。
此前和樂的文章中已經介紹過斗拱,不過想想這個問題:斗拱就是斗和拱嗎?
顯然不止。斗拱這個複雜精巧的玩意兒當中還包括了昂、耍頭、襯方頭等其他小構件,斗和拱也有許多種類;而斗拱本身也有許多分類。
由斗拱組成的構造單元,每一朵稱為一個鋪作,按照位置的不同分為柱頭鋪作、補間鋪作和轉角鋪作。顧名思義,柱頭鋪作是放在柱頭上方的,補間鋪作則位於兩柱之間,轉角鋪作就是轉角處柱頭的鋪作了。
複習一下斗和拱的概念吧。從柱頂上探出的一層層弓形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
細分一下:最下方的大斗稱為櫨斗,位於橫拱中心、一字開口承托上方拱或枋的稱齊心斗,在各種橫向拱兩端、一字開口的稱散斗,在橫拱與華拱相交處、開口十字形的稱交互斗。
拱自下至上的分類是:櫨鬥上第一層橫拱稱泥道拱,與橫拱方向垂直、向外挑出的為華拱,華拱頭上橫出的(最外跳除外)稱瓜子拱,泥道拱和瓜子拱之上的橫向拱是慢拱,最外跳、位於橑風槫(或橑檐枋)之下的是令拱。
有沒有暈頭轉向?不慌,還有幾個小夥伴沒有介紹完。
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構件,起槓桿作用,利用內部屋頂結構的重量平衡出挑部分屋頂的重量,有上昂和下昂之分,其中以下昂使用為多。
耍頭,是最上一層拱或昂之上,與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與昂平行且大小相近的直木。
襯方頭,位於耍頭之上與耍頭平行,外端不露面,只在里端出頭,交外面的撩檐枋和裡面的井口枋撐住,在耍頭後尾露出,常刻麻葉頭。
華頭子,為檐內(里轉)斗拱的華拱外伸出的頭子,砍削成斜向,上承昂的構件。
在古建築的斗拱說明中,我們常見到「雙杪雙昂出四跳」、「雙杪無昂五鋪作,重拱計心造」這樣的說法。其中鋪作數=出跳數+3,鋪作中自櫨鬥口向外挑出一層拱或昂就叫做出跳。挑出一層,稱為一跳,挑出兩層,稱為兩跳,一般最多挑出四層,即四跳。
杪是「抄」字的後世傳抄誤寫。華拱又叫抄拱,所以斗拱在出檐方向向外出一跳華拱便稱為單抄,出兩跳便是雙抄。在《營造法式》里「抄」是華拱的簡稱,比如佛光寺的柱頭鋪作,我們稱之為七鋪作雙抄雙昂,而不會稱其七鋪作雙華拱雙昂。
偷心造和計心造是指斗拱單體採用不同配置之後的名稱。華拱頭上有橫拱的叫計心造,無橫拱的叫偷心造。
需要說明的是,古建的系統很複雜,每個細小的構建都可能有三四個名字,不同構件的組合又會有新的命名,而且構件的命名、功能、做法隨時間而改變。本篇文章中所介紹的名稱全部是宋代建築的命名方法,即以《營造法式》為準。清代《清式營造則例》則又是另一套命名方法了,比如散斗清代叫三才升,齊心斗清代稱槽升子。
面對這樣一個複雜的系統,將主要的構件和結構名稱梳理出來,對於識別古建築絕對有極大的幫助。此時覺得一時難以消化這麼多名詞也不要緊,每遇到一次古建築,便按圖索驥去辨認其中的構件,長此以往,自然會熟悉每一個細部。
和樂公眾號也將介紹更多的中國古建築遺例,而在介紹古建築的時候,我們不希望淺嘗輒止,僅僅用空洞辭藻和美圖去誇讚。這樣的誇讚將流於媚俗和淺白,既辜負了古建築之美,也辜負了傳統文化愛好者的熱愛之心。
這篇科普貼的作用便是打下基礎,日後如果在古建築文章的圖解中被專有名詞繞懵了,就可以回頭來查看解釋。當然,這一篇所介紹的也並不完整,有新的古建專有名詞出現時,我們也會再做出釋義。
中國的古建築架構複雜精巧,是一種值得用心欣賞的建築藝術。就讓我們在認知這種美的歷程上,共同學習,攜手共進吧。
推薦閱讀:
※人類為了在地球上留個紀念,造了多少經典建築?
※Casa BRUTUS
※一注結構複習經驗(3)——2017年一注專業 27+29複習感慨
※建築風水詳細圖解
※清水混凝土其實是什麼?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建築為什麼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