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大槍精華總結

重練大槍,更加確認「簡單、直力」為武藝習練之大法,所謂的「氣沉丹田、沉肩墜肘、含胸拔臂」,在持槍、扎槍、分槍中,自是水到渠成。所以練習武藝若從槍下手,腿力、身力、手力便可找出最佳定位,在對練時,沾連、粘隨、不丟、不頂,為先決條件,才能達到「貼桿而入、見肉分槍」的要求。拳術的發展藉助槍法,俯拾即是,例如拳術的「三尖照」或「纏絲勁」,就是來自槍法。

總綱:

『槍為諸藝之王』以諸器遇槍立敗也以槍為拳「前手如提壺,後手搖轆轤。閑用硬,忙用軟. 槍拳要以神氣為先,機勢次之,專講力量斯為下矣,「槍是纏腰鎖,槍如蛇行,手足迅疾,見肉分槍,貼桿深入,圈為元神,分形入用,急進連擊,剛柔相濟,攻守兼施」;

站槍樁

(1)托槍式[半馬步中四平槍] (2)舉槍式側身分虛實,凝神氣如虹,左松右抽滿,桿梢向下垂,靜能三尖照,動則六合齊,靈活催堅硬,剛柔自相濟

執槍功法

1、 步法練習:丁八雁、知進知退,活動不滯,王堡行家話說叫丁不丁、八不八,執槍方法為前手陽、後手陰,持槍方法是執槍於肋,藏頭於槍。

2、 身形緩動執械做勾挫、波浪等試力動作100遍

3、 米字法:不會離開中線的上、中、下、和左右這幾個方面。但不可機械地以桿劃格,關鍵是內在勁力的爆發100遍

4、 搖旗法:開始訓練,有意固定雙手不動,只動身軀(注意不要以晃腿誤為轉身),使大桿的前端出現橫圈、豎圈和斜圈,100遍

5、 搖鞭法:執桿進行各方向螺旋的順,逆時針的反覆訓練,而速動則為發力,要求冷、脆、沉、猛、狠其搖旋發力也多是驟然的半徑軌跡。100遍

6、 速動法、抖桿法:劈桿法:軀幹由45度以側橫弧形軌跡變為15度大側面,脊柱彈射壓縮,小腹下沉,前足踩,後足蹬,肩胯互爭,帶動雙臂翻滾,帶動雙手同時前後分爭,快速將桿前劈至與腹齊驟然減速。100遍

7、 崩桿1000遍,劈、挑、纏、拿、崩、抖

8、 戳槍:至少一至兩年;攻擊能力養成勁、疾;如矢如電;日戳五百槍,每組戳槍40~50下。大約是十組左右。

9 六槍。第一槍扎目標是咽喉,第二槍是左肩,第三槍是鎖骨,第四槍是右腿,第五槍是左腿,第六槍是重複第二槍左肩。

10中平槍,槍中王

槍是「百兵之王」,中平槍則是槍中之王。其預備式以半馬步持中四平槍為最佳。持槍貴在四平,即頂平,肩平,腳平,槍平。頂平則頭正項直,腦靜精氣足,雙目神視逼人;肩平須肩墜肘,則脊中正直;身平勢穩。演練則以脊為軸,靈活轉動,充分發揮腰勁。側身相迎,可縮小受攻擊的面積,更好地保護自己;腳平,是指步型而言,一般多採用平穩靈活,攻防兼備的半馬步:兩腳前後並立,屈膝半蹲,重心低且偏後,姿勢穩,便於發力。前腳踏成弓步腳,後腳踏成馬步腳,因此,進退閃展迅捷,與弓步轉換靈活、順達,正所謂「動迅靜定坐騎靈」;槍平,則是將槍端平,使前面的槍尖,後面的肘尖,上面的鼻尖和下面的前腳尖,同在一條曲線上,端成前照槍尖、後照肘尖,上照鼻尖,下照腳尖的中四平槍。中四平槍是「槍扎一條線」,平直扎出。其路線最短,快速有力,有「去如箭」之勢。使之防不勝防。又因槍從中路進攻,要防開對方的兵器必須與桿交叉,不但相對縮短了兵器的長度,而且有利於槍的防守反擊。所謂「中平槍,槍中王,高低遠近都不防,高不攔,低不拿,當中一點難遮架」。

11攔拿扎槍是三個槍法。

攔拿槍的練法是腰、臂和腕等勁力,作用於持槍的三個點上[即右肋下的把端,緊貼腹部的橫杆和左手握桿處],形成的一股合力,貫通於槍,使槍尖左右擺動。攔槍的練法是:右手握把、臂內旋,使手腕向下轉動;左手空握桿,當桿在手中轉動時,手指向左弧線提拉。兩手使桿貼在腹部轉動,腹部聚氣頂住槍桿,槍尖即向左劃弧線。要點是:右手要緊握把,然後,右臂的旋擰,左手的提拉,桿壓腹部和腹部的聚氣,都要同時,短促、有力。拿槍的方法和攔槍基本相同,唯右手向上翻,左手掌向右弧線按壓。

攔拿槍主要還是連貫起來練習。即右手不停地上下旋擰;左手不停地提拉、按壓,腹部緊頂槍桿。使槍尖不停的左右擺動。從表面上看,動得比較明顯的是右手和槍尖。左手和上體看似不動,其實用的是含而不露的內勁。鑒定攔拿槍掌握的程度,可用連續攔拿的次數來確定。如果次數多而不走樣,則為基本掌握了。

扎槍「高不過肩,低不過膝」「槍之用在兩腕,臂以助腕,身以助臂,足以助身,乃合而為一」。扎槍的過程,也是由半馬步轉換成弓步的過程。即前腳不動,後腳跟後蹬,全腳著地成弓步腳,膝挺直即變成弓步。這蹬勁"既將足力傳至腰,又可防止後腳撥根;腰的轉、塌勁傳至臂,又防止身體前沖;肩的順勁,臂的衝勁和腕的鑽勁,集中起來直貫槍尖。這種步型和身手的變,是最有力的扎槍動作。槍扎出後,左手順著桿後滑至把端,握住右手。拇指和食指扣成的環不能鬆開,以備抽槍時迅速前滑握桿。

抖 抖槍之法是大槍的基本功法,抖時須以丹田內氣,周身之勁,力由脊發。扎劈謂之抖槍:向前扎出時,使松沉之內勁貫於槍尖,要槍出一條線,槍扎如放箭,前手不可離把,使槍上下波動,左右搖晃,後手不可甩腕。用槍時,屈腕向前甩手則力浮而不沉,槍搖而不穩。槍扎出以後,即迅速收槍,後手握槍向後貼腰抽回,前手則握緊槍桿中段向下采劈,身勢隨後坐下沉以助劈勢。此時力達槍桿前段,使其顫動,此一紮一劈謂之大抖槍。練習日久則內勁日增,功力日進矣。

功力訓練

(1)扎飛袋  取准練習:槍貴在扎法,扎槍是槍技術最終目的,拳諺「槍扎一線」是對扎槍技術的概括。  操作方法:懸吊一拳頭大小沙袋,手持大杆子運用多種槍法習扎沙袋,隨著沙袋擺動,運用掃槍、點槍、挑槍等,邊擺動邊扎、點、挑、撥沙袋,練習眼急手快之法。隨著功力長進,逐漸加快沙袋擺動速度,或者懸吊多個沙袋提高功力。  (2)抖泥丸  取速和鬼迷之法取速就是練習拿槍、撥槍等法之速度:鬼迷之法就是障眼之法,古代大槍對敵時,速以槍尖取土撥、拿槍至敵面部,得以取驚障眼的用途。  操作方法:取間距三丈余的兩牆之間,在兩側牆壁上畫數個人像,練習者於兩牆中間和一堆泥(稀稠適中),練習者持大杆子,採用攔、拿等法,用槍 (棍)頭將泥巴纏帶起隨抖桿摔至兩側牆壁人像上。隨後牆壁人像上泥巴干卻之後再以攔、拿、撥、纏等法將其打下,從而練習對槍的操縱功力。  (3)纏圈  取攔、拿之功練習:槍的核心是攔、拿、扎法,只有成功的攔、拿才有扎的殺傷力,故攔、拿須有純厚的功力才能達到工於一圈並實現扎的能力。  操作方法:在牆面距離地面80厘米處釘—50厘米長,10厘米直徑的光滑圓木楔,練習者手持大桿成中平式面對牆壁木楔,槍尖繞圓木楔做連環攔槍和拿槍或攔拿槍繞圈練習,纏繞圈時槍桿、槍尖與圓木楔緊貼纏抽拉,有用槍頭繞圈將圓木楔抽拔的感覺為要。  (4)撥樁  取攔、拿、撥槍之功練習:攔、拿、點、撥是槍防守進攻最容易的技法,有了雄勁的功力並能成功地攔、拿、點、撥防守,才能卸敵器械並進行進攻。  操作方法:面對木柱子或糧食樁,練習者手持大桿成中平式用攔槍撥柱子(樁)右側,緊接著用拿槍撥柱子(樁)左側,用攔槍撥樁右側使糧食樁向左傾倒時,用拿槍撥樁左側致其恢復原狀。或在柱子兩側用攔槍、拿槍劃月,當柱子兩側木頭被刮磨成凹狀便功成。  (5)滑桿對扎  兩人對扎槍,練習纏勁、抽勁、壓勁、撥勁及步法、距離等功力方法,是對功力的靈活運用練習。大槍動作多以功力、實用為主,兩人對抗性對扎槍練習,就是提高對大槍各種技法的體驗和使用,也是實實在在的長功夫的練習方法。

槍理

在槍法中要求「去如箭、回如線」,對練槍者而言,扎槍快又準較易達成,收槍回如線則難矣。而李公的槍法直行中有分力,前扎時「擁銼」,攻中有守,抽槍時則「帶環」,守中有攻。劉師回憶李公書文將槍扎入麥草堆,抽出時,可將麥草桿整捆從中拔出。兩人對槍時,槍也常被老師從手中挖走。所以槍不空回,若要回,則帶環、帶鉤。  在槍的使用上,以槍根操作精確為根本,才能使槍頭變換自如,槍根操作以後手為主,後手陰陽變化,伸曲往來,為發力變化的根源。前手以黑鷂或白鷂陰陽變化,輕握才可聽到來槍訊息。所以用槍以後手為主,前手輔之。


推薦閱讀:

【轉載】許睿瑜外拍1
[轉載]楊公風水第一講:羅盤
天台「三聖」與「和合二仙」考(轉載)
[轉載]《清錢版別圖鑑》(一)
(2)[轉載]邪淫的果報讓人苦不堪言,女生一定要自愛

TAG:轉載 | 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