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承光論意拳文集(1)
姚承光論意拳文集
意拳研究總則姚先生認為:意拳是一門學術,研究意拳要遵循唯物辨證的態度,科學系統的方法及容納創新的精神,從整體上去認識、學習和發展意拳。一、用唯物辨證的態度去認識意拳近幾年來,意拳界出現了許多諸如「發放外氣」、「隔空打人」、「特異功能」等神秘說法,也有人推出了「技擊十八法」、「三十六法」等所謂意拳「絕招」,對此,姚先生進行了客觀地評價,他說,意拳是一門實實在在的學術,其自創始以來,就摒棄了一切唯心迷信的糟粕,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在意拳的原則原理中,如「鬆緊矛盾」、「動靜互根」、「推拉互用」、「遒放同一」、「順力逆行」、「斜正互參」、「剛柔相濟」、「進退吞吐」、「單雙輕重」等等,都充滿了唯物辨證法的矛盾對立統一規律。在意拳的發展歷史上,即使是王薌齋、姚宗勛兩位宗師,也都不會「發放外氣」、「隔人打人」,更不會什麼「特異功能」,上述說法完全是對意拳的神秘化,是意拳極其反對的,因為它違背了人體力學原理。根據牛頓力學定律:任何事物,在不受外力作用時,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要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就必須對物體施加壓力。而所謂力是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以在意拳的推手實作中,前提都是在雙方肢體相接觸的基礎之上,使雙方的力互相作用於對方,才能使槓桿、螺旋、斜面、剎車等力得以正確的運用。「拳本無法,有法也空」,任何一門拳術的精華,全在於其原則原理是否合理,而不在於其外在形式表現如何,就如發行的硬幣一樣,有了一分、二分、五分,就沒有必要再去發行三分、四分、八分,要知拳術之法「一勢可變百千勢,百千勢而歸於一勢之基」。所以談到意拳之法乃是拳學原則原理之法,全身之大法,如何培養發揮人體本能的訓練之法,而非枝節、片面、局部的動作所能成就之小招法。對此,薌老也曾憤言:「然則拳道之喪失,豈非拳套方法為之」,故「技擊十八法」「三十六法」等所謂意拳「絕招」是根本不存在的。而意拳界之所以出現「神秘言論」和所謂「絕招」,乃是宣傳者本身沒有經過科學系統的訓練,而將對意拳真意之一知半解以「神秘、絕招」代之,來表現自己的「高深莫測」。平時有很多學員問姚先生在教學中是否保守,先生講,保守的老師沒有真功夫,沒有真才實才。他的東西不多、不深、不細,生怕教完後就沒有東西說了,所以故弄玄虛,吊你的胃口。先父姚宗勛先生曾講:「我的東西如同寶庫,有能力的你儘管拿」。意拳並不神秘,高不可攀,但也不是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所以,即使手把手的教,限於個人悟性、品性,刻苦程度、勇氣身體素質等等,尚難以保證其能完全掌握,苦再保守,那麼武術如何傳承發展?總之,姚先生始終強調:意拳是一門實實在在的學術,面對學術問題,我們一定要戒驕戒躁、嚴肅認真,不可急功近利、神秘保守。同時意拳愛好者也不可迷信盲從、隨波逐流,而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唯物辨證的態度去客觀的認識意拳,將科學系統的功法實踐和理論研究相結合,練拳首先要明拳理,明白了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步,意拳才能健康和諧的發展。2、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去學習意拳。「科學系統,嚴謹規範」是姚先生始終遵循的教學訓練原則,先生認為,學習意拳要倡導科學的理論方法,系統的訓練程序,嚴謹的教學態度,規範的姿勢間架,將意拳整個理論技術體系由簡到繁,由表及裡的展示於每一個學員,使他們學起來脈絡清晰,有條不穩、從而建立正確的動作定型與條件反射。從生理學角度來講:學習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就是建立正確的條件反射,這需要一個健全的中樞神經系統,只有不斷運用正確方法強化條件反射,完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使動作自動化,形成正確動作定型,才算掌握了此項技能,而此必須以「科學系統,嚴謹規範」為原則,否則,容易造成錯誤的動作定型與條件反射,使人誤入歧途。在教學上,先生打破了傳統民間拳師「禪宗喝悟」般的點拔式數學,採用現代教學方法,理論聯繫實際,層層深入,通過生動的講解,標準的示範,把抽象的意拳變為簡單易懂,便於操作;訓練上先生主張全面整體發展原則,認為站樁,試力,發力等基本功都是在不同狀態下求取與掌握渾圓力,故應以精神假借意念誘導為核心,將其同步進行,有一定基礎後則要把實戰訓練提上日程,在變化中繼續求取掌握渾圓力,培養學員的反應能力。同時還要練習跑步,跳繩,發力、推手、散手實戰對抗等身體素質,以提高耐力,速度及協調性。總之意拳注重實踐,一切功法都以實戰為宗旨,而實戰能力的提高是神經機能的改善,身心素質的增長及運動技戰術的自動化,所以必須遵循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使三方面有機結合,全方位提高整體素質。學習意拳無快捷方式,假如還有那就是:正確的方法+明師指導+個人的悟性+膽量+身體素質+刻苦,六者缺一不可。3、用容納創新的精神去發展意拳。姚先生多次強調:在學習意拳的同時,更要多的接觸一下各門派的功夫,取其精華,為已所用,切不可坐井觀天、閉門造車。薌齋先生當年接觸拳擊以後,發現其很實用很科學,於是便大膽的採納吸收其有用成份。後來在先父姚宗勛先生的努力之下,不僅使意拳的技術體系更加完善,而且又將西方搏擊術中的拳靶、沙袋、護具、拳套等器械大膽的引入意拳訓練當中,當時某些武林人士對此頗有分歧。其實任何學術都需要不斷的發展,發展是在不斷的吐故納新中前進的。實踐證明先父的作法非常正確,拳靶、沙袋的引入能增強拳頭擊打人體時的適應性,護具、拳套則能有效的保護自己並能施以重拳,在不傷及人身的情況下體驗真實的搏擊。從而極大的豐富了意拳的訓練體系,提高了訓練效果,這無疑是中國武術的又一次革命性進步。當談到「筋骨訓練」問題時,姚先生說,所謂「筋骨訓練」是薌老早期不成熟的觀點,晚年的薌老就不在提及此法。「拳術本無止境,何來大成之說」,任何一個有成就的武術家,一生都是在孜孜以求的探索,不斷的吸收、捨棄,至使自己的拳術體系逐漸完善。其一生的早、中、晚期,對拳術的見解是不同的,應該說晚年的觀點是其最成熟的「作品」。至今有人抱著薌老早期不成熟的「作品」津津樂道、奉為神明,乃是不懂意拳歷史,不懂學術發展過程所至。無可否認,薌老早期的筋骨訓練在當年的確風靡一時。但只能說明其適應當年社會環境中武術的特點。然而社會是不斷發展進步的,在發展過程中必然要拋棄一些不適合自身規律的東西,社會如此,拳術亦然,都具備一定的時代性。在如今高科技操作的戰場上,如果我們仍揮舞大刀長矛,說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時,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拳術貴在創新的發展,以適應時代特徵。現在,意拳在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已推出了《意拳散手競賽規則》和《意拳推手競賽規則》,並成功的舉辦了兩屆意散手比賽和兩屆意拳推手比賽,這是意拳走向職業化所邁出的具有探索性與開創性的一步,相信不久的將來,意拳必將以「中國實戰拳學」的姿態走向國際搏擊擂台。先生十分強調:意拳發展到今天,已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歷史時期,王薌齋和姚宗勛兩位先生已將「中國意拳」這面旗幟高高樹立起來,作為意拳傳人我們任重而道遠,希望諸意拳同仁不要再糾纏於個人恩怨與歷史問題,不要再急功近利、神秘保守,而應端正態度,深研拳理、實事求是、精成團結、勇於實距,為弘揚國萃、發展意拳而奮鬥不息!
推薦閱讀:
※三毛散文集 稻草人手記
※宗玄先生文集
※明 李士達《三駝圖》——駝人相見的故事 - Jessica的文集 - Jessica的藝術...
※愛情占星文集 ——簡略版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凈土文集 七、佛七講話:凈土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