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啟功先生說宋代以後的詩大都是仿出來的呢?

這句話是啟功先生說的,原話是:「唐以前詩是長出來的。唐人詩是嚷出來的。宋人詩是想出來的。宋以後詩是仿出來的。」單看仿出來的這一句,我認為有道理,也沒有道理,這怎麼說呢?

我們先看現象,在分析內在原因。

「後七子」不是有一個「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嗎?宋代以後,你去看詩人,多半都有模仿唐詩或者宋詩的經歷。

從元代開始,元詩四大家哪一個不是推崇唐詩的?而且他們模仿的跟優秀詩人不一樣,優秀的模仿以後,能自成一家。他們痕迹太重了。

楊維楨的詩歌,風格也有模仿,但是人家模仿漢樂府,李杜,李賀等人,自成一家,而且追隨者甚多。

至於明代詩文,明代本身就有復古傾向與反覆古思潮。

李東陽的茶陵派,他是不滿意太閣體的,於是把杜甫詩風搬出來了。

前七子,後七子主張直接就是「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要知道,宋代以後不少詩人都在模仿前人詩歌,只不過就是照搬照抄,還是汲取營養成為自己的東西了。而且,說是復古,其實不少人是在彌補當時文學觀念上的問題,與其說是「復古」,倒不如說是「借古」推銷自己的相對符合文學發展潮流的文藝思想觀念。

再說,明末清初的詩人,這個時間段,我們提到詩人,不得不提「水太涼」——錢謙益。錢謙益首先是批判七子「復古」觀點的,錢謙益的詩初學盛唐,後廣泛學習唐宋各名家,轉益多師,不拘一格,且深得杜甫精髓。他是清代詩歌的開山宗師。

再看看「江左三大家」另一位:吳偉業。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點他:

其中歌行一體,尤所擅長。格律本乎四傑,而情韻為深;敘述類乎香山,而風華為勝。韻協宮商,感均頑艷,一時尤稱絕調。其流播詞林,仰邀睿賞,非偶然也。至於以其餘技度曲倚聲,亦復接跡屯田,嗣音淮海。王士禎詩稱「白髮填詞吳祭酒」,亦非虛美。惟古文每參以儷偶,既異齊、梁,又非唐、宋,殊乖正格。

吳偉業吸收了元白詩歌中歌行體寫法,尤其是敘事風格。加上了初唐四傑的辭藻,溫庭筠,李商隱的風情神韻,融匯明代傳奇的戲劇性,把古代敘事詩歌推向了高峰。可以說,雖然學習借鑒了很多人,但是,最終還是熔鑄成「梅村體」。

再看看清代其他詩歌流派,王士禎宗唐到推崇宋代,最後又宗唐。「不著一字,意境全出」和「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這些王士禎的觀念都來自於唐宋文學批評家。

沈德潛以唐人為典範,厲鶚倡導宋人詩風,袁枚繼承了明代公安派一些文學觀念……曾國藩和同光體代表也是推崇宋詩。

其實,宋初三體,晚唐,西昆,白體又何嘗不是模仿唐詩呢?

這樣看,貌似真的宋代以後的詩歌都是「仿」出來的,真是這樣嗎?其實,並非如此。且聽我娓娓道來。

我提到的詩人確實很多都有模仿,像宋初三體和元詩四大家這種模仿,但是沒有跳出模仿者藩籬的,水平有限。而楊維楨,錢謙益,吳偉業這樣的是吸收借鑒前人的優秀成果,化為己用,最終自成一體,開宗立派。這就好比,金庸小說《神鵰俠侶》里,楊過吸收東邪、西毒、北丐,古墓派,全真派、《九陰真經》、獨孤求敗等人優秀武功,融匯諸家,結合自己心境,發明了黯然銷魂掌。其他功夫是學的,最符合他特色的黯然銷魂掌你能說是他模仿來的嗎?

所學不過是打開了一些人眼界,讓他們學會了一些武功(詩歌)的範式,最終結合自己的特點,才能獨闢蹊徑,開宗立派。

所謂的模仿唐詩還是模仿宋詩,不過是模仿兩種美學範式。那麼兩種美學範式又是如何的呢?

唐詩涉及方面很廣,山水田園,邊塞,民生疾苦,男女戀情,悼亡等等,無所不包。大的方面已經概括完了,宋詩只能去挖掘細微出,生活瑣事也被宋人入詩。因為是日常生活入詩歌,所以主人公是普通人,而唐詩則是浪漫主義情懷的詩人抒發。

唐詩風華神韻出彩,如此絢爛奪目,而宋詩以平淡為美,宋詩代表,蘇軾推崇陶淵明,黃庭堅推崇杜甫晚年平淡風格。

唐詩有內在的精氣神,長於抒情言情,這是時代賦予的,正所謂「盛唐氣象」嘛!宋代精氣神不足,只能從才學,理趣,議論方面出彩。(不過,也是說明宋代出版印刷比唐代好,文人讀到的書籍比前代多)

唐詩熱烈、外揚,宋詩溫和、內斂……

具體唐宋詩的對比,可以參考錢鍾書的《談藝錄》有一篇好像是叫「詩分唐宋」。

唐宋詩歌是兩個高峰,也是兩大美學範式,相互補充。後代詩歌要想創新,多半要去學習借鑒這兩大範式和一些具體詩歌案例。

認為「仿」也好,不「仿」也好,這都說明了唐宋詩歌的影響力之大。


推薦閱讀:

那個選左右先生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
王薌齋先生拳學·注釋·點評
密法密不透風?-南懷瑾先生密法透風
安子介先生生平(1912—2000)
袁了凡先生·《了凡四訓》

TAG: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