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婚嫁為何重媒妁之言

古代婚嫁為何重媒妁之言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婚禮。「婚禮者,將合兩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古代人認為,婚禮,是將兩姓結合在一起,對上可以更好的報效國家,對下可以延續子嗣,傳宗接代。而在婚禮中,首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很好理解,為什麼要看重媒妁之言呢?

中國的很多禮俗都要上溯到兩周時期。在《禮記》中就有很多地方提到了媒人的重要性。「男女無媒不交」,沒有媒人,男女之間是不能交往的。《詩經》里也說「匪我愆期,子無良媒」,都說明了媒人在古代婚嫁禮俗中的重要。

古代人為何如此看重「媒妁之言」呢?

首先,古代的媒人,尤其是在周代時期的媒人,主要是朝廷設置的一個官職,掌管天下萬民的婚姻,無論是誰,只要是有了名之後,都要到「媒氏」處登記造冊,將名字,出生年月日記載下來。同時可以要求三十歲的男子,二十歲的女子必須進行婚嫁,對於一些死了老公、死了老婆的也會登記,讓這些人重新進行婚配。而對於一些夫妻之間的糾紛,也負責從中進行調節和最後的裁斷。

原來,周代的媒人,和現在的張大媽,李大嬸不同,是古代正式的一個官衙。媒氏掌管天下百姓的詳細資料,並負責管理成年男女的婚姻問題,解決家庭糾紛,是一個專門處理婚姻問題的部門。現在的公安局、街道辦、婚姻登記處的大多數職能都被媒氏給包了。難怪古代結婚必須要有媒人呢。

在後代,除了官方的媒人之外,漸漸出現了私媒,私媒沒有那麼多繁瑣的手續,比官媒要便宜一些,簡便一些,但依然要到官府領取執照,有了合法的資格才能為新人操辦婚事。

媒妁之言除了代表官方之外,還包括很多內容,古代婚姻中「六禮」處處少不了媒人。

男女雙方在到了適婚年齡之後,男方家長就會到媒人處了解有沒有合適的對象,「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和現在的婚姻介紹所一樣,媒人會為主人家尋找門第相當的對象,然後去進行溝通。女方家庭初步表示答應,可以進一步了解了,就會進行第一道手續:納采。

納采就是送點見面禮,在古代納采一般都是用大雁。為什麼一定要用大雁呢?因為大雁天冷的時候就飛往江南,天熱了就飛回江北,能夠順應陰陽的變化。就如同一個家庭男子為陽,女子為陰,妻子必須順從丈夫一樣。到了唐代,有時候會用鵝來代替大雁,呈送雁鵝已經成為求親的一個代名詞。

當女方表示認可之後,媒人就會正式詢問女方家長女兒的八字,叫問名,也叫做「過小帖」。然後進行占卜,看是否有相衝相剋之處。如果占卜沒有什麼問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納吉。男方正式向女方提親,將男方的生辰八字告訴女方,也叫做「過大帖」,文雅一點叫「換鸞書」。這也就相當於後世的訂婚。

再之後是納徵,男方將婚書和彩禮送到女方家中,一般以各色絲帛為主。之後是請期,由媒人溝通雙方的意見,決定最後的婚期。最後一步就是迎親了,也需要媒人在前面導引。

一直到婚禮全部結束,媒人的工作才算結束。今人說「媳婦娶進門,媒人拋過牆」,是不夠準確的。


推薦閱讀:

爸媽因為男朋友太遠了不同意怎麼辦,求大家了?
中國古典傳統婚嫁的12禁忌
拍結婚證照片,這些你都了解嗎?
婚嫁習俗
婚嫁吉日

TAG:古代 | 婚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