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一段霸氣的歷史 第166節;迅讀網手機版

        春秋      兇狠闔閭(20)    昭關白頭  早在熊建計劃給晉國做內應的時候,伍子胥就勸過他,鄭國如此友善,怎麼可以做這種不仁不義的事情?熊建卻回答說,我已經答應了他們,不能反悔了。結果,熊建的被殺也連累到了伍子胥,鄭國人也開始抓捕他和熊建的家人。伍子胥不得不帶著年幼的熊建之子熊勝一路逃跑,離開了鄭國。    還有哪個國家可以投靠呢?  伍子胥當時首先想到的是超級大國晉國,但他後來轉念一想,對身邊的人說:「算了吧,這個國家太富強,又佔據著有利地形,他們是難有進取之心了。」伍子胥大概是覺得自己這種小人物對於晉國人來說沒有利用價值,晉國人不太可能會幫忙。  除了晉國,北方還有秦國和齊國兩個強國。但秦國是楚國的盟友,不可能出兵楚國;齊國又距離太遠。想來想去,伍子胥想到了東南小國吳國。吳楚兩國是世仇,吳王一定會對攻打楚國的事情感興趣,去吳國獲得幫助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伍子胥便決定往東南方向走,去投奔吳國。    伍子胥便帶著熊勝首先來到了陳國。從陳國出發再到吳國,需要經過楚國控制下的昭關。昭關有楚軍在把守,守關的士兵都遵照熊棄疾的通緝令,要對過關的行人嚴格盤查。  這一回,可真是難倒了伍子胥。昭關是通向吳國的必經之路,如果他冒然闖關,必然會被守關的楚軍發現,就算自己的武藝再高強也難敵數百人的圍攻。    那麼,伍子胥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偷過了昭關呢?  在這裡,民間傳說、野史和正史的記載都各不相同。我們先來看看民間傳說是什麼樣的。    傳說中,伍子胥因為苦於沒有辦法過關,感覺復仇無望,一夜之間就愁白了頭。正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叫東皋公的世外高人。東皋公有意幫助伍子胥,正好他有一個朋友叫皇甫訥,長得和伍子胥比較像。東皋公就讓皇甫訥假扮成伍子胥的摸樣,先在前面招搖地過關,再讓伍子胥打扮得不顯眼一些,跟在皇甫訥後面不遠的地方走。  皇甫訥大搖大擺地走到了關口,守關的楚軍見他和通緝令上的畫像極為相像,就把他當做伍子胥抓了起來。一看見官兵抓人,許多愛看熱鬧的人就紛紛聚攏到關門口來圍觀,現場的秩序一下子就亂了。楚軍士兵以為伍子胥已經被抓住了,就放鬆了對周圍行人的盤查。伍子胥正好一頭白髮,趁亂矇混過關了。  這個伍子胥過昭關的傳說在民間是相當有名,以至於後來的民間藝人將它搬上了戲台,演繹成了京劇名作《文昭關》。  不過,傳說畢竟是傳說,很多地方禁不起推敲。比如,聰明的伍子胥會因為沒辦法過關而一夜愁白了頭,很誇張;能碰到東皋公這麼個好人,又碰的上和自己長得像的皇甫訥,太巧合了。總體來說,這是一個民間藝人為了吸引聽眾,而編造出來的故事。    在野史《吳越春秋》上,又有另一個說法。說是伍子胥膽子很大,直接就闖關了。守關的楚軍把他抓了起來,伍子胥冷靜地說,大王之所以要抓我,是為了一刻稀世寶珠。我現在跑到這裡來,就是為了去把這顆寶珠取回來。你們敢違背王命嗎?守關楚軍聽伍子胥一說,不敢耽誤王命,就放伍子胥過關了。  這個說法未免有些牽強,守關的楚軍不太可能說不知道楚王通緝伍子胥的原因。就算是不知道,遇到一個國君的通緝犯,人家一通信口雌黃,就把人放走了,守關的楚軍那就是二百五了。至少派些人盯著他去尋找都不會?所以說,伍子胥要真是用這種方法過關,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昭關的楚軍真是二百五,二是昭關的楚軍故意放走伍子胥。    《史記》上對此事的記載極為模糊,只用了二十一個字:「……到昭關,昭關欲執之。伍胥遂與勝獨身步走,幾不得脫……」也就是說,伍子胥在過昭關的時候就被楚軍發現了。他和熊勝只能分開來單獨步行逃跑,差點被抓住。但司馬遷沒說伍子胥是怎麼過昭關,怎麼被發現的。他不屑於說明,表明伍子胥過昭關的方法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按照常理來推斷,要想躲避昭關的盤查,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和電視劇里常見的情節一樣,伍子胥收買商人或者農夫,躲藏在他們的貨物里過關;另一種就是繞路走,找一條昭關邊上的小路來躲避檢查。伍子胥定然是選擇了兩者當中的一種。而無論他選擇哪一種,都必須扔棄馬車和過重的行李,以後的路只能輕裝步行了。      
推薦閱讀:

春秋戰國玉器(7圖)
春秋戰國著名君王錄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59頁
中國全史百卷本第012卷 [春秋戰國經濟史]-611
田橫五百壯士:春秋戰國最後的貴族精神

TAG:歷史 | 手機 | 霸氣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