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宮館藏看清康熙瓷器的款識及底部特徵(下)——彩瓷篇
清代順治時期,由於戰亂的原因,景德鎮官窯瓷器生產處於停滯狀態,因而流傳下來的官窯產品很少。康熙初年發生了三藩之亂, 景德鎮瓷業生產又一度陷入困境。後來, 由於統治者相繼施行一系列緩和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措施, 保證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社會安定, 勞動人民得以安心生產, 從而使社會經濟從明末清初戰爭的瘡痍中恢復過來, 並迅速發展, 手工製造業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頂峰。康熙十九年, 景德鎮陶瓷製造業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與此同時, 陶瓷藝術也迎來了嶄新的春天, 為世人呈現了絢麗多姿的面貌: 色彩濃艷、對比強烈的五彩瓷一度盛行, 極為名貴的琺琅彩瓷工巧精細、富麗堂皇, 鬥彩、粉彩、素三彩等瓷器也爭奇鬥豔。
鬥彩紅龍鳳蓋罐
一、鬥彩瓷器
康熙時期鬥彩是在明成化時期鬥彩的基礎上發展提高而來的, 其特點與明代成化時期鬥彩有所不同。成化時期鬥彩在器物上所佔面積及使用的彩色都比較少, 有的僅用三種顏色,
所繪畫面較簡單。康熙鬥彩, 無論是在器物上所佔面積還是彩色的種類都比較多, 彩色還表現深淺不同的顏色, 色彩艷麗,畫面也較繁複。
鬥彩石榴花紋罐
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繪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 明代有成化鬥彩和「青花間裝五色」。據清乾隆年間成書的《南窯筆記》記載, 鬥彩的繪彩工藝是「先於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 湊其全體, 名曰鬥彩。」明宣德創燒的鬥彩工藝, 終明一代盛行不衰。康熙時期的鬥彩上承明代並有所發展, 製作精細。青花濃淡深淺, 色階豐富, 是其特點。如鬥彩槎上張騫小碗( 見香港蘇富必公司《太倉仇氏抗希齋曾藏珍品圖錄》) 。仿明作品, 如雞缸杯、天字罐、花蝶杯等, 都很精緻。這時還出現了釉里紅與釉上綠彩相結合的彩瓷, 如釉里紅加彩牡丹紋罐等, 也很精美。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色彩的結合, 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種, 多者達六種以上, 顏色很鮮, 其品種有色鮮如血的鮮紅、色重濃艷而有光的釉紅、色嬌嫩透明而閃微綠的鵝黃, 色濃光弱的薑黃、色濃而閃青的松綠、淺翠透明的孔雀綠、色調沉穩的孔雀藍、色如熟葡萄而透明的葡萄紫, 以及赭紫、奼紫、水綠、葉子綠等近二十種。由於色彩多樣, 在圖案設計時可根據畫面內容自如地配色, 若繪自然界中物象, 則能與生活中所見色彩一般, 增加了表現物象的層次和真實感。紋樣內容, 花鳥禽獸、人物植物等都有表現。
鬥彩竹紋竹節式蓋罐
二、五彩瓷器
五彩瓷始見於明代宣德年間, 盛行於嘉、萬時期, 至清康熙又出現了新的高潮。這時除常用的紅、綠、黃、褐、紫等彩釉外, 還有釉上藍彩和黑彩。釉上藍彩的使用代替了青花的作品, 其藝術效果不亞於青花, 甚至比青花更艷麗。在鬥彩中青花佔據主要地位, 是骨架, 在青花輪廓線內再填色釉。五彩中青花地位減弱, 或只作為眾色中之一種, 並不起決定作用, 並且由於有了藍色釉在五彩瓷器圖案中增加使用, 加強了色彩的既協調又對比, 減弱其鮮艷程度, 以彩色濃重及圖案花紋處理上的茂密取勝。
五彩人物紋瓶
灑藍地五彩人物紋筆筒
康熙時期的五彩有重要突破, 發明了釉上藍色和黑彩。藍色燒成的色調, 其濃艷程度超越青花, 燒成的黑彩有漆黑光澤, 襯托在五彩的繪畫中更增強其效果。因此, 康熙釉上五彩顯得比明代的單純釉上五彩嬌艷動人。康熙五彩的色釉也比明代大大增加, 特別是金彩的應用, 突破了明嘉靖在礬紅、霽藍等地描金的單一手法, 而在五光十色的畫面中往往能起到更加富麗的裝飾效果。
五彩加金花鳥紋八方花盆
五彩瑞獸紋瓜棱執壺
康熙五彩器有杯、碗、盆、罐及瓶、尊、盤之類器皿。民窯也燒有一些精美器物。圖案裝飾不受約束, 題材和體裁都十分多樣, 從題材上看有花卉、梅鵲、古裝仕女等, 還大量採用戲曲、小說中的人物故事為主題。人物的描繪, 其畫風深受明末著名畫家陳老蓮的影響, 線條簡練有力, 以藍、紅或黑色勾勒人物面部和衣褶輪廓, 然後用平塗的方法敷以各種色彩, 給人以明朗感。後人把它和雍正時期盛行的有柔軟感的粉彩相比, 所以稱它為「硬彩」, 也叫「古彩」。
粉彩鍾馗醉酒像
三、粉彩瓷器
康熙時期的創新品種是琺琅彩和粉彩, 兩者均為釉上彩。粉彩瓷器出現在康熙中期, 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 受琺琅彩製作工藝影響而創製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粉彩的顏色由於摻入粉質而有柔和感覺, 故此又稱「軟彩」。 繪畫原料是在含鉛粉的玻璃白中加入呈色金屬而成, 用粉彩料於燒好的素胎上作畫, 畫好後二次人爐烘彩而成。由於施彩厚, 花紋凸起, 有立體感, 色彩既柔和淡雅又鮮亮明快。康熙時期粉彩尚處於初創階段, 多與五彩同施於一器之上。其作法基本沿襲五彩, 如故宮博物院藏康熙《粉彩花碟盤》, 花朵用胭脂紅, 光澤較足,白花朵和枝幹有粉感, 但淡綠及翠綠色仍用五彩平塗法。到了康熙晚期, 粉彩的製作工藝加以改進, 由於只在彩繪畫面部分使用了玻璃白 ( 氧化硅為主要成分, 在熔劑製成時有不透明感乳濁狀劑 ) 粉來打底, 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畫法渲染, 突出了陰陽、濃淡, 使有立體感, 加上用彩較多, 如珊瑚紅、淡綠、醬色、墨色、描金等, 比五彩還嬌艷, 以雅麗柔美而為人們所珍視。
紅地開光琺琅彩牡丹紋杯
四、琺琅彩瓷器
琺琅彩瓷器, 俗稱古月軒。其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琅」, 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 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 由造辦處琺琅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製的新瓷器品種。琺琅彩盛於雍正、乾隆時, 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 解運至京後, 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 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
胭脂紅地琺琅彩開光花卉紋碗
康熙年間, 琺琅彩繪原料主要靠西洋進口, 彩料色調很豐富, 多至十幾種。琺琅彩瓷的製作方法是先由景德鎮官窯選用最好的原料製成素胎, 燒好後, 送到京師由宮廷畫師繪畫, 在宮中二次人爐燒成。琺琅彩瓷屬於皇室珍玩, 製作極為考究精細, 由於只供宮廷御用, 產量低而成本高, 故傳世品很少, 且多為小型器物。如碗、盤、杯、碟、盒、壺、瓶等。康熙琺琅彩用彩料鋪地, 有黃地、藍地、紅地、綠地、紫地, 白地少見。
紫紅地琺琅彩折枝蓮紋瓶
康熙琺琅彩瓷器上的繪畫題材基本上脫離了以往的形式, 大大發展了歷史人物故事一類的題材, 如三國人物、西廂記、竹林七賢、五老觀圖、踏雪尋梅等。也有不少反映勞動人民生活題材的, 有耕織圖、漁家樂、漁樵耕讀等。還有一些神話傳說的繪畫題材, 如八仙、三星、八仙慶壽、麻姑獻壽等。此外也有各種草蟲、花鳥、禽獸、雲龍, 山水、人物、八寶、博古, 花繪、纏枝花卉、折枝花卉、嬰戲圖、樓台殿閣等。同時, 剛剛由義大利畫家郎世寧傳入的西洋油畫技法也被運用到琺琅彩瓷器的裝飾上去。康熙朝琺琅彩瓷器多以藍、黃、紫紅、松石綠等色為地, 以各色琺琅料描繪各種花卉紋, 其色彩、繪畫、款式皆同於當時的銅胎畫琺琅器。
素三彩鏤空熏
素三彩海馬八吉祥紋罐
五、素三彩瓷器
素三彩也是康熙時期釉上彩瓷中的名貴品種。其特點是不用紅色, 以黃、綠、紫、藍等色為主。施彩方法或直接在燒好的素胎上用彩料繪畫, 再罩一層透明白釉, 用低溫二次燒成;或在燒好的白釉瓷上鋪一層色地, 再繪彩畫。如黃地紫綠彩、黃地三彩、墨地三彩、虎皮三彩、綠地紫彩等。常見器物有素三彩三多盤、黃地素三彩花鳥鳳尾尊、綠地紫彩龍紋盤、黃地綠紫彩龍文盤、虎皮三彩碗等。
可見, 清代康熙瓷器的發展臻於鼎盛, 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繼北宋後的第二個高峰, 為雍正、乾隆時期陶瓷藝術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薦閱讀:
※《奇門卜筮》(故宮珍本)
※清代院本《十二月令》繪畫(收藏於台北故宮)(
※台北故宮那些被老蔣帶走的中國古代書畫(四)
※在故宮喝下午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華夏掠影》雪後故宮